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39 Views
盘点 2008 年高考 思考 2009 年备考. 云浮市教育局教研室 林健 欢迎登陆 http://yfetr.edugd.cn 联系电话: 13509996180 电子邮箱: yfkent@126.com. 一、 2008 年高考命题思路 ( 省考试院 ). 总体思路:均衡平稳 体现特色 稳中有进 (一)落实稳定、均衡的工作思路
E N D
盘点2008年高考思考2009年备考 云浮市教育局教研室 林健 欢迎登陆http://yfetr.edugd.cn 联系电话:13509996180 电子邮箱:yfkent@126.com
一、2008年高考命题思路(省考试院) 总体思路:均衡平稳 体现特色 稳中有进 (一)落实稳定、均衡的工作思路 广东省2008年普通高考按照本年度的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版《考试大纲》和本省《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命题。命题指导思想、命题思路、考试内容和能力考核的要求保持稳定。着力控制好所有科目的试卷难度,处理好文科类与理科类不同科目之间的难度均衡问题。
坚持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关注对考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增强试题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试题的解答过程反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关注对考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增强试题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试题的解答过程反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保证试题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试题立意突出时代性,努力增强试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保证试题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试题立意突出时代性,努力增强试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坚持高考试题编制的原创性,避免使用成题或雷同试题。
(二)反映课改特点,呈现鲜明学科特色 各学科命题既兼顾了选拔性考试与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双重要求,又重视落实命题的政治性、公平性、科学性、规范性要求。 1、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贴近教学实际。 2、强化能力立意,反映时代性。 3、反映考生学习特点,努力实现选考科目之间的均衡。 4、设置选做题,体现选择性。
二、英语科试题特点 英语注重应用能力考核,强调综合应用 2008年英语科试卷本着平稳的原则继续保持2007年的试卷结构及考核目标,继续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在保证试卷科学性和公平性的同时,反映了新课改内容所体现的基础性,时代性的特点。
1、听力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英语日常口头会话和简短讲话的能力,内容及话题都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及校园生活等话题,语言符合口语的基本特点。 2、语言知识及应用考试内容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选材充分考虑文段词句之间在语言形式上具有粘连性,在语义上具有连贯性;完形填空的考查内容符合考纲的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篇章分析能力,包括词语搭配、意义的逻辑性、篇章衔接与篇章连贯等内容。语法题着重在语篇层面考查学生的语法分析能力,强调语法知识在实际语言中的正确使用,考点涉及功能词填空和实义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4、基础写作限定考生使用5个句子表达所提供的全部信息内容。基础写作考查考生使用正确的语言结构表达合适的信息内容。今年的基础写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1)主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2)题意清晰,主要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被动语态和并列结构的能力。(3)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编写了详细、具体的“评分说明”,对试题的命题思想、考点要求及评分注意事项作出了明晰的说明,为基础写作的评分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指导。4、基础写作限定考生使用5个句子表达所提供的全部信息内容。基础写作考查考生使用正确的语言结构表达合适的信息内容。今年的基础写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1)主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2)题意清晰,主要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被动语态和并列结构的能力。(3)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编写了详细、具体的“评分说明”,对试题的命题思想、考点要求及评分注意事项作出了明晰的说明,为基础写作的评分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指导。
5、读写任务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能力,体现了现代语言学习理念: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5、读写任务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能力,体现了现代语言学习理念: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英语科试题分析 听力部分 特点一:从听力题目设问的方式看,今年的题目更体现了开放型试题的特点。 特点二:从听力试题话题的设置上看,听力题多以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为特点,今年的听力试题更是如此。其中有三道题是与奥运故事相关,同时还有人文地理,人情世故以及环保等话题,可以想象一个没有太多社会常识和生活阅历的考生是很难考出好成绩的,同时相反,平时注意涉猎社会百科的考生应该会考的更加得心应手。
完形填空 1、文章的整个情节比前三年都简单,比较容易理解。这一点非常关键,04年之后的广东高考在完形填空部分做了非常大的改变,从考语法为主转向了考文章理解为主。因此对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和前后文之间的逻辑联系就对学生解题至关重要。07年主题为电脑科技,都是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顺利答题。而今年的完形填空主题虽然也是和神话传说有关,但整个故事比较笼统,基本不需要背景知识就可以读懂文章。
2、每个选择题的考点比较单一(要么考察文章理解,要么考察单词掌握,不像去年那样一题中两者兼备);而且容易的题相对较多:第21、26、27、28题都属于此类。2、每个选择题的考点比较单一(要么考察文章理解,要么考察单词掌握,不像去年那样一题中两者兼备);而且容易的题相对较多:第21、26、27、28题都属于此类。 考点:意思理解(第21、24、25、27、28、29、30题) 单词掌握(第22、23、26题)
语法填空 08年的题目难度略有降低,没有出现偏题难题;整篇文章因为讲解的是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拔苗助长”,大意清楚,特别容易理解;题目的设置中规中距,考察的语法内容都相当基础。 考点:推断题 31,非谓语 32,代词用法 33、34,同位语从句 35,介词36,连词 37,形容词比较级 38,单词拼写题 39,谓语动词 40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目与往年高考英语阅读部分试题相比较,2008年广东高考英语卷的阅读部分在篇幅、体裁、题材以及题型四方面呈现出稳中有变的趋势。从文章的篇幅来说,三篇阅读文章的总字数为966词,与往年基本持平,说明命题组依然努力将阅读总量控制在1000词之内。但是与往年前两篇文章篇幅较短、第三篇篇幅较长所不同的是,今年高考阅读卷的第二篇文章篇幅最短,仅为278词;第一篇和第三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分别为342词和346词。从文章体裁的角度来说,今年高考阅读部分首次彻底放弃记叙文转而启用三篇议论文。
信息匹配题分析 要求考生掌握为留英学生编写的系列留学指南的简介,并据此进行信息匹配。 部分考生可能单纯通过辨认相同的字眼来获得信息匹配。
基础写作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审题、体裁(介绍)都不难,题目提供的写作内容的排序已成逻辑,不需考生重新安排。写作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在词汇和写作内容的组合方式和词句的选择上,专有/专用词汇较多,有“奥运”、“射击”、两个层面的“项目”(射击成为奥运项目、射击丛三项发展至今17项)、“中断”等,其中“1904年中断和1928年中断”两条含有相同内容的信息的意义表达是张显考生思维能力和语言水平考点,考生应采取措施避免表达的重复。而“背景”与“现状”两方面内容的表达则能体现考生使用复合句的功力。这道题其实首先考察了考生的阅读面与词汇量,其次才是体裁特点及语言组织。贴近社会事件热点的设题实际上也在引导高中英语的教与学要关注其实用性、要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任务型写作 题目贴近考生的生活,引导材料清楚,考生不易跑题。写作内容的弹性很大,考生有尽情发挥的空间。写作内容符合考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整体难度不大。 但审题时有几个易错的点,可能会对部分考生造成影响。首先是文体方面。题目要求写一份发言稿,这就对写作的格式和语气有特定的要求。其次是人称方面。应该写自己的感受和打算,而非所有学生的情况。最后是时态方面。写作的基本时态从过去时向现在时和将来时转移,需要考生有扎实的时态知识和较好的语篇能力。
四、全市2008年高考概况 (一)高考分数线
(二)总体情况 • 全市15624人参加普通高考,总上线人数(专B以上)为12356人,比2007年增加1884人,总上线率达79.1%,增幅为18.0%; • 本科B以上上线数为4458人,上线率达28.5%,比2007年增加445人,增幅为11.1%,超过目标任务308人; • 专科A线以上上线数为7729人,三A上线率达49.5%,比2007年增加790人,增幅为11.4%;超过目标任务529人;
五、2009年高考备考策略 基本目标: 平均分超越省平均分,排名在全省前10名。 我们需要: 下定决心,树立信心,脚踏实地科学备考,教研员、教师、学生要密切协作,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备考工作。
(一)端正心态,明确目标, 健全计划,虚心务实。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做好高考备考各项工作,首先思想认识必须到位,端正心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进行科学备考,努力突出教学中基础意识,备考中的学生意识,训练中效率意识。第一学期进行模块复习为主线,突出词汇、语法基础巩固复习,第二学期进行专项复习和综合训练为主线。
(二)反复研读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提高反命题能力,确保备考的实效。(二)反复研读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提高反命题能力,确保备考的实效。 要明确高考对知识、能力考查要求,要认真反复研读08年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要分析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瞄准复习的方向,把握高考命题的脉搏,提高备考针对性和有效性。 2009年信息:试题结构保持不变。
(三)从课堂教学中寻求突破口:定位准确,课型鲜明,关注学生。 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 双重目标: 语言目标(具体) 能力目标(明确) 课型特色要鲜明 听说课(交际项目/语言/迁移能力) 阅读课(阅读技巧/理解能力) 写作课(语言储备/篇章构建能力) 语言课(单个/类别) 复习课(知识点梳理) 讲评课(考点点拨) 避免:教师满堂灌,维教辅/教材复习,课堂机械教学。 充分利用:电教平台。
复习课:成线成面 知识网络 重在归纳整理, 提供记忆线索, 回避电影重放, 杜绝重讲课本。 强调:讲练结合。 当堂讲, 当堂练;讲什么, 练什么 提倡微型练习, 提高练习针对性, 作好讲练计划, 自备练习材料。
(四)细化过程,备课精心。 吃透教材,吃透教辅。 1、培养一个习惯 — 预习和读书 2、细化两点分析 — 已考点、可考点 3、做好三个归纳 — 知识归纳 试题归纳 方向归纳 4、强化四种题型训练— 获取信息 语法填空 信息匹配 读写任务
结束语 树立信心;总结反思; 把握考纲;有的放矢; 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沉着冷静;严谨细致。 THANK YOU! 20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