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541 Views
张晓明 2005 年 4 月 16 日 哈尔滨. ●. 走进新课程的 学校科研创新. 讲三个问题 :.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一)支撑和相伴学校科研的新知识 新理念大幅度递增. 十余种新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 …… ). 百余个新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整合三维目标、 教学即对话 …… ).
E N D
张晓明 2005年4月 16日 哈尔滨 ● 走进新课程的 学校科研创新
讲三个问题: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一)支撑和相伴学校科研的新知识 新理念大幅度递增 • 十余种新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 • 百余个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整合三维目标、 教学即对话……) • 千余本新书籍(万千教育译丛、新课程解读、管 理新视野……)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二)以校为本的科研定位实现了学校 科研的价值回归 为了学校——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科研目标 基于学校——以学校真实问题为科研对象 在学校中——以学校运行过程为科研载体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三)科研选题高密集度地集中在新课 程的热点难点问题 焕发新型课堂的生命活力 扭转教学评价的操作尴尬 走出考试方式的传统樊篱 厘清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 彰显信息技术的学习功能 引入教学管理的学分制度
案例【1】:校本考试方式改革科研成果 • 寻求闭卷与开卷的有机结合 • 突出考试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 赋于学生考试的自主选择权 • 充分尊重学生的考试自制力 • 对考试的分数加以灵活认定 • 实现考试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一页开卷、一书开卷) (考前征题、素材命题) (分类命题、两次考试) (无人监考、自主阅卷) (区间评分、尝试借分) (提示一题、加倍一题)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案例【2】郑金洲的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 表达形式(《人民教育》连栽) (四)适合于学校科研的方式方法不断 在实践中创新 • 教育日志( 2004 年 12 期 ) • 教育叙事(2004 年 18 期 ) • 教育案例( 2004 年 20 期 ) • 教育反思( 2005 年 1 期) • 教育课例( 2005 年 3 期 )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案例【3】陈向明的“质的研究” 《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 • 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 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 • 提倡研究者对研究情境的参与,与研究对象 • 共情 • 研究目标是:对研究对象的生活故事和意义 建构作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复杂性和 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五)与科研相伴的教师发展上升到 学校科研的空前地位 • 教育智慧 >专项技能 • ——科研中的开放性与生成性 • 课程意识 > 科学知识 • ——科研中的学科超越与课程整合 • 实践反思 > 理论讲授 • ——科研中的过程关注与行动研究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学校科研的类型与要点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一)日常反思 反思要点 • 意识——形成反思习惯 • 基础——积累反思素材 • 发展——掌握反思技巧 • 升华——开发反思软件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反思关注点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反思操作技巧 • 倾听“内在的声音” • 审视“意外的结果” • 捕捉“反馈的信息” • 尝试“换位的思考”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案例 【4】“小羊过河” 情景:两只小羊在独木桥上相遇 问题:需一只小羊退出 主题:谦让 教法:立论、分析、例举、联想 反思:1)桥上相遇的真实判断 2)课间接水的首位取向 3)虚假谦让的扭曲童心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二)叙事研究 • 定义 通过教师自我回忆、讲叙、反思 教学故事的方式,来研究和改善教育 行为的研究活动。叙事研究属质性研 究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优点 • 易于理解和感受 • 接近教师日常思维方式 • 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 • 能丰富听众或读者的教学实践认识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特征 • 生命特征:教师所叙之事是其生命中真实的、 独特的、有意义的经历 • 实践特征:课堂生活实践是叙事的源泉、课 堂反思实践是叙事的主题 • 智慧特征:教师叙事的过程是智慧的闪现和 • 智慧的创生过程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误区 • 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文学创作,述 • 说者不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去杜撰、去编造 • 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通讯报道,不 • 要等同于述说者自己的“先进事迹” • 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写检讨,不要 • 成了简单的“悔过书” • 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事例+理论” 简单生硬的“两层皮”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案例 【5】延伸教学时空的成功尝试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三)课例生成 • 课例积累的价值 • 自我完善的直接行为 • 联系实践的亲密载体 • 感悟教学的必然之举 • 同伴交流的有效方式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课例生成的过程 • 记录课堂教学实况 • 课后反思并进行教学再设计 • 合作研评课例预案 • 修订并书写课例成品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课例呈现的形式 •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景细致描述+专题教学 反思 • 教学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教学片段+教学反思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案例 【6】 追踪学科教学前沿的课例 “勾股定理”的推证 a2+b2=c2
数 学 论 证 探 究 式 量 量 算 算 告 诉 结 论 做 中 学 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演变:
推证过程: ① 运用“脚手架”理论,设置“铺垫”
推证过程: 代数项 图I 图II 图III 图IV a2 1 4 9 16 b2 4 9 16 25 2ab 4 12 24 40 c2 5 13 25 41 C2=2ab+1?可反驳(如a=2,b=4, c2=20) C2=a2+b2?须证明 ② 通过工作纸进行对比
推证过程: C2=(a+b)2-2ab =a2+b2 ③ 隐去小方格背景进行推证
推证过程: C2= 2ab +(a-b)2 =a2+b2 中国古代文明 ④ 拼图活动及拓展延伸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体现生活数学真谛的课例 案例 【7】 一 二 三 次数 人名 小伟 63 84 90 小红 82 78 80 小强 96 81 66 问题:谁的学习成绩好? 讨论: ①小强,平均分高 ②小伟,越来越好 ③小红,成绩稳定 ④小强,全场最高 ⑤小伟,笑到最后 ⑥小强,前两次好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一)结题的工作理念 • “贵在收口”与“虎头蛇尾” • “精益求精”与“应付了事” • “开放合成”与“闭门造车” • “研以致用”与“表面文章”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二)结题的操作程序 • 汇总研究资料 • 反思研究过程 • 提升研究结论 • 物化研究成果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三)结题的成果表达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 研究报告 • 充分尊重和反映科研过程 • 观点结论与素材资料保持一致 • 文献追踪与校本特色有机结合 • 力求在实践和应用上有所创新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 应用方案 • 方案的可接受性 • 方案的可操作性 • 方案的可检测性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 共性校本课程的择优选择 • 共享课程资源的联合开发 • 个性资源优势的校本彰显 • 校本课程实施载体多样化 • 趣味性课程资源校本开发 • 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开放性 《数学开放问题研究》 《文学名著欣赏》 《射击文化》 《时事追踪》 《电子游戏课程》 《非典现象研究》 案例 【8】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应用方案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 专题论文 • 围绕研究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 体现着教师参与的个性价值 • 学校为交流和发表提供支持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 教学课例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 科研经验 • 从科研方法看 • 从团队组织看 • 从管理保障看 • 从成果表达看
欢迎各位老师交流和研讨 电话:82456242(办) E-mail:zxm2008@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