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37 Views
自然科學博物館 E-Museum 虛實整合 教材設計分享. 主題:水中生物 教案設計:中華國小李戊益、翁子國小楊宗榮 華龍國小李順興 分享者:楊宗榮. 緣起. 整合 博物館資源提供現職國小教師進行教學使用。 結合 非制式科學教育 ,營造多元學習環境。. 設計方向. 有別於一般課堂上的知識. 水中生物. 幫助學生進行延伸及補充. 善用科博館資源. 探索濕地. 教案概述. 教學時間: 80 分鐘 ( 小單元切割 ,可用於課後補充及到館前教學 ) 教學對象:四年級 ( 教過水中生物單元 ) 課程大綱:. 探索濕地.
E N D
自然科學博物館E-Museum虛實整合教材設計分享 主題:水中生物 教案設計:中華國小李戊益、翁子國小楊宗榮 華龍國小李順興 分享者:楊宗榮
緣起 • 整合博物館資源提供現職國小教師進行教學使用。 • 結合非制式科學教育,營造多元學習環境。
設計方向 有別於一般課堂上的知識 水中生物 幫助學生進行延伸及補充 善用科博館資源 探索濕地
教案概述 • 教學時間:80分鐘 (小單元切割,可用於課後補充及到館前教學) • 教學對象:四年級(教過水中生物單元) 課程大綱: 探索濕地 認識濕地 複習水中生物型態及特徵 探索溪流濕地 探索潮間帶
活動一、濕地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活動一、濕地對對碰 河口 潮間帶 彈塗魚 規則:全部翻開,每人看30秒 水田 筊白筍 海星 蓋斑鬥魚 溪流
活動一、濕地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河口 翻牌後,如果沒有對應到,則必須蓋牌 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溪流
活動一、濕地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潮間帶 海星 對對碰 對對碰 對對碰 對應到就將牌收走,並獲得2分
活動二 水中生物的型態特徵 • 搭配科博館水生植物資源 科博館-網路教材-植物博覽-特別介紹-水生植物http://web2.nmns.edu.tw/botany/most/most6_01.php
活動二 水中生物的型態特徵 • 教學重點: (1)漂浮型:根懸浮在水中 (2)挺水型:莖挺出水面,根在土壤中。 (3)浮葉型:根在土壤中,葉子浮在水面上。 (4)沉水型:整株都在水面下。 • 水生植物利用莖及葉柄內的氣洞增加浮力。也能利用葉面的絨毛阻擋水分侵入。 參考網站:水生植物(台北市多媒體教學資源中心) http://tmrc1.tp.edu.tw/HTML/RSR20081126123416A9F/index.htm
活動二 水中生物的型態特徵 • 水中動物: 參考網站:Http://loich.loxa.edu.tw/waterfamily/wateranimal.htm • 教學重點:探討水生動物的形態、運動方式及呼吸方式 尾管 進水管和出水管 呼吸管 鰓
活動三 探索溪流濕地 • 溪流分為:深潭、淺水區、深水區、瀑布、溪澗 • 溪流中的生物: 動物:台灣馬口魚、蝦虎、溪哥、大肚魚、台灣鱒(櫻花鉤吻鮭) 植物:水蠟燭、水丁香、水芹菜 網路資源:像橫流溪說嗨(連結)
探索潮間帶濕地 • 認識潮間帶的位置在高潮線及低潮線之間,並知道這個區域擁有許多生物資源澎湖的潮間帶(連結) • 潮間帶的底質特性分成礁岩區、珊瑚區、潮池區、泥沙區、濕地區 教學方式 現場擺出各種潮間帶底質,讓學生能實際體驗並利用電子白板玩連一連的遊戲。
探索潮間帶濕地 • 教學重點:認識潮間帶常見的植物,如石蓴、南方團扇藻、石花菜、鋸齒麒麟菜(珊瑚草) • 潮間帶生物資源(連結) • 摸一摸、吃一吃 • 未來的新能源-海藻(連結)
探索潮間帶濕地 • 教學重點:認識潮間帶常見的動物,如水母、鐘螺、燒酒海蜷、招潮蟹、海膽、海星、陽隧足、彈塗魚…等 • 摸一摸、吃一吃
反思 • 教學重點:了解人為對潮間帶的破壞,建立保育的觀念 • 教師介紹人為對環境的破壞: 1.人類使用農藥、肥料造成海洋汙染。 2.利用氰酸鉀毒魚,造成幼魚死亡 3.開發海岸,造成棲地破壞 引領學生思考自己可以怎麼做,來降低對潮間帶的破壞。並在學習單上寫下自己對環境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