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836 Views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 裴志浩 二 O 一 0 年十月. 《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JT/T325-2010 版标准介绍. JT/T325 标准实施概况. 1. 2. 实施 JT/T325 标准的效果和社会意义. 3. 3. 3. JT/T325-2010 版标准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主要内容. JT/T325 标准 , 全名 《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 是交通运输行业推荐性技术标准 .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从事班线、租赁、旅游及出租等经营性客车的性能及服务配置 , 要求必须符合本标准规定 , 这时标准具有强制性.
E N D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 裴志浩 二O一0年十月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325-2010版标准介绍
JT/T325标准实施概况 1 2 实施JT/T325标准的效果和社会意义 3 3 3 JT/T325-2010版标准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主要内容
JT/T325标准,全名《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是交通运输行业推荐性技术标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从事班线、租赁、旅游及出租等经营性客车的性能及服务配置,要求必须符合本标准规定,这时标准具有强制性.JT/T325标准,全名《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是交通运输行业推荐性技术标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从事班线、租赁、旅游及出租等经营性客车的性能及服务配置,要求必须符合本标准规定,这时标准具有强制性. JT/T325标准实施概况 1 3
该标准于1996年由部公路司组织制定,1997年由交通部发布了JT/T325-1997”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至今已有13年.该标准于1996年由部公路司组织制定,1997年由交通部发布了JT/T325-1997”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至今已有13年. 2000年交通部公路司委托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按JT/T325标准开展营运客车评定等级及技术支持工作.
JT/T325标准,自1997 年实施以来,经过四次重大修改,共形成了1997、2002、2004、2006及2010版。自2010年11月1日起执行2010版。2000年8月交通部发布”第一批高级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表”以来,至2010年10月发布了三十六批高级客车评定表。申报高级客车的企业累计120多家,共发布4885个高级客车车型.其中21-36批为有效车型,数量为1922个。中级客车网上公布的有效车型也有1685个。
2 实施JT/T325标准的效果和社会意义 1、推动了公路客运车辆的技术水平提升,加快了客车类型和等级结构调整的步伐. • 公路总量持续增长,截止2009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386.0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2009年底,全国公路营运汽车达1087.35万辆,同比增加16.8%. • 其中载客汽车180.79万辆,2799.71万客位,同比分别增加6.6%、9.3%.
2010年客车学会统计1-9月份各类客车销售148401辆,同比增长32.19%.其中各类高级客车30371辆,同比增长51.76%,特别是高一级客车增加了95.95%。高级客车占客车总销量的比重达到了20.47%。2010年客车学会统计1-9月份各类客车销售148401辆,同比增长32.19%.其中各类高级客车30371辆,同比增长51.76%,特别是高一级客车增加了95.95%。高级客车占客车总销量的比重达到了20.47%。 等级营运客车结构调整情况
3、提升了我国客车生产的国际竞争力 2、提升了我国客车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12917 客车出口年平均增长在63.42%以上,为行业平均增速的4.29倍。 415
4、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提升了道路客运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4、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提升了道路客运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5、成为道路运输的一大亮点 • 道路客运运输量高位增长(94%和54%) 2005年 公路完成客运量169.74亿人,占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的91.9%;完成旅 客周转量9292.08亿人公里,占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的53.2%。 2006年公路完成客运量186.05亿人,占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的91.9%;完成旅客周转量10130.85亿人公里,占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的52.8%。 2009年,公路客运量达到278亿人,同比增长3.6%;公路旅客周转量1345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7.8%;分别占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的94%和54%。
干线客运运力大型化、高档化趋势明显 • 高档客车成为高速公路上流动的风景 • 提升了公路客运在运输行业的竞争能力 2020年前,中国将投资2万亿元建设总里程12000公里,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网络和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只有提升公路客运客车的技术水平,才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要求。 2009年,铁路实现了第七次提速,2010年以来,又相继开通了武广、郑西、沪宁等高速客运专线,正是由于公路客车的技术水平提升,提高了与铁路的竞争能力。今年1-8月,公路客运量和周转量同比增长了7.7%和10.1%。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工作,是交通运输部门实施营运客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客车技术进步、优化客车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道路客运更安全、更经济、更舒适的重要保障.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工作,是交通运输部门实施营运客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客车技术进步、优化客车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道路客运更安全、更经济、更舒适的重要保障.
3 3 JT/T325-2010版标准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 JT/T325标准2006版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已有三年多的时间,随着近年来公路客车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的汽车行业国家标准实施,国家节能减排对于客车燃料消耗限值的要求。有必要对JT/T325-2006版标准进行修订。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平均每天186起)。(日本4914人死亡)。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平均每天186起)。(日本4914人死亡)。 营运车辆肇事导致一次死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比例上升,共19起,占同类事故总量的79.2%,其中8起为超速,14起发生在国道。 2010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9万起,造成2.7万人死亡,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15起。 营运客车肇事导致特大交通事故增多,15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中,10起为营运客车肇事导致,同比增加4起,其中7次因超速,5起为跨省客运。辽宁阜新“5. 23”一次死亡33人,宁夏“6.26”一次死亡18人,超员121% 4 GB7258标准修订主要背景
7、车身: 客车的上部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专用校车、公路客车、旅客客车和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的上部结构强度应符合GB/T17578的规定。卧铺客车及用作公路客车的双层客车,其车身应为全承载整体式框架结构。
汽车驾驶室和乘客舱所用的内饰材料应采用阻燃性符合GB8410-2006规定的阻燃材料,其中客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应达到GB8410-2006的4.6规定的A或B级的要求。发动机舱或其他热源(如缓速器或车内采暖装置,但不包括热水循环装置)与车辆其他部分之间应安装隔热材料,用于联接隔热材料的固定夹、垫圈等也应防火。对公共汽车和发动机后置的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其发动机舱使用的隔间、隔热材料应为不燃材料。 当客车静止时,乘客门应易于从车内开启。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乘客门向车内开启时,其结构应保证开启运动不致伤害乘客,必要时应装有适当的防护装置;紧急情况下,乘客门还应能从车外开启。如果车门始终能从车内开启,则允许从车外锁住车门。车外开门装置离地高度应不大于1800mm。 客车采用动力开启的乘客门,在有故障或意外的情况下,仍能通过车门应急控制器简便地从车内打开;车门应急控制器应能让临近车门乘客容易看见并清楚识别,并应有醒目的标志和使用方法。公共汽车及车长大于等于6米的其他客车还应在驾驶员座位附近易于操作部位设置乘客门应急开关,其要求符合相关规定。
应急出口: 车长小于6m的客车,在乘坐区的两侧具有紧急时乘客易于逃生或求援的侧窗。 车长大于等于6m的客车,如车身右侧仅有一个乘客门且在车身左侧未设置驾驶员门,应设置应急窗并在车身左侧设置应急门。车长大于7m的客车应设置撤离舱口。卧铺客车的卧铺布置为上、下双层时,侧窗洞口应为上下两层。应急出口的数量、位置应符合客车相关标准的规定。
应急门应满足下列要求: 应急门的净高不应小于1250mm,净宽不应小于550mm;但对车长不大于7m的客车,应急门的净高不应小于1100mm,且若自门洞最低处向上400mm以内有轮罩凸出,则在轮罩凸出处应急门净宽可减至300mm。 车辆侧面的铰接式应急门应铰链于前端,向外开启角度不应小于100O,并能在此角度下保持开启。若在应急门打开时能提供不小于550mm的自由通道,则开度不小于100O的要求可不满足。 通向应急门的引道宽度不应小于300mm,不足300mm时允许采用迅速翻转座椅的方法加宽引道。 应急门应有锁止机构且锁止可靠。应急门关闭时应能锁止,且在车辆正常行驶情况下不会因车辆振动、颠簸、冲撞而自行开启。 当车辆停止时,应急门不用工具应能从车内外很方便打开,并设有车门开启声响报警装置。允许从车外将门锁住,但必须保证始终能用正常开启装置从车内将其打开,门外手柄应设保护套,且离地高度(空载时)不应大于1800mm。
应急窗和撤离舱口应满足下列要求: 应急窗和撤离舱口的面积不应小于(3×105)mm2,且能内接一个400mm×600mm(对车长不大于7m的客车为330mm×500mm)的椭圆;若应急窗位于客车后端面,则能内接一个350mm×1550mm、四角曲率半径不超过250mm的矩形时也视为满足要求。 应急窗应采用易于迅速从车内、外开启的装置;或在钢化玻璃上标明易击碎的位置,并在每个应急窗的邻近处提供一个符合规定的、能方便地击碎车窗玻璃的工具,且该工具取下时应能通过声响信号实现报警。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车身两侧的车窗如面积能达到设置为应急窗的要求,均应设置为推拉式应急窗或外推式应急窗。 安全顶窗应易于从车内、外开启或移开或用应急锤击碎。安全顶窗开启后,应保证从车内外进出的畅通。弹射式安全顶窗应能防止误操作。
每个应急出口应在其附近设有“应急出口”字样。每个应急出口应在其附近设有“应急出口”字样。 乘客门和应急出口的应急控制器(包括用于击碎应急窗车窗玻璃的工具)应在其附近标有清晰的符号或字样,并注明其操作方法,字体高度不应小于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