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609 Views
慢性病防治国内外政策 卫生计生委疾控局 吴良有 2013 年 7 月 17 日. 主要内容. 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慢病防治策略. 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及实施进展. 联合国大会及世界卫生组织 慢性病防治策略. 第一部分. Deaths worldwide by age group and cause (2008) 按年龄组别及原因的全球死亡( 2008 ). 14.2 million.
E N D
慢性病防治国内外政策卫生计生委疾控局 吴良有2013年7月17日
主要内容 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慢病防治策略 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及实施进展
联合国大会及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防治策略 第一部分
Deaths worldwide by age group and cause (2008) 按年龄组别及原因的全球死亡(2008) 14.2 million
据估算,2008年全球5700万人死亡,其中3600万人(占63%)死于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占48%)、癌症(占2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12%)和糖尿病(占3.5%)。据估算,2008年全球5700万人死亡,其中3600万人(占63%)死于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占48%)、癌症(占2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12%)和糖尿病(占3.5%)。 • 这些主要非传染性疾病有四种共同的行为危险因素: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缺乏身体活动和有害使用酒精。 • 2008年,80%非传染性疾病所致死亡(2900万人)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些国家中“过早”死亡(70岁之前)的比例(48%)高于高收入国家(26%)。 • 虽然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发生在成年期,但与危险因素的接触在幼年时期即已开始。如果不开展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综合护理,则儿童可能死于可治疗的非传染性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1型糖尿病,白血病等 • 在据世卫组织预测,如果目前的情况继续发展,到2030年每年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将增加至5500万人。
Probability of death from an NCD between ages 30-70 (2008) 30-70岁人群因慢性病死亡概率(2008)
如果目前的情况继续发展,将导致各国生产力损失和卫生保健费用攀升。四种主要非传染性疾病连同精神疾患造成的累计产量损失估计将达47万亿美元。这笔损失占201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63万亿美元)的75%, • 应将实施慢性病防控行动计划视为一个投资机会,综合实施具有极好成本效益的全民干预措施和个人干预措施的总费用,按当前卫生支出水平而言,在低收入国家为4%,在中低收入国家为2%,在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不到1%。
潘基文: 非传染病既是公共卫生问题, 更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UN High-level Meeting on NCDs 联大慢性病防控高级别会议 (New York, 19-20 September 2011) 政治宣言 到2013年建立多部门国家计划 慢性病纳入卫生规划进程和国家发展议程 将健康纳入所有公共政策 促进多部门行动 提高国家能力 增加国内资源投入
Work streams established by the WHO Secretariat 世卫组织秘书处建立工作流程
目 标 • 国际合作和宣传: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宣传,在全球、区域和国家议程以及国际商定的发展目标中提高对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 • 国家主导的多部门应对:加强国家能力、领导力、治理、多部门行动和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快国家对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响应。 • 危险因素和决定因素:通过创建健康促进环境,减少非传染性疾病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潜在的社会决定因素。 • 卫生系统和全民健康覆盖:通过以人为本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和全民健康覆盖,加强和重新调整卫生系统,开展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并处理潜在的社会决定因素。 • 研究、开发和创新:推动和支持国家能力建设,以在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领域开展高质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 监测和监督:监测非传染性疾病趋势和决定因素,评估预防和控制进展情况。
针对6条目标所拉出的政策清单(例举) 目标3:危险因素和决定因素 烟草控制
我国慢性病防治规划及实施进展 第二部分
以防控规划促共识达成,建立支持环境 • 15部委联合发布《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 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划 目标: 完善防控网络和工作机制,建立监测和信息制度 构建支持性环境,落实部门职责 措施: 关口前移,拓展服务,规范防控,抓好示范, 明确职责,共享资源,加强科研 28
落实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 • 实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管理; • 以信息化为核心,实现技术机构间有效协同; • 以烟草控制为重点,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 以早诊早治和筛查为突破口,发现高危人群和早期患者; • 以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专项为载体; • 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防控慢性病。
主要策略 以“三位一体”为主轴,实施慢性病综合管理 流程再造 资源整合 • 慢性病”三位一体”综合防治管理模式: •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 • 疾控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方职责明确、分工协作。 • 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 实现连续、动态、全程开展慢性病防治管理。 • 实现“防”、“治”机构一体化,既管防病,又管治病。 动态管理 系统管理 eHR eMR 打造全新的 卫生服务模式 信息数据 深度利用 • 机构之间无围墙 • 专业之间无边界 • 资源利用最优化 • 效益产出最大化
主要策略 明确机构职责,落实防治结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疾控中心 健 康 人 群 高危人群/自愿筛查 登记 随访 干预 慢性病 前期 患者管理效果评估 计划 质控 慢性病疑似 慢性病患者 指标控制不佳,急症、并发症等复杂情况 定期随访、监测、自我管理支持教育 登记 督导 门诊或住院发现异常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评估 自我管理教育 评价 确诊 病情稳定 医院 总结 31
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策略 • 业务指导和培训 • 质量控制、督导、考核及评估 • 深度利用信息数据开展科研 • 为政府投入公共卫生资金提供依据 疾控 中心 • 落实信息化双向转诊功能 • 技术培训和指导 • 慢性病及其并发症诊断和救治 • 深度利用信息数据开展科研 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 • 慢性病患者的全程管理 • 自我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 获得和提供基础信息数据,在社区层面开展科研课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主要策略 以信息化为核心,实现机构间协同运转 政策和质控主体 信息化 管理主体 治疗主体
慢病监测体系的建立和数据的利用 对现有的死因、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和营养调查工作进行整合,加强慢性病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提高监测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 综合考虑监测点布局、监测的方法学以及数据的收集利用和共享等问题,既要保证监测工作质量,也要兼顾培养和锻炼工作队伍, • 充分发挥各机构的技术优势,打造国家监测平台,发布权威数据。 • 梳理现有调查与其他部门的机构开展的相关调查的交叉内容,最准确、有效地获取慢性病防控工作数据和信息,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和减轻基层疾控机构工作任务。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传播计划 核心信息 国家癌症中心 12320热线 国家心血管病 中心 健康教育专家团队 人群知晓率﹥50% Text 网站咨询专栏 宣教团 主要策略 以健康教育为手段,传播慢病核心信息
0%~9% 10%~29% 30%~49% 50%~100% 主要策略 以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载体,有效动员社会参与 • 理念: • 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 • 倡导传播和实践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控烟、减盐、限酒、控油等。 • 截止2011年底: • 1193个县区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已覆盖全国40%的县(区)。 • 完成创建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食堂/餐厅3500余个。 • 建设室外支持性环境2500余个。 行动开展5年来,已成为了大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平台。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进展 • 截至2010年12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启动了行动 省、自治区、直辖市 图1 2007年-2010年全国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个数
行动覆盖范围 0%~9% 0%~9% 10%~29% 10%~29% 30%~49% 30%~49% 50%~100% 50%~100% 截止2011年底 截止2012年底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国开展行动的县(区)数达到1870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62.6%
示范食堂、餐厅 39
健康步道 40
着眼于几个转变 一般性的健康教育行动向有特色的健康促进行动转变。 从拓面向提高质量和效率转变,扩大项目影响力 从项目工作向常规活动转变,专人专职管理。
策划几项全国性的行动,进行统一的部署,如减盐行动、维持体重行动、营养均衡、健康饮食行动等策划几项全国性的行动,进行统一的部署,如减盐行动、维持体重行动、营养均衡、健康饮食行动等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要明确相关的标准 发挥农业、建设、交通、教育等部门和学会、协会的作用 关注职场人群健康
主要策略 以早诊早治和筛查为突破口,早期发现慢病
主要策略 以创建示范区为契机,提高政府重视程度 落实政府和部门职责是关键 预防为主,控制危险因素,采取人群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 总结推广成熟经验和范例,以点带面,推动全国慢病工作 2011年,18个省的39个区(县)被命名为首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12年136区(县)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初见成效 对活动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经费投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卫生部门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疾控机构承担了大量工作。
示范区下一步工作思路 示范区是慢病防控工作的有力抓手 已建示范区启动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稳妥推进今年的示范区创建工作
谢谢!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