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聖本德中學

聖本德中學. 歷史科. 報告題目. 文藝復興- 藝術及人物知多少. 組員名單. 崔惠楨是組長負責設計 馬莉是文書負責 范婷婷是財政負責搜集資料 方秀美是負責口頭報告和搜集資料. 主目錄. 比較中世紀及文藝復興的特色 達文西生平 米開蘭基羅生平 拉斐爾生平 總結 資料來源 組員感想.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比較. 中世時代,畫家多以宗教為繪畫的題材。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雖然仍以宗教的內容作畫,但他們也會選取較現實的主題,如日常的人和事,還會為一些富人繪畫人像。

forst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聖本德中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聖本德中學 歷史科

  2. 報告題目 文藝復興- 藝術及人物知多少

  3. 組員名單 崔惠楨是組長負責設計 馬莉是文書負責 范婷婷是財政負責搜集資料 方秀美是負責口頭報告和搜集資料

  4. 主目錄 • 比較中世紀及文藝復興的特色 • 達文西生平 • 米開蘭基羅生平 • 拉斐爾生平 • 總結 • 資料來源 • 組員感想

  5.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比較 中世時代,畫家多以宗教為繪畫的題材。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雖然仍以宗教的內容作畫,但他們也會選取較現實的主題,如日常的人和事,還會為一些富人繪畫人像。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在繪畫的技巧和手法上,亦有很大的突破。畫家們的作品表現得非常細緻寫實,色彩的運用亦較為豐富。畫中人物的面容和肌肉都畫得極具真實感,這比起中古時代表情刻板的人物畫生動得多

  6. 達文西小檔案 1452年 4月15日,出生於義大利文奇。 1466年 14歲左右離家到佛羅倫斯當學生,拜佛洛奇歐為師。 1481年 29歲,沒有獲得教宗的邀請,非常失望。 1482年 決定離開佛羅倫斯,去義大利北方的米蘭市。 1492~1497年 畫<最後的晚餐>。 1500年 48歲,回到佛羅倫斯。 1504年 父親去世。 1503~1505年 畫<蒙娜麗莎>。

  7. 達文西小檔案 1506年 被法國總督禮聘去米蘭。 1507年 收14歲的梅爾西為徒。 1513年 南下到羅馬梵諦岡。 1517年 法國皇帝比首席畫家聘請達文西,搬去法皇的別墅居住。 1519年 5月2日去世,享年67歲。 這就是達文西一生的小檔案,達文西的畫請跳到下一頁。

  8. 達文西的畫 這些都是達文西的作品<蒙娜麗莎> 描繪佛羅倫斯一位少婦,她展露了 美麗而神祕的笑容;畫面的背景亦顯 示出深遠的空間感。另一副名畫是 <最後的晚餐>,細緻地表現了12門 徒有耶穌宣佈其中一個門徒出賣時 ,各人顯出不同的表情。

  9. 米開蘭基羅小檔案 1475年 3月6日,出生於義大利。 1481年 母親去死,被寄養有奶媽家中,奶媽的丈夫是個石工。 1488年 被父親送進佛羅倫斯最有名氣的畫坊中當學徒。 1491年 做浮雕<聖特爾斯之役>。 1497年 三年雕成<聖殤>,遠近知名。 1501年 又花三年功夫雕<大衛>。 1508年 奉教皇之命,放棄雕刻,全力在西斯汀聖堂的天頂畫<創 世紀>

  10. 米開蘭基羅小檔案 1513~1516年 教皇逝世,回佛城,重新做他最喜愛的雕刻。 1520~1534年 設計梅迪奇家族靈寢、教皇猶理斯二世墓。 1534~1541年 被召回羅馬,畫<最後的審判>。 1547~1555年 雕晚年版<聖殤>及許多未完成作品。 1564年 2月18日,病逝於羅馬。 這是米開蘭基羅一生的小檔案,他的畫請按下一頁

  11. 米開蘭基羅的畫 譬如他的大衛像,原本是個形狀奇特數百年沒人想用的大理石,米開朗基羅巧奪天工雕刻成大衛像。米開朗基羅卻是用大衛戰勝巨人哥利亞的聖經故事,暗喻動盪不安的佛羅倫斯面臨外來強敵(神聖聯盟與麥第奇家族),最終一定會是市民勝利。因此這大衛像充滿人文主義的精神,奮發向上與命運搏鬥的激昂。   可是同時期雕刻的聖母悼子,卻又充滿清教徒式的思想。當人家質疑聖母太過年輕時,他的回答是:「貞潔的婦女會比較容易保持青春,沒有淫亂鑽進心胸的婦女,身體是不會受多大影響的,我也相信,上帝會用這樣的方式讓她證明自己的貞潔。」    這種人文主義者與清教徒的心靈衝突,意味著米開朗基羅的心靈世界,永遠不可能擺脫宗教信仰的強烈影響力。的確,晚期的「最後審判」將再現這種衝突。

  12. 米開蘭基羅的作品 這兩副是米開蘭基羅的︿聖殤﹀和︿大偉﹀的雕刻。

  13. 拉斐爾 拉斐爾,比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都晚出生,卻比米開朗基羅早死四十多年,只比達文西晚死一年,是相當短命的藝術家。 如果要用幾個字來形容拉斐爾,那就是和諧、圓融、愉快、優美、溫和。不僅畫風如此,待人也是如此。他跟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一樣,身處愛藝術文化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的威嚴之下,但是拉斐爾卻跟朱力阿斯二世處的很好,隨後的利奧十世,也最喜歡拉斐爾,他是個人見人愛的年輕人。 這種特質,當然影響他的畫風。

  14. 拉斐爾的作品 拉斐爾最著名的,就是他的聖母像。他的聖母寓崇高於平凡,是平民式的母親,純樸善良和藹可親,充滿母愛與人情味,而聖母的背景經常是優美的田園風光,兩個孩子在膝下玩耍,完全沒有禁欲主義色彩,歌頌普通女性之美,他是透過聖母表現他人文主義的色彩。   拉斐爾的聖母美的不得了,這種美,是集中所有美女的特質,絕不可能在任何一個美女身上找到如此完美的形式。因此,拉斐爾又透過聖母,表達他的信念:他相信有一種理想美、這世間是有著絕對美的觀念的。    這種和諧與理想的人文主義特質,在拉斐爾處理梵諦岡簽字大廳的壁畫時,則是用另一種主題呈現其面貌。   文藝復興,是透過對希臘羅馬藝術文化的研究,因而走出中世紀的美學概念的。 當時,學者們收集古文物、尤其是希臘羅馬時代的藝術品,蔚為一股風潮。

  15. 拉斐爾的作品 這副是拉斐爾的︿聖母像﹀ 但也因此,很多希臘羅馬神話、 與希臘 羅馬哲學、隨之走入基督 教社會,對很多基督徒而言,這 種基督教遭遇異教、基督教遭遇 希臘羅馬文化的衝擊,一定是很 激烈的。也不知道是受時代影響 ,還是自己就具有這種特質,總之, 朱力阿斯二世教皇,竟然本身就 是個酷愛希臘羅馬文藝的教皇, 他必須要妥善處置這種信仰遭遇 信仰、文化遭遇文化的狀況。朱 力阿斯二世雖然以獨斷好戰著稱 ,對藝術文化的寬容,卻叫人吃驚。

  16. 結論 人們的藝術觀不再局限於宗教性的題材;畫工細緻生動;畫家懂得繪畫背景及運用透視法和陰影營造立體感。 對於雕刻表現強烈的真實感。 達文西的<蒙娜羅莎>,米開蘭基羅的<大衛>和拉斐爾的<聖母像>都是他們的名作 所以達文西,米開蘭基羅和拉斐爾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三大藝術家

  17. 資料來源 藝術的宗教心靈 http://www.lib.nctu.edu.tw/speech/renaissance/index.html 藝術主義大集匯 http://terencetsui.uhome.net/art/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