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2011 年高考生物 应考复习讲座

2011 年高考生物 应考复习讲座. 一、选择题. 1. 图中是生物内几种有机物组成以及它们各自功能的关系图, m 1 、 m 2 、 m 3 、 m 4 分别是大分子物质 M 1 、 M 2 、 M 3 、 M 4 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相同质量的 M 1 和 M 2 被彻底氧化分解,则 M 1 的耗氧量多 B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 M 3 的种类不同取决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 m 3 和 m 4 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 .不同的 M 4 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 m 4 的连接方式不同. B.

zia-lars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11 年高考生物 应考复习讲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1年高考生物 应考复习讲座

  2. 一、选择题 1. 图中是生物内几种有机物组成以及它们各自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大分子物质M1、M2、M3、M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M3的种类不同取决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不同的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4的连接方式不同 B

  3. 2.如图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一SH)脱氢形成的一个二硫键(一S—S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2.如图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一SH)脱氢形成的一个二硫键(一S—S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约含有20种甲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少了4832 C.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D.如果甲中的R基为C3H5O2 ,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C

  4. 10 3.右图表示某植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由图可知() A.昼温为25℃时,植物生长最 快的夜间温度是15℃ B.若处于恒定温度温室内,当 室温低于12.5℃时,植物将 停止生长 C.昼夜温度均为25℃时,该植 物利用的CO2量与昼温25℃夜 温10℃时相等 D.夜间温度为5℃时,一昼夜 该植物没有有机物积累 A

  5. 4.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为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的 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 线粒体 B.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 5mg/(100cm2叶·小时) C.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 置于c点光照强度条件下11 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C02的净吸收量为45mg D.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02浓度不变),则图中b点将右移,c点将下移 A

  6. 5. 取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②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①、②、③、④四点分别给以适当的刺激,下列实验判断错误的是() A.在①处给以适当刺激,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在②处给以适当刺激,电流计不偏转 C.在③处刺激,肌肉收缩,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信息传递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在④处刺激,可以得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结论 D

  7. 6.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6.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 胞④迅速增殖分化有关 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 疫方式全部丧失 D.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B

  8. 7.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能诱导-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分别用三组试剂对种子进行处理:7.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能诱导-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分别用三组试剂对种子进行处理: ①赤霉素; ②赤霉素和脱落酸; ③赤霉素和6-甲基嘌呤 (6-甲基嘌呤在第11小时 加入,见右图中“↓”), 结果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6-甲基嘌呤可抑制-淀粉酶的产生 B.此实验表明某些植物激素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C.可看出脱落酸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细胞衰老 D.种子的萌发过程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C

  9. 8.已知下丘脑和垂体分泌 的激素均为蛋白质类物质。 请依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切除①,图中所列激素 的合成及分泌量都将减少 B.切除①,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将不能被运输到② C.若让某雌性动物口服促 性腺激素,则②活动将增强 D.若让某雌性动物口服雌性 激素,则①活动将可能减弱 D

  10. 9.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A、B控制深色性状)。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另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9.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A、B控制深色性状)。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另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C

  11. 10.现有一批基因型为DD、Dd的豌豆种子与基因型为AA、Aa的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一代中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10.现有一批基因型为DD、Dd的豌豆种子与基因型为AA、Aa的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一代中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 () A.5:1 1:5 B .8:1 1:8 C. 5:1 1:8 D. 5:1 8:1 D

  12. 11.菜豆种皮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基因为显性——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基因为显性基因——修饰效应出现)。现有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11.菜豆种皮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基因为显性——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基因为显性基因——修饰效应出现)。现有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 实验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A.Pl和P2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B.F1的基因型是AaBb C.F2中种皮为黑色的个体基因型有2种 D.F2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5种 A

  13. 12.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12.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干物质的量增长迅速,后期 增长缓慢 C.4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2个群落则 没有 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B

  14. 13.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3.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E B.种群丙在a、b、d、e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a时期 C.图l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 D.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F、D的数量也都将减少 A

  15. 14.右图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分层生活着的苔类、昆虫及鸟类等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图的说明正确的是()14.右图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分层生活着的苔类、昆虫及鸟类等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图的说明正确的是() A.该图能体现出群落具有 垂直结构的空间特征 B.该图中所有生物组成 一个群落 C.如果由于环境污染 苔藓大量死亡,则 人工白杨林的恢复力 稳定性减弱 D.图中箭头既可以表示 能量的流动方向,也 可以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 A

  16. 二、非选择题 15.如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中CO2浓度的变化。图乙中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所示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7. (1)图甲中,在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两个时刻即a时刻和b时刻,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1)图甲中,在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两个时刻即a时刻和b时刻,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2)分析图乙中的B点,改变的某种条件可能是(列举一种情况即可)。理由: 。 (3)图丁中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的倍。 (4)图乙中A点与B点相比较,A点时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 (填“多”或“少”)。如果图乙中A、C点时温度分别降低10℃,则曲线有何变化?请在图丙中表示出来。 等于 温度适当升高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增强 3 少

  18. (5)植物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叶子很小,呈黄色或黄白色,即“黄化现象”。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红花菜豆幼苗在暗处放置了7~8天,使之黄化后,每天给予如下光照,比较其恢复正常形态的情况,结果如表所示:(5)植物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叶子很小,呈黄色或黄白色,即“黄化现象”。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红花菜豆幼苗在暗处放置了7~8天,使之黄化后,每天给予如下光照,比较其恢复正常形态的情况,结果如表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 ②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叶片呈黄色或黄白色,原因是。 ③由此进一步推出,从黄化恢复正常形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关?,原因是: 。 研究光对叶绿素合成及黄化植物恢复正常形态的影响 无光条件下,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合成类胡萝卜素 无关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强光下,黄化形态可以恢复,但短时间内不能合成叶绿素,即此时植物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9. 16. 图甲为三种植物(Ⅰ、Ⅱ、Ⅲ)光合作用与光照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甲中b点上下变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能够反映a点条件下的生理过程及物质变化关系的是下图中的。 温度 A

  20. (2)图甲中的三种植物最适合于生活在隐蔽环境下的是。(2)图甲中的三种植物最适合于生活在隐蔽环境下的是。 (3)连接图乙中“1”和“2”两个过程的关键物质是。 植物Ⅲ ATP和[H]

  21. (4)将状况相同的植物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用适当的相同的光照射1 h,测其重量变化(假设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相同),得到下表的数据。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22. ①根据本实验所测数据,该绿叶细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温度是;29℃时真光合速率为mg/h。(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①根据本实验所测数据,该绿叶细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温度是;29℃时真光合速率为mg/h。(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②本探究实验的结果说明: 。 29 ℃ 10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 农作物产量

  23. 17.某小组在完成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是否呈规则的、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并希望通过定量实验进行探究。以下是小组内同学们的讨论。17.某小组在完成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是否呈规则的、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并希望通过定量实验进行探究。以下是小组内同学们的讨论。 甲同学提出:可通过测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来测定酶促反应速率;乙同学提出:先用酒精灯加热来制造高温条件,用排水法记录酶促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l所示;丙同学指出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有不合理的地方,温度过高酶会失活。他经过重新思考,制订出新的实验方案:先将酶由低到高预热成系列温度梯度,并与之相对应地加入过氧化氢,用排水法记录酶促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24. 17.某小组在完成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是否呈规则的、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并希望通过定量实验进行探究。以下是小组内同学们的讨论。17.某小组在完成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是否呈规则的、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并希望通过定量实验进行探究。以下是小组内同学们的讨论。 甲同学提出:可通过测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来测定酶促反应速率; 不可行 (1)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因为。 底物的消耗量不方便测定

  25. (2)该小组采用了丙同学的实验方案,用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得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2)该小组采用了丙同学的实验方案,用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得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请你根据上表数据, 在如下坐标中绘出 酶活性受温度影响 的曲线图。

  26. (2)该小组采用了丙同学的实验方案,用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得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2)该小组采用了丙同学的实验方案,用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得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请你根据上表数据, 在如下坐标中绘出 酶活性受温度影响 的曲线图。

  27. (3)若用新鲜土豆研磨液代替上述新鲜猪肝脏研磨液,能否出现上述表格中类似的数据?(3)若用新鲜土豆研磨液代替上述新鲜猪肝脏研磨液,能否出现上述表格中类似的数据? 。 (4)以上实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 (5)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能 适宜的温度 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不是呈规则的、左右对称的抛物线

  28. 18.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下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8.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下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9. (1)图中①所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1)图中①所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 ,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表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B细胞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 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30. (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自身免疫病为(填数字)。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填数字)。(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自身免疫病为(填数字)。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填数字)。 (5)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 ①② ③ 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31. 19. 已知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血糖浓度升高,但不知二者升血糖浓度的效果如何?请设计实验加以探究,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实验材料:小白鼠、血糖浓度测量仪、胰高血糖素试剂、肾上腺素试剂、生理盐水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大小、体重、身体状态相近的小白鼠4只,随机标记为A、B、C、D四组; 第二步:利用血糖浓度测量仪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初始血糖浓度; 第三步:依下列表格对各组小鼠进行实验处理: 第四步:几小时后,分别检测每组小鼠血糖浓度,并与初始浓度进行比较。

  32. 0.5 mL 生理盐水 0.25 mL胰高血糖素和0.25mL肾上腺素 (1)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相应的名称。 (2)请在右面坐标图中绘出 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 并针对所绘的结果推测相关 的结论。 (3)为减小实验误差,提高 实验的可信度,在实验取材 方面请提出改进建议?

  33. 0.5 mL 生理盐水 0.25 mL胰高血糖素和0.25mL肾上腺素 (1)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相应的名称。 (2)请在右面坐标图中绘出 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 并针对所绘的结果推测相关 的结论。 (3)为减小实验误差,提高 实验的可信度,在实验取材 方面请提出改进建议? 增加每组小白鼠数日,经检测后取平均值;选用性别相同的小白鼠进行实验。

  34. 20. 如图1表示动物体的反射弧示意图,在反射弧左侧的神经纤维细胞膜外表面连有一电流表。图2表示电流表在如图1所示连接的情况下指针的偏转情况。请回答:

  35. (1)写出①②③所指结构在反射弧中的名称:(1)写出①②③所指结构在反射弧中的名称: 、、。 (2)决定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快慢的部位是(a点、b点或结构①②③)。 (3)若在a点、b点分别给予一个能引起兴奋的刺激,描述图1中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及偏转的具体方向。 刺激a点: ; 刺激b点:。 (4)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和恢复静息时分别发生如图3和图4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运输方式分别是: 。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b点 电流表指针偏转。先向右偏转,然后回到原位; 再向左偏转,然后回到原位 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36. 21.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后来还发现,生长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产生乙烯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21.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后来还发现,生长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产生乙烯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是: ,当该植物茎中生长素浓度达到 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形成,但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M

  37. T1 (2)据图中结果可知,测定时间在之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 (3)在生产实践中,为了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处理,达到增产的目的。 (4)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但大多集中在 的部位,通过促进促进植物生长。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机理,可以取弯曲处作 (横切、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做出比较。 一定浓度的乙烯 生长旺盛 细胞伸长 纵切

  38. (5)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生长素浓度与乙烯浓度的关系,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5)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生长素浓度与乙烯浓度的关系,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人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②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中,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 。 生长素浓度 乙烯浓度 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 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浓度较高的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39. 22.如图为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作用的示意图,由图可看出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作用表现出的特性是,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22.如图为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作用的示意图,由图可看出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作用表现出的特性是,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两重性 (1)实验材料和用具:水稻幼苗若干、培养瓶若干、 、移液管、蒸馏水、量尺等。 生长素溶液

  40. (2)实验步骤: 第一步: 分别加入装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E培养瓶中除有相同的营养液外,再加入作对照。 第二步:取五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水稻幼苗, ,分别栽培在A、B、C、D、E五只培养瓶中。 第三步:将A、B、C、D、E五组水稻幼苗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水稻幼苗根的最终长度,并计算。 (3)结果与结论: ,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配制浓度为10–12mol/L、10–10 mol/L、10–8mol/L、 10–6mol/L的生长素溶液(或配制具有浓度梯度的四组溶液) 等量蒸馏水 测量记录水稻幼苗根的初始长度 五组水稻幼苗根增长的平均值 如果五组水稻幼苗根增长的平均值表现为B>A>E>C>D

  41. 23.体色是划分鲤鱼品种并检验其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这是由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数量分布差异所致。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自交得F2,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23.体色是划分鲤鱼品种并检验其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这是由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数量分布差异所致。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自交得F2,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鲤鱼体色中的是显性性状。 (2)分析实验结果推测:鲤鱼的体色是由对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若设A、a、B、b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则上述杂交中亲本黑色鲤鱼的基因型是,F1的基因型是,F2中表现为黑鲤的基因型有种。 黑色 2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AaBb AABB 8

  42. (3)为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科研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3)为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科研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 ① 选择纯合黑鲤和纯合红鲤作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 ② 。 预期结果:。如果与相符,说明上述推测成立。 F1与隐性亲本(红鲤)杂交,观察后代性状表现,统计其性状分离比 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3:1 实验结果 预期结果

  43. (4)用遗传图解表示上述推测过程。 F1:黑鲤× 红鲤 (AaBb)(aabb) 配子:AB Ab aB ab ab 测交 AaBb Aabb aaBb aabb 后代 黑鲤黑鲤黑鲤红鲤 3 :1

  44. 24.在群体中位于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控制ABO血型的基因。在家兔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毛色的复等位基因C:cch、ch、c。C基因对cch、ch、c为显性,cch基因对ch、c为显性,ch对c为显性。C基因系列在决定家兔毛皮颜色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24.在群体中位于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控制ABO血型的基因。在家兔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毛色的复等位基因C:cch、ch、c。C基因对cch、ch、c为显性,cch基因对ch、c为显性,ch对c为显性。C基因系列在决定家兔毛皮颜色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45. (1)家兔毛皮颜色的基因型共有种,其中纯合体有种。(1)家兔毛皮颜色的基因型共有种,其中纯合体有种。 (2)若一只全色雄兔和一只喜马拉扬雌兔多次交配后,子代全色: 青旗拉= 1 : l,则两只亲本兔的基因型分别为、. (3)基因型为Ccch的雌雄兔交配,子代中有全色兔和青旗兔,让子代中的全色兔与喜马拉扬杂合兔交配,请用柱状图表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10 4 Ccch chch或chc

  46. (4)若有一只喜马拉扬雄兔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兔,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即可)(4)若有一只喜马拉扬雄兔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兔,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即可) 选用多只白化雌兔与该喜马拉扬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喜马拉扬兔,则该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为chch,若后代出现了白化兔,则该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为chc。

  47. 25.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代谢过程的部分图解,根据图解回答:25.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代谢过程的部分图解,根据图解回答: (1)当人体缺乏酶2或酶3时,都会引起黑色素无法合成导致白化病,但只缺乏酶1时,却能够正常合成黑色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2)当控制酶l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时,人体内血液中的的含量将会增多,会损害神经系统,进而影响人的智力。 从食物中获得酪氨酸或通过转氨基作用获得 苯丙酮酸

  48. (3)已知控制酶1的基因和控制酶2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一对正常的夫妻,生下一个体内缺少酶1和酶2患白化病又白痴的女儿,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小孩(不考虑酶3、酶4的因素)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3)已知控制酶1的基因和控制酶2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一对正常的夫妻,生下一个体内缺少酶1和酶2患白化病又白痴的女儿,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小孩(不考虑酶3、酶4的因素)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 (4)由下述例子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 3/8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

  49. 26.如图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中甲植株(纯种)的一个A基因和乙植株(纯种)的一个B基岗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突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26.如图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中甲植株(纯种)的一个A基因和乙植株(纯种)的一个B基岗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突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由 引起的。 一个碱基的替换(或碱基对改变,或基因结构的改变)

  50. (2)如图为甲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细胞,它的基因型为,表现型是,请在图中标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如图为甲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细胞,它的基因型为,表现型是,请在图中标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3)甲、乙植株发生基因突变后,这两个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现出突变性状,为什么? 。 可用什么方法让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 。 AaBB 扁茎缺刻叶 该突变均为隐性突变,且基因突变均发生在甲、乙植株的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传递给子代。 取发生基因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再让其自交,其子代即可表现突变性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