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第 7 单元 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

第 7 单元 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 学习目标:. 简述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概述 “ 二一九法令 ” 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进程的影响. 1547 年,莫斯科大公 伊凡四世 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 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波罗的海. ( 瑞典 , 彼得大帝时 ). 三次瓜 分波兰. 西伯利亚、 中亚、中国. 莫斯科公国.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7 单元 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7单元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学习目标: •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进程的影响

  2.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3. 波罗的海 (瑞典,彼得大帝时) 三次瓜 分波兰 西伯利亚、 中亚、中国 莫斯科公国 (20世纪初,2200万KM2,地跨欧亚) (土耳其,叶卡特林娜二世时) 黑海 从莫斯科公国到俄罗斯帝国 从欧洲内陆国到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18世纪) (18世纪与普、奥) (16世纪) (19世纪) (18世纪)

  4.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什么因素导致俄国的发展滞缓? 封建农奴制 君主立宪制 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结论:

  5. 知识要点: 一、俄国农奴制的确立和发展: 俄国农奴制概念: 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俄国农奴制特点: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6. 二、19世纪俄国农奴制的危机(改革的背景) 1、阶级矛盾尖锐,农奴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2、俄国社会越来越落后,工业发展步履维艰 3、废除农奴制的运动兴起 4、农奴制危机的总暴露---克里米亚战争战败

  7. 归纳:改革前,沙皇面临哪些问题? 政治方面: 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经济方面: 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社会方面: 国内矛盾激化,武装起义不断,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 经济方面: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8. 假如你是沙皇?你希望如何进行改革?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为了巩固统治,沙皇不得 不自上而下实行改革。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9. 改革的酝酿: 1856年 4月,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明 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表达了他要自上而下地改革农奴制的意图。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0.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 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11. 改革的酝酿: 1、目的: 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 国的大国威望 2、酝酿的体现: 历史基础: 俄统治者曾经颁布过改革的法令 思想基础: 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组织基础: 成立各层次的专门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个人力量: 亚历山大吸取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12. 俄1861年改革的内容: 1、时间: 1861年 2、内容: “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 • 政治上: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和干涉其生活 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大小、贫瘠由地主定 • 经济上: 份地须高价购买……交纳役金 • 组织上: 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乡,均隶调停吏管理 • 时限安排: 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

  13.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原因: 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2、表现: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增加 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资本主义农业发展 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扩大的市场 政府制订促进工业发展的方针 工业迅速发展 沙皇政府进一步加紧侵略活动 工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

  14. 3、存在的问题: • 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 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15. 政治方面的变革内容: 1、政治体制: 措施: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 评价:在卫生、教育、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实际权利掌握在行政官僚手中 2、司法制度: 措施:废除按等级进行审理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公开审判 局限:农村仍旧按照旧制度审理案件 3、军事和教育: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制度 鼓励办学,引进西方书籍

  16. 政治改革的作用: • 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到俄国 • 俄国人变革愿望日益强烈 • 推动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 加快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问题:改革后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

  17. 改革存在的社会矛盾 1、资产阶级: 既不满政权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 受双重压迫,社会贫困,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2、农民阶级: 形成民粹派,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平民知识分子: 1881.3年,沙皇在圣彼得堡被刺身亡

  18. 对俄181年改革的评价: 进步性: 1、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性质) 2、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 3、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4、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 1、农奴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体现不彻底性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改革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因此改革后的政权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2、“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削得一干二净,呈现掠夺性 3、改革后的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不得不 重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有很大的欺骗性 (实质是对农民的掠夺)

  19. 俄国的农奴制: 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地租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在社会最底层,实际上是农奴

  20. 农奴、农民、奴隶区别 农奴:封建社会中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农业生产者。在经济上受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 • 农民:长时期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

  21. 1、原因: 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 2、表现: 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 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22. 1、十二月党人起义: • 目的: 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 影响:: 俄国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起义,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 2、新思潮涌动----出现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 • 表现: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争论 • 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 派别:守旧派、改革派、激进派(代表人物) • 影响:对沙皇专制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23. 原因: 俄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夺取更多的土地及转移国内矛盾 1853年,俄土战争,土战败 经过: 1854年,英法对俄宣战 结果: 1855年,俄战败,1856年,双方订立和约 性质: 俄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影响: 国内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推动了俄1861年的改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