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兩岸經濟問題 課程五: 兩岸的貿易問題( II ) 日期: 2002 年 11 月 1 日 授課老師:黃智聰 *

兩岸經濟問題 課程五: 兩岸的貿易問題( II ) 日期: 2002 年 11 月 1 日 授課老師:黃智聰 *. 閱讀文獻. 蔡宏明( 2002 ),「反傾銷調查對兩岸經貿的影響」。交流, 63 民 91.06 頁 33-36 。 周添城、蔡宏明( 1999 ),「兩岸反傾銷法之比較分析」。貿易調查專刊, 4 民 88.07 頁 219-244 。 彭美玲( 1999 ),「兩岸貿易對兩岸產業衝擊之探討」。臺北銀行月刊, 29:5=343 民 88.05 頁 116-133 。. 壹、反傾銷調查與兩岸經貿.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兩岸經濟問題 課程五: 兩岸的貿易問題( II ) 日期: 2002 年 11 月 1 日 授課老師:黃智聰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兩岸經濟問題課程五:兩岸的貿易問題(II)日期:2002年11月1日授課老師:黃智聰*兩岸經濟問題課程五:兩岸的貿易問題(II)日期:2002年11月1日授課老師:黃智聰*

  2. 閱讀文獻 蔡宏明(2002),「反傾銷調查對兩岸經貿的影響」。交流,63 民91.06 頁33-36。 周添城、蔡宏明(1999),「兩岸反傾銷法之比較分析」。貿易調查專刊,4 民88.07 頁219-244。 彭美玲(1999),「兩岸貿易對兩岸產業衝擊之探討」。臺北銀行月刊,29:5=343 民88.05 頁116-133。

  3. 壹、反傾銷調查與兩岸經貿 一、2002年3月23日與29日,大陸外經貿部宣佈對原居於「中國台灣地區」和其他國的鋼鐵冷軋板捲和聚氯乙烯進行反傾銷調查。 二、2001年10月31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並於2002年1月1日實施通過。 三、傾銷:指在正常貿易過程中,進口產品以低於其正常價值的出口價格近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 四、在調查期間內(一年期間),進口商不敢貿然遭調查之商品,使涉案國出口量 。

  4. 五、三大反傾銷措施 類別 措施 自臨時反傾銷措施決定公告規定實施之日起, 不超過四個月, 特殊狀況可以延長到九個月。 臨時反傾 銷措施 反傾銷稅 期限不超過五年,可適當延長。 價格承諾 期限不超過五年。

  5. 六、 兩岸在該兩項產品的交易 1、 冷軋鋼板卷:(根據中國海關統計) * 1998年台灣 大陸涉案鋼品61.98萬噸 21.9億美元 * 2001年台灣 大陸涉案鋼品118.4萬噸,4.9億萬美元(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4.35% ,占台灣出口大陸的23%。

  6. 2、 聚氯乙烯:(根據中國海關統計) * 1998年台灣 大陸涉案鋼品14.3萬噸0.99億美元。 * 1998年台灣 大陸涉案鋼品29.3萬噸2.0億美元 * 2001年1~6月大陸進口依存度18.78% ,台灣為大陸第二大來源國,僅次於日本,但大陸卻為台灣之最大出口市場(2001年台灣出口依存度為80%左右)

  7. 六、 對兩岸貿易之影響 1、哪些商品較可能遭控告: 2、可能會有更多產品遭到反傾銷調查。 *在大陸市場數量上升且有較大市場佔有率者。 *造成大陸製造生產該產品的產業利潤、產量、銷售量或就業量下降者。 3、加深大陸台商使用台灣原料之不確定性。 4、若課高額關稅,使「台商原料來源當地化」更為明顯。 5、迫使相關原料或零組件赴大陸投資。

  8. 貳、兩岸產業分工的問題 • 兩岸產業分工成為1990年代臺灣經濟學界在從事研究時的一門顯學。 • 產業分工在概念上,可以區分為水平分工與垂直分工兩類。

  9. 若以國際產業分工的觀點來看 *水平分工大抵是指兩國各自偏重發展不相關連的產業,或是生產完全相同或相似的產品,但是在品質與附加價值上有所差異。 *垂直分工乃是指兩個國家,就某一特定產品的製成,從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進行上下游分工;或者就企業經營活動的幾個層面如生產、行銷、研發、產品設計、品質管制與改良等進行分工;也可以就具有上下游關係的不同產業,如石油、煉製、化學纖維、紡織品等進行分工。

  10. 現有的文獻: * 陳麗瑛(1992)根據某些台商大廠將整套勞力密集產品移至東南亞,而母公司則因研發而使產品升級的經驗,建議台商在對大陸投資時採用這種水平分工的模式。 * 高長(1994)引用嚴宗大等人(1992)所計算的產業內貿易指數指出,由兩岸產業內貿易指數自1980年的0.75%增加到1991年28.83%的情況可以證明,兩岸產業分工體系正逐步形成。

  11. * 陳明璋(1994)則是將兩岸產業分工的型態歸納為品質、品級及品牌分工、企業功能分工、水平與垂直分工。該文認為,雖然兩岸的產業分工合作仍有待進一步討論,但兩岸的產業分工仍以垂直與水平分工兩者一起發展較佳。

  12. *蕭峰雄(1995)以石化業、電子業、以及紡織業為例,探討兩岸產業分工的情況,並建議兩岸在上述三項產業的分工模式。蕭峰雄(1995)指出,兩岸的石化業多屬垂直分工型態。但隨著中國的技術累積與內銷市場的逐漸開放,水平分工的情形即將形成。但長期而言,水平分工可能袋給臺灣石化工業潛在的競爭威脅。在電子工業方面,建議將已經不需要設計能力的產品轉移至大陸生產,以延續產品的生命;較高級或是生命週期較短,或是生產複雜度較高高的產品,則在台灣研發生產;需要研發、但生產複雜度低的產品,則在台灣研發、大陸地區生產。另外,對於兩岸的紡織品業,建議在原料的供應方面宜採垂直分工,而在行業的劃分上業需要某種程度的分工。*蕭峰雄(1995)以石化業、電子業、以及紡織業為例,探討兩岸產業分工的情況,並建議兩岸在上述三項產業的分工模式。蕭峰雄(1995)指出,兩岸的石化業多屬垂直分工型態。但隨著中國的技術累積與內銷市場的逐漸開放,水平分工的情形即將形成。但長期而言,水平分工可能袋給臺灣石化工業潛在的競爭威脅。在電子工業方面,建議將已經不需要設計能力的產品轉移至大陸生產,以延續產品的生命;較高級或是生命週期較短,或是生產複雜度較高高的產品,則在台灣研發生產;需要研發、但生產複雜度低的產品,則在台灣研發、大陸地區生產。另外,對於兩岸的紡織品業,建議在原料的供應方面宜採垂直分工,而在行業的劃分上業需要某種程度的分工。

  13. 張冠華(1995)由因素變動的角度,探討兩岸產業分工關係的發展。文中指出,在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由於兩岸經濟資源稟賦的高度互補、產業結構存在階段性差異、以及受政治關係的影響,所以兩岸產業分工處在一種簡單的垂直分工關係。在1992年以後,由於兩岸各自經濟情勢的變化(例如,大陸的工業進入以重化工業為重點的起飛階段、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經濟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而臺灣則是進入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經濟自由化的程度提高、產業結構調整速度加快),使得兩岸產業分工的廣度與深度大大的提高。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成為兩岸產業合作與分工的重要領域,而兩岸產業分工關係也逐漸由產業間分工朝向產業內分工。張冠華(1995)由因素變動的角度,探討兩岸產業分工關係的發展。文中指出,在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由於兩岸經濟資源稟賦的高度互補、產業結構存在階段性差異、以及受政治關係的影響,所以兩岸產業分工處在一種簡單的垂直分工關係。在1992年以後,由於兩岸各自經濟情勢的變化(例如,大陸的工業進入以重化工業為重點的起飛階段、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經濟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而臺灣則是進入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經濟自由化的程度提高、產業結構調整速度加快),使得兩岸產業分工的廣度與深度大大的提高。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成為兩岸產業合作與分工的重要領域,而兩岸產業分工關係也逐漸由產業間分工朝向產業內分工。

  14. * 高長、季聲國、吳世英(1995)以調查研究的方式,分析兩岸產業分工的情形。研究結果指出,大多數的台商在台灣與大陸兩地生產,都採用水平分工的模式,且多數台商表示在大陸投資與在台灣母公司生產的產品完全不同。 * 高長(1996)進一步指出,某些產業的臺灣企業(例如基本金屬、電子電機及電器等),為了保持競爭優勢,將更重視臺灣母公司的研究發展,在兩岸之間逐漸形成垂直分工的發展模式。

  15. *練有為(2002)以1995年GTAP(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之兩岸產業投入產出,分析兩岸的產業分工問題。研究結果指出,臺灣產業可以利用垂直分工的趨吉避凶方式,與中國從事產業內貿易。若一的昧限制,將反而迫使企業出走。 *史惠慈(1997)利用Grubel and Lloyd(1975)的產業內貿易指數(簡稱GL指數)來研究兩岸紡織品產業分工的情形。

  16. *任克敏(1997)採用Balassa(1965)所提出的顯示性比較利益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以下簡稱RCA指數)與GL指數,比較兩岸產品的競爭優(劣)勢,並分析兩岸產業分工的可能性。研究結果指出,兩岸間的貿易並未有明顯的產業內貿易的跡象,而是依循比較利益原則,個別發展不相關聯的產業。再加上臺灣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要的經營型態,相對上較為缺乏統合企業營運過程上、下游的能力,所以傾向水平分工。 由該文的敘述推論,該文似乎是認為GL指數低,表產業內貿易程度越低,進而推論傾向水平分工的結論。這樣的評定標準與其它文獻有異,也使得其結論不同於其它研究。例如,陳麗瑛等人(1997)GL指數高者(即大於30%),定位為中強貿易互動型產品,這些產品在兩岸呈現水平分工的情形。林曉芬(2000)也指出,GL指數越高者,越接近水平分工型態。

  17. 兩岸轉口貿易 圖一顯示兩岸自1992至2001年期間,經香港轉口貿易的趨勢。受到臺灣對大陸產品輸出來台的若干限制,臺灣經港出口到大陸的金額遠遠高於大陸經港出口至臺灣的金額。但是,此二者的差距,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18. 圖1、台灣對大陸轉口進出口統計1992-2001 資料來源:同表一。

  19. 台灣經香港轉口輸往大陸的前20項產品表-以2000年為基準台灣經香港轉口輸往大陸的前20項產品表-以2000年為基準 資料來源:《香港海關統計》,《兩岸兩岸經貿網》

  20. 大陸經香港轉口輸往臺灣的前20項產品表-以2000年為基準單位:%大陸經香港轉口輸往臺灣的前20項產品表-以2000年為基準單位:% 資料來源:同表二。

  21. 在1996年,電子零組件已經占大陸輸台產品的項目中,非常重要地位。而接下來幾年,因為政府開放向大陸採購煤煙的關係,所以煤煙所佔的比例大幅上升,到2001年已高居第一名。其他項目大都以電子及電器製造業相關零件及半成品,由大陸電子零組件輸往台灣的量大幅上升,台灣與大陸以往的垂直分工體系,必定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會轉變為競爭的關係。在1996年,電子零組件已經占大陸輸台產品的項目中,非常重要地位。而接下來幾年,因為政府開放向大陸採購煤煙的關係,所以煤煙所佔的比例大幅上升,到2001年已高居第一名。其他項目大都以電子及電器製造業相關零件及半成品,由大陸電子零組件輸往台灣的量大幅上升,台灣與大陸以往的垂直分工體系,必定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會轉變為競爭的關係。

  22. 國際比較利益原則 Hecksher-Ohlin要素稟賦理論則著重在,產品的生產與出口的型態上。認為一個國家傾向於利用相對密集的生產要素稟賦,生產並出口產品。換言之,一國生產其具有相對比較利益的財貨加以出口,而進口其具有相對比較劣勢的貿易財。而當前的兩岸貿易分工現象,也引含了兩岸間的比較利益配置及生產上的分工。

  23. 事實上,傳統的貿易理論背景,是假設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無法移動,也就是說即使在一國境內的各區亦之間也可能無法移動。另外,貿易理論也受制於一些簡單化的假設(例如,各國的技術水平與消費者的喜好大致相同、市場資訊的可以自由取得、供給面決定貿易型態、以及生產報酬不受生產規模之不同而改變等)。事實上,傳統的貿易理論背景,是假設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無法移動,也就是說即使在一國境內的各區亦之間也可能無法移動。另外,貿易理論也受制於一些簡單化的假設(例如,各國的技術水平與消費者的喜好大致相同、市場資訊的可以自由取得、供給面決定貿易型態、以及生產報酬不受生產規模之不同而改變等)。 • 這些假設與現今全球自由貿易現況,均有相當大的差異。也就是說,此種貿易活動僅發生在各國間不同產業的交易行為,即產業間貿易(inter-industry trade)。

  24. 林昱君(1994)曾綜合以往學者的實証研究發現,雖然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卻獲得一個相同的結論,即許多製造業的商品貿易,是歸類於同一類產品(identical products)間的相互貿易,而非不同產品間的貿易。如果依照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同一類產品不論在需求面或供給面,指的都是完全相同的產品。 • 在這樣的定義下,根據Grubel and Lloyd(1975)指出,沒有一個國家會同時進口與出口完全相同的產品,所以產業內貿易(intra-industry trade)的現象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事實上貿易伙伴之間卻能同時存在進口與出口相似的產品,亦即所謂的產業內貿易。

  25. 以Balassa(1965)所提出的RCA指數,先判別臺灣產品在中國大陸較具比較利益者。以Balassa(1965)所提出的RCA指數,先判別臺灣產品在中國大陸較具比較利益者。 而後,再利用依據Aquino(1978)的建議所修正的GL指數,來分析兩岸產業內貿易的情形。 並依據陳麗瑛等人(1997)年的建議,利用GL指數的高低分析兩岸產業分工的情形。

  26. 產業內貿易指數 RCA指標:Balassa(1965)所提出的RCA指數,計算方式如下: (1) Xw=臺灣對世界出口總額(台灣海關資料)-對中國出口額(台灣海 關資料)+從香港到大陸的轉口貿易額(香港海關資料)。 Xwi=臺灣第i類產品對世界出口額(台灣海關資料)-對中國出口額(台灣海關資料)+從香港到大陸的轉口貿易額(香港海關資料)。 Xc=從臺灣經香港轉口輸往大陸的總額; Xci=第i類產品從臺灣經香港轉口輸往大陸的總額。

  27. 3. GL指標:Grubel and Lloyd(1975)產業內貿易指標(即GL指標,或稱IIT指標),計算方式如下: (2) 其中,GLj代表H.S.Code四碼產品的GL指數,Xi代表H.S.Code四碼下的六碼產品細項出口額,Mi代表H.S.Code四碼下的六碼產品細項進口額。

  28. * 為了避免高估的缺失,GL指數的計算須依照Aquino(1978)的建議作修正。修正後GL指數(以下簡稱AGL指數)之計算方式如下: (3) * 根據陳麗瑛等人(1997)的定義,若某一項產品的AGL指數在30%以上,則列為兩岸水平分工的產品。反之,則為兩岸垂直分工的產品。

  29. 兩岸產業分工的探討 一、具比較優勢的產品

  30. 2. 垂直與水平產業分工表3 1996-2000RCA大於2.50之AGL區間個數 資料來源:同表二。

  31. 表4 2000年產業內貿易及產業間貿易之貨品單位:% 資料來源:同表二。 註:此表以RCA大於2.5前30名之貨號為標準,如需詳細資料請向作者索取。

  32. 結論與討論 • 1. 本文主要的研究發現為,台灣具有比較利益的產品,有變多的趨勢。另外,依據本文的研究顯示,兩岸產業分工呈現垂直分工與水平分工並存的現象。大多數的產品與中國大陸呈現垂直分工的情形。 • 2. 事實上,本文只論兩岸產業分工,即使得到兩岸產業分工的型態與未來可能的發展,事實上是不足的。 • 3. 另外,產業分工的方式相當多,陳明璋(1994)就將兩岸產業分工的型態歸納為品質、品級及品牌分工、企業功能分工、水平與垂直分工。

  33. 4. 臺灣目前在兩岸的產業分工中,尚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主要的原因在於臺灣之資源稟賦、豐沛的資金、高層次的技術、優良的管理能力等比較優勢所決定的市場因素,支配了臺灣與大陸貿易分工與企業功能性分工的型態。然而,臺灣的這些比較優勢,部分正在喪失當中。 5. 最後,以國際比較利益的觀點來論兩岸未來的產業分工發展,事實上並沒有考慮到政治因素。

  34. 參、開放大陸產品進口對台灣產業的影響 一、投入產出表

  35. 1、區域投入係數= or 2、區域貿易係數=

  36. 二、假定台灣 大陸不變, 但大陸 台灣 ,則對兩岸產業的總產量效果產生何種影響 ?

  37. 情況一: 自中國進口最終商品增加5%, 只取代台灣自其他國家的進口財。 Y1CT……YiCT…….YnCT ,取代MYT

  38. 情況二: 自中國進口最終商品增加5%, 且取代台灣的國產品, 台灣的最後需求將受影響 。 Y1CT….YiCT….YnCT,取代Y1TT….YiTT….YnTT

  39. 情況三: 自中國進口中間商品增加5%, 只取代台灣自其他國家的進口財, 對台灣的最後需求沒有影響 。 ZijCT 取代MjOT,對YiTT沒有影響

  40. 情況四: 自中國進口中間商品增加5%, 只取代台灣國產品, 將直接影響國產品的產出 。 ZijCT ,ZijCT => 影響XiT和XiC

  41. 結論 1、開放自中國進口的商品,無論中間商品或最終商品,若對台灣的國產品沒有影響,只是取代台灣自其他國家的進口財時,則對台灣全體的產業均有利。 2、若所進口的商品會取代台灣的國產品時,以進口最終商品的情形最不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