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72 Views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一、 办学目标.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培养和输送化学与材料科学高级科技人才。 第一次创业:两弹一星的要求设置的四个系 第二次创业:发展了材料科学 第三次创业:发展能源环境、医药和生命科学. 二、 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 , 数理基础扎实,学科交叉显著,具有科学研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化学和材料科技工作者。 专业特色 重视数理基础 强调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的交叉 科研与教学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 三、 学院基本概况. 师资队伍. 中科院院士 4 人. 教授
E N 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一、 办学目标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培养和输送化学与材料科学高级科技人才。 • 第一次创业:两弹一星的要求设置的四个系 • 第二次创业:发展了材料科学 • 第三次创业:发展能源环境、医药和生命科学
二、 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 •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数理基础扎实,学科交叉显著,具有科学研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化学和材料科技工作者。 • 专业特色 重视数理基础 强调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的交叉 科研与教学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
三、 学院基本概况 师资队伍 中科院院士 4人 教授 71人 教 职 工 195 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7人 国家杰出青年 14人 副教授 39人 中科院海外杰出人才 25人 讲师 8人 千人计划 5人 … …
一、学院基本概况 三、 学院基本概况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 参与国家实验室七个研究部中的 • 四个研究部的建设: • 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 • 低维物理与化学研究部 • 理论与计算科学研究部 • Bio-X 交叉科学研究部 化学院研究平台 涉及的学科: 化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物理
一、学院基本概况 三、 学院基本概况 能量转换材料 中国科学院 重点实验室 化学院研究平台 软物质化学 化学院 生物洁净能源 安徽省 重点实验室 先进功能材料 涉及的学科: 化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物理
三、 学院基本概况 学科发展水平
学科学术影响 IF = 8.191 鉴于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的国际影响:2010年5月,国际著名期刊Adv. Mater. 将出版“中国科大专刊”,全面介绍中国科大及杰出校友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与贡献。 这是本刊自创刊以来为中国第二所大学所出版的专辑。 成功组织了第四届中-美纳米科技学术研讨会。
四、人才培养 教育平台 教育部拔尖人才 科学院科教结合 实验示范中心 化学理科 培养基地 教育部质量工程 化学特色专业
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 师资队伍建设 规章制度建立与完善 评估考核体制健全 过程管理加强 学术会议活动 条件建设 教学科研用房 教学科研共用平台 仪器更新与补充 教学机房 图书室
四、人才培养 所系结合 材料科学科技英才班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四、人才培养 教 学 交 流 第四届全国化学论坛 新加坡国立大学(SNU)座谈交流 09年度理科基地基金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 所系结合系列讲座和交流 化学教指委工作讨论会 全国高分子物理及实验教材编写研讨会
四、人才培养 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 实践基地 中国科技大学 教学实践基地 合肥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 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和化学实验中心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中科院北京理化所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 中国科学院 教学实践基地 中科院北京化学所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中科院沈阳金属所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
四、人才培养 大学生研究计划 “大学生研究计划”的目的是为本科生提供与教师进行科研与合作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交流合作和独立工作等科研实践能力。在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机会至少参加一项该研究计划项目或在教师研究实验室工作。此外,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有密切合作,学生可在研究所从事“大学生研究计划”、完成毕业论文。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有170多名学生参加了大学生研究计划执行项目
四、人才培养 学生交流项目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暑期本科生研究培训项目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暑期研究项目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暑期研究项目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欧洲暑期研究项目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学术交流项目 • ……
四、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两段式 研究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 长周期 本硕博贯通 双规制 国内外培养 引进与交流 挑重点 拔尖人才 英才班 全方位 科研训练 理论课 实验课 一体化 德智体 热爱祖国 传统文化
1 本学院招收化学和材料科学两个学科门类的本科生。 本科生 4 其中被录取研究生,国外占40.2%、国内占32.1%、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占10%。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 2 目前本科生在校生为943人。 3 2009年本科毕业生274人,72.3%被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录取为研究生。
效 果 成 绩 2009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效 果 成 绩 “加强基础、重视数理”,“化学与物理交叉、化学与材料交叉”的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培养出一批在各自领域属于领军人物的杰出校友。
世界排名机构 Times High Education 报导 我校 823 校友夏幼南(华盛顿大学教授)和 833 校友林文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双双获此殊荣,分别排名第五和第九。这是化学前十名中仅有的两名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科学家,他们都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六名中国科大校友 夏幼南 林文斌 杨培东 段镶锋 孙玉刚 殷亚东 榜单中的部分化学家也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中国科大校友表现尤为突出,全球排名前5位材料科学家中,中国科大校友独占其四;全球排名前20位材料科学家中,中国科大校友至少5席——杨培东(第1)、殷亚东(第2)、夏幼南(第4)、孙玉刚(第5)、段镶锋(第20)。
建设目标 物理学院活动进展 2013 2020 2028 阶段目标: 国内一流 亚洲一流 世界知名化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