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391 Views
Chapter 10 :議題設定理論. 報紙不能告訴人們 What to think ( 思考的內容 ) ;但卻告訴讀者 What to think about ( 注意的題材 ) 今日報紙的頭條新聞是: 蘋果日報 :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News/ 中國時報 :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page.htm 自由時報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聯合報 : http://udn.com/NEWS/main.html
E N D
Chapter 10:議題設定理論 • 報紙不能告訴人們What to think (思考的內容);但卻告訴讀者What to think about (注意的題材) • 今日報紙的頭條新聞是: •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News/ •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page.htm •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main.html • 更生日報: http://www.ksnews.com.tw/ 個人腦海 外在世界 大眾媒介
大眾傳播的議題設定功能 • 從”媒介內容對受眾”到”媒介對認知(注意)” • 議題設定: • 假設:大眾媒介強調的議題與閱聽人重視的議題之間,呈現正相關之關係。 • 過程變項: • 報導哪些事件?其強調程度。 • 閱聽人興趣 • 易得性
過程與組件 閱聽人研究 守門人 社會學習(社會學、心理學)
Chapter 11:議題建構理論 • 重要人物:郎氏夫婦 (Lang & Lang, 1981) • 關注議題:選舉、政治議題 • 主要研究事件:水門案 • 為何選舉投票前未能成為重要議題? • 為何選後促使尼克森下台?
水門事件 (Wikipedia)-1 水門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譯水門醜聞)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之一。其對美國本國歷史以及整個國際新聞界都有著長遠的影響。水門事件之後,每當國家領導人遭遇執政危機或執政醜聞,便通常會被國際新聞界冠之以「門」(gate)的名稱,如「伊朗門」、「情報門」、「虐囚門」等。 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為了取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森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事件發生後尼克森曾一度竭力掩蓋開脫,但在隨後對這一案件的繼續調查中,尼克森政府裡的許多人被陸續揭發出來,並直接涉及到尼克森本人,從而引發了嚴重的憲法危機。1973年10月23日,美國眾議院決定由該院司法委員會負責調查、搜集尼克森的罪證,為彈劾尼克森作準備。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員會決定公佈與彈劾尼克森有關的全部證據。7月底,司法委員會陸續通過了三項彈劾尼克森的條款。尼克森於8月8日宣佈將於次日辭職,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
水門事件 (Wikipedia)-2 從1972年6月17日詹姆斯·麥科德等5人闖入位於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總部開始,一直到1974年8月9日尼克森總統辭職,《華盛頓郵報》的兩位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對整個事件進行了一系列的跟蹤報導,正是由於他們報導的內幕消息揭露了白宮與水門事件之間的聯繫,從而最終促使了尼克森的辭職。在水門事件的大部分案情被揭露之後,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於1974年和1976年先後出版了兩本關於水門事件內幕的書《總統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又譯《驚天大陰謀》)和《最後的日子》(The Final Days),兩位記者在書中詳細記錄了採訪、報導以及挖掘整個事件的全部過程。1976年,根據《總統班底》一書改編拍攝的同名電影在第4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包括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藝術指導等在內的共計四項大獎。向兩位記者提供情報的人,代號為深喉,在2005年5月31日揭曉,是前聯邦調查局副局長馬克·費爾特。
議題建構的相關概念 • 議題內容和議題重要性存在差異 • 例如:緋聞對未婚者不重要,但對已婚者涉及誠信 • *過去所得到的”媒介內容”與”內容重要性”的相關可能是假相關 • 時間可能是影響因果關係的重要因素 • *分析單位上的認定問題 • *對議題的定義因人而異 2,4,5較屬於研究方法和解讀的問題
議題類別 • 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如經濟民生 • 和部份人相關,如捷運治安 • 有距離的議題,如中東戰火 • 媒介常態:議題間彼此競爭
水門案:為何選舉投票前未能成為重要議題? • 屬有距離的議題 • 同時與數個爭議在競爭 (如越戰) • 尚未形成對信賴感的質疑 • 競選對手也有負面新聞
水門案:為何選舉後成為重要議題? • 不間斷的報導 • 飽和報導 • 醒目的地位 • 連續性 • 相關的連接事件出現在媒體
媒介環境與議題建構 • 媒介議題和公眾議題之間的關聯未必直接 • 天花板效應 • 兩者在媒介環境中的交互作用;關注重點的轉變 • 議題建構(可能過程) • 媒介的強調 • 標籤化 • 媒介將事件與次象徵符號連結 • 連結民眾的關懷,例如老農津貼、荷包縮水,攸關團體、個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