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2009 年全国 II 卷政治高考备考

2009 年全国 II 卷政治高考备考. 云南省曲靖一中 方家富. 多数学生 、 家长 、 老师认为成绩不好是因为努力不够 、 训练不够 , 于是不断增加学习时间 , 加大训练 , 搞题海战术 ,. 原. 因. 何. !. 在. 但效果还是不佳 。.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 真正的原因. 努力的方向发生了错误. 付出越多 , 离目标就越远. 为了找到 “ 有效学习 ” 的正确方向,赢得高考, 在此我们从五个方面入手作些探讨 : 一、 2008 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全国卷 II 政治特点 二、 2009 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趋向

dylan-la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09 年全国 II 卷政治高考备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9年全国II卷政治高考备考 云南省曲靖一中 方家富

  2. 多数学生、家长、老师认为成绩不好是因为努力不够、训练不够,于是不断增加学习时间,加大训练,搞题海战术,多数学生、家长、老师认为成绩不好是因为努力不够、训练不够,于是不断增加学习时间,加大训练,搞题海战术, 原 因 何 ! 在 但效果还是不佳。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3. 真正的原因 努力的方向发生了错误 付出越多,离目标就越远

  4. 为了找到“有效学习”的正确方向,赢得高考,在此我们从五个方面入手作些探讨:为了找到“有效学习”的正确方向,赢得高考,在此我们从五个方面入手作些探讨: 一、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全国卷II政治特点 二、2009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趋向 三、考生答题存在问题分析 四、2009年备考建议 五、避免复习的三大误区

  5. 一、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全国卷II政治情况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政治部分,虽然全国各地试题不尽统一,但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一门理论学科,理论具有共性,反映普遍价值,因此,更加符合《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保持了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不超出教材,但绝非简单重复教材知识。试题命制反映“能力立意”,力求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预示着2009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给我们以最直接、最权威、最客观的前瞻性启示。2008年政治试卷特点具体如下:

  6. 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全国卷都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部分题直接来自课本。没直接来自课本的部分,其实也不过“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文综考试中,要在有限的试题中尽量全面地考查考生对高中政治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只有围绕主干知识出题。如全国II卷

  7.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全国卷II政治统计表

  8. 2、试题凸显时政和社会生活热点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社会面临和共同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素材,将社会热点、焦点、突出矛盾点与学科主干知识相结合,运用正确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评价社会问题是高考复习的重点。从试题涉及的内容看,决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要求,但又决不是简单知识重复,而是结合实际问题,根据设问要求,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答案的编制。有的是直接考查对热点本身的看法。如全国卷II涉及宏观调控、改革开放30年个体经济发展、节约资源、粮食价格、党内民主建设、中美关系等都是目前国人关注的热点。

  9. 3、以“能力立意” ,力求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突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坚持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如2008年全国II卷政治学科涉及到的: 经济:价格的决定因素、税收的作用、国家宏观调控、个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对外贸易等知识、涉及分配、社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知识。 哲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的普遍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认识的发展、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内外因辩证关系。

  10. 政治:国家的阶级属性、我国的国家职能、党内民主建设、国体、党的性质宗旨及执政理念、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主干知识都是命题的重点。政治:国家的阶级属性、我国的国家职能、党内民主建设、国体、党的性质宗旨及执政理念、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主干知识都是命题的重点。 但由于试题设问的角度多样,逻辑思维的含量较高以及部分背景取材的新颖等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特别是主观题从选材到设问,对考生的获取解读信息能力、理解论证运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11. 二、2009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趋向 1、重视文综大纲规定的四种能力的培养 高三冲刺阶段,应认真扭住《考试说明》提出的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其实质就是解题的思维过程能力。师生们往往重视考试的内容,而忽视考试能力的要求,有的考生到最后还不知道能力要求的具体内容。在遇到新问题时,只好“望题兴叹”,往往埋怨“题目太难、太灵活”。这种复习不符合”以能力立意”的命题精神。

  12. 2、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 近年高考试题一般都是从新角度出发、运用新的材料,解决新的问题,考核四种能力。因此在复习时,应学会运用知识的方法、解决问题思路,思考问题的线索。 知识的运用包括:不同知识的重组,相同知识的归纳,相似知识的迁移,相关知识的联系。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现实,强调学科的社会功能。重视以新视角认识问题,综合地、动态地、独立思考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应不断开阔视野,打破思维定势。从“学会”走向“会学”。—整合知识

  13. 3、要树立一个现代意识 这也是近年高考政治学科的最大特色。 经济常识(市场经济意识、自主创新意识、结构调整意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哲学常识(联系最新热点,考查思维方法), 政治常识(民主法制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国家意识、政党意识、国际意识)等。

  14. 4、扎实做好基础知识准备。 (1)要求依纲据本,回归教材,准确理解,对《考试说明》中的考点知识以网络的形式,进行一遍理解与记忆, 建构检索知识的路径。

  15. (2)对做过的试题必须进行自己的归纳和总结。尤其注意:(2)对做过的试题必须进行自己的归纳和总结。尤其注意: ①选择题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要牢记,注重克服弱点和缺陷,不能在高考中重犯。 ②主观题都是值得我们掌握的重要社会热点 需要记住的是:题目的材料内容、设问的角度、运用的知识、解答的角度、层次和语言。 这样,以专题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加以记忆,以不变应万变,并会举一反三。 ③从题目中再强化知识的记忆和解题的思路。特别是从答案中启发你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实际联系知识的能力和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16. (3)重视试卷讲评 一定要注意在讲评试卷时强调、归纳、补充知识,特别是基本知识的解释,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 如易混、易错知识的辨别。

  17. 5、强化基本“审题能力” 和“审题意识”训练。 (1)关于选择题。 基本要求是: 一审题干,对题目中的材料认真阅读,明确其意。 二审设问,明确要求运用什么原理,从哪个角度,判断和辨别什么问题。 三审题肢,凡是题肢本身表述不正确的排除。同时,联系题干的内容和设问要求审题肢。要学会用“生活常识”做题。

  18. (2)关于主观题。 总体要求是: ①理解题意。对题目所给的各种材料要仔细阅读,找出关键词,提取理解题意的有效信息。 ②明确设问。注重设问角度变化,哪怕是细微变化。 ③思维清晰。无论审什么类型的题,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注意运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切忌“非此即彼”与“所答非所问”。 (3)关于图表题,注意提高读图能力,把握好4种类型的图标(即饼图、折线图、表格图、柱状图)的解题思路,有注释的千万别忽视。

  19. 6、加强主观题基本答题能力训练。 (1) 组织答案: 一是从教材中来; 二是从该题目的材料中来; 三是从逻辑推理中来; 四是从热点中来。 (2)主观题结构 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其结构总是分为两部分: 一是要求阐述原理;二是要求联系实际。 按照这两个要求,在答题时,一般应分为两部分:先简明阐述原理,然后再联系实际。 (3)主观题命题形式 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大致分为四种:一是是什么型;二是为什么型;三是怎么样型;四是评论型。注意:不要毫无边际的回答。

  20. 三、考生答题存在问题分析 学生答题错误虽然多种多样,但主要存在于《考试说明》提出的四种能力方面,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其实质就是解题的思维过程能力。 下面我们就从考生平时做题常犯的错误入手,从中找到错因,对症下药有效地提高成绩。

  21. 考生存在问题分析: 1、在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方面的问题: (1)犯“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错误,即审题粗心。 原因一:不少考生因性格上缺乏仔细耐心,或者由于临考的慌张,致使他们在阅读试题时往往显得很匆忙,有的甚至在阅读材料和设问时,二者只选取其中之一,只读材料或者只读设问就动手答题。 原因二:在知识限制方面,知识范围搞不清楚。

  22. 如材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鹿牌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立即启动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做好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处置工作。如材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鹿牌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立即启动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做好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处置工作。 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作出紧急部署,派出工作组赴河北、广东、黑龙江、内蒙四省区,督促检查三鹿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公安部门对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已依法传唤了78名有关人员,其中19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刑事拘留,2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批捕。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国家机构在食品安全上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23. 根据材料和设问要求,回答知识范围是: 国家 性质 国家 职能 国家 机构

  24. 答案应是: ①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 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材料中的做法,是我国政府积极行使职能,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国家性质 国家机构 坚持了国家机关组织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 ③国家职能 国家机构 材料中的做法,是我国政府积极行使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5. 问题:不少同学只看材料,不看设问对知识的限制,把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地位等全答上去。既占去了有限的篇幅,又浪费了宝贵短时间。问题:不少同学只看材料,不看设问对知识的限制,把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地位等全答上去。既占去了有限的篇幅,又浪费了宝贵短时间。 原因:审题粗心,快审题,慢做题,做错题。 纠正方法:慢审题,快做题。

  26. 再如,因地制宜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我们应坚持的方法是:再如,因地制宜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我们应坚持的方法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错选—辩证法) C.矛盾特殊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答案)

  27. (2)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原因:由于平时经历大量试题训练后留下的某种心理定势,致使不少考生在审题时仅仅依据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或热点材料分析试题中的部分信息作答,而没有全面地分析材料和设问,凭经验作答。 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主观题,对平常练过的热点材料不注意角度和设问的变化。犯这种错误的同学不少,考试下来欣喜若狂,“某某题平常我们都练过了”,但分数下来差之千里。

  28. 如,今天,香港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有序发展、民众安居乐业,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说明“一国两制”(考查一国两制的意义)如,今天,香港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有序发展、民众安居乐业,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说明“一国两制”(考查一国两制的意义) 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 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方式 A.① B. ①②(答案) C. ①②③(错选)D. ①②③④ 选③是“一国两制”的意义,但与题干不符。 有的同学就是根据对平时掌握的“一国两制” 的意义作答,而出错。 克服方法是:遇到与过去做过的相同或相似熟悉材料时,审题要注意角度和设问变化。

  29. 考生存在问题分析: 2、在检索、调动和运用知识方面的问题: (1)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即答非所问,答题方向性错误。 原因:由于基础知识理解不透,不能明确区分和辨别相似或者相近的知识点、知识的板块界限不清,而错误地运用教材知识作答,造成答案“风马牛不相及”。

  30. 如,因地制宜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我们应坚持的方法是:如,因地制宜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我们应坚持的方法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特殊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 (错选) (答案)

  31. 再如,2007年月26日,市发改委就地铁票制票价的改革方案举行了听证会,北京地铁票价降至2元,从而成为全国地铁票价最低的城市。据测算,地铁低票价政策实行后,政府每年用于轨道交通的财政补贴要超过10亿元,公共财政对轨道交通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体现了再如,2007年月26日,市发改委就地铁票制票价的改革方案举行了听证会,北京地铁票价降至2元,从而成为全国地铁票价最低的城市。据测算,地铁低票价政策实行后,政府每年用于轨道交通的财政补贴要超过10亿元,公共财政对轨道交通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体现了 ①公共财政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财政支出反映政府对政策导向 ③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④财政支出要一起收入相协调 A.①③ (错选)B. ②④ (答案) C. ②③ D. ①④ 题干讲财政的作用,而①是我国税收的本质。 克服方法是:加强易混知识对复习和构建知识结构。

  32. (2)犯“只知道漫天撒网,而不会重点拿鱼”的错误,即不分主次。(2)犯“只知道漫天撒网,而不会重点拿鱼”的错误,即不分主次。 原因:由于缺乏对材料的阅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不少考生在看到设问中指定的考查知识范围后,抓不住材料中的核心信息,以牺牲时间为代价,只管搜寻出与试题材料有关、无关的所有教材知识,漫天撒网地作答,写得很多,但得分点很少。真可谓“劳命伤财”。这类现象较多出现在考查哲学知识的试题中,经济、政治常识题也会出现。

  33. 如,我国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变化: 经济现象 93—96年 通货膨胀 97年通货紧缩 03年趋于平稳 07年防通胀 08年世界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适度从紧 宽松 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 从紧 转向松动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34. 知识范围:哲学(太宽,容易犯漫天撒网的误。)知识范围:哲学(太宽,容易犯漫天撒网的误。) 注意:要根据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作答。 我国货币政策调整是依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抓住这一重要信息,根据限定的知识范围作答: 唯物论:物质 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尊重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辩证法: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过程、阶段、创新) 矛盾具有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认识论:实践具有历史性特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货币政策变迁,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35. 答题存在问题: 不少同学抓不住材料中的核心信息和要求,教材知识罗列一大堆,答得不少,得分不多。 克服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加强对社会热点材料的阅读能力训练和知识结构的构建。

  36. (3)犯“片面深刻”的错误,即抓住某一得分点长篇大论。(3)犯“片面深刻”的错误,即抓住某一得分点长篇大论。 原因:由于不少考生不善于将各个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网,融会贯通地综合运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使得他们在作答时只会从某一个角度寻找答案,走了“一颗树上吊死”的绝路。

  37. 如,材料: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新亮点:财政支出重在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医疗卫生、三农、教育等。如,材料: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新亮点:财政支出重在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医疗卫生、三农、教育等。 结合材料,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怎样才能保证中央的惠民政策的落实? 根据材料和设问要求,作答角度是: 知识范围: 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 国家机构

  38. 材料信息:怎样落实惠民政策 答案要求是: ①从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的关系角度作答 ②从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作答 问题:有不少考生只从国家职能角度展开阐述,而缺乏从三者关系多角度作答 解决方法是:构建知识结构。

  39. 考生存在问题分析: 3、在描述和阐释事物方面的问题: (1)犯“不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或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的错误,即有些考生用自己的生活语言作答。 原因:由于学生对教材知识掌握不牢或没有掌握,在表述时无法使用教材术语,只是用生活化的语言作答。这种表述的文字虽离得分点很近,可终究没有用规范性的学科术语表述出来,结果是因为所表达的含义不到位而未能得分。 这一问题突出集中在要求考生答出解决实际问题措施的设问上。

  40. (2)犯“蜻蜓点水”的错误。 即作答时只是很粗略地写出主干知识的名称,并无下文展开说明。即缺乏必要的二级主干知识的说明解释。 原因:对原理内容掌握不到位。 如,材料:自然灾害引人深思。有专家指出:战胜自然灾害往往牵涉到跨企业、跨行业、跨省市的协同努力,中国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国家应急机制来协同抗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慎重考虑各种灾害的可能性,尽量避免出现“一失皆失”的布局,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从上至下建立全面忧患意识,风雨绸缪。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谈谈我们如何战胜自然灾害?

  41. 根据材料和限定的知识范围,联系的知识有: 联系的观点 联系的形式: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联系 根据材料和知识限制,本题可从上述方面作答。 问题:不少同学知识角度都对,但只点出这几个知识,而不会进一步阐述这几个原理的内容,并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抗灾。 克服方法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42. 考生存在问题分析: 4、在论证和探讨问题方面的问题 (1)犯“就事论事”的错误。 原因:即不少考生由于缺乏逻辑归纳能力,在多个材料或者多重意思组合而成的试题面前,他们往往没有对材料中隐含的信息进行归纳、比较而后概括出核心的意思,只是抓住其中一、二个直接的材料作简单浅层次地回答。这样的答案常常陷入“失之毫厘,相距千里”的局面。

  43. 如,材料: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地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如,材料: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地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试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问题: 不少考生就因不会对这句话中蕴含的多层信息:经济增长规律、能源节约规律、环境保护规律、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实践活动等等信息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和归纳概括,而只能笼统地写上原理内容、方法论,然后抓住某一信息,如经济发展规律作答。

  44. (2)犯“理论与材料两张皮”的错误。 原因:即试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相关教材知识论证或探讨某个问题时,不少考生因缺乏必要的演绎推理能力,在作答时往往是理论、材料表述两张皮,理论没有作为解决材料问题的依据,材料没有成为印证理论的证据。

  45. 如,材料: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如,材料: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 问题:不少考生的答案就是由大量堆积的哲学原理构成,而不会用材料去印证。

  46. (3)犯“东拉西扯、逻辑混乱”的错误。 即对一个设问的作答时,虽然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述,但其过程明显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想到哪说到哪,甚至出现前言不搭后语。 注意:常犯这一错误的地方。 这种错误常出现在“意义类题和回答解决问题的措施类”。 意义类:有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意义。 措施类:有国家、企业、居民等多角度。 克服方法:加强这类题型训练时的归类方法训练。

  47. 四、2009年备考建议 针对上述种种常见错误,高三政治备考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梳理工作(试卷、教材、热点): (一)梳理已做过的试卷,特别是月考试题 注意:梳理试卷应得到什么? 1、自己常错的题,建议立错题库 重点总结“失”,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包括两部分: 梳理试卷重点搜集以下信息:

  48. “失”包括两部分: (1)不会做的题。为什么不会做,要自己想,和同学们商量,要问老师,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还是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能力没有到位,还是做题技巧,要把思维的过程搞清楚。 (2)把会做的题做错。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是审题不仔细,还是记忆歪曲,如果是审题粗心,要吸取教训,做到慢审题,快做题。

  49. 总之,一定要找到病因,然后对症下药。 要做到积累错误、梳理错误、分析错误。就是把错误归类,通过反思和总结,找到病因,到底为什么犯错误。一定要总结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不能在一个地方第二次摔跤。

  50. 梳理试卷重点搜集以下信息: 看看频繁出现的是那些知识,重新梳理基础知识,找到自己知识方面的漏洞,并明确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那些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加强理解和运用训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