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第十八章 厌氧性细菌

第十八章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是一群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根据是否形成芽胞,将厌氧厌氧性细菌分为厌氧芽胞菌和无芽胞厌氧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一、破伤风梭菌. 二、产气荚膜梭菌. 三、肉毒梭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梭菌. 一、破伤风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 菌体细长, G + 性杆菌,有周身鞭毛,芽胞呈鼓槌状。 经厌氧培养后,呈无色透明、边缘不齐的蜘蛛(或羽毛)状菌落。 芽胞抵抗力强,耐干燥与高温。细菌对青霉素敏感。. 破伤风梭菌羽毛状菌落. 疱肉培养肉渣变黑.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八章 厌氧性细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八章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是一群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根据是否形成芽胞,将厌氧厌氧性细菌分为厌氧芽胞菌和无芽胞厌氧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一、破伤风梭菌 二、产气荚膜梭菌 三、肉毒梭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梭菌

  2. 一、破伤风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菌体细长,G+性杆菌,有周身鞭毛,芽胞呈鼓槌状。 经厌氧培养后,呈无色透明、边缘不齐的蜘蛛(或羽毛)状菌落。 芽胞抵抗力强,耐干燥与高温。细菌对青霉素敏感。 破伤风梭菌羽毛状菌落 疱肉培养肉渣变黑 破伤风梭菌(革兰染色)

  3. 一、破伤风梭菌 (二)致病性: 1、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条件和产生毒素 伤口类型 深而窄 混有泥土 和异物 产生 进入 有组织缺血和坏死 破伤风痉挛毒素 破伤风梭菌 混有需氧 菌感染

  4. 一、破伤风梭菌 (二)致病性: 2、破伤风痉挛毒素的作用机理和破伤风病的典型表现 破伤风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 牙关紧闭 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5. 一、破伤风梭菌 (三)防治原则: 特异性治疗: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及时清创、扩创,防止厌氧环境形成 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抗菌治疗:青霉素、红霉素等

  6. 二、产气荚膜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产气荚膜梭菌为G+大杆菌,两端纯圆,芽胞呈椭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次未端。有荚膜。 经厌氧培养,在血平板上形成半透明光滑菌落,并出现靶环状溶血环。疱肉培养可产生大量气体,肉渣不被消化呈粉红色。 能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用牛乳培养基培养,可见到“汹涌发酵”现象。 产气荚膜梭菌脓汁G染 疱肉培养基特征 汹涌发酵现象

  7. 二、产气荚膜梭菌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外毒素、侵袭性酶、荚膜等。 α毒素 卵磷脂酶 破坏细胞膜,溶解红、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κ毒素 胶原酶 能分肌肉及皮下胶原纤维,使组织崩解。 μ毒素 透明质酸酶 分解细胞间质中的透明质酸,有利于细菌扩散。 γ毒素 DNA酶 分解DNA,降低坏死组织的粘稠度。 肠毒素 致食物中毒。 荚膜 抵抗吞噬细胞吞噬。

  8. 二、产气荚膜梭菌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坏死性肠炎 食物中毒 气性坏疽

  9. 二、产气荚膜梭菌 (三)微生物学检查: 分泌物、脓汁 革兰染色镜检 可疑食物 厌气培养鉴定 细菌培养菌落计数

  10. 二、产气荚膜梭菌 (四)防治原则: 及时清创扩创 大剂量青霉素注射 高压氧仓治疗

  11. 三、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为G+粗大杆菌,有鞭毛;芽胞呈椭圆位于次末端,使菌体呈“网球拍”状。 血平板厌氧培养,菌落大而不规则,有β溶血环;经疱肉基培养,因消化肉渣使肉渣变黑并有恶臭味。 肉毒梭菌(芽胞) 肉毒梭菌(电镜) 肉毒梭菌菌落

  12. 三、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主要以其强烈的嗜神经外毒素致病,多引起食物中毒(非胃肠炎型);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尽早注射多价抗毒素,是防治的关键。 肉毒梭菌污染食品 尽早注射多价抗毒素 产生 误食 肉毒毒素 罐头类真空 包装食品 人体 食物中毒

  13.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 无芽胞厌氧菌是一大类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的正常菌群,包括G+和G-性的球菌和杆菌,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 产黑色素普氏菌(G-性球杆菌) 卟啉单胞菌(G-性杆菌)定居于口 腔和肠道 消化链球菌(G+性球菌)是口腔、肠道、阴道的正常菌群 脆弱类杆菌(G-性杆菌)主要寄生 于消化道 核梭杆菌(G-性杆菌)寄居于口 腔、肠道

  14.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梭菌 二、致病性: 致病条件 菌群失调 组织损伤和坏死 寄居部位的改变 机体免疫力低下 主要感染特征 1、脓液和分泌物粘稠有恶臭; 2、直接镜检可查见细菌,但常规培养为阴性;3、感染部位遍及全身,呈慢性经过;4、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 所致疾病 本菌感染无特定临床表现,可致败血症和全身各器官、组织炎症。

  15.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梭菌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一)标本采集:主要采集伤口分泌物、血液、粪便、脓液、引流物。所采标本注意避免与空气接触,以延长细菌生命。 (二)检查方法: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三)防治原则:无特异性预防方法。选用青霉素、甲硝唑等治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