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959 Views
台灣地區非營利組織 現況與發展. 邱子恆 2008.03.12. 背景. 私有部門、非營利、非政府組織在二十世紀晚期快速的成長 非政府組織整合民間的資源,結合志工的力量,以靈活的組織,有效的方式,在人權、環保、兩性平權、國際開發、人道救援、安全等議題與工作及國際事務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名稱. 國際政府組織(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GO ) 國際非政府組織(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INGO )
E N D
台灣地區非營利組織現況與發展 邱子恆 2008.03.12
背景 • 私有部門、非營利、非政府組織在二十世紀晚期快速的成長 • 非政府組織整合民間的資源,結合志工的力量,以靈活的組織,有效的方式,在人權、環保、兩性平權、國際開發、人道救援、安全等議題與工作及國際事務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名稱 • 國際政府組織(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GO) • 國際非政府組織(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INGO) • 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 • 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PO)
名稱 • 公民社會團體(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CSO) • 私人志願組織(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 國際非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之間、非政府組織與非營利組織、公民社會團體之間,混用情形非常嚴重
非政府組織定義 • 目標:必須具備國際性,不得僅圖利特定成員 • 成員:至少由三個國家以上的個人或團體所組成 • 組織結構:成員須有完全的自主權,不受任何一個國家控制 • 職員任命:會員可由制度化的管道被選派擔任工作職務,且不可同屬單一國籍
非政府組織定義 • 財政:必須由三個以上的國家提供 • 自主性:不受其他組織控制,以平等地位與其他組織往來 • 活動:必須獲得其他國家或組織的承認或參與 • 提供政策分析與專業技能,建構早期預警的機制,協助監督與執行國際協定 • 各依其目標、管轄、與授權的不同,與聯合國各局、署保持密切的關係
非政府組織定義 • 聯合國定義: 非政府組織是公民所成立的地方性、全國性、或國際性非營利、志願性組織,以促進公共利益為工作導向,提供多元的服務,發揮人道的功能,將人民的需求傳達給政府,監督政府政策,鼓勵人民參與地方事務
非政府組織全球數量 • 1909年,全世界有176個非政府組織 • 1960年,全世界有1255個 • 1990年,全世界有6126個 • 2000年,全世界有45674個
非政府組織的優勢 • 有雄厚的草根基礎 • 具備田野發展的經驗 • 通常以務實的程序導向處理發展計劃 • 直接參與的經驗 • 長期的關注與永續經營的理念 • 效率高、成本低
非政府組織的缺點 • 財務困難及缺乏管理經驗 • 組織規模較小,動員能力有限 • 組織永續經營能力不足 • 過於封閉,缺乏組織間的協調溝通能力 • 參與或介入規模不足 • 欠缺對整體社會與經濟環境地瞭解
我國非政府組織發展 • 從光復初期至60年代 • 無競爭性—當時一些基金會、協會的成立,大都純粹是有錢人做善事的型態,例如,發牛奶、米或棉被等等的小善事 • 移植性—一些不屬於政府的團體組織,大多是由外國引進,如:紅十字會、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 • 俱樂部形式—像四健會、青商會、扶輪社、獅子會等,其成員大多只有少數的中產階級人士和上流社會的精英分子
我國非政府組織發展 • 80年代以後 • 經濟起飛,產生許多新的社會問題,政府也無法獨力解決 • 今日台灣基金會中,有2/3至3/4是成立於1980年代 • 非政府組織代表的是社會,而非政府,所以在國際社會上我們仍有很大彈性的活動
我國非政府組織發展 • 90年代以後 • 台灣的非政府組織開始出現議題區隔、全球化的現象,普世的議題逐漸受台灣非政府組織界的重視。如:環保、婦女、勞工、人權等問題 • 台灣的非政府組織,以基金會形式的財團法人,有三千零一十四家;而以人才為主的社團法人更是基金會的六倍,多達一萬九千五百一十八家
台灣非政府組織管理的挑戰 • 社會服務時代已經來臨,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預言:很快就會有高達一億兩千萬的美國人每週至少貢獻五小時 • 國內目前僅有十分之一的非政府組織,願意以誠信原則提供徵信,揭露營運資訊供社會大眾檢驗
台灣非政府組織管理的挑戰 • 管理應更透明 • 非政府組織的管理可以師法企業,運用「品質指標」來取代數字指標 • 要借重管理觀念和管理方法 • 政府需要明確的指導
台灣非政府組織管理的挑戰 • 突破當前非政府組織的管理瓶頸 • 突破募款困境 • 以「援助者」的姿態走入國際社會 • 循序漸進整合資源,走入民間邁向國際 • 訂定人、財務的管理制度 • 貫徹執行力
成功案例分析與政策建議 • 慈濟 • 運用多層次連鎖人際互動的模式 • 全球「社區主義」和謙卑「自我管理」 • 創世基金會 • 「自負盈虧」的經營策略 • 掌握資料的正確和效率很高
成功案例分析與政策建議 • 董氏基金會 • 議題運作與媒體管理,形成社會共識 • 策略定位 • 路竹會 • 義診活動 • 學術研究 • 專業訓練 • 志工培訓 • 資源、資訊整合
我國非政府組織的國際參與 • 外交部91年統計資料,參加之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共計1065個 • 目前各非政府組織已開始透過不同的發展策略,參與各類的國際活動 • 從事國際援助發展工作者仍為少數,至於參與國際倡議型活動方面,目前仍在起步階段
我國非政府組織的國際參與 • 台灣非政府組織的國際參與仍顯不足 • 政府政策目標規劃有餘而策略運用不足 • 台灣「非政府組織網路」資源與訊息流通功能不彰
與國際非政府組織接軌之策略建議 • 政府與民間應有更積極的互動 • 迎合全球趨勢,掌握國際主流價值 • 蒐集國際議題,並分析其主客觀環境因素,抓住其主流價值 • 建立完整的台灣非政府組織發展的資料庫 • 整體活動之戰略設計與技術運用,須多元且富彈性 • 強化跨國際的網絡連結功能
與國際非政府組織接軌之策略建議 • 政府部會間協調機制與諮詢模式的建立 • 行銷導向整體工作,為全球盡一己之力,以非政府組織作為援外的主要力量 • 珍惜非政府組織的自主性,樹立多元、自由的環境 • 充分利用台灣優勢,積極投入國際舞台
台灣參與國際人道行動躋身國際舞台策略 • 政府應聯合非政府組織界的總體力量,建構完善的民間力量合作網絡,打造資源公平分配、生存權利合理的「公民社會」 • 向國際主流價值靠攏,加速與國際接軌腳步,為「國際公民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結論 • 結合台灣民間無限的活力,與全球各種非政府組織加強互動,推動台灣成為國際NGO的亞太據點 • 相關政府部門及研究機構儘速召開相關會議,規劃出一條台灣NGO界在國際社會中應走的活路 • 積極主動式的NGO外交與國際事務參與,利用NGO之力與國際社會接軌
行善 • 行善,不再是富人的贖罪券、上班族在報稅時撈回扣抵金額。新時代行善,就是不論捐錢者或執行者都有責任讓每分資源達到應有的執行與效率 • 行善的學問,比經營企業更困難
濟貧是一門學問 • 一般人早已習慣於商業界的競爭性、透明性,對於慈善組織所抱持的態度卻消極得多,面對善行本身的嘉許,往往超越了「金錢到底如何使用」的追問 • 新一代的企業家,正運用自己對市場的敏感和追求利潤的決心,轉而投入慈善事業
行善專業化 • 行善加入投資的觀念,主要的原因在避免貪汙 • 在貧窮地區執行計畫時,遇到最大的無奈就是組織內外中飽私囊的惡習 • 富有到不需要為自己創造更多財富的人,即使手邊突然多出一大筆錢,也不至於被金錢誘惑而腐化。但這些錢若留給揮霍的子孫,或力爭上游的受薪階級、知識分子,都難保不變成人類的紛亂或毒素
富豪名言錄—溫世仁 • 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 最不負責的行善,就是捐錢而已
富豪名言錄—溫世仁 • 「行善,應該要給窮人獲得財富的工具」 • 50歲退休,55歲過世。其人生最後一段時奉獻給一群素昧平生的窮困孩童。投入金錢、體力、時間,一個月25張登機證,為的是到處演講,宣傳他的行善理念
富豪名言錄—溫世仁 • 執行「千鄉萬才」計畫 • 希望以五年時間,在中國西部的一千個窮鄉僻壤建立一千個「黃羊川」 • 黃羊川—祁連山下終年天旱﹑毫無未來的貧窮地方,透過英業達集團贈送的電腦,竟能鹹魚翻身,成為全世界知名的網路小鎮 • 並利用200個會員學校培養出一萬位優秀軟體人才,藉以改變鄉村與都市的貧富落差,把中國西部,由農業時代,越過工業時代,直接跨入資訊科技的知識經濟時代
富豪名言錄—李嘉誠 • 華人首富李嘉誠: 金錢如果用得適當才重要,若只存起來,便只是數字遊戲
富豪名言錄—李嘉誠 • 2005年個人捐款為二十億港元(約新台幣八十一億元);其中十億港元的捐贈對象是香港大學,香港大學為表示謝意,將醫學院改名為李嘉誠學院 • 李嘉誠把教育及醫療視為最主要項目。他認為,解決跨代貧窮,最重要的是教育
富豪名言錄—安妮塔羅迪克 • 美體小鋪創辦人安妮塔羅迪克 貪婪,是萬惡之首,我始終不能理解,有錢人為什麼不能更慷慨
富豪名言錄—安妮塔羅迪克 • 自創業以來Body Shop堅持他們的 五個信念:反對動物實驗、支援社區公平交易、喚醒自覺意識、悍衛人權和保護地球 • 安妮塔和丈夫戈登都非常熱心環境保護和社會活動,他們開展多項活動,比如拯救鯨魚,勸告人們不要在動物身上試驗化粧品,幫助無家可歸的窮苦人自立於社會 • 不抱金山銀山進墳墓,將把價值5100萬英鎊(約合9180萬美元)的個人財產全部捐給慈善事業
富豪名言錄—安妮塔羅迪克 • 制訂了一個「貿易但不是支援」的計劃,幫助全世界的土著解決溫飽問題。但這些土著人必須有一手絕活兒,譬如從巴西胡桃中榨取油,用水葫蘆製作紙張,用仙人掌的纖維製作刷子…等。Body Shop負責出售這些「特殊商品」,所得款項可為土著提供一筆可觀的經濟收入
富豪名言錄—安妮塔羅迪克 • 2005年12月安妮塔在紐約哈萊姆黑人區開了一間新分店,所有盈利都用於這個區的黑人社會。不久,她又開展了為期3個星期的“發發慈悲吧”運動,希望顧客告訴美國國會議員,與其和歐洲進行軍備競賽,倒不如把更多的錢用在兒童、老人、殘廢人、無家可歸者和失業者身上
富豪名言錄—安妮塔羅迪克 • 在失業率較高的地區開辦工廠,招募失業工人 • 關心非洲的熱帶雨林,認為對不發達國家「除了要援助以外,還要進行貿易往來」 • 和「政治犯救濟國際委員會」(1961年在倫敦設立的爭取政治犯人權的國際團體,1977年獲諾貝爾和平獎)合作,資助各種社會活動
富豪名言錄—比爾蓋茲 •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我相信龐大的財富伴隨重責大任,亦即回饋社會的責任
富豪名言錄—比爾蓋茲 • 2000年成立「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至今花了6年時間,投下近三百億美元(將近他資產的3/5)。今天,這個基金會已經拯救了至少70萬條人命 • 比爾蓋茲要救人,要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救人,把錢花在刀口上,要把受捐贈者當顧客,更把他贊助的組織當加盟店,要求績效,要求效率
富豪名言錄—比爾蓋茲 • 堅持每一分錢都要發揮出成效,經常長途跋涉前往非洲、尼泊爾、孟加拉及印尼,探詢捐款項用途,以「比其他機構更快的速度送出更多的捐助」為目標 • 光2005年,比爾蓋茲夫婦即捐出高達60億美元的善款,刷新人類史上捐款的紀錄,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年度開銷,不相上下。 而其中有5億美元,是用在研發,像是開發無須針頭、無須冷藏的疫苗等 • 比爾蓋茲宣佈,要逐步淡出微軟公司的日常運作,而要把大部份的時間,投入慈善事業
富豪名言錄—比爾蓋茲 • 用效率改變 • 每一分救命錢都發揮價值 • 用行動改變 • 首富偕妻步入印度泥屋 • 用影響力改變 • 動員歐洲各國投注40億美元 • 用夢想改變 • 從塑造未來到行善當下
富豪名言錄—華倫巴菲特 • 股神華倫巴菲特 在鉅額的消費中,我不會得到任何快樂
富豪名言錄—華倫巴菲特 • 巴菲特要捐獻他財產中的85%,約370億美金,當中的300億美金完全交給由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所設立的「比爾與梅琳達蓋茲慈善基金會」
富豪名言錄—安德魯卡內基 •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富豪名言錄—安德魯卡內基 • 在比爾.蓋茲夫妻投注鉅款推動公益與慈善事業之前,安德魯.卡內基是原本美國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慈善家,個人捐款最高紀錄保持者,經過歷年通貨膨脹的調整,根據《時代》雜誌報導,若以現在的金額來看大約有72億美元。他所捐贈的款項比例,高達個人財產的90%
富豪名言錄—安德魯卡內基 • 1901年,他捐出200萬美元在匹茲堡成立卡內基理工學院,加上後來他陸續又投入的更多捐款,成就了今天的卡內基美隆大學。同年,他也捐出200萬美元,在他所出生故鄉蘇格蘭成立了大學教育獎助金。他還捐款在華府成立資助科學研究計畫的卡內基研究所,並創立教師退休基金
富豪名言錄—安德魯卡內基 • 在卡內基身處的年代,圖書館均由私人創立,一般民眾無法免費使用,因此他大量興建了2000多所公共圖書館,讓廣大民眾都可以不必花錢就享受圖書資源 • 卡內基的捐款方式,充分反映出他從小就熱愛閱讀以及重視教育的個人理念。他的另一項個人理想則是世界和平,因此他創立了卡內基國際和平促進會,並在荷蘭海牙興建內有國際法庭的海牙和平宮
富比士10大慈善好萊塢之星 • 成龍 • 成立「成龍慈善基金會」協助香港青少年,捐款援助南亞海嘯難民,並將行善經歷製成VCD發送,希望打動更多人做善事 • 安吉莉娜裘莉 • 個人捐款近1億元,並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 • 尼可拉斯凱吉 • 捐款百萬美金幫助卡崔娜颶風災民及洛杉磯遊民關懷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