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The Moder Scientific Meaning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The Moder Scientific Meaning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作者:杨小明,贾争卉 报告人:贾争卉 2010 年 6 月 30 日 北京.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The Moder Scientific Meaning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luci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The Moder Scientific Meaning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The Moder Scientific Meaning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作者:杨小明,贾争卉 报告人:贾争卉 2010年6月30日 北京

  2.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The Moder Scientific Meaning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 中国哲学博大精深,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升华,形成一种基于复杂性思维而又自成体系、独具智慧的科学模式,以整体、系统、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其有机自然观对今天仍然极富启发意义。 • As a broad and profound system of thought,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naturalism, integrity, development, organism, and so on.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as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useful indication to modern science.

  3.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The Moder Scientific Meaning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 本报告基于案例,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挖掘与分析,以举证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于一斑,以期抛砖引玉,并就教于方家。 一、道与宇宙的生成和演化 二、机与生成演化的内动力 三、熵与积极有为的入世观 四、和与科技的开放和包容 • Taking four fields for examples, that is, Tao and the concept on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Ji(chance) and the concept on impetus of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entropy and the concept of science of activity and promising, and harmony and the concept of open and balance, the article illuminates the modern scientific meanings of Chinese Tradition Philosophy.

  4.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一、道与宇宙的生成和演化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道与自然,息息 相关,紧密依存,构成了中国古代无神论自然观的核心,正所谓“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1、道与宇宙的自发生成和有序演化 创世论: 主张创世神话,宗教教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不是永恒和不变的,但对于万事万物的集合的宇宙总体,却在本质上是永恒不变的。 道: 宇宙不是永恒的,不是从来就有、万古如斯的,而是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5.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一、道与宇宙的生成和演化 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宇宙论,印证了中国哲学中“道”的观点,不仅给出了宇宙起源和演化的新的视角和思路,更宣示了中国传统哲学伟大的洞察力和思想力 : 进一步表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未必非得是神或上帝来发起和推动,而是完全可以自在、自然和自为的。

  6. 一、道与宇宙的生成和演化 1、道与宇宙的自发生成和有序演化 • 东汉张衡《灵宪》里基于道的以元气的变化描绘出了一幅宇宙自发生成和有序演化的图景:“道”从根、干到实的生长过程,即:“道”视域下的宇宙生成和演化,是从有到有,绝非从无生有。  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宇宙之外是无”。 • 这是一个惊人的巧合:现代大爆炸宇宙论的逻辑基础正是“宇宙之外是无”!“我们不能到宇宙之外去寻找宇宙创生的原因。因为,宇宙这一概念的意义,就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存在于其外。”“我们无须上帝,而可以用物理方法来确定。 • 由此,我们已不能不感叹东方智慧的博大而精深! 溟涬 厖鸿 太元

  7. 一、道与宇宙的生成和演化 2、道与世界的严格秩序和周密法则 “道法自然”:在中国传统哲学里,“道”与“理”是连在一起的,赋予万物以属性并构成万物之间的联系和组织,同时是万物之所以发展变化或之所以成立的内在原因即必然性。 • 第一重含义,道赋予万物以属性并构成万物之间的联系和组织。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朱子文集》,卷58) “如阴阳五行,错综不失条绪便是理。若气不结聚时,理亦无所附著。” (《朱子语类》,卷103) • 第二重含义,道是万物之所以发展变化或之所以成立的内在原因即必然性。 “至于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 (《大学或问》,卷一) “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 (《论语集注·为政第二》)

  8. 一、道与宇宙的生成和演化 2、道与世界的严格秩序和周密法则 • 以上朱子有关宇宙秩序、法则的理论正是由张衡的宇宙发生论引申发挥而来的。     • 朱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之根”——世界后来生成发展各阶段的规律都来自同一个总的源流。 • 今日之诠释:即使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尚未到来,只不过 是处于隐含状态而未能起作用罢了,譬如地球上生命产生 之前,该阶段所特有的规律如生命的规律新陈代谢、应激 性和自然选择等等,也都已存在着。 •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所见的宇宙秩序、世界法则和自然规 律无不是最初的“万理毕具”的奇点性质的逐步展开和表 现而已,是古今统一的,而非以后渐次生成的。

  9. 《庄子·天运》问道: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乎?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庄子认为,天地的运行或者解释为 宇宙的演化,是由于其中蕴含着“机” 而不得不发动,而一旦被“机”发动 起来以后就按着其本身固有的惯性 运转下去以致不能自行停止。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二、机与生成演化的内动力 機 如果宇宙是自发生成的,那么,其内在的动因是什么? 如果宇宙是永恒演化的,那么,它还需要不断的推动吗? 何者谓之“机”?

  10. 构成了一个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 完整链环。“机”影响并决定着整个 事物的运动变化。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二、机与生成演化的内动力 机 •    就是宇宙系统中虽然微小但却对系统整体起到信息和控制作用的关键的要素。 • 机,古文为“機”,本义是指机械装置中 绕轴而动的部件。最能体现机的含义的是弩机。 • 在中国古代,机是“动之微”,能扮演宇宙发生的内动力的重要角色——即不可泄露的“天机”!这就是张衡《灵宪》中宇宙“道根既建,自无生有”的形成原因。由此, • 进而,对道和机的认识构成了中国古人与自然对话的“语言”。 从“几”的“见微知著” 发展到“机”的“用小制大”

  11.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二、机与生成演化的内动力 • 道家意图通过对“机”的控制,实现养生优游的人生境界。 转万斛之舟者,由一寻之木;发千钧之弩者,由一寸之机。一目可以观大天,一人可以君兆民。太虚茫茫而有涯,太上浩浩而有家。得天地之纲,知阴阳之房,见精神之藏,则数可以夺,命可以活,天地可以反复! ——南唐谭峭作《化书》 中国古代关于机的哲学思想 利用“机”来控制自然,自然规律不可违背:掌“天命”,即是通晓自然规律。 “见微知著”、“以小制大”,当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机之激发思想相当于现代信息论和控制论: “见微可以知著,用小可以制大。” 故有:”事半功倍”、“四两千斤”、“攻心为上,攻城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机是一种能动的反映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心机也”,所以,天人一体,天人合一,人可以通过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到自然,甚致天地反覆,不可谓不巨。 • 从本质来说,人类生产革命或技术进步,无非就是机发方式的不断演进!而中国哲学中类似“机发”的概念,在西方古代思想体系中是不曾有过的。

  12.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三、熵与积极有为的入世观 熵是人类为了研究宇宙的发展而定义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对宇宙发展过程的一个描述。 • 1. 可能与现实:人择的结果 • 2. 熵增:有为与无为之间 • 为什么说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呢 ?

  13. 中国传统哲学家朱子于此问题有所讨论: 《朱子文集》,卷58 《朱子语类》,卷94 朱子认为:太极中虽然万理毕具,但万事万物都只能禀受使其所以然之故与所当然之则的那一部分出现于现象界,否则连出现于现象界都不可能。因此,万事万物只能被赋予其多种潜在可能性中的一种并使之具现于现象界。 “世界何以如此这般”? 有人提出了“人择原理”:宇宙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倘若它不是这样,就不会有谁来讨论这个问题了;甚至,在所有可能的宇宙中,我们观测到的宇宙是唯一一个能够演化出像我们这样的智慧生物的宇宙,而这是由观测到的宇宙参数决定了的。 三、熵与积极有为的入世观 1、可能与现实:人择的结果 事物的发展变化原则上具有多种可能性——即方向和途径,但现象界里的万事万物何以仅被赋予了其多种潜在可能性中的一种并使之具现呢?

  14. 2. 熵增:有为与无为之间 “熵增原理”认为,对于一个孤立系统,即与外界(环境)既没有物质又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来说,作为混乱程度标识的熵总是在不断地增加。也就是说,系统在孤立的状态下,总是自动地从有序向混乱和无序演化,直到最大限度的无序和混乱——混沌。 • 那么,如果要阻止走向无序,则必须使系统开放,即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有时还有信息的交换。 • 对社会来说也不例外: 道家的无为思想认为社会像一个孤立系统,自发演化的自然就是有序走向无序; 儒家的有为思想认为社会像一个开放系统。儒家逆“熵增”的天下大势而动,有时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儒家的可贵可敬之处。

  15. 三、熵与积极有为的入世观 为什么说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呢? • 社会从不和谐走向和谐是可能的,但要付出努力和代价;“构建”,就是阻止社会系统“熵增”即不和谐趋势的“努力”和“代价”,相当于给系统注入有序化所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16.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四、和与科技的开放和包容 • 人的认识,特别是科学认识,是从比较事物的同异开始的。 中国先哲很早就从同异比较的认识中,领悟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西周史伯提出)这样富含辩证思维的科学思想。 一方面,五行相配生万物,五味相调成美味,六音相协出天籁……这就是“和实生物”; 另一方面,单声不动听,单色不成彩,独味不可口,独物不繁盛……这就是“同则不继” ; 后又衍生有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及魏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思想 。

  17.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四、和与科技的开放和包容 •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同异论,对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影响深远,如遗传育种、中医药学、轮作农业等等。现代科学,也一再证明了中国古代同异论的真知灼见。 • 西方尽管从形式逻辑上对同异关系进行了足够的探讨,但在思想方法上始终未能升华到中国古代的高度,所以,才会出现达尔文、摩尔根式近亲结婚的悲剧。

  18.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四、和与科技的开放和包容 •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的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泛。 《周易》阴阳观也是以此为根柢的。纯阳的“乾”与纯阴的“坤”不过是极端或理想的两极而已,而现实中的事物是二者中和杂成的产物。所以,矛盾、斗争和战争仅是阴阳对立到极端的特例。协调、改良、改革才是主流。 • 结合上述熵增原理,我们对“和谐”中的“和”应该作如是观——“差异中的有序”或“有序中的差异”,即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因此,“和谐”或“和”应该是在极端的两者之间求取恰到好处的平衡和张力,即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中庸之道、执两用中!

  19.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四、和与科技的开放和包容 • 除此之外,现代科学也无不印证了“和”的伟大哲学借镜价值。《西游记》中孙悟空劝唐僧以“天地不全”之理,恰蕴藏着现代科学表明的哲理——宇宙是对称破缺的结构,这是进化演变的终极原因和最根本的动力。对称破缺,产生了活力、生机、有序与美! • 可以说:天地不全,和而不同,和实生物,是中国传统哲学伟大公心和包容的根本所在。

  20.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结语: • 中国哲学的内容太过丰富,其对现代科学的借镜也极为深刻广大,尤其是其有机自然观的特征和人文关怀的底蕴,是我们今天需要着力挖掘的。 • 现今的科学大厦不是西方的独有成果和财富,也不仅是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哥白尼和牛顿的财产——其中也有老子、邹衍、沈括和朱熹的功劳。 ——美国科学史家尤里达 • 因此,完整地理解宇宙有机体的统一性、自然性、有序性、和谐性和相关性是中国自然哲学和科学千年探索的目标。

  21. 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 请各位专家学者指导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