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541 Views
2012年衢州市商标 监管工作总结和 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 3 月 •柯城. 2012年主要工作成效. 新增驰名商标 2 件,总量达 9 件; 新增浙江省著名商标 14 件 ,有效省著名商标数达 121 件 ; 新增衢州市著名商标 36 件,有效市著名商标数达 330 件; 引 导申请商标注册 1649 件,新增注册商标 1339 件,总量达 10658 件; 引 导申请境外商标注册 140 件,新增境外注册商标 39 件,其中马德里体系商标国际注册 7 件, 逐 一国家注册 11 件,欧盟注册 27 件,境外注册总量达 376 件;
E N D
2012年衢州市商标 监管工作总结和 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3月•柯城
2012年主要工作成效 • 新增驰名商标2件,总量达9件; • 新增浙江省著名商标14件,有效省著名商标数达121件; • 新增衢州市著名商标36件,有效市著名商标数达330件; • 引导申请商标注册1649件,新增注册商标1339件,总量达10658件; • 引导申请境外商标注册140件,新增境外注册商标39件,其中马德里体系商标国际注册7件,逐一国家注册11件,欧盟注册27件,境外注册总量达376件; • 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总计9件; • 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151件,各类案件罚没款118.5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件6人。
主要工作 1 加强宣传调动力度,品牌建设文化环境进一步丰富。 2012年各市商标数据情况。 加大帮扶企业商标创牌力度,商标战略进一步深化。 2 推进品牌指导站工作,品牌服务进一步提升。 3 商标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部门协同提升实施商标战略和水平。 4 打击与规范并举,商标监管成效进一步显现。 5
1、加强宣传调动力度,品牌建设文化环境进一步丰富。1、加强宣传调动力度,品牌建设文化环境进一步丰富。 • 结合重大活动开展广泛宣传。3.15消费者权益日和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组织人员上街设点宣传。8月份,为纪念《商标法》实施30周年,市局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助动企业发展壮大》为主题,在《衢州日报》开设专栏宣传,对驰、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专题宣传推广。 • 结合“访千家企业,办百件实事”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8月份,市局商广处针对巨化集团公司“巨化”商标被他人在其它类别抢注的问题,上门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并向市政府报告,提出保护建议,得到市政府发文予以重点保护。 • 结合指导企业申报省著名商标组织开展培训。5月30日,市局举办省著名商标申报辅导培训,各县(市、区)局分管科长和经办人及近30家企业代表参加了培训。 • 组织开展“创业创新、魅力商标”故事征文活动。8月份,全市推荐10家企业参加省局品牌故事评选,其中9家入选。
1、加强宣传调动力度,品牌建设文化环境进一步丰富。1、加强宣传调动力度,品牌建设文化环境进一步丰富。 • 开展争先创优活动。12月份,市局先后下发《关于表彰我市十大农业龙头企业创牌先锋和十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创牌先锋的通知》、《关于表彰2012年度“一村一品”、“一社一标”行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2、加大帮扶企业商标创牌力度,商标战略进一步深化。2、加大帮扶企业商标创牌力度,商标战略进一步深化。 • 积极引导企业申报注册商标。至12月底,全市引导注册商标1649件,新增核准注册1339件,新增马德里体系注册34件,核准注册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2%和3%,注册商标累计1065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9件,其中“龙游乌猪”商标于12月核准注册。为了提高区域品牌竞争力,各县(市、区)局都在调查摸底,挖掘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资源。开化县局正在帮助开化县和田清水鱼协会申请注册“和田清水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山市局实施“字号与商标一体化”工程,帮助130多家企业实现了字号和商标一体化,使企业在商标战略中获得了先机。 • 认真组织开展2012年度省、市著名商标推荐认定工作。市局初审推荐参加新认定省著名商标19件,确认延续30件,已被新认定14件。与此同时,开展2012年度衢州市著名商标认定和确认延续工作,新认定市著名商标36件、确认延续39件。
2、加大帮扶企业商标创牌力度,商标战略进一步深化。2、加大帮扶企业商标创牌力度,商标战略进一步深化。 • 加大力度推荐申报驰名商标取得新突破。全市指导帮助企业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申报驰名商标,数量上达到了历年来最多的一年。 “红五环”(市本级)商标和 “恒亮”(江山市)先后于4月和12月被认定为驰名商标。2012年,全市共推荐6家企业商标参加申报驰名商标,即衢江:“好梦来”、“海力”(异议程序和管理程序申报各1次);龙游:“王字”;江山:“恒亮”;市本级:“红五环”、“惠多利”,数量上达到了历年申请的最高数。 • 以“一社一标”为抓手,推动“一村一品”建设。先后下发《关于实施“一社一标”品牌创建工程的通知》和《关于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商标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力求通过引导、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达到“一社一标”乃至“一社多标”,并争创省、市著名商标。市局对今年申请市著名商标认定的合作社,在政策上于以扶持。3月份,衢江分局召开“一社一品”推进会,60多位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参加,合作社代表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江山市局针对养鸡专业合作
2、加大帮扶企业商标创牌力度,商标战略进一步深化。2、加大帮扶企业商标创牌力度,商标战略进一步深化。 • 社,养鸡大户没有商标的问题,把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注册的“江山”商标许可白银耳鸡产业化协会免费使用,使该协会的30多家合作社及1000多农户统一使用并打响商标。常山县局将种植、养殖和提供技术服务等具有带头作用的30家农民合作社,作为“领头雁”进行重点培育。
3、推进品牌指导站工作,品牌服务进一步提升。3、推进品牌指导站工作,品牌服务进一步提升。 • 目前全市建立品牌指导站 19家,从事商标品牌指导工作人数32人。6月25日,市局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全省品牌指导站会议精神的通知》。指导站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掌握辖区内商标数,建立各类商标台帐,以及驰、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库;二是推动辖区内商标注册,通过上门走访、知识培训等方式,指导开展商标境外注册;三是协助受理投诉。对企业投诉商标侵权案件,帮助指导受理。四是指导企业规范应用商标,指导企业商标创牌;五是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辖区商标工作意见建议;六是坚持对接商标监管重点,对商标印制企业加强教育监管。 4月份,全市商标广告工作会议,专门将贺村品牌指导站作为全市品牌指导站的典型,组织各县(市、区)分管局长和科长以及市局本级分管所长前往学习交流。5月份,市局推荐贺村品牌指导站和龙游工业园区品牌指导站作为全省品牌指导先进典型。
4、商标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部门协同提升实施商标战略和水平。4、商标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部门协同提升实施商标战略和水平。 • 积极开展一系列商标推进战略得到市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先后下发文件《关于印发(开展商标品牌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实施“一社一标”品牌创建工程的通知》、《关于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商标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力求通过引导、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达到“一社一标”乃至“一社多标”,并争创驰、著名商标。 • 争取政府出台扶持新政策。市局经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沟通合作,形成品牌建设奖励政策建议,向市政府报告,得到了政府支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衢政发[2012]17号)文件中,新增对市著名商标、专业品牌基地、地理标志商标奖励政策,对获得驰名商标的工业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省著名商标由奖励5万提升到奖励10万元。同时,向市政府上报《关于要求兑现2011年度市区企业品牌奖励的请求》,目前,2011年度商标奖励经费已全部兑现。10月份,市局修订《衢州市著名商标认定条件和认定工作程序》(衢工商商广[2012]19号文件),放宽对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商标、服务商标、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的申报条件。
4、商标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部门协同提升实施商标战略和水平。4、商标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部门协同提升实施商标战略和水平。 • 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提升服务和监管工作能力。4月中旬,市局采取了“走出去,看一看”的方式,组织全市商标分管局长和科长赴本省丽水和长兴学习考察,通过听、看、访、问等形式,探寻兄弟地区的商标监管工作先进经验,学习借鉴新视点、新思路,提升商标线工作人员服务和监管水平。
5、打击与规范并举,商标监管成效进一步显现。5、打击与规范并举,商标监管成效进一步显现。 • 查处一批商标侵权案件。至12月底止,全市共查获此类案件130件,已全部结案,其中涉外案件3件,总案值115.86万元,罚款金额118.5万元,没收、销毁侵权商标5747件,没收、销毁侵权商标标识75134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件,移送人数6人。立案查处申报驰名商标所用的案件省内市外的1件(“惠多利”商标)。 • 查处一批商标一般违法案件。至12月底止,全市共查获此类案件21件,已全部结案,总案值7.72万元,罚款金额7.48万元。 • 加强印制企业监管。至12月底止,全市有印制企业235家,其中商标印制企业57家。至12月底,全市共查处违反《商标印制管理办法》规定的商标一般违法案件10件,案值1.64万元,罚款金额6.03万元。
5、打击与规范并举,商标监管成效进一步显现。5、打击与规范并举,商标监管成效进一步显现。 • 将行政指导贯穿于商标监管。至12月底,全市实施指导周期1年以内重大项目1件,实施一般项目依职权形式42件,即时口头指导32件。同时,开展对本地1家商标中介机构监督检查,将商标中介机构监管纳入信用监管;开展专业市场商标准入和规范使用工作,目前,全市已有7个市场实行商标准入,下发《关于公布第五批衢州市知名商标保护联络网成员单位的通知》(衢工商广[2012]20号文件),并开展保护活动。衢江分局为规范商标侵权案件的出证行为,出台《关于规范商标侵权案件出证的通知》,对出证行为规定统一出证形式、程序、强化证据收据,完善档案管理。龙游县局依托“一讲一评一查”三载体,即推行“以案说法讲堂”,推行“信用评价制度”,成立“社会协管队伍”,从源头上加强商标印制管理。
2012年各县(市、区)商标数据1、全市注册商标数-新增注册商标数。 2012年全市新增注册商标1339件,其中新增绝对数最大的三个县(市、区)分别是江山市(379件)、衢江区(288件)和市本级(262件)
1、全市注册商标数-新增注册商标同比增幅。 2012年全市新增注册商标同比增幅最大的三个县(市、区)分别是衢江(433%)、江山(311%)和开化(116%)。
1、全市注册商标数-截止2012年有效注册商标数。1、全市注册商标数-截止2012年有效注册商标数。 截止2012年底各县(市、区)有效注册商标数最大的三个县(市、区)分别是江山市(3600件),市本级(2307件)和龙游县(1670件)。
2、境外注册商标数-新增绝对数。 2012年,全市新增境外注册商标39件,境外注册总量达376件,其中新增数最大的是江山市(38件)。
2、境外注册商标数-同比增幅。 同比增幅最大的是江山市(32%)。
2、境外注册商标数-截止2012年底累计数。 截止2012年底,累计境外注册数最大的三个县(市、区)分别是江山市(158件),龙游县(154件)和市本级(24件)。
3、驰、著名商标数-驰名商标新增绝对数。 2012年全市新增驰名商标2件,其中市本级(1件)、江山市(1件)。
3、驰、著名商标数-截止2012年底驰标累计数。 截止2012年底驰名商标累计数最大的是市本级(5件)、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各1件。
3、驰、著名商标数-有效著名商标数。 2012年全市新认定著名商标14件,截止2012年底有效著名商标数为122件,其中有效著名商标数最大的是江山市(26件)、龙游县(24件)、市本级(22件)。
4、农产品和地理标志数-农产品商标累计数。 2012年全市新增农产品商标331件,累积达9872件,其中累积数最大的三个市分别是市本级(104件)、衢江区(81件)和开化县(70件)。
4、农产品和地理标志数-农产品商标增幅。 各县(市、区)农产品商标同比增幅最大的分别是常山县(900%)、衢江区(523%)和江山市(346%)。
4、农产品和地理标志数-地理标志商标累计数。4、农产品和地理标志数-地理标志商标累计数。 2012年全省新增地理标志数1件,累积达8件,其中累积数最大的分别是龙游县(3件)、江山市(2件)和常山县(2件)。
6、商标案件数-各类商标违法案件。 2012年全市共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254件,其中查处案件数最大的是江山市(58件)、开化县(37件)和市本级(20件)。
6、商标案件数-移送案件数。 2012年全市共有移送案件3件,移送数最大的是江山市(2件)、龙游县(1件)。
2013 年工作思路 2013年,全市商标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围绕省工商局工作部署和市政府“一个中心,两大战役”核心任务,进一步转变职能,提升工作效能,从衢州经济发展的特点出发,深入实施商标战略,整合资源,转型细化,扎实推进商标注册,应用、保护和提升等工作,努力使商标品牌在促进三农增产增收增效、自主品牌出口率提升、品牌经济占比提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全面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工作面上新台阶,为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作出积极贡献。
一、进村入企,加强重点商标培育 • 1、进一步完善各类商标培育动态数据库。按照“梯级培育、分类发展、递次推进”的商标发展策略,立足我市产业布局、企业规模和产品(服务)市场占有率、覆盖率的实际,更新今年各类商标培育计划,确定重点扶持企业商标,形成滚动发展态势。 • 2、积极做好驰、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和运作。“进村入企”,重点培育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业、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推进特色产业和产品商标发展。选择一批成长性好、发展空间大、带动性强的商标,通过“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措施的实施,帮助争创市著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同时,要严格把握驰、著名商标认定条件,对新申报的要好中选优,切实上报优质资源,要加强初审,避免有问题的企业申报上来。同时要从重认定向重培育转变、从重数量向重示范转变,即培育企业加强商标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商标拓展市场的功能,树立运作样板,发挥其在转型升级中的示范作用,力争驰、著名商标在提质的基础上增量。要继续以“一村一品”、“一社一
一、进村入企,加强重点商标培育 标”为重要抓手,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一村一品”的基础形式,作为助推“一村一品”发展的优势选择,开展对辖区内农产品企业进行排查,强化指导服务,动员支持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商标注册,对单体农产,要鼓励其通过加入农村经济组织、农产品公司等方式,合作抱团闯市场。要进一步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排查地方名品、历史名品、地方特产,传统工业等申请证明商标,要指导证明商标应用推广工作,既最大化的运用地标商标,又保证地标产品应有的特有品质。积极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有带动力的农产品商标品牌,力促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 3、着力深化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建设。要把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与指导站的工作作有机结合。基地品牌指导站要注重与已建的乡镇、特色行业等品牌指导站功能区别,不做重复劳动,不做表面文章。省局今年将对已认定商标品牌基地的管理机构、工作情况,商标品牌提升发展水平,政策平台建设情况等开展一次全面评估,实行品牌基地退出
一、进村入企,加强重点商标培育 机制,并表彰一批先进。各县(市、区)要扎实把品牌基地运作好。 • 4、深化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一要进一步完善品牌指导站的基础,切实保障指导站人员、场所、资金等硬件配置到位。同时要发挥功效,向功能型转型,要从“建站”向“运转”转型,从“引导注册”为重向“指导品牌运作”转型,从“企业主体”向“区域产业”深入,从“个体为重”向“平台建设”推进。
二、加大宣传力度,不断营造实施商标战略氛围二、加大宣传力度,不断营造实施商标战略氛围 • 1、借助“3.15”、“4.26”纪念日,开展商标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利用各种工作平台,渠道以及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驰、著名商标及地理标志商标等创牌典型企业经验,提高政府、企业、经营者的认知水平。 • 2、抓好三个层面的商标培训。一是以会代训、专题讲座、实地指导等形式,对企业负责人和商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商标注册、使用、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开展全市工商系统商标管理人员商标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一线人员服务企业、实施品牌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对品牌指导站管理人员商标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政府经济管理人员重视品牌建设、重视商标作用的意识。 • 3、着重“一村一品”、“一社一标”建设宣传。立足衢州乡村实际,加大农村地区商标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商标法律意识,推进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申请注册和争创驰、著名商标工作。
三、加强调研,巩固和提升商标政策支持力度 • 1、提高优惠政策的执行力。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辖区商标品牌工作现状、发展目标和工商部门工作措施,建言献策,争取把商标培育任务列入对乡镇绩效考评内容。 • 2、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争取政府提高商标激励机制覆盖广度。要全面摸清商标底数,根据省局《关于组织开展商标品牌战略专项调研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商标基础工作调查摸底,摸清当地农产品、服务类、制造类、自主品牌出口、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基地、品牌指导站、驰、著名商标以及商标假冒侵权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争取政策,力争出台商标战略实施政策文件。同时,摸清商标发展底数,掌握商标发展情况,真正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商标工作的作用。 • 3、开展工商系统商标品牌培育能手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商标培育能手,予以通报表彰,营造争先创优氛围,激励更多的工商干部为商标品牌建设作出新贡献。
四、开展商标专项整治,强化商标监管 • 1、继续深化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整治、交叉检查等形式,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商品,加强监管,严厉整治,及时查处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特别是侵害驰名、著名商标、涉外商标、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所有人权益的案件。对本市驰名商标和省、市著名商标企业、地理标志商标企业,要主动上门,征询企业维权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商标维权问题。 • 2、加强对商标印制企业的监管和检查力度。继续将商标印制纳入信用监管,纳入工商所责任区日常工作,严厉查处违法印制出售商标标识及包装、装璜行为,特别要从查处的假冒商标案件中追根溯源,坚决打掉非法印制商标标识窝点。指导印制企业健全各项商标印制、使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自律和行业规范,从源头上防范商标侵权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开展商标专项整治,强化商标监管 • 3、加强涉农商标保护和监管工作。将重点涉农商标纳入商标专用权保护网络,与农业等相关部门沟通和协作,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组织人员上门走访,了解有关假冒侵权情况,帮助农企完善商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