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645 Views
2007 ASCO 年会关于小细胞肺癌化疗的研究概况. 冯国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科. 概况. 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小细胞肺癌( SCLC)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肺癌总数的20-30%; 特点:病情发展快,恶性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 治疗效果:虽然 SCLC 对化放疗敏感,但远期效果仍然很差,5年生存率仅0-1.6%;. SCLC 治疗选择(美国癌症研究院). 局限期治疗选择: 1、化疗联合胸部放疗±脑部放疗; 2、对完全缓解的病人,采用化疗±脑部放疗; 3、化疗±胸部放疗; 4、手术后化疗,或化疗+胸部放疗±脑部放疗;
E N D
2007 ASCO年会关于小细胞肺癌化疗的研究概况 冯国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科
概况 • 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小细胞肺癌(SCL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肺癌总数的20-30%; • 特点:病情发展快,恶性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 • 治疗效果:虽然SCLC对化放疗敏感,但远期效果仍然很差,5年生存率仅0-1.6%;
SCLC治疗选择(美国癌症研究院) • 局限期治疗选择: 1、化疗联合胸部放疗±脑部放疗; 2、对完全缓解的病人,采用化疗±脑部放疗; 3、化疗±胸部放疗; 4、手术后化疗,或化疗+胸部放疗±脑部放疗; 5、新的手术、化疗及放疗的临床研究;
SCLC治疗选择(美国癌症研究院) • 广泛期治疗选择: 1、化疗; 2、多药化疗; 3、对完全缓解的病人,采用化疗±脑部放疗; 4、如果肿瘤已经扩散至脑、脊髓、骨或身体其 它部分,则针对上述部位放疗以缓解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5、新化疗临床研究;
SCLC治疗选择(美国癌症研究院) • 复发病变治疗选择: 1、放疗作为姑息治疗手段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化疗作为姑息治疗手段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激光治疗、外科手术保持气道通畅、和/或内照射, 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化疗临床试验;
常用化疗方案 • 局限期常用药物: CAV(CTX+ADM+VCR )CAE(CTX+ADM+VP-16); PE(DDP+VP-16); CE(CBP+VP-16); • 缺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但几乎全部都出现复发;
常用化疗方案 • 广泛期常用方案: 1、1980年以前,以环磷酰胺为主的联合化疗,其 中CAV在当时被认为是疗效最好的标准治疗方案; 2、90年代以EP方案为标准方案; • 缺陷: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但几乎全部都出现; • 复发;
化疗新药 • 局限期病变: 1、紫杉类:紫杉醇、多西紫杉醇; 2、长春碱类:长春瑞滨; 3、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伊立替康、拓扑替康; 4、抗代谢药:健择吉西他滨;
化疗新药 • 广泛期病变:新药与标准化疗方案联合; 伊立替康; 拓扑替康; 吉西他滨等;
2007中国肺癌临床指南 • 一线化疗方案: CAV:CTX、ADM、VCR; CDE:CTX、E-ADM、VP-16; EP:DDP、VP-16; VIP:VP-16、IFO(+美斯钠)、DDP; ICE: IFO(+美斯钠)、CBP、VP-16; IP:伊立替康、DDP;
2007中国肺癌临床指南 • 二线化疗方案: 1、三个月内复发(PS:0-2): IFO、紫杉醇、 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 2、3-6个月内复发:伊立替康、拓扑替康、CAV(CTX、ADM、VCR)、吉西他滨、紫杉类、口服 依托泊甙、长春瑞滨。 3、6个月后复发:选用初始用效方案。 4、PS差者:减量、支持治疗。
存在问题及研究重点 • 存在问题:高复发率以及由高复发所致的转移和对化疗耐药没有很好的解决。 • 研究重点:解决SCLC的复发和耐药问题
2007 ASCO 年会 SCLC临床研究
2007 ASCO 伊立替康及贝伐单抗 的初步研究结果
临床Ⅱ期研究: 134例病人进入研究,治疗方案:依立替康+卡铂+贝伐单抗。 结果:23例病人资料可供分析,客观反应率78%(95%可信区间 58%-90%),均为PR;1例病人病变稳定;没有病人出现进展。中位随访7个月,尚未达到预定的中位进展时间(6个月中位进展时间提高40%)和总生存目标。
3/4级非血液学毒性:腹泻26%,低钠血症13%,疼痛13%,关节痛13%,疲乏13%,脱水9%,精神错乱9%,蛋白尿9%。3/4级血液学毒性局限于中心粒细胞减少13%,其它3/4级毒性5%,没有3/4级出血或治疗相关死亡 结论:依立替康+卡铂+贝伐单抗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似乎比较安全,耐受性好。需要更多的病人进入研究,以及长的随访期。
IRIS 临床Ⅲ期研究 220例病人随机分组:伊立替康+卡铂( IC组) vs VP-16+卡铂( EC 组) 结果:210例病人可供分析,总生存: 255天 vs 214 天 (p=0.04);1年生存率: 35 % vs 28% ;完全缓解:7 人 vs 18人(p=0.02);3/4级血液学毒性及生存质量没有差别。 结论:在总生存率提高方面,IC优于口服VP-16+卡铂
GALGB 30306 临床Ⅱ期研究 72例病人入选,治疗方案:顺铂+伊立替康+贝伐单抗,最多6周期 结果: 1、无3级以上的咳血或其它出血发生,1例死于 中风;其它3/4级毒性包括:贫血 5%,中心粒细胞减少23%,血小板减少10%,高血压6%,疲乏12%,腹泻17%,恶心11%,肠穿孔2%,感染14%,中风4%,血栓形成3%,治疗相关死亡4%
2、初步治疗效果:CR 3%,PR 59%,SD 13%, PD 1%; 中位生存10.6个月。 结论:期待随访至少12个月的结果报道。
2007 ASCO 贝伐单抗的研究结果
EORTC-E3501临床Ⅱ期研究 64例病人入选,治疗方案:顺铂+VP-16+贝伐单抗,4周期或用至疾病进展。 结果:中位周期数为6周期,58例病人具有毒性记录资料,治疗相关的3级和4级毒性包括:中心粒细胞减少(7例、26例),血小板减少(8例、2例),疲乏(10例,仅有3级毒性),高血压(4例,仅有3级毒性),发热性中心粒细胞减少(2例),脱水(3例,仅有3级毒性)
2例病人发生5级毒性,没有3级以上的血液学毒 性发生。39例病人资料可供效果评价:CR 4例, PR 23例,总反应率69%,6个月时存活及无进展 的病人所占比例为33%(95%可信区间:17%,49%) 结论:初步结果显示,在PE方案基础上增加贝伐单 抗,对于未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来说,充满希 望,有关PE对比PE+贝伐的随机Ⅲ期研究准备中。
2007 ASCO 伊立替康联合吉西他滨 的初步研究结果
小细胞肺癌采用吉西他滨联合伊立替康再治的临床Ⅱ期研究小细胞肺癌采用吉西他滨联合伊立替康再治的临床Ⅱ期研究 30例病人入选,治疗方案:吉西他滨1000mg/m2,伊立替康150mg/ m2,d1, 15,28天/周期。
结果:总反应率39.3%,中位总生存时间14.4个月,1年生存率为51%。主要3/4级毒性反应包括:中心粒细胞减少42%,血小板减少3%,腹泻9%,肝功能异常3%,唯一4级毒性包括1例中心粒细胞减少(3.3%)、1例血小板减少(3.3%)。结果:总反应率39.3%,中位总生存时间14.4个月,1年生存率为51%。主要3/4级毒性反应包括:中心粒细胞减少42%,血小板减少3%,腹泻9%,肝功能异常3%,唯一4级毒性包括1例中心粒细胞减少(3.3%)、1例血小板减少(3.3%)。 结论:吉西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是一种有效方案,对于再程治疗的小细胞肺癌似乎有很好的耐受性。
2007 ASCO 拓扑替康的初步研究
对铂类为基础的一线方案敏感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采用二线药物治疗的开放标签、多中心临床Ⅱ期对比研究对铂类为基础的一线方案敏感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采用二线药物治疗的开放标签、多中心临床Ⅱ期对比研究 化疗:氨柔比星(amrubicin)vs 拓扑替康。化疗持续到疾病进展、毒性不可接受、或退出治疗。 结果:22人进入研究,15人可供分析治疗反应:氨柔比星10人,拓扑替康5人。
1-6周期后,氨柔比星组5/10有反应(CR 1, PR 4);拓扑替康组1例有反应(PR),但在随访中出现疾病进展。 17例病人可供安全性评价。3级血液学毒性最常见,并且在2组中结果相似。 结论:对于敏感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与拓扑替康标准治疗相比,氨柔比星作为二线方案疗效较好,没有观察到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变。
临床Ⅱ期研究 20例病人入选。 治疗方法:伊立替康+卡铂+贝伐单抗。 结果:14例病人资料可供分析,主观反应率78%(95%可信区间 45-94%),均为PR;没有PD;中位随访5个月,还未达到预期的中位无进展生存率。3/4级非血液毒性包括:腹泻29%,食道炎21%,疲乏21%,疼痛21%;
3/4级血液毒性:白细胞减少21%,中心粒细胞减少14%,血小板减少43%;2例3/4级出血:1例怀疑气管食管瘘导致的死亡(可能与治疗有关),另1例出现血便(与治疗无关)3/4级血液毒性:白细胞减少21%,中心粒细胞减少14%,血小板减少43%;2例3/4级出血:1例怀疑气管食管瘘导致的死亡(可能与治疗有关),另1例出现血便(与治疗无关) 结论:研究将密切观察治疗的安全性。需要更多的病人入组、更长的随访时间,以评价贝伐单抗是否能够安全的与化放疗联合并提高疗效。
2007 ASCO 化疗联合放疗
STING临床Ⅱ期研究: 标准治疗组:卡铂(5 AUC)、VP-16 (100mg/m2,d1-3),21天/周,共6周期。化疗 第2周期开始胸部放疗:45Gy/30次,1.5Gy bid。 剂量密集组:卡铂(6 AUC)、VP-16 ( 120mg/m2)、异环磷酰胺( 5000mg/m2 第1周 期, 3000mg/m2第2-6周期 )。每2周重复。放 疗方法与标准治疗组相同。
结果:血小板减少和疲乏多见于剂量密集组。2年生存率:37%(标准治疗组)vs 72%(剂量密集组)。对广泛期病人,2年生存率:0% (标准治疗组)vs 18%(剂量密集组);没有5年生存者。 • 结论:虽然在研究中局限期病人数较少,但研究结果令人鼓舞。剂量密集的治疗方案可能同样适合75岁高龄病人,治疗毒性可耐受。相同治疗方案的临床Ⅲ期研究正在进行。
GALGB 30206临床Ⅱ期研究 病人入选标准:可测量疾病,PS评分0-2,未治疗,器官功能正常。 治疗方法: 1、诱导化疗:顺铂 30mgmg/m2,伊立替康 65mg/m2,d1,8,21天/周期×2周期。 2、胸部放疗:化疗第43天开始,常规分割,总 量70Gy。 3、同步化疗:卡铂(AUC=5,d1)、VP-16(100mg/m2 ,d1-3),21天/周期×3周期。
结果: 1、78例病人进入研究,96%接受完整2周期诱导化疗,66%病人完成全部治疗。 2、54%病人在2年内死亡 ,顺铂+伊立替康诱导化疗结果:CR 5%, PR 59%, 总反应率64%。 3、在76例可评价病人中,CR 30%,PR 53%,总缓解率95%可信区间73-90%。 4、中位随访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分别为12.6个月、16.1个月。
5、毒性反应:常见(>20%)3/4级毒性发生率:中心粒细胞减少 25%/58%,血红蛋白减少35%/1%,血小板减少26%/26%;最大非血液学3/4级毒性分别为47%和12%,包括:食道炎27%/3%,脱水21%/1%,无致死毒性发生。 结论:毒性可以耐受,但2年生存小于50%。需要进一步探讨能够提高中位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治疗策略
2007 ASCO 紫杉类研究结果
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 • 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II期临床研究。 • 病人入选标准:经过一线治疗复发的PS评分0-2,骨髓功能良好、肝肾功能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脑转移的病人。 • 治疗:紫杉醇 75mg/m2 d1,8 伊立替康 50mg/m2 d1,8 每21天重复,用药最多到6个周期或至出现无法耐受化疗毒性时化疗停止。
结果: 55例病人入选,其中32例病人可供分析15病人化疗≥4个周期。 毒性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13%疲乏13%,腹泻3%,过敏3%,高钠血症3%,客观反应率37%(95%可信区间19%-55%),其中9例PR,1例CR,SD24%,中位生存19.6周,1年生存15%。
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对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有很好对耐受,该方案是有希望的抗肿瘤治疗方案。
紫杉醇联合氨柔比星 • 紫杉醇联合氨柔比星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I期临床研究。 • 病人入选标准:一种或两种方案化疗后复发的病人,70岁以下PS评分良好。 • 治疗:AMR 30-40mg/m2 剂量递增梯度5mg/m2,d1-3紫杉醇70-90mg/m2,剂量递增梯度10mg/m2,d4,11,21天重复。剂量限制毒性为III/IV级非血液学毒性,IV级血小板减少或IV级淋巴细胞减少,持续4天以上。
结果: 9例病人入选,接受1个或1个以上周期化疗,平均2.7个周期,6例病人用药剂量为1级水平(氨柔比星30mg/m2, 紫杉醇70mg/m2),其中2例病人出现持续4天以上的IV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病人药物剂量在2级水平(氨柔比星35mg/m2, 紫杉醇70mg/m2);所有病人均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包括IV级中性粒细胞减少,III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III级肺炎总反应率63%。
结论: 最大限制剂量在2级水平; 该方案的推荐剂量是氨柔比星30mg/m2, 紫杉醇 70mg/m2,治疗耐受性比较好,但需要更进一步 的研究;有关该方案的临床II级研究目前正在进行。
总结 • 伊立替康、拓扑替康、紫杉类化疗药物对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充满希望,其毒性可以接受,但大多研究仅局限于II期临床研究,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或复发小细胞肺癌,具有耐受性好的特点,能否同时联合化疗及放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 新药与放疗同步,反应率较高,并有提高生存期的趋势,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