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likes | 197 Views
走近新基础教育、 理解新基础教育、 实践新基础教育。 浦江三中新基础教育本土化校本培训动员会 朱建红 2005 年 3 月. 一、新基础教育的研究目标与方式. 1 、研究目标:探索、构建 21 世纪的: 1 )基础教育观念体系(理论研究) 2 )学校内部教育的新模式(实践研究) A 、课堂教学。 B 、班机构建与活动 2 、研究方式: 1 )“三层创造空间”的研究方式: A :理论系统研究: B :学校活动模式与学科、班级建设整体模式的研究。 C 、课堂教学与班级生活的创造研究 2 )理论研究适度先行 3 )实践渗透体现新思想的因素。.
E N D
走近新基础教育、理解新基础教育、实践新基础教育。浦江三中新基础教育本土化校本培训动员会朱建红2005年3月走近新基础教育、理解新基础教育、实践新基础教育。浦江三中新基础教育本土化校本培训动员会朱建红2005年3月
一、新基础教育的研究目标与方式 • 1、研究目标:探索、构建21世纪的: • 1)基础教育观念体系(理论研究) • 2)学校内部教育的新模式(实践研究) • A、课堂教学。 • B、班机构建与活动 • 2、研究方式: • 1)“三层创造空间”的研究方式: • A:理论系统研究: • B:学校活动模式与学科、班级建设整体模式的研究。 • C、课堂教学与班级生活的创造研究 • 2)理论研究适度先行 • 3)实践渗透体现新思想的因素。
二、理论研究——新基础教育观的建构 • 新基础教育观的背景:社会发展对人及培养人的教育的要求。 • 1、未来时代新人的形象。时代要求: • 2、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最终目的改变师生生存方式,开发潜能,贡献社会。 • 3、新教育观念系统的构建:三观十性 • 4、教师“新形象”: • 1)教育理念 • 2)业务知识与能力、素养 • 3)教育智慧:能力、魄力、机制、魅力。
3、新教育观念系统的构建 • 新基础教育的价值观: • 1、未来性: • 2、生命性: • 3、社会性: • 学生观: • 1、主动性 • 2、潜在性 • 3、差异性 • 活动观: • 1、双边共时性 • 2、灵活结构性 • 3、动态生成性 • 4、综合渗透性
三、实践研究——学校主要教育活动新模式建构三、实践研究——学校主要教育活动新模式建构 • (一)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建构: •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 1)课堂教学性质和任务从生命活动需要、动态生成的角度来认识、设计。 • 2)教师课堂教学的任务与角色从学生主动学习、潜能开发、多方面发展需求来认识。 • 1、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时间与空间。 • 2、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教学内容结构、学习方法结构。 •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学会倾听。 • 4、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 5、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 • 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
三、实践研究——学校主要教育活动新模式建构三、实践研究——学校主要教育活动新模式建构 • (二)班级建设新模式的构建: • 把班级还给学生 • 1、增设班级岗位,把主人地位还给学生能。 • 2、小干部轮换制,把管理权还给学生。 • 3、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责任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