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2010 年农艺教育专业应用型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2010 年农艺教育专业应用型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崔广荣 植物科学学院 2010 年 9 月 11 日. 一、总体思路.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重点 1 、大幅度调整教学计划,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优化核心课程学习和核心技能的实训,实行模块课程学习和农业综合技能的训练,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 2 、根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技能的实际需求,删减部分选修课程,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实行“ 3+1” 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thu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10 年农艺教育专业应用型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0年农艺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崔广荣 植物科学学院 2010年9月11日

  2. 一、总体思路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重点 1、大幅度调整教学计划,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优化核心课程学习和核心技能的实训,实行模块课程学习和农业综合技能的训练,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 2、根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技能的实际需求,删减部分选修课程,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行“3+1”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4、在落实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实验教学模式和技能训练方法的改革,将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3.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双能”型或“双师”型应用型人才,即: 1、具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才能的技师; 2、具备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推广才能的教师。

  4.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1、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艰苦奋斗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 3、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

  5. 二、调研工作 (一)毕业生访谈 1、就业状况:20%左右在中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70%左右在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推广、经营管理、商贸等工作,10%左右读研深造; 2、就业困惑:教师岗位就业竞争力大,农业教育岗位需求较少,部分同学转生物学或化学教学岗位;其他企事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格理解上存在偏差,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信心不足。

  6. (二)企业、高校调研反馈 1、我校毕业生朴实、肯干,能吃苦耐劳,工作踏实、务实; 2、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企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较好,但在企业往往用不上;企业所需技能,学校训练又显得不够; 3、对企业文化缺乏足够了解,在理解上多显出书生意气; 4、所调研高校无例外地都在强化学生实验、实训工作,创造条件让学生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包括华南农业大学这样的大学都开始重视应用型学科的建设、应用型课题研究、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7. (三)调研结果感受 1、加强学科建设,开展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和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2、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 3、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办学层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及其就业能力; 4、引进企业文化并使之与校园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早日让学生了解企业、认同企业、安心扎根于企业,早日适应社会。

  8. 三、专业方向 1、中等职业教育; 2、经济作物生产; 3、设施农业技术。

  9. 四、专业能力分析

  10. 五、学制与学分 (一)学制 学制4年,实行“3+1”模式,3年修完校内课程及学分,1年在企业及教育实习单位实习或见习,完成相应学分。 (二)学分 课程学分145.5(-12)+实践教学环节学分48=193.5(-12)。

  11.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一)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二)毕业条件: 1、修满181.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48学分必须完成; 2、英语、计算机能力必须达到国家本科毕业要求或学校相关规定条件。

  12. 七、实践教学环节

  13.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

  14. 九、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1、作物学:主干课程主要包括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农业生态学、植物组织培养、试验统计方法等。 2、生物学:主干课程主要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等。 (二)核心课程 1、作物栽培学 2、作物遗传育种学 3、植物保护学 4、农业推广学

  15. 十、教学进程表(一)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16. (二)专业教育课程平台1、学科基础课程

  17. (二)专业教育课程平台2、专业基础课程

  18. (二)专业教育课程平台3、专业核心课程

  19. (三)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20. (四)创新创业教育模块

  21. (五)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

  22. 2010年农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说明2010年农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说明 一、修订依据 1、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方案改革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和教务处相关要求; 2、实地考察有关用人单位对人才技能要求及兄弟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经验; 3、本专业现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省级示范专业建设的成功做法(本专业为省级示范本科专业)。

  23. 二、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1、实行“生物学”、“作物学”两大学科并重教育,突出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强化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育; 2、在课程内容安排顺序上进行了仔细而科学地考量,整体课程设置顺序以“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实践”为主线;专业课程设置顺序以“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实践创新”为主线;两大学科知识体系课程设置以“生物学基础——生物学技能——农学基础——农学技能——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应用与实践”为主线。 3、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实践教学时数59х20=1180,课程实验教学时数为513,总实践、实验课时比例为(1180+513)/1180+2330=48.23%;

  24. 4、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使创新、创业教育既能落到实处又能保障不流于形式,既能保证学生学业顺利完成又不束缚学生的自我发展、自主创新;4、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使创新、创业教育既能落到实处又能保障不流于形式,既能保证学生学业顺利完成又不束缚学生的自我发展、自主创新; 5、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精选了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代表性课程;在方向课程模块设置上,突出应用性较强的现代农业技术,增强了农业教育、现代农业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针对性;个性化学习模块,强调了个性化发展需求。 6、实行“3+1”教学模式,专业实践独立设课,强化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教育,培养“双能”或“双师”型人才;课程设置总体结构趋于合理,更加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既强化了基础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又突出了农业生产、教育推广等应用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5. (三)存在问题 本计划兼顾了部分同学继续考研深造的需求,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上还存在部分传统教学计划的痕迹。

  26. 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