340 likes | 659 Views
第9章 酸碱平衡. 任课教师:宋 力 专 业:200 9 级 时 间:2009. 12 地 点: J6-303 教室. 本章要求及 教学要点: 1、 掌握 常见酸碱体系的PH值计算。 2、 掌握 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3、 掌握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4、 掌握 缓冲体系的定义、组成、作 用原理和计算。. 本章内容. §9-1 酸碱理论 §9-2 水的离子积和 pH §9-3 弱电解质的电离 §9-4 缓冲溶液. § 9-1 酸碱理论. 一、酸碱质子论 (布朗斯特-劳莱) 1、酸碱的定义
E N D
第9章 酸碱平衡 任课教师:宋 力 专 业:2009级 时 间:2009.12 地 点:J6-303教室
本章要求及教学要点: 1、掌握常见酸碱体系的PH值计算。 2、掌握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3、掌握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4、掌握缓冲体系的定义、组成、作 用原理和计算。
本章内容 §9-1 酸碱理论 §9-2 水的离子积和pH §9-3 弱电解质的电离 §9-4 缓冲溶液
§9-1 酸碱理论 一、酸碱质子论(布朗斯特-劳莱) 1、酸碱的定义 高中定义: 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离子的化合物叫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局限:在溶液中,对气相、固相不能解释。 酸碱质子论的定义: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为酸;包括分子、离子、原子团。 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为碱;
2、酸碱的共轭关系:一对酸碱,它们依赖获得或给出质子互相依存这样的酸碱对叫做共轭酸碱对。 酸给出一个质子生成相应的共轭碱。 一般来说:共轭酸越强,它的共轭碱就越弱;共轭碱越强,它的共轭酸就越弱。 3、酸碱反应:通过质子的传递,生成相应的共轭酸、碱或酸碱加合物。 (1)电离反应:实际是水参加的酸碱反应。 HCl + H2O = H3O+ +Cl- HAc + H2O = H3O+ +Ac- NH3 + H2O = NH4+ + OH- 水的自偶电离: H2O + H2O = H3O+ + OH-
(2)中和反应: 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强碱夺取强酸中的质子,生成更弱的酸及碱的反应。 (3)盐类的水解反应: 例如:醋酸盐的水解 Ac-+ H2O = HAc + OH- 弱碱1 弱酸2 强酸1 强碱2 也是弱酸弱碱作用生成强酸强碱的反应,是可逆过程。 (扩大了酸碱的定义,同时解决了非水体系) 4、反应方向: 强+强=弱+弱 HCl + H2O = H3O+ +Cl- 强酸1 强碱2 弱酸2 弱碱1
5、共轭酸碱对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 例1:HAc + H2O = H3O+ +Ac- T一定:Ka =[H+ ][Ac-] ∕ [HAc] Ka称为酸常数 例2: NH3+ H2O = NH4 ++ OH- T一定: Kb =[ NH4+][OH-] ∕ [NH3] Kb称为碱常数 Ac-+ H2O =OH-+ HAc Ka · Kb = KW
§9-2 水的离子积和pH 一、水的离子积常数Kw 纯水有微弱的导电能力 H2O + H2O H3O++OH-( H2O H++OH-) 实验测得295K时1升纯水仅有10-7mol水分子电离,所以[H+]=[OH-]=10-7mol/L 由平衡原理得: Kw=[H+][OH-]=10-14 K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w的意义为:一定温度时,水溶液中[H+]和[OH-]之积为一常数。 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Kw增大。 二、溶液的酸度: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称为溶液的酸度。 pH的定义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叫做pH值。 pH=-lg[H+]
二、溶液的酸度: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称为溶液的酸度。二、溶液的酸度: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称为溶液的酸度。 pH的定义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叫做pH值。 pH=-lg[H+] pOH=-lg[OH-] pH+ pOH=14 测溶液的PH值:广泛PH试纸、精密PH试纸、酸度计、 酸碱指示剂如石蕊、酚酞、甲基橙等。
Question 1 三、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讨论溶剂对酸度的影响 拉平效应:溶剂将酸或碱的强度拉平的作用,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 在液氨中: HCl + NH3 = NH4 + + Cl 强酸1 强碱2 弱酸2 弱碱1 HAc + NH3 = NH4 + + Ac 强酸1 强碱2 弱酸2 弱碱 液氨是这两种酸的拉平溶剂 • 怎样区分HCl (强)、 HAc(弱) 、HCN(极弱) • 三种酸?(选择合适的溶剂)
Question 2 区分效应:用一个溶剂能把酸或碱的相对强弱区分开来,称为溶剂的“区分效应”。 在水中, HCl + H2O H3O+ + Cl 强酸1 强碱2 弱酸2 弱碱1 HAc + H2O H3O+ + Ac 弱酸1 弱碱2 强酸2 强碱1 H2O是这两种酸的区分溶剂 • 在水中HCl 、HI、HBr均为强酸,请选择合适的溶剂将这三种酸区分开?选择甲醇做溶剂,甲醇的碱性比水弱。 • HCl+CH3OH= CH3OH2++Cl- • HI+CH3OH= CH3OH2++I-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 义 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导电能力强。 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导电能力弱。 存 在 正负离子 (水合离子状态) 主要以 分子 状态 导 电 性 强 弱 电离 过程 不可逆 可逆 主要 包括 强酸、强碱 大部分盐类 弱酸、弱碱 §9-3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水溶液化学平衡的计算 1.电离常数: 一元弱酸:HAc + H2O = H3O+ + Ac Ka=[H+][Ac-]/[HAc] Ka称为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简称为酸常数。 Ka随T升高而增大 弱酸:Ka =[H+ ][Ac-] ∕ [HAc] 弱碱: Kb =[ NH4+][OH ] ∕ [NH3]
例1:计算CM醋酸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和PH值. 设[H+]=X M HAc = H+ + Ac- 起始浓度 C 0 0 变化浓度 X X X 平衡浓度 C-X X X Ka = [H+ ][Ac-] ∕ [HAc] Ka= X2/C-X X2+Ka·X- Ka·C=0 若C/ Ka≥500,则近似C-X=C [H+]=X= (Ka·C)1/2 pH=-lg[H+] 醋酸溶液中还有那些相关离子? Ac-, OH-
2.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 a= (已解离的分子数/原分子总数)×100 % • = (已电离的浓度/初始浓度)×100 % • 电离度(%):平衡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百分率 • HA = H+ + A • 初始浓度 C 0 0 • 平衡浓度 C- C aC a C a • ∴ K a = (C a) 2/ C- C a • 当 < 5%时, C- C a = C • Ka = C a2 • a = 稀释定律 • 表明a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电离度增大。 • 温度影响不大。
3.多元弱酸的电离 • 多元弱酸电离的特点: • (1)分步电离 • (2)存在多级电离平衡 • (3)以一级电离为主 • (C/Ka1>>500可近似计算;Ka1/Ka2>1000忽略二级电离,以一级电离为主)
(1) 二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H2S = H+ + HS- Ka1 = [H+][HS-]/[H2S]= 5.7×10-8 HS- = H+ + S2- Ka2 = [H+][S2-]/[HS-]= 1.2×10-15 Ka1×Ka2 = K 总= [H+]2[S2-]/[H2S]= 6.8×10-23 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以第一步为主 溶液中同时存在H2S、 HS- 、H+、 S2- [H+] 2 ×[S2- ]/[H2S] = 6.8 ×10-23 饱和H2S水溶液,[H2S] = 0.1 M 可求出不同PH下的[S2-] 结论: 多元弱酸中,若K1>>K2>>K3 ,通常K1/K2>102,求[H+] 时, 可做一元弱酸处理. 二元弱酸中,酸根离子浓度近似等于二级电离常数,与酸原始浓度关系不大(无外加酸).
例2:计算0.10M磷酸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解: H3PO4是三元中强酸,存在着三级电离 (1)H3PO4=H++ H2PO4- 0.1 0 0 0.1-X X X Ka1=[H+] [H2PO4-]/[H3PO4]=x2/0.1-x ∵C/Ka1=13<500∴不能近似计算,解一元二次方程 X= 2.4×10-2 (2) H2PO4- = H+ + HPO42- 2.4×10-2 2.4×10-2 X2 Ka2=[H+] [HPO42-]/[ H2PO4-] [HPO42-]=X2= 6.3×10-8(很小的值) (3) HPO42- = H+ + PO43- 6.3×10-8 2.4×10-2 X3 Ka3=[H+] [PO43-]/[ HPO42-] [PO43-]=X3= 4.2×10-13(更小的值) 说明H+主要来自第一步.
注意: 1. 两种酸相混合 Ka(Kb)相差很大,只考虑电离常数大的弱酸(碱), 相差不大,同时考虑。 2. 酸式盐的电离 存在电离及水解平衡
三、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1.同离子效应: 在已经建立电离平衡的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其含有相同离子的另一强电解质后,而使电离平衡移动,降低弱电解质电离度的作用称为同离子效应。 设[H+]=X HAc = H+ + Ac - 起始浓度 C酸 0 C盐 变化浓度 X X X 平衡浓度 C酸-X X C盐+X Ka = [H+ ][Ac-] ∕ [HAc] Ka= X(C盐+X)/C-X 若C酸/ Ka≥500,则近似 C酸-X=C酸, C盐+X= C盐 [H+]=X= Ka·(C酸/C盐)
2.盐效应:在已经建立电离平衡的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另一强电解质后,而使电离平衡移动,增加弱电解质电离度的作用称为盐效应。(是离子强度的影响)2.盐效应:在已经建立电离平衡的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另一强电解质后,而使电离平衡移动,增加弱电解质电离度的作用称为盐效应。(是离子强度的影响) 3.两种效应,两种结果; 两种效应同时存在; 但同离子效应的影响比盐效应大的多;一般不考虑盐效应.
四. 盐类的水解: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而盐并非都是中性的。 如NH4Cl 、 NaH2PO4酸性;Na2CO3、NaAc碱性。 1、水解反应: 盐电离出的离子和水电离的H+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盐的水解反应。 有多级水解存在,以一级水解为主。
2、不同水解体系的PH值计算: (1)一元强碱弱酸盐体系: 如NaAc Ac- + H2O = HAc + OH- T一定Kh = [ HAc] [OH-]/ [Ac-] Kh称为水解常数,将上式分子分母同乘[H+] Kh=Kw / Ka Ac- + H2O = HAc + OH- C盐 0 0 C盐-X X X Kh = [HAc]OH-] ∕ [Ac-]= Kw / Ka Kh = x2 /C盐-X = Kw / Ka 若C盐/ Kh≥500,则近似C盐-X = C盐 X=[OH-]=(Kh·C盐) 1/2= (Kw·C盐/ Ka)1/2 (2)一元强酸弱碱盐体系: 如NH4Cl 类似以上推导: NH4++ H2O = NH3·H2O + H+ X=[H+]=(Kh·C盐) 1/2= (Kw·C盐/ Kb)1/2
(3)多元强碱弱酸盐体系:如Na2S,Na2CO3 水解分步进行 S2-+H2O = HS-+ OH- Kh1=Kw/Ka2 HS- +H2O = H2S+ OH- Kh2=Kw/Ka1 Ka1>>Ka2 Kh1>>Kh2以一级水解为主,忽略二级水解。 [ OH-]=(Kh·C盐) 1/2= (Kw·C盐/ Ka2)1/2 注意写反应时以一级水解为主。
(4)酸式盐的电离: 电离及平衡水解平衡同时存在,根据电离常数和水解常数的相对大小判断。 如 NaHS,Na2HPO4,, NaHCO3 呈碱性(以水解为主) NaH2PO4, NaHSO4 呈酸性(以电离为主) 例NaHCO3的PH值. 近似[H+]=(Ka1· Ka2)1/2 例NaH2PO4(水解和电离)的PH值近似为5; Na2HPO4 (水解和电离)的PH值近似为10; Na3PO4(水解)的PH值近似为13。
(5)高价水合阳离子的电离 [Al(H2O)6]3+ + H2O ↔ [Al(H2O)5(OH)]2+ + H3+O Ka1 [Al(OH)(H2O)5]2++H2O ↔ [Al(H2O)4(OH)]+ + H3+O Ka2 [Al(OH)2(H2O)4]2++H2O↔ [Al(H2O)4(OH)]+ +H3+O Ka3 以一级为主; 过渡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以水合离子存在。
(6)同离子效应: 易水解的盐中加入少量酸或碱可以抑制水解反应的进行。 例如: SnCl2+ H2O = HCl+ Sn(OH)Cl↓(白色沉淀,碱式盐沉淀) 配制时可先加少量浓盐酸以抑制水解,再加水稀释至刻度。 另外因Sn2+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4价,所以配完后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锡粒。 SbCl3+ H2O = 2HCl+ SbOCl↓(白色沉淀,酰基化合物) 问:如何由MgCl2•6H2O制备无水MgCl2? 直接加热脱水,易水解,开始生成碱式盐沉淀,最终至氢氧化物、氧化物,得不到所需产物。 条件:通入干燥的HCl气氛保护下加热。
小结:盐类的水解: 掌握(1)判断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 (2)正确书写水解反应方程式 (3)一元强酸(碱)弱碱(酸)盐的PH值计算
§ 9-4 缓冲溶液 一、定义: 能抵抗外来少量酸、碱的加入或加水稀释,而能保持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这种作用叫做缓冲作用。 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只是少量酸碱的加入。 二、组成: 弱酸-弱酸盐体系:HAc - NaAc 弱碱-弱碱盐体系:NH3 •H2O - NH4Cl 正盐-酸式盐体系: Na2CO3 -NaH CO3 不同取代程度的盐: NaH2PO4-Na2HPO4 三、作用原理: 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原理
四、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 弱酸-弱酸盐体系:HAc - NaAc 设[H+]=X HAc = H+ + Ac - 起始浓度 C酸 0 C盐 平衡浓度 C酸-X X C盐+X Ka = [H+ ][Ac-] ∕ [HAc] 若C酸/ Ka≥500,则近似 C酸-X=C酸, C盐+X= C盐 [H+]=X= Ka·(C酸/C盐) pH=pKa-lg(c酸/c盐) 弱碱-弱碱盐体系:NH3 •H2O - NH4Cl pOH=pKb-lg(c碱/c盐) 利用缓冲溶液公式,可以计算缓冲溶液的pH值和外加酸碱后溶液pH的变化。(注意过量问题和体积变化)
例:欲配制0.50L,PH=9,其中[NH4+]=1.0M的缓冲溶液需密度0.904g/cm3,含NH3 质量分数26.00%的NH3 体积和所需NH4Cl固体的质量。 Kb=1.8×10-5 解: NH3 -NH4Cl缓冲体系 pOH=pKb-lg(c碱/c盐) c碱/c盐=0.55 [NH3 ] =0.55M 根据稀释定律C1V1=C2V2 求V2先求出C2 C2由密度和质量分数求取 (0.904 × 26.00% ×1000)/17.0=13.8M 代入C1V1=C2V2中V2=19.0ML 所需NH4Cl固体的质量=C ×V ×摩尔质量 = 1.0×0.50×53.5=26.8g
五、缓冲溶液的性质和配制: 性质: (1)缓冲溶液的性质取决于两个因素,即Ka(Kb)及 C酸 /C盐(C碱/C盐)。 (2)缓冲能力的大小取决于Ci /C盐的范围; 当Ci /C盐=1时,缓冲能力最强,PH值越接近Pki越好; 配制缓冲溶液的步骤: 首先找出与溶液所需控制的pH值相近的pK值的弱酸或弱碱; 一般(C酸 /C盐)在0.1~10范围内具有缓冲能力,故按经验式pH = pKa+1或pH = pKa-1; 使C酸 和C盐都较大且相差不大; 选择的缓冲液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发生反应,配制药用缓冲溶液时还应考虑溶液的毒性。 许多化学反应要在一定pH范围内进行;人体血液必须维持pH在7.4左右。(P330 例1.2)
六、酸碱指示剂 HIn表示石蕊HIn = H + + In - 红 蓝 = ([H +] [In -])/[HIn] 当c (HIn) c (In)时,溶液呈红色,是酸性 当c (HIn) c (In)时,溶液呈蓝色,是碱性 [HIn] [H+] =Kiθ ─── [In] 在 [HIn] /[In] 10或 [HIn] /[In] 0.1时,指示剂颜色变化指示剂变色范围是 [H+] 在0.1 10之间。
思考题: 1、将HAc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值的计算。 分析:有三种情况 HAc过量: HAc和生成的NaAC构成缓冲体系 NaOH过量:过量NaOH和生成的NaAC 等摩尔发生反应:生成NaAC作业P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