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第十九章 镇 痛 药 analgesics

第十九章 镇 痛 药 analgesics. 制作:肖 逸. 目的要求: 了解镇痛药概念、意义与分类。 掌握吗啡、哌替啶的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应用。 熟悉其他镇痛药主要特点;纳洛酮和纳曲酮;癌痛的镇痛治疗。. 一.概述: 疼痛 → 生理反应 → 功能紊乱 → 休克等。 快痛、慢痛。 部位:躯体、内脏、神经痛。 传导痛觉的快递质:谷氨酸。 传导痛觉的慢递质: P 物质 ( SP ). 镇痛药作用于 中枢 ,提高 痛阈;减弱、减轻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 作用 强大 ;不影响其他 感觉和意识 ;易 成瘾 ; 确诊前 慎用。

sara-bishop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九章 镇 痛 药 analgesic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九章镇 痛 药analgesics 制作:肖 逸

  2. 目的要求: 了解镇痛药概念、意义与分类。 掌握吗啡、哌替啶的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应用。 熟悉其他镇痛药主要特点;纳洛酮和纳曲酮;癌痛的镇痛治疗。

  3. 一.概述: 疼痛→生理反应→功能紊乱→休克等。 快痛、慢痛。 部位:躯体、内脏、神经痛。 传导痛觉的快递质:谷氨酸。传导痛觉的慢递质:P物质(SP)

  4. 镇痛药作用于中枢,提高痛阈;减弱、减轻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作用强大;不影响其他感觉和意识;易成瘾;确诊前慎用。 常用药分类: 1.阿片受体激动药 2.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3.其他镇痛药

  5. 二.阿片受体激动药: 阿片(opium)生物碱;吗啡可代表阿片。 吗 啡 morphine 【构效关系】 N–甲基哌啶环、环I的酚羟基(3位)和环Ⅲ的醇羟基(6位)对镇痛作用甚为重要;结构变化可使作用产生显著差异。

  6. 【体内过程】 1.口服易吸收,受首过消除影响。 2.分布广,少量药进入中枢就可产生足够效应;可通过胎盘。 3.主要经肝代谢失效。 4.少量药可经乳汁排出。

  7. 【作用机制】 ①作用部位→第三脑室和导水管周围灰质(最有效部位); ②体内存在阿片受体; ③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内啡肽。

  8. 内啡肽: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感觉神经元末梢有阿片受体,含脑啡肽的神经元释放脑啡肽(内源性),作用于阿片受体,引起突触前抑制,减少痛觉递质释放,干扰痛觉冲动传入脑内,产生镇痛。

  9. 阿片类药物与更多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提高痛阈而发挥作用。 与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等部受体结合而镇痛;边缘系统及兰斑核阿片受体与镇静、消除疼痛情绪反应和欣快感有关。 孤束核阿片受体与镇静、降压等有关;呼吸中枢阿片受体与抑制呼吸有关等。

  10. 阿片受体分子结构; 不同亚型:μ受体被激动可出现镇痛、呼吸抑制、欣快和成瘾;κ受体与镇痛、镇静和缩瞳等有关。 吗啡类对不同亚型受体亲和力及内在活性不同:激动药、拮抗药、部分激动药。

  11. 【作用与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特点:高度选择性;作用强大;伴镇静;可出现欣快。 成瘾性强,应用受限。 主用于严重创伤、战伤、晚期癌痛等;内脏平滑肌绞痛需加解痉药。

  12. (2)抑制呼吸: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抑制脑桥和延脑呼吸调节中枢。 治疗量即抑制呼吸,中毒常致死。 抑制呼吸作用可治疗心源性哮喘。 治疗心源性哮喘药理机制。

  13. (3)镇咳:直接抑制咳嗽中枢。 吗啡抑制呼吸且易成瘾,极少用于镇咳。 剧烈无痰性干咳多用可待因,需紧急镇咳可短时用吗啡救急。 (4)其他:兴奋缩瞳核,针尖瞳孔是中毒重要依据;兴奋CTZ。

  14. 2.心血管系统: 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促进组胺释放,扩张血管、降压,可致体位低压。 扩张脑血管,颅内占位病变及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禁用。

  15. 3.平滑肌: (1)胃肠道:有一定止泻作用; (2)胆道:诱发胆绞痛;加用解痉药。 (3)泌尿道:尿潴留者慎或禁用。 (4)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禁用于支哮。 (5)子宫:禁用于分娩止痛。

  16. 【不良反应】 1.一般:嗜睡、便秘及呼吸抑制等。 2.成瘾:多次应用;需递增剂量;戒断症状;受《麻醉药品管理条例》控制。 成瘾与μ受体;一般认为耐受与成瘾是由于神经组织对吗啡的适应与依赖。 可能与兰斑核NA能神经元活动、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受体去敏感及受体下调等有关。 脱瘾替代疗法。

  17. 3.急性中毒: 昏迷、呼吸深度抑制、针尖瞳孔、血压降低甚至休克,呼吸麻痹常为致死主因。 抢救措施:人工呼吸、吸氧;静注纳洛酮可迅速缓解呼吸抑制,无效则诊断可疑。 4.禁忌证:如前述。

  18. 可 待 因(codeine,甲基吗啡) 镇痛、镇咳、欣快和成瘾均较吗啡弱。 中枢性镇咳药,主要用于刺激性干咳和过度咳嗽引起的胸痛、失眠。 不良反应较少,可成瘾。

  19. 哌 替 啶(pethidine;度冷丁) 【作用与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 镇痛、镇静等均较吗啡弱;成瘾性小且产生慢,代吗啡用于各种剧痛。 分娩止痛;内脏绞痛须合用解痉药;麻醉前给药;心源性哮喘;冬眠合剂成分。

  20. 2.平滑肌: 对胃肠平滑肌和括约肌作用弱且时间短,不引起便秘也不能止泻;对支气管和子宫平滑肌无明显影响。 3.心血管系统: 体位低压和晕厥;扩脑血管升颅内压。

  21. 【体内过程】 去甲哌替啶有中枢兴奋作用;通过胎盘屏障;微量经乳汁排出。 【不良反应】 似吗啡但较轻;大剂量可引起昏迷、瞳孔散大、震颤甚至惊厥;纳洛酮抗惊效果差。 仍可成瘾;禁忌证与吗啡相同。

  22. 美 沙 酮(methadone,美散痛) 镇痛与吗啡相当或稍强,口服与注射同样有效,成瘾较吗啡轻。 适用于创伤、手术及癌症等剧痛、脱毒。

  23. 芬 太 尼(fentanyl) 作用较吗啡强约100倍;用于各种剧痛;辅助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用量;成瘾性较小。 ※ 舒芬太尼、阿芬太尼

  24. 二氢埃托啡(dihydroetorphine) 强镇痛药;作用约吗啡的500~1,000倍,用量极小;成瘾较吗啡轻,用于镇痛或吗啡类、毒品成瘾戒毒。

  25. 三、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喷他佐辛(pentazocine,镇痛新) 主要激动κ、δ;微弱拮抗μ,成瘾性小;减弱吗啡镇痛,促使成瘾者出现戒断症状。 镇痛和抑制呼吸较吗啡弱;可用于烧伤、创伤、术后疼痛和多种慢性剧痛。 大剂量抑制呼吸、升压及加快心率、引起幻觉;纳洛酮可对抗其呼吸抑制和精神症状。

  26. 四、其他镇痛药: 延胡索乙素--罗通定(rotundine)。 镇痛弱于哌替啶;镇静明显,主用于慢性疼痛及疼痛致失眠;副作用少,无成瘾性;偶见眩晕、乏力等,锥体外系症状罕见。

  27. 【附】 阿片受体拮抗剂: 纳洛酮(naloxone)结构似吗啡,与阿片受体亲和力大但无内在活性,产生拮抗作用。 无明显药理效应;用于解救吗啡类急性中毒;镇痛药理论研究工具。 纳屈酮(naltrexone)作用与纳洛酮相似,但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维持时间较长。

  28. E N D ! 前一章 下一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