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9.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9.2 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 9.3 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9.4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9.5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9.6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9.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9.2 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 9.3 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9.4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9.5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9.6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化学分析: 常量组分 (>1%), E r 0.1% ~ 0.2% 依据化学反应 , 使用玻璃仪器. 准确度高. 仪器分析: 微量组分 (<1%), E r 1% ~ 5% 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 需要特殊的仪器. 灵敏度高. 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1. 光学分析法 : 基于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ta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9.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9.2 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 9.3 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9.4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9.5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9.6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9.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9.2 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 9.3 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9.4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9.5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9.6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2.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 Er 0.1%~0.2% • 依据化学反应, 使用玻璃仪器 准确度高 仪器分析:微量组分(<1%), Er 1%~5% 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需要特殊的仪器 灵敏度高

  3. 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1. 光学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非光谱法 (折射法,浊度法,旋光法) 光学分析法 (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讯号) (以光的吸收、发射等作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通过检测光谱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分子光谱法UV/Vis、IR、MFS、MPS 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AAS、AES、AFS 2. 电化学分析法:依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 3.色谱法: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4.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化学法等

  4. 9.1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吸光光度法:分子光谱分析法的一种,又称分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属于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基于外层价电子跃迁。

  5. 1 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 光:一种电磁波,波粒二象性 光的折射 波动性 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光的干涉 E 粒子性 光电效应 E:光子的能量(J, 焦耳) :光子的频率(Hz,赫兹)  :光子的波长(cm) c:光速(2.99791010 cm.s-1) h:Plank常数(6.625610-34 J·s, 焦耳·秒)

  6. 光学光谱区 5.0 m ~1000 m 200nm ~400nm 10nm~200nm 400nm ~ 750nm 750 nm ~ 2.5 m 2.5 m ~ 5.0 m

  7. 光谱种类 原子光谱:吸收、发射、荧光 线状光谱  带状光谱 I  分子光谱:紫外、可见、红外等吸收光谱、分子荧光等发射光谱 黑体辐射:白炽灯、液、固灼热发光 连续光谱 

  8. 物质对光的吸收与发射 物质分子内部 3 种运动形式及其对应能级: 1.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电子能级; 单重态:激发态与基态中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 三重态:激发态与基态中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同. 2. 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振动能级; 3. 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转动能级.

  9. 分子光谱为带光谱 原子光谱为线光谱 电子跃迁能级 分子振动能级 分子转动能级 分子能级示意图 S:电子能级 v:振动能级 r:转动能级

  10. 色 光: 有颜色的光。每种色光具有一定的波长范围,如 绿色光:500~560nm, 黄色光:580~600nm 。 单色光: 波长唯一的光。 如波长为 470 nm 的光就是单色光。 2 物质颜色和吸收光的关系

  11. 单色光、复合光、光的互补 黄绿 绿 蓝绿 橙 绿蓝 红 紫 紫红 单色光 单一波长的光 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 复合光 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白光,那么就称这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补。 光的互补 黄 蓝

  12. 互 补 色

  13. 有色化合物溶液的颜色 溶液中有色化合物分子中的价电子由于能级跃迁,可以选择性吸收不同波长的互补色光中的一种色光而让另一种色光透过溶液,被人眼所感觉。故有色化合物的颜色为透过光的颜色。

  14. 3 朗伯-比尔定律 I I-dI I0 s It dx b 光吸收定律: Lambert-Beer定律 吸光光度法的理论依据 研究光吸收的最基本定律 I0 = It + Ia T = It / I0 , T: 透射比或透光度 A=lg (I0 / It )=lg(1/T), A:吸光度 布格(Bouguer 1729年)朗伯(1760年)定律:光吸收与溶液层厚度成正比 比尔(1852年)定律:光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15. 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样品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光程(溶液的厚度)成正比关系.--光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样品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光程(溶液的厚度)成正比关系.--光吸收定律 数学表达:A=lg(1/T)=Kbc 其中,A:吸光度,T:透射比, K:比例常数,b:溶液厚度,c:溶液浓度 注意: 平行单色光 均相介质 无发射、散射或光化学反应

  16. 吸光度 与透光率 Absorbance and transmittance 100 50 0 1.0 0.5 0 A T % A C A: 吸光度 T : 透光率 T = 0.0 % A = ∞ T T = 100.0 % A = 0.0 T = 36.8 % A = 0.434

  17. 吸收定律与吸收光谱的关系 A A或  C A  max C 吸收定律 吸收光谱 三维谱图

  18. a. 摩尔吸光系数 与吸光系数 灵敏度表示方法 A = ebc e:摩尔吸光系数 c: mol/L A = Kbc A = abc a: 吸光系数 c: g/L e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单位:(L•mol-1 •cm-1)

  19. 摩尔吸光系数ε的讨论 • (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 (2)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 • (3)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 (4)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值是不同的。在最大吸收波长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max表示。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20. (5)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ε>105:超高灵敏;(5)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ε>105:超高灵敏; • ε=(6~10)×104:高灵敏; • ε<2×104 :不灵敏。 • (6)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21. 对同一种待测物质,不同的显色反应具有不同的  ,表明具有不同的灵敏度。 例 分光光度法测铜 426 = 1.28  104 L.mol-1.cm-1 铜试剂法测 Cu 双硫腙法测 Cu 495 = 1.58  105 L.mol-1.cm-1 越大, 灵敏度越高: <104为低灵敏度;  = 104~5×104 为中等灵敏度; >105为高灵敏度。

  22. b. 桑德尔(Sandell)灵敏度: S 当仪器检测吸光度为0.001时,单位截面积光程内所能检测到的吸光物质的最低含量。

  23. 氯磺酚S测定钢中的铌 50ml容量瓶中有Nb30μg,用2cm比色池,在650nm测定光吸收,A=0.43,求S. (Nb原子量92.91)。 根据A=εbc,求ε

  24. 吸光度的加和性 在某一波长,溶液中含有对该波长的光产生吸收的多种物质,那么溶液的总吸光度等于溶液中各个吸光物质的吸光度之和 A1 = e1bc1 A2 = e2bc2 A= e1bc1+ e2bc2 A = A1 + A2 + … +An 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进行多组分的测定以及某些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25. 0.XXX 9.2 分光光度计与吸收光谱 1 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显示 I0 参比 A=lg (I0 / It )=lg(1/T) 未考虑吸收池和溶剂对光子的作用 It 注意比较 样品 26

  26. 常用光源 • 光源:发出所需波长范围内的连续光谱,有足够的光强度,稳定。可见光区:钨灯,碘钨灯(320~2500nm) • 紫外区:氢灯,氘灯(180~375nm)

  27. 氙灯 氢灯 钨灯

  28. 单色器: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的装置。单色器: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的装置。 棱镜:玻璃350~3200nm, 石英185~4000nm 光栅:波长范围宽, 色散均匀,分辨性能好, 使用方便 吸收池(比色皿) 厚度(光程): 0.5, 1, 2, 3, 5…cm 材质:玻璃比色皿--可见光区 石英比色皿--可见、紫外光区

  29. 检测器 作用:接收透射光,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常用检测器: 光电管 光电倍增管 光二极管阵列 CCD(电荷耦合器件检测器) 光电管分为红敏和紫敏, 阴极表面涂银和氧化铯为红敏,适用625-1000 nm波长; 阴极表面涂锑和铯为紫敏,适用200-625 nm波长

  30. 目视比色法——比色管 光电比色法——光电比色计 光源、滤光片、比色池、硒光 电池、检流计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计

  31. 基本组成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 • 光源 •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作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围在320~2500 nm。 紫外区:氢、氘灯。发射185~400 nm的连续光谱。

  32. 2.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①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②准光装置: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③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④聚焦装置: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分光后所得单色光聚焦至出射狭缝; ⑤出射狭缝。

  33. 3. 样品室 样品室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比色皿)和相应的池架附件。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在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般用玻璃池。 4. 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常用的有光电池、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 5. 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仪器自动控制和结果处理

  34.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单光束 简单,价廉,适于在给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或透光度,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扫描,要求光源和检测器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2.双光束 自动记录,快速全波段扫描。可消除光源不稳定、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特别适合于结构分析。仪器复杂,价格较高。 3.双波长 将不同波长的两束单色光(λ1、λ2) 快速交替通过同一吸收池而后到达检测器。产生交流信号。无需参比池。△=1~2nm。两波长同时扫描即可获得导数光谱。

  35.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单光束 简单,价廉,适于在给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或透光度,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扫描,要求光源和检测器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2.双光束 自动记录,快速全波段扫描。可消除光源不稳定、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特别适合于结构分析。仪器复杂,价格较高。 3.双波长 将不同波长的两束单色光(λ1、λ2) 快速交替通过同一吸收池而后到达检测器。产生交流信号。无需参比池。△=1~2nm。两波长同时扫描即可获得导数光谱。

  3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7. 吸收光谱曲线:物质在不同波长下吸收光的强度大小A~l关系吸收光谱曲线:物质在不同波长下吸收光的强度大小A~l关系 最大吸收波长 lmax: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 2 吸收光谱 对比度(Δl):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lMRmax)与试剂最大吸收波(lRmax)之差 Δl lmax

  38. 吸收光谱曲线(curve of absorption spectrum ):通过测量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光度, 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 所绘出的曲线。 用途: 可清楚描述物质对光的吸收情况。 可查找出最大吸收波长(lmax ),用于分光光度测定。 特点:光吸收曲线的形状和lmax不随有色化合物溶液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39. 1.0 0.8 Absorbance 0.6 0.4 0.2 Cr2O72-、MnO4-的吸收光谱 Cr2O72- MnO4- 350 525 545 300 350 400 700 500 600 /nm

  40. 吸收曲线的讨论: •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max。 •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41. (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 (4)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 (5)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42. 本节要点: • 单色光、复合光、互补色光 • 光的加合性与多组分测定 • 朗伯-比尔定律的内涵 • 摩尔吸光系数与吸光系数 •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 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 吸收光谱曲线的绘制及其表达的信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