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30 Views
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 2005年建設情況. 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 张志清. · 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建設已逾五載 。 · 迄今編目拓片23,184種,掃描圖像50,700幅 。 · 其中拓片16,584種、圖像21,000幅由本館網站 “ 碑帖菁華 ” 欄目發佈,全部已編掃拓片上網可在2006年中實現。 · 如以現存中文古代石刻拓片6萬種計,則該庫已收中文石刻拓片品種約占總量的38%,是目前互聯網上最大的石刻拓片資源庫。. 一、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中收錄拓片的建設 二、北京地區拓片和歷代墓誌拓片建設 三、目前存在的 主要 問題.
E N D
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2005年建設情況 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 张志清
·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建設已逾五載。 ·迄今編目拓片23,184種,掃描圖像50,700幅。 ·其中拓片16,584種、圖像21,000幅由本館網站“碑帖菁華”欄目發佈,全部已編掃拓片上網可在2006年中實現。 ·如以現存中文古代石刻拓片6萬種計,則該庫已收中文石刻拓片品種約占總量的38%,是目前互聯網上最大的石刻拓片資源庫。
一、《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中收錄拓片的建設一、《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中收錄拓片的建設 二、北京地區拓片和歷代墓誌拓片建設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中收錄拓片的建設一、《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中收錄拓片的建設 2000年至2003年,本館重點建設《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收錄部分的拓片,約1.6萬餘件。
本館金石拓片庋藏始於京師圖書館時期,九十年來,通過國家撥交、收藏家捐贈和本館採訪傳拓,總量逾26萬件,其中石刻拓片有4萬種13萬件。
蘇州顧千里、瞿鏞鐵琴銅劍樓、繆繼珊鐵如意齋、章鈺四當齋、葉昌熾五百經幢館、梁啓超飲冰室、張鈁千唐志齋、北京琉璃廠慶雲堂,以及王懿榮、端方、陸和九、田伯英、王連生、王敏等家拓本,先後入藏本館。蘇州顧千里、瞿鏞鐵琴銅劍樓、繆繼珊鐵如意齋、章鈺四當齋、葉昌熾五百經幢館、梁啓超飲冰室、張鈁千唐志齋、北京琉璃廠慶雲堂,以及王懿榮、端方、陸和九、田伯英、王連生、王敏等家拓本,先後入藏本館。
本館還重點在北京地區、河北承德、陝西延安、甘肅蘭州、青海西寧、寧夏銀川、四川西昌、河北曲陽、山東臨清、山西長治、河南洛陽等地區傳拓採訪石刻。本館還重點在北京地區、河北承德、陝西延安、甘肅蘭州、青海西寧、寧夏銀川、四川西昌、河北曲陽、山東臨清、山西長治、河南洛陽等地區傳拓採訪石刻。
由於藏品來源不同,拓片分類繁瑣,在庫拓片有甲骨、墓誌、房山石經、畫像、銅陶磚瓦、裱軸、裱本、法帖、北京、各地、專藏、善拓諸類,均由歷代館員據不同特點劃分而成。由於藏品來源不同,拓片分類繁瑣,在庫拓片有甲骨、墓誌、房山石經、畫像、銅陶磚瓦、裱軸、裱本、法帖、北京、各地、專藏、善拓諸類,均由歷代館員據不同特點劃分而成。
本館除傾力收集各類拓片外,亦整理出版大型叢刊以惠讀者,如《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收錄歷代拓片1.6萬種,占本館收藏全部拓片品種的三分之一強,即本館數十年來編目成果的展現。本館除傾力收集各類拓片外,亦整理出版大型叢刊以惠讀者,如《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收錄歷代拓片1.6萬種,占本館收藏全部拓片品種的三分之一強,即本館數十年來編目成果的展現。
本館收藏的石刻拓片有幾個明顯特點:一是數量龐大;二是品種繁多,摩崖、碑碣、畫像、造像、墓誌、經幢、刻經、題名等品種很齊備;三是時代久遠,上起戰國秦漢,下至當代,綿延二千餘載;四是有一批價值連城的藏品,如北宋拓本《神策軍碑》、宋拓本《伊闕佛龕碑》、《絳帖》、宋元拓本《蜀石經》、元拓本《道德經》等,大批整幅拓本可以再現石刻原貌,尤爲可貴。本館收藏的石刻拓片有幾個明顯特點:一是數量龐大;二是品種繁多,摩崖、碑碣、畫像、造像、墓誌、經幢、刻經、題名等品種很齊備;三是時代久遠,上起戰國秦漢,下至當代,綿延二千餘載;四是有一批價值連城的藏品,如北宋拓本《神策軍碑》、宋拓本《伊闕佛龕碑》、《絳帖》、宋元拓本《蜀石經》、元拓本《道德經》等,大批整幅拓本可以再現石刻原貌,尤爲可貴。
本館建立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以發佈館藏最爲切要,內地各館大多沒有人力、物力從事拓片編目,本館開放型品種資源庫的建立正可爲各館編目提供借鑒。故自2000年以來,本館傾力建設品種庫,冀求再有五至八年,基本完成4萬種拓片的編目、掃描和上網,則聯合目錄的建立,庶幾有續建之望。本館建立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以發佈館藏最爲切要,內地各館大多沒有人力、物力從事拓片編目,本館開放型品種資源庫的建立正可爲各館編目提供借鑒。故自2000年以來,本館傾力建設品種庫,冀求再有五至八年,基本完成4萬種拓片的編目、掃描和上網,則聯合目錄的建立,庶幾有續建之望。
二、北京地區拓片和歷代墓誌拓片建設 目前本館“碑帖菁華”發佈石刻拓片16,584種,圖像21,000幅,已包括《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的大部分;2004年續作3,400種,圖像4,500幅;2005年續作3,200種,圖像4,200幅,則重點建設北京地區石刻拓本和墓誌拓片兩部分。
1、北京地區石刻拓片 本館系統收集北京地區石刻拓片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已收集2.1萬石以上。完整的大型石刻有 乾隆十三經刻石計190石; 房山雲居寺石經計1.5萬余石; 元明清進士題名碑計198石等; 其他散刻超過6,000種。 北京地區石刻反映北京歷史、文化、宗教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是作爲歷朝古都,墓碑、廟碑數量巨大,均在2000石以上。
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期,本館曾毅公先生組織對北京地區石刻資料的整理和目錄編纂,1964年完成初稿三卷冊,七十年代後期,金石拓本組又編輯出版了《法源寺貞石錄》、《房山石經題記彙編》等,並對曾目進行補充整理,於1994年出版了《北京圖書館藏北京石刻拓片目錄》,著錄北京地區自漢至今各類石刻6340種,分爲墓碑、墓誌、廟宇、會館、教育、題名碑、石經、造像和畫像、藝文、題名和題字、雜刻等十一類。北京地區石刻資源的系統整理,爲石刻拓片資源庫的建設奠定了基礎。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期,本館曾毅公先生組織對北京地區石刻資料的整理和目錄編纂,1964年完成初稿三卷冊,七十年代後期,金石拓本組又編輯出版了《法源寺貞石錄》、《房山石經題記彙編》等,並對曾目進行補充整理,於1994年出版了《北京圖書館藏北京石刻拓片目錄》,著錄北京地區自漢至今各類石刻6340種,分爲墓碑、墓誌、廟宇、會館、教育、題名碑、石經、造像和畫像、藝文、題名和題字、雜刻等十一類。北京地區石刻資源的系統整理,爲石刻拓片資源庫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從2004年起,本館開始將北京地區石刻拓片掃描並製作目錄資料庫。至2005年底,預計可以按期完成目錄資料庫建設任務,而掃描工作因碑刻數量多,幅面寬大,速度較慢,估計到2006年中才可全部完成。這次建設除收錄全部北京散刻碑石拓片外,完整的大型石刻拓片收錄了乾隆十三經刻石和元明清進士題名碑刻石拓片,房山石經暫不收錄。對於西方傳教士刻石拓片,則基本收錄完全。從2004年起,本館開始將北京地區石刻拓片掃描並製作目錄資料庫。至2005年底,預計可以按期完成目錄資料庫建設任務,而掃描工作因碑刻數量多,幅面寬大,速度較慢,估計到2006年中才可全部完成。這次建設除收錄全部北京散刻碑石拓片外,完整的大型石刻拓片收錄了乾隆十三經刻石和元明清進士題名碑刻石拓片,房山石經暫不收錄。對於西方傳教士刻石拓片,則基本收錄完全。
2.歷代墓誌拓片 本館收藏墓誌,以王連生藏南北朝墓誌、張鈁藏《千唐志齋》墓誌、王懿榮、岳琪藏唐墓誌、原河南博物館藏唐墓誌、于右仁藏唐墓誌爲主,兼及專藏中部分墓誌。
自民國以來,本館歷代館員多次對墓誌進行系統整理,如民國14年(1925)發表的《館藏李唐墓誌目》,著錄自唐武德至中和年間墓誌1322種;民國30年(1941)出版的《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碑目(墓誌類)》著錄歷代世俗墓誌和釋氏塔銘3481種;1990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北京圖書館藏墓誌拓片目錄》著錄歷代墓誌4638種,較1941年目錄多出1243種,刪僞拓、重出之後,實多出1400種。
近20年來,本館墓誌續有采進,如河南洛陽新出墓誌、周紹良先生舊藏墓誌等。周紹良藏拓中有章鈺舊藏墓誌200多種均爲本館缺藏。各地考古機構有時也捐贈重大考古發現中的石刻拓片補充館藏,如陝西西安安伽墓墓誌、山西太原虞弘墓墓誌、寧夏固原粟特家族墓墓誌等。近20年來,本館墓誌續有采進,如河南洛陽新出墓誌、周紹良先生舊藏墓誌等。周紹良藏拓中有章鈺舊藏墓誌200多種均爲本館缺藏。各地考古機構有時也捐贈重大考古發現中的石刻拓片補充館藏,如陝西西安安伽墓墓誌、山西太原虞弘墓墓誌、寧夏固原粟特家族墓墓誌等。
石刻拓片資源庫收錄歷代墓誌目錄和影像超過4800種,自2000年至今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尤其對近年墓誌拓片,做到隨采隨編,估計在2006年3月可實現大部分墓誌拓片的上網,提供讀者使用。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 2005年初,本館引進德國大型線性掃描器,掃描幅面擴展至150×80cm,對大尺幅拓片掃描基本適用,不必進行圖像拼接,提高了掃描效率和圖像質量。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檢索 網速
“碑帖菁華”上提供的檢索存在缺點: 一是繁體字和中文拼音檢索沒有實現繁體字和簡體字內碼的連接,對只安裝簡體字字形檔或習慣使用簡化字字形檔的讀者而言,檢索起來很不方便; 二是中文拼音既沒有實現忽略空格的檢索,也沒有提供詳細的檢索使用方法; 三是關鍵字標引不系統,造成檢索誤差比較大; 四是沒有英文檢索,境外讀者使用不方便。 目前石刻影像資源庫的檢索介面和顯示介面都是簡體字,但資源庫的資料都是繁體字,亟需統一。高級檢索功能也需要增加和改進,增加時間模糊檢索功能,人名檢索要應用規範文檔,地名檢索要考慮歷史地理資訊系統的建立等,檢索方法也宜增加選擇式的組合檢索,建立讀者自己的文檔庫,以便讀者使用。目前本館已針對上述缺點制訂了檢索系統的改進方案,從2006年起開始逐步實施。
目前“碑帖菁華”的檢索速度比較慢,主要原因是網路出口太小,服務器數據量大,軟件平臺不理想。隨著中國數字圖書館的建立,相關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決。目前“碑帖菁華”的檢索速度比較慢,主要原因是網路出口太小,服務器數據量大,軟件平臺不理想。隨著中國數字圖書館的建立,相關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