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69 Views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 Ⅰ 卷 地理试题评析及答题建议.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 1 ,完成 1 ~ 3 题。 1. 每年情人节 (2 月 14 日 ) ,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C ) A. 地形较平 B. 降水较丰沛 C. 气温较高 D. 土壤较肥沃. 主要考查 农业区位因素 – 气候 , 难度 0.71 。哥伦比亚比美国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利于鲜花生长.
E N D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Ⅰ卷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Ⅰ卷 地理试题评析及答题建议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 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C ) 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 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气候,难度0.71。哥伦比亚比美国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利于鲜花生长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 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C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 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难度0.60。鲜花保鲜期短,要求运输速度快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 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 ) A.运费低 B.热量足 C.技术高 D.品种全 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市场、交通,难度0.90。墨西哥离美国比哥伦比亚更近,运费低
图2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图2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B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地形,难度0.76。山脉西侧为西风的迎风坡,植被茂盛;东侧为背风坡,形成高原荒漠
图2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图2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5.该区域位于( D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主要考查区域定位,难度0.44。山脉距海(180km)近且西侧为西风的迎风坡,说明西部临海(位于大陆西岸);东侧有大面积高原荒漠,只能是北美洲西部海岸山脉附近区域
图2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图2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C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主要考查气候类型与自然带,难度0.38。海岸山脉西坡山麓为西风的迎风坡,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4 4 总人口增长 3 3 人口年变化率% 总人口增长 自然增长 2 2 国际净迁移 国际净迁移 自然增长 1 1 0 0 国内净迁移 -1 -1 国内净迁移 -2 -2 1981~1990 1991~2000 -3 -3 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7. 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D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主要考查人口的变化,难度0.71。该城市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总人口增长率大于零;自然增长率有所升高;国际、国内净迁移率都降低,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主要考查人口的变化,难度0.30。俄、德均为典型的负增长;日本自然增长率较低(90年代低于0.2%);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接纳国外移民较多,所列四国中只能是美国
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B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主要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向,难度0.57。甲地位于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偏南风(或简单作图即可) v F
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B )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主要考查气旋与天气,难度0.59。14日6时甲地位于低压中心以东约100km多,低压中心东移至甲地约需12个多小时,故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14日19时
0 N 997.5 ·甲 L 1000.0 等压线/hPa 1000.0 1005.0 100 200km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D )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主要考查气旋与天气,难度0.49。我国冬半年受亚洲高压的影响,气压总体上北高南低;图中气压大致南高北低,应为夏半年的气压形势;华北春旱严重,3、4月份不易出现气旋;ABC选项所列地区在相应月份均主要受北方冷空气(或冷高压)影响,难以形成明显的低压系统;东南丘陵4、5月份气温较高,更易出现气旋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本题以我国西南地区及攀枝花周边地形图为载体,考查我国局部地区的气候(气温)、天气及空气质量等知识
⑴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⑴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从图7b可知,攀枝花位于高山峡谷之中,故地形是影响攀枝花1月均温较高的主要因素。应从“地形阻挡”及“气流下沉增温”等方面思考
⑵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6分) 考查天气特征。在上题“攀枝花1月均温较高”的基础上,推测天气特征。天气特征一般从“阴晴雨雪、风力风向、气温及其变化”等角度描述
⑶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分)⑶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分) 属于论证类问题,考查空气质量。应从自然因素(地形)和人为因素(百里钢城)两方面来论证
尼 罗 河 湖泊 0º 河流 维多利亚湖 瀑布 时令河 36º 30º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本题以文字材料和非洲局部地区水系图为载体,主要考查鱼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渔业)等知识
⑴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⑴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考查影响尼罗河鲈鱼迁徙洄游的因素。从图中维多利亚湖周边河流流向可知,维多利亚湖周围地势周高中低,处于高原盆地中,只有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面海拔1134米”,且尼罗河上游多瀑布,这些都成为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障碍
⑵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⑵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考查鲈鱼的生存条件。从文字材料“鲈鱼体型最大”、“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得出“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从湖中“鱼类资源丰富” 及“鲈鱼属肉食性鱼”,得出“湖中鱼类为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⑶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⑶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考查鲈鱼生存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从“鲈鱼体型最大,属肉食性鱼”,得出“鲈鱼食量大,导致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进而得出“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鲈鱼的捕捞业”
⑷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⑷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考查鲈鱼捕捞、加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从“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得出鲈鱼“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并延长了产业链包括加工、运输等产业,从而“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岛礁面积约13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少、海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三沙市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强烈地吸引着游客。图11示意三沙市的地理位置。 本题以社会热点–南海问题为切入点,以2012年三沙市的设立为背景,考查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实现旅游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2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本题以我国江南丘陵某区域地形图为载体,考查洪灾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洪灾原因应从气候、居民点所处地形两方面分析,应对措施应从可控的人为原因思考
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图13)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本题以我国某区域地形图为背景,考查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从图中可看出,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结合当地气候,可得出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水污染;措施主要从“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考虑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评分细则(江西) 36.⑴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评分细则(江西) 36.⑵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6分)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评分细则(江西) 36.⑶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分)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评分细则(江西) 37.⑴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评分细则(江西) 37.⑵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评分细则(江西) 37.⑶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评分细则(江西) 37.⑷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评分细则(江西) 42.(10分)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评分细则(江西) 43.(10分)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评分细则(江西) 44.(10分)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各题平均分与难度值统计 注:2013年全省文科考生总人数为106 825人,有5204位考生未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各题平均分与难度值统计 注:以上均为含零的数据统计,选择题为抽样统计 总体上,容易题(≥0.7)占16%,难题(<0.4)占22%,中等难度题(0.4~0.7)占62%,以中等题为主
答题小建议 ①一定要答(零分多为一字未写的空白卷) ②分层分点(答题序号化) ③字体清晰工整(无须非常漂亮) ④运用专业术语(决定能否得高分) ⑤言简意赅(字多不一定分高) ⑥要点全面(正确即给分,错误不扣分) ⑦选择性地抄材料(如“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⑧套用公式化语言(如“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答题小建议 ⑧套用公式化语言 又如2012年新课标Ⅰ卷43.⑵“说明为防范上述(飓风、地震)灾害应采取的措施”,答案为“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 再如2012年新课标Ⅰ卷44.⑵“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答案为“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感谢光临指导 请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