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75 Views
广东省 开展 扶贫开发 “ 规划 到 户、责任到人 ” 工作 情况介绍 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3年9月24日. 第一,广东 开展 扶贫开发“双到” 工作 的历史背景; 第二,广东 开展 扶贫开发“双到” 工作 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第三,广东 开展 扶贫开发“双到” 工作的 主要经验体会; 第四,广东 部署 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有关情况 。. 广东 开展 扶贫开发“双到” 工作 的历史背景. 一是实施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 (1986—1993 年 ) 。 二是实施 《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1994—2000 年 )》 阶段。
E N D
第一,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历史背景;第一,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历史背景; • 第二,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第三,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 • 第四,广东部署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关情况。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历史背景 • 一是实施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年)。 • 二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阶段。 • 三是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阶段。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历史背景 • 一是广东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 • 二是广东的县域经济薄弱,财政收支不平衡,制约了广东众多县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 三是贫困面比较广、贫困程度比较深。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历史背景 • 帮扶范围:3407个贫困村、36.7万贫困户、158.6万贫困人口。 • 帮扶目标: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8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人口达到农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 • 派驻干部: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直驻粤单位派出11524名干部,组成3541个扶贫工作组进驻3407条贫困村,启动了广东扶贫历史上规模最大、动员最广泛的扶贫攻坚战。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历史背景 • 《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施意见》、《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驻村干部管理规定》、《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评办法》、《广东省扶贫开发工作问责暂行办法》、《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双方责任》、《关于“双转移”与“双到”相结合的通知》、《关于对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后进单位和地区实施“单兵教练”的通知》等等。 • 2011年 11月 30日,广东省人大审议通过了《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201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2011年 12月2日,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制定的《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意见》经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并付诸实施。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与时俱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走出了一条减贫致富的新路子; 二、实施“瞄准机制,靶向疗法”,实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方式的重要突破; 三、扶贫“双到”构建起大扶贫格局,彰显了“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 四、一手抓扶贫、一手抓党建,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新机制; 五、扶贫“双到”与“双转移”结合,创新了广东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 六、建立了扶贫“双到”工作考核问责机制,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与时俱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走出了一条减贫致富的新路子 (一)扶贫“双到”实现了从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的重大历史转变。 • 到2012年底,全省被帮扶的3407个贫困村、36.7万贫困户、158.6万贫困人口,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7762元,340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脱贫标准,村均达到11.09万元。 • 贫困村全部实现村道硬底化,村民饮水安全比率达100%,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完成率达100%,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善。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二)扶贫“双到”率先探索建立起动态贫困标准。 • 2012年广东出台的《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动态贫困标准:将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作为2013-2015年新的扶贫标准,约为3480元,比全国2011年扶贫标准约高出1180元。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二、实施“瞄准机制,靶向疗法”,实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方式的重要突破 • (一)建立瞄准机制,明确目标任务,确保扶贫“双到”有的放矢。 • 一是瞄准扶贫对象。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摸底,逐村逐户调查核实基本情况 • 二是瞄准贫困成因。了解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贫困户生活生产情况,找出贫困原因,为制定扶贫规划和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二)实施“靶向疗法”,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扶贫“双到”快见效、见实效。 • 按照所在市、县(市、区)制定的扶贫“双到”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 根据每一个村、每一户贫困户的不同情况,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制定每个村、每户农户的具体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三、扶贫“双到”构建起大扶贫格局,彰显了“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 • (一)领导挂钩落实责任,确保执行有力。 • 扶贫“双到”建立了领导挂钩联系制度,为大扶贫格局搭起框架。省委常委会每年专门召开会议,听取21个地级以上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专题汇报; • 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工作现场会;省委13位常委和分管农口的副省长各挂钩联系一个市督导工作; • 省直各部门一把手作为挂钩帮扶贫困村第一责任人; • 各市、县党政一把手把扶贫“双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四套班子成员全部挂村挂户,明确领导责任。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二)集中资源“五方挂钩”,对口帮扶效果显著。 • 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珠江三角洲7个经济发达市以及粤东西北14个市的有关单位全体动员,全省派出3541个工作组、11524名干部进村驻点,保证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 全省各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7.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占66.1亿元;平均每个贫困村的村集体和贫困户落实帮扶资金667.2万元,多渠道扶贫资金供给机制初步形成。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三)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强大合力。 推动扶贫工作由单纯依靠政府向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的格局转变,建立起了省市县镇“竖到底”,各行各业“横到边”,慈善机构、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广泛参与的扶贫大格局。 弘扬慈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动员社会各方参与扶贫工作。扶贫济困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和统一行动。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四)加强扶贫宣传,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氛围。 • 中央电视台:“广东万名干部下基层”;新华社发表新闻通稿,推介广东扶贫“双到”经验;人民日报:《广东:大扶贫、大变化》长篇通讯; • 广东扶贫“双到”纪实——《奔向幸福》画册、扶贫“双到”大型报告文学集——《大爱》、扶贫“双到”理论和实践征文集——《点亮幸福之光》,摄制了广东扶贫“双到”纪实片——《春满南粤》,编辑了《广东扶贫“双到”十大模式》,编辑了《记者眼中的广东扶贫》,与编辑出版《幸福答卷》----广东扶贫“双到”精选; • 举办了2012年广东扶贫“双到”摄影作品展;大力弦扬驻村干部郭建南牺牲在驻村第一线的先进事迹。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四、一手抓扶贫、一手抓党建,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新机制 • (一)培养能人强班子,打造一支“永远不撤走的工作队”。 • 在最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选举中,无一投诉,无一上访。 • 目前,3407个贫困村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已经达到100%。 • 打造了作风正、能力强的“两委”班子,为贫困村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 • 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纳入工作组任务,扶贫工作与党建工作两手抓、两促进。 • 帮扶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联系,单位党员与村党员结对联系;帮扶单位帮助结对联系村,进一步建立健全党组织, • 按照有党支部牌子、有党员活动场所、有党员电化教育设备、有党建工作宣传栏、有党建工作制度“五个有”标准,使活动场所成为农村组织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活动、文体娱乐等的综合阵地。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五、扶贫“双到”与“双转移”结合,创新了广东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 • (一)加快珠三角产业向东西北地区转移,夯实了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 • 全省建立起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总投资达到10196.8亿元,引进项目3629个。 • 三年多来,3407个贫困村、36.7万贫困户累计发展经济项目28868个,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 全省区域发展差异系数从2007年0.75回落到2012年的0.6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7年的3.15:1缩小到2012年的2.87:1。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二)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 三年多来,全省3407个贫困村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共204.4万人次,已经实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199.3万人;2012年,3047个扶贫村农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5744元,占了纯收入的74%,工资性收入的大幅提高成为贫困户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六、建立了扶贫“双到”工作考核问责机制,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 建立完善“双到”工作考核督查机制,每年进行量化考评、交叉考查、人大代表视察,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 • 建立了严格的扶贫问责办法,对于经考核不合格的市、县、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实行问责。 • 制定了《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单兵教练工作的通知》,对工作推进排名较后的,实行约谈制和通报制。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 • (一)依据省情科学决策。 •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站在时代的高度,准确判断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正视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顺应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期盼而作出来的正确决策。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 • (二)主官挂帅领导给力。 • 省委省政府建立了省委常委和分管副省长挂钩联系一个市督导工作制度,每年两次开展慰问活动。 • 省四套班子领导成员,经常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指导,帮助解决突出问题。 • 书记、省长亲自带队飞行检查,直接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进行随机抽查。 • 省人大常委会每年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到各相关市专题视察扶贫工作。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以及各市县党政一把手,都亲自驻村抓点,全力推动工作落实。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 • (三)突破陈规敢于创新。 • 采取“靶向疗法”,对3407条村37万户贫困户157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电脑管理,解决了“扶谁的贫”的问题; • 派出3541个工作组11524名工作队员,保证各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解决了“谁去扶贫”的问题; •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筹集160多亿元资金为“双到”提供支撑,解决了“用什么去扶贫”的问题; • 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造出了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劳力转移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社会爱心扶贫等十多种帮扶模式,解决了“如何去扶贫”的问题。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 • (四)严格考评严肃问责。 • 建立健全广东省扶贫“双到”考核办法,每年组织检查考核并把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 组织省、市、县三个层次进行交叉大检查,“双到”考核结果向全省通报。实行了“抓两头、带中间、“单兵教练”、插红旗、表扬“五个一百”、南方日报AB版等措施,奖勤罚懒,对“双到”工作实施全程、全员、全方位跟踪监控,严格考评、严肃问责。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 (五)建立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 一是要根据实际,建立一套简单、科学、综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识别标准体系,保证贫困对象识别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可行性; 二是要落实基层政府、村干部和帮扶单位的贫困户指标数据采集责任,完善相应的实施办法; 三是要注重监督、评议和公示等流程的制度化建设,保证数据信息资料的真实性; 四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简便易用、覆盖全省的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电子化管理,实现数据动态监测和贫困对象动态进出。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 • (六)建立对口帮扶机制。 • 一是坚持对口帮扶,实行贫困村、贫困户定点、定人、定责帮扶制度,明确帮扶任务、工作责任、工作要求,建立区域协调发展互动机制; • 二是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长期坚持; • 三是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全社会关注贫困的良好氛围,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扶贫开发; • 四是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完善扶贫考核制和问责制,扶贫不达标,挂扶不脱钩; • 五是要把党建工作作为推动扶贫开发的基础和保障,引导贫困群众更新观念,激发脱贫意愿,找准脱贫路子。
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广东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经验体会 • (七)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 一是适当倾斜、统筹分配专项扶贫资金,改善扶贫投入不平衡问题; • 二是建立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扶贫资金增长机制,实现扶贫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将扶贫投入列入各级年度财政支出预算; • 三是加强扶贫资金整合和监管,制定各涉农部门扶贫资金的整合政策措施,确保及时足额用到扶贫开发项目中去。
广东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战略 • (一)提高扶贫标准确定扶贫对象。 • 一是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认定全省2571个村为重点帮扶村; • 二是认定重点帮扶村内有劳动能力的20.9万户、90.6万人为贫困户、贫困人口,贫困村外的; • 三是综合考虑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区域等因素,确定了粤东西北21个县(市)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市)。 • 四是计划到2015年,被帮扶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年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的45%,并实现稳定脱贫;重点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5万元;重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
广东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战略 • (二)确定扶贫重点帮扶县,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 • 根据扶贫开发新的标准,确定韶关市新丰县、乐昌市、南雄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河源市东源县、紫金县、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阳山县、连州市,梅州市五华县、大埔县、丰顺县,揭阳市惠来县、揭西县、普宁市,潮州市饶平县,汕尾市陆河县(等)共21个县(市)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市),扩大了重点扶贫范围。
广东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战略 • (三)以县域经济为平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 •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省支持重点县(市)因地制宜引进工贸项目和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合理安排重点县(市)节能减排指标。 • 鼓励和支持珠三角地区低耗能、少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到重点县(市)产业转移园区集聚发展。 • 对到重点县(市)产业转移园区发展的珠三角地区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比照其他园区给予基建、用地、税费等方面政策和资金支持。
广东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战略 • (四)按照同等优先原则,大力扶持革命老区建设。 • 为了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省财政每年每县安排1000万元扶持资金,主要用于社会民生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对少数民族地区相关扶持政策。 • 省有关行业部门在安排项目资金时,对原中央苏区县、少数民族地区给予倾斜扶持。
广东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战略 • (五) 建立帮扶跟踪联系制度,巩固三年扶贫“双到”成果。 • 一是实施跟踪联系制度。对已经完成“双到”目标任务的3407条村,仍由原帮扶单位跟踪联系三年,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扶上马再送一程”,确保稳定脱贫。 • 二是指导督促各地各帮扶单位加强对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后期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财务、产业项目和公共设施等制度建设,确保帮扶项目长期、安全发挥效益。
广东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战略 • (六) 建立五大扶贫长效机制。 • 一是对口帮扶长期化。继续坚持实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珠三角发达地区定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制度。 • 二是干部驻村长期化。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尽快完善驻村干部的任用机制,对表现优秀的驻村干部按相关规定优先提拔使用。 • 三是财力支持长期化。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扶贫资金增长机制。 • 四是社会扶贫长期化。把“广东扶贫济困日”作为重要慈善的平台,进一步促进社会扶贫工作长期化、法制化和常态化。 • 五是农村基层班子建设长期化。推行从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和市、县直部门和乡镇机关中选派优秀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把贫困村班子建设成为“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