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882 Views
洪素貞 2013.10.25. 法脈宗門 承擔與使命. 人 生要落在人間 才能創造美好的人文. 文. 時時感恩. 人. 生. 當下承擔. 用愛服務. 間. 承擔 天地告急 承諾 懺悔齋戒 承擔 團體品質 承諾 個人氣質. 使命:佛 心 師 志. 佛心慈悲 只說「 是 」-打開心門 心悅臣服 師志喜捨 只去「 做 」-放下身段
E N D
洪素貞2013.10.25 法脈宗門 承擔與使命
人 生要落在人間 才能創造美好的人文 文 時時感恩 人 生 當下承擔 用愛服務 間
承擔 天地告急 承諾 懺悔齋戒 承擔 團體品質 承諾 個人氣質
使命:佛 心 師 志 佛心慈悲 只說「是」-打開心門 心悅臣服 師志喜捨 只去「做」-放下身段 胼手胝足
年年容易過 浴佛 入經藏 歲末祝福 賑災、環保 慈誠懿德、訪視、助念 永保青春 常念清淨
慈濟人的甘苦 忙得驚天動地 累得寂天寞地 做得歡天喜地 學得腳踏實地
自 我 成 長 法脈已傳 - 法 入 心 宗門已開 - 法 入 行 天地人間 -多見多聞 組織是非 -不聽不傳 上人於民國74年講佛遺教經時, 已殷殷叮嚀:法要入心
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 有傳承才不會有斷層 • 此心安處 便是吾鄉 • 生命循環是大自然的法則 • 信解行無比重要,最終的心念靠自己 • 慈濟,是一條引領「身心安頓」--回家的路
從000327到 A 18739 • 從職工到委員:用愛鋪路讓人走過來 • 從報社到慈濟:將來有機會一定回來 • 從主秘到進修:從頭學起/寂天寞地 • 從進修到編纂:有意義的事,就該參與 • 殊勝因緣,總在身邊,回應召喚
結集經藏 整理出14部上人前後講述25次的經藏(從1969打佛七講法華經至靜思妙法華,時間橫跨44年) &事相應時空而轉變,理相跨時空殊無二致,一以貫之的菩薩道。
佛陀開悟四十年後,始講法華經, 上人在1969年精舍落成後 第一次打佛七時,開講法華經, 已是行善菩薩道的實踐。 2009年,也是40年後, 重啟慈濟妙法華的說法。 。
另1958年,上人因父親往生 禮拜《梁皇寶懺》。 2003-2008年,上人講法譬如水, 形成大規模的經藏演繹與大懺悔的思想
再者1963年,精舍未有著落, 上人於花蓮慈善寺 初次應邀講演,即宣說地藏經。 為大孝行孝之奠基。
我想表達的是: 在上人出家的三、四年內, 其思維與行動,已奠定了今日慈濟宏大的基礎。 如何在結集經藏時, 將此甚深微妙的因緣與覺智呈現, 是需好好用心思考的。
經藏-原音逐字稿 將典藏於 藏經閣 造藏菩薩名單列於書後 用芳綸紙
至2013年9月30日止 共5,787人次
轉譯的挑戰 漢文、俚語、台語、日文 修法文、不要作警察、 種羅漢果、日落時鐘
佛有四眾弟子;在家二眾,出家二眾,在家二眾就是優婆塞、優婆夷男女二眾,佛有四眾弟子;在家二眾,出家二眾,在家二眾就是優婆塞、優婆夷男女二眾, 佛有四種弟子;在家兩種,出家兩種,在家兩種就是優婆塞、優婆夷男女兩種,
人心隔肚皮 人生過度期 小弟說 小豬公 以雞蛋糕 以低論高 大願地藏王菩薩 台灣地藏王菩薩 勸募不多 勸募無罪
1972年~2008年 的完整開示 (過去佛七、已出版經典) 已聽打、聽校九百多萬字 常住師父和清修士承担 法譬如水總聽校和列綱要
經藏整理流程 聽打 聽校 轉檔 原音逐字稿 順文稿 總聽校 樣書
靜思法藏之編纂 為時代作見證 為人間寫歷史 為慈濟立經藏
上人講經體會/原則 • 存真:言語真、事理真、文字真 • 實道:菩薩修行的真實正道 • 圓善:至高圓滿的極致實踐 • 立誠:誠信如一、不說空話 不做空事
上人講經的特色 • 說法淺顯易懂 敘事生動翔實 • 把佛理與時事密切結合,就是--- • 一部台灣社會的縮影 • 一部世界苦難的歷史 • 一部地踊菩薩的見證
上人講經特色 • 副總說:上人的覺智與講經說法,是無師自通,自我創發。 • 許多高僧法師講經,會講理、講佛典故事,但不會講「時事、實事」,因為沒有「實作」。 • 「故事」是上人講經的一大特色。
上人德行 • 心繫天下安 • 道濟天下溺 • 言為天下法 • 行為天下式 • 講經、開示:不涉玄、奇、怪、幻、荒稽之語。
上人所傳的佛法 *所有佛教經典都不見得真? 語言、文字、翻譯 但所承載的「法與道」是真 真如實語:人間真能實踐的法門, 使人身心安頓、自在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