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44 Views
試編我國金融發展指標. 台灣大學金融理論與政策課程講義 2011.4.27. 簡報大綱. 研究目的 ………………………………………………...3 主要文獻回顧 …………………………………………...5 資料來源 ……………………………………………….10 研究方法 ……………………………………………….11 實證結果 ……………………………………………….13. 研究目的. 旨在編制台灣之金融發展指標,俾瞭解我國金融發展情況,進一步提供金融政策改革建議。 研析 WEF 金融發展報告與指標的內涵。
E N D
試編我國金融發展指標 台灣大學金融理論與政策課程講義 2011.4.27
簡報大綱 研究目的………………………………………………...3 主要文獻回顧…………………………………………...5 資料來源……………………………………………….10 研究方法……………………………………………….11 實證結果……………………………………………….13
研究目的 • 旨在編制台灣之金融發展指標,俾瞭解我國金融發展情況,進一步提供金融政策改革建議。 • 研析WEF金融發展報告與指標的內涵。 • 按世界經濟論壇(WEF)金融發展報告與編製方法,試編我國金融發展指標。 • 建立我國金融發展指標可能面臨問題、相關前置作業及研提因應之作法。 • 從金融發展指標瞭解我國金融發展在世界主要國家排名之相對位置,並由評比結果分析,提供政府建立金融發展指標之具體建議。
主要文獻回顧-世界經濟論壇金融發展報告 •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 WEF)於2008年9月9日首次發佈世界金融發展指數報告(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08)。 • 2010報告對全球主要的57個國家或經濟體的金融體系進行綜合研究與評定。
主要文獻回顧-世界經濟論壇金融發展報告(續) • 金融發展指數(Financial Development Index)是根據世界銀行和世界經濟論壇所搜集的122項金融有關資料與資料,組合成下列7個構面作為基礎來評估: • 金融機構環境(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 商業環境(Business environment) • 金融穩定性(Financial stability) • 銀行機構(Banks financial services)
主要文獻回顧-世界經濟論壇金融發展報(續) • 非銀行機構(Non-banks financial services) • 金融市場(Financial markets) • 資金取得(Financial access)
The FDI 2010 Score in Asia • 運用於本研究第四章第八節結果比較。
資料來源 • 各國資料來源:根據不同來源實際資料(hard data) 。 • 當實際資料無法取得時,例如:各國機構及商業環境等資料、資本取得方式便利性等項目,則使用世界經濟論壇之調查資料(survey data)。
研究方法-指標量化方法 • 標準化過程係將各項變數原始資料,轉換為1分至7分的範圍,其中1分代表對金融發展最不具優勢性,而7分代表最具優勢性。標準化公式敘述下述:
研究方法-指標量化方法(續) • 樣本最大值及最小值分別代表本研究58個樣本國家中最高及最低分數。 • 排除偏離值(outliers)與無資料的樣本後,樣本最大值經標準化為7分,最小值則為1分。 • 對於部份原始資料分數較高表示較不利金融發展之變數,則需進相反方向的標準化。 • 使用世界經濟論壇之調查資料,則以其原始調查之1分到7分為範圍,無需另行標準化。
各支柱權數 • 完整權數內容與說明,請參考報告表3-1,p.28。 資料來源: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第一支柱-機構環境各項目權數 資料來源: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第三支柱-金融穩定各項目權數 資料來源: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第四支柱-銀行金融服務各項目權數 資料來源: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第五支柱-非銀行金融服務各項目權數 資料來源: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第六支柱-金融市場各項目權數 資料來源: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第七支柱-資金取得各項目權數 資料來源: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無資料下權數調整 • 根據2008年WEF發表之金融發展指數方法,當該國沒有某一個衡量項目實際資料時,該衡量項目權重將由該支柱和該子支柱中刪除,其權重均分於其他具有實際資料之衡量項目的加權值。
我國金融發展指標實證 • 研究方法:以世界經濟論壇(WEF)金融發展報告為基礎,納入我國資料。 • 資料來源: • 第3 、4 與5支柱部份項目,採用我國統計資料估算。 • 第1與7支柱部份WEF專家意見調查(Executive Opinion Survey)分數,根據WEF世界競爭力報告項目分數推估。 • 其餘資料來源,與世界經濟論壇2010金融發展報告一致。
我國金融發展指數及排名 • 其他各國指數,請參考投影片附件。 資料來源: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23
我國金融發展指數與排名 資料來源: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0與本研究
我國金融指數與排名(續) 資料來源: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0與本研究
研究結果-我國金融發展指數 藍色線代表我國各支柱分數,代表我國在各支柱標準化1~7分內絕對數字位置。越接近7分,代表我國於該支柱發展越完善。 資料來源: 本研究
我國與亞洲七國金融指數各支柱比較圖 第一支柱機構環境 第二支柱 經營環境 第三支柱 金融穩定度 資料來源: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0與本研究
我國與亞洲七國金融指數各支柱比較圖(續) 第四支柱 銀行金融服務指標 第五支柱 非銀行金融服務 第六支柱 金融市場 第七支柱 資金取得 資料來源: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0與本研究
第一支柱-機構環境各項目標準化後分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估算 註:紅色代表高於我國整體金融發展分數 4.14。
第二支柱-商業環境各項目標準化後分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估算 註:紅色代表高於我國整體金融發展分數 4.14。
第三支柱-金融穩定各項目標準化後分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估算 註:紅色代表高於我國整體金融發展分數 4.14。
第四支柱-銀行金融服務各項目標準化後分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估算 註:紅色代表高於我國整體金融發展分數 4.14。
第五支柱-非銀行金融服務各項目標準化後分數第五支柱-非銀行金融服務各項目標準化後分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估算 註:紅色代表高於我國整體金融發展分數 4.14。
第六支柱-金融市場各項目標準化後分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估算 註:紅色代表高於我國整體金融發展分數 4.14。
第七支柱-資金取得各項目標準化後分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估算 註:紅色代表高於我國整體金融發展分數 4.14。
計算範例─以第三支柱第三構面為例(1/4) • 3.13以當地貨幣計價之主權評等(Local currency sovereign rating) • 評估一國願意按時全額支付其本國幣債務之機率。資料取自Standard and Poor’s。 • 臺灣以當地貨幣計價之主權長期評等/展望/短期評等分別為AA-/Stable/A-1+,與以色列等國同級,原始數據為17.00,排名為第21名,標準化後分數為5.80,詳請見附錄三的附表3-13。 • 3.14以外國貨幣計價之主權評等(Foreign currency sovereign rating) • 評估一國願意按時全額支付其外幣債務之機率。資料取自Standard and Poor’s。 • 臺灣以外國貨幣計價之主權長期評等/展望/短期評等分別為AA-/Stable/A-1+,與科威特等國同級,原始數據為17.00,排名為第20名,標準化後分數為5.80,詳請見附錄三的附表3-14。 38
計算範例─以第三支柱第三構面為例(2/4) • 3.15總體審慎之總合指標(Aggregate macroprudential indicator) • 根據實質GDP成長率、存款利率、通膨波動度及通膨水準所計算而得的總合總體審慎健全度指標。此項指標係將下列數據之標準化數值加以平均,包含實質GDP之年成長率、存款利率、消費者物價指數月增(減)率之標準差(期間為一年)、平均消費者價格之年變化率。GDP及通膨水準資料取自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存款利率取自World Bank,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dicators;通膨波動度則取自Bloomberg。 • 臺灣2009年GDP成長率及通膨水準取自IMF資料庫;存款利率取自央行金融統計月報(IMF格式);通膨波動度資料取自IMF資料庫,並根據WEF報告之計算方式求得。 • 臺灣2009年GDP成長率、存款利率、通膨波動度及通膨水準分別為-1.93%、0.89%、0.88%及-0.87%,根據WEF報告之方法計算臺灣之標準化分數為5.89,排名為第4名,詳請見附錄三的附表3-15。 39
計算範例─以第三支柱第三構面為例(3/4) • 3.16政府債務之易處理性(Manageability of public debt) • 一國政府積欠國內居民、外國國民及多邊組織之債務總合占GDP之比重。包含本國及外國幣值。公共債務資料取自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CountryData Database; GDP 資料取自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 臺灣資料以央行國際收支平衡表季報附表之長短期公共外債,以及央行金融統計月報之政府公債發行餘額之總和,取代EIU之公共債務資料。2009年底臺灣長期公共外債為59億美元;無短期公共外債;政府公債發行餘額為1,343億美元;GDP則為4,288.6億美元。臺灣本指標比例為32.69%,排名為第16名,標準化後分數為6.13,詳請見附錄三的附表3-16。 • 3.17信用違約交換利差(Credit default swap spreads) • 係指主權債務信用違約交換利差,反應五年期政府部門優先順位信用違約交換之訂價。資料取自CMA DataVision and Markit CDS。無臺灣資料,詳請見附錄三的附表3-17。 40
計算範例─以第三支柱第三構面為例(4/4) 第三支柱第三構面分數為5.905 計算方式=(5.80+5.80+5.89+6.13) /4=5.905 因指標3.17無法取得臺灣資料(n/a),因此評分結果未納入此項目,僅以其他4個項目(3.13~3.16)加以平均。 第三支柱分數為4.945 計算方式=(4.260×30%)+(4.738×40%)+(5.905×30%) =4.945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