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987 Views
佛塔. 组员:关裕韬 张瑾 刘玉娇 梁健芳 肖诰怡 指导老师:周宏. 佛塔历史背景. 佛 教 的产生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5 世纪,到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期,佛塔随着佛教传入中国。 佛塔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东汉到唐朝初年): 印度的窣堵波开始和我国的传统建筑形式相互结合,是不断磨合的阶段; 第二阶段(唐朝经两宋至辽、金时期): 我国发展的高峰时期; 第三阶段( 元代经明代到清代 ). 窣堵波. 佛塔的组成:. 由 地宫、塔基、塔身、塔刹 四部分组成。. 佛塔的建筑材料:.
E N D
佛塔 组员:关裕韬 张瑾 刘玉娇 梁健芳 肖诰怡 指导老师:周宏 小田 @ www.iloveppt.org
佛塔历史背景 • 佛教的产生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期,佛塔随着佛教传入中国。 佛塔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东汉到唐朝初年):印度的窣堵波开始和我国的传统建筑形式相互结合,是不断磨合的阶段; • 第二阶段(唐朝经两宋至辽、金时期):我国发展的高峰时期; • 第三阶段(元代经明代到清代 ) 小田 @ www.iloveppt.org
窣堵波 小田 @ www.iloveppt.org
佛塔的组成: • 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 小田 @ www.iloveppt.org
佛塔的建筑材料: • 凡能用来修建城垣、宫殿、坛庙、桥梁和民居的材料,都可以用来修建佛塔。 • 最常见材料: 木塔、石塔、砖塔、砖木塔、砖石塔 • 此外还有: 铜塔、铁塔、陶塔、瓷塔、琉璃塔以及金 塔、银塔、象牙塔、珍珠塔、金银珠宝塔等 小田 @ www.iloveppt.org
佛塔的六种主要类型: • 密檐式塔 • 楼阁式塔 • 喇嘛塔 • 单层塔 • 金刚宝座式塔 • 傣族佛塔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单层塔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北京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小田 @ www.iloveppt.org
云南瑞丽姐勒佛塔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密檐式 嵩岳寺塔(北魏)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密檐塔形式特征 1.底层较高 2.第一层塔身以上,每层之间的距离较短 3.大部分是不能登临眺望的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密檐塔形式特征 4.第一层塔身是全部塔身的重点,大多饰以佛像、门窗、柱子、斗拱等雕塑装饰。把佛教内容、建筑艺术手法集中表现在第一层塔身上。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嵩岳寺 嵩岳寺原是北魏宣武帝的离宫,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距今已有1488年的历史。塔顶重修于唐朝。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密檐式砖塔。嵩岳寺塔体量高大,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建。现在的嵩岳寺塔院只是原嵩岳寺的一个部分。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平面分析 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除底平面为十二边形外,余皆为八边形。塔下有地宫。 小田 @ www.iloveppt.org
曲线 各层檐间的壁高自下而上递减,檐宽逐层收分,使之外轮廓呈现抛物线造型。 嵩岳寺塔塔体类似“三段式”的立面处理手法与梭柱存在某些形态上的相似性。其受力方式也存在共同点。 小田 @ www.iloveppt.org
结构特点 • 青砖、黄泥砌筑 • 这座高大伟岸的塔竟是用糯米汁拌黄泥作粘合材料建成的。 • 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筒体结构建筑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塔刹 • 通高4.745米 • 基座 • 覆莲 • 须弥座 • 仰莲 • 相轮 • 宝珠等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叠涩法 • 各层以菱角牙砖与挑檐砖相间叠涩挑承平座和腰檐 • --------《营造法式》 小田 @ www.iloveppt.org
楼阁式 应县木塔(辽代) 小田 @ www.iloveppt.org
楼阁式形式特点 1.同楼阁一样,楼阁式塔的层间距离较大,塔内的楼层数目一般与塔层相等。有的内设暗层,楼层数目多于塔。 2.每层均有门、窗、立柱、额枋和斗拱,内有楼梯、楼板,外有平座、栏杆。 3.除了用石刻和铜、铁建造的楼阁式塔外,一般均可攀登远眺。 小田 @ www.iloveppt.org
辽代(916—1125)佛教 辽代佛教盛行,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几乎无不认同、支持佛教。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小田 @ www.iloveppt.org
方位: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塔和佛寺的关系: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外观: 各式牌匾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外观: 各式斗拱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平面图、立面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内部 各式斗拱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内部 小田 @ www.iloveppt.org
楼阁式 六榕寺塔(南朝)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六榕寺塔 广州著名五大丛林之一的六榕寺,始建于南朝,初名包庄严寺,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后称净慧寺。元符三年(1100),苏东坡见寺内有古榕六株,欣然提书六榕二字,后用为寺名。六榕塔为木塔,已毁。北宋绍圣四年(1097)重建为砖塔,高57.6米,历代有维修。因塔形华丽,俗称花塔。塔平面呈八角形,楼阁式,外9层,内17层,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平面布局 • 六榕寺是以佛殿为主的佛寺,后在大殿前修建舍利塔,采用了我国传统官邸的多进庭院式布局。六榕塔位于正门的中轴线上。左侧有庭院若干。总体布局以塔为中心。属于印度早期佛寺以塔为中心的建筑风格。 入口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千佛柱 井筒式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塔的演变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叠涩出挑→ 斗拱出挑→ 小田 @ www.iloveppt.org
砖木结构 • 最早的木塔已毁。后重修的塔为砖木结构。通高57米,八角九层,内有暗分,总计十七层,有阶梯上下,外层设回廊,可凭栏远眺。塔身除斗栱、檐椽及楼层采用木构件外,其余以砖砌就。内壁有多处宋代砖铭,阴刻“广州净慧寺宝塔劝首林主簿并转运司监劝史首王”等文字。 ← 木材 ← 砖石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塔刹 • 钢塔刹柱铸有1023尊小佛像,称千佛塔柱,顶上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铭文。连同塔顶的宝珠,九霄盘等构件,重逾5吨。 • 一般古塔刹杆多用木柱,花塔用铜柱实为罕见。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塔基 • 由于古时花塔濒临珠江(旧时珠江宽达2公里),地下水位较高,为了保护塔基,花塔的建造者们先沿着塔基,像打井一样用坚固的花岗岩石砌筑9个水井并相互连环依托,形成一个九井环基,然后在上面建造高塔。北宋和解放后重修时都发现了这个九井环基。经科学测量,现在的花塔塔身虽然倾斜了1.7米,塔基仍然比较稳固。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喇嘛塔 妙应寺白塔(元代)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喇嘛塔的形式特点 覆钵式塔又被称之为喇嘛塔。 喇嘛塔直接脱胎于印度窣堵坡,早期流入我国的西藏、青海和内蒙古一带,有八种不同风格,元代以后才逐渐传入汉民族地区。 小田 @ www.iloveppt.org
溯源 及 寓意 喇嘛塔俗称“和尚坟”,这是由于它是高僧墓塔的主要形式。 作为墓塔的喇嘛塔无论从其外型上,还是从本质精神上都更容易使人联想起它的原型——“窣堵波”(古印度的高僧坟墓)。 在古代印度,许多苦行僧在荒山野外修行打坐,最后以“瑜珈”的姿态坐化升天。当人们发现他们时,便将泥土覆盖在他们的遗体上,形成一个圆丘,并在土丘上插把雨伞,以抵御风雨的侵袭,这便是“窣堵波”的原型。后来经过演变,窣堵波成为一个半圆形坟丘,它下有基座,顶上立有一根长杆,杆上串连着许多圆盘,称为“刹”。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各部位象征义 内容和形式从来都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当喇嘛塔成为固定的建筑形式以后,其各部位的建筑结构也做为一种象征,成为传达佛教思想的语言。如: 塔基为方形,象征“地”; 塔身为圆形,象征“水”; 塔刹下大上小呈三角形,象征“火”; 华盖为伞形,象征“风”; 金光闪耀的塔顶多为螺旋形,象征“生命的精华”。 其中“地、水、风、火”是佛家所说的“四大种”,是构成万物的最基本原素。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妙应寺白塔 位于阜成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因塔身通体涂以白垩,故该寺又俗称“白塔寺”)内,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处于大都城西南,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奉敕主持修建。 该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喇嘛塔。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妙应寺中,雄伟的白塔使狭小的寺庙更觉拥挤。在寺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无法看清大白塔的全貌。从寿命上看,塔已有700多岁,而寺至多不超过530岁。它们在建筑风格上的差异,大白塔是藏式覆钵式宝塔,属于少数民族特色建筑,寺则是地道的汉传佛教建筑。 小田 @ www.iloveppt.org
元代 大圣寿万安寺 复原想象图 小田 @ www.iloveppt.org
结构组成 • 塔刹 • 宝盖 • 十三天(相轮) • 塔脖子 • 塔身(宝瓶) • 金刚圈 • 覆莲座 • 须弥座 • 台基 小田 @ www.iloveppt.org
与环境的融合 妙应寺白塔 小田 @ www.ilovepp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