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张晓明 2005 年 4 月 16 日 哈尔滨

张晓明 2005 年 4 月 16 日 哈尔滨. ●. 走进新课程的 学校科研创新. 讲三个问题 :.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一)支撑和相伴学校科研的新知识 新理念大幅度递增. 十余种新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 …… ). 百余个新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整合三维目标、 教学即对话 …… ).

spenc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张晓明 2005 年 4 月 16 日 哈尔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张晓明 2005年4月 16日 哈尔滨 ● 走进新课程的 学校科研创新

  2. 讲三个问题: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3.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4.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一)支撑和相伴学校科研的新知识 新理念大幅度递增 • 十余种新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 • 百余个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整合三维目标、 教学即对话……) • 千余本新书籍(万千教育译丛、新课程解读、管 理新视野……)

  5.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二)以校为本的科研定位实现了学校 科研的价值回归 为了学校——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科研目标 基于学校——以学校真实问题为科研对象 在学校中——以学校运行过程为科研载体

  6.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三)科研选题高密集度地集中在新课 程的热点难点问题 焕发新型课堂的生命活力 扭转教学评价的操作尴尬 走出考试方式的传统樊篱 厘清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 彰显信息技术的学习功能 引入教学管理的学分制度

  7. 案例【1】:校本考试方式改革科研成果 • 寻求闭卷与开卷的有机结合 • 突出考试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 赋于学生考试的自主选择权 • 充分尊重学生的考试自制力 • 对考试的分数加以灵活认定 • 实现考试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一页开卷、一书开卷) (考前征题、素材命题) (分类命题、两次考试) (无人监考、自主阅卷) (区间评分、尝试借分) (提示一题、加倍一题)

  8.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案例【2】郑金洲的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      表达形式(《人民教育》连栽) (四)适合于学校科研的方式方法不断 在实践中创新 • 教育日志( 2004 年 12 期 ) • 教育叙事(2004 年 18 期 ) • 教育案例( 2004 年 20 期 ) • 教育反思( 2005 年 1 期) • 教育课例( 2005 年 3 期 )

  9.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案例【3】陈向明的“质的研究” 《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 • 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 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 • 提倡研究者对研究情境的参与,与研究对象 • 共情 • 研究目标是:对研究对象的生活故事和意义 建构作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复杂性和 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

  10. 一、新课程背景的学校科研特征 (五)与科研相伴的教师发展上升到 学校科研的空前地位 • 教育智慧 >专项技能 • ——科研中的开放性与生成性 • 课程意识 > 科学知识 • ——科研中的学科超越与课程整合 • 实践反思 > 理论讲授 • ——科研中的过程关注与行动研究

  11.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12.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学校科研的类型与要点

  13.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一)日常反思 反思要点 • 意识——形成反思习惯 • 基础——积累反思素材 • 发展——掌握反思技巧 • 升华——开发反思软件

  14.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反思关注点

  15.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反思操作技巧 • 倾听“内在的声音” • 审视“意外的结果” • 捕捉“反馈的信息” • 尝试“换位的思考”

  16.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案例 【4】“小羊过河” 情景:两只小羊在独木桥上相遇 问题:需一只小羊退出 主题:谦让 教法:立论、分析、例举、联想 反思:1)桥上相遇的真实判断 2)课间接水的首位取向 3)虚假谦让的扭曲童心

  17.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二)叙事研究 • 定义 通过教师自我回忆、讲叙、反思 教学故事的方式,来研究和改善教育 行为的研究活动。叙事研究属质性研 究的主要方式之一。

  18.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优点 • 易于理解和感受 • 接近教师日常思维方式 • 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 • 能丰富听众或读者的教学实践认识

  19.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特征 • 生命特征:教师所叙之事是其生命中真实的、 独特的、有意义的经历 • 实践特征:课堂生活实践是叙事的源泉、课 堂反思实践是叙事的主题 • 智慧特征:教师叙事的过程是智慧的闪现和 • 智慧的创生过程

  20.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误区 • 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文学创作,述 • 说者不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去杜撰、去编造 • 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通讯报道,不 • 要等同于述说者自己的“先进事迹” • 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写检讨,不要 • 成了简单的“悔过书” • 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事例+理论” 简单生硬的“两层皮”

  21.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案例 【5】延伸教学时空的成功尝试

  22.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三)课例生成 • 课例积累的价值 • 自我完善的直接行为 • 联系实践的亲密载体 • 感悟教学的必然之举 • 同伴交流的有效方式

  23.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课例生成的过程 • 记录课堂教学实况 • 课后反思并进行教学再设计 • 合作研评课例预案 • 修订并书写课例成品

  24.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 课例呈现的形式 •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景细致描述+专题教学 反思 • 教学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教学片段+教学反思

  25.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案例 【6】 追踪学科教学前沿的课例 “勾股定理”的推证 a2+b2=c2

  26. 学 论 证 探 究 式 量 量 算 算 告 诉 结 论 做 中 学 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演变:

  27. 推证过程: ① 运用“脚手架”理论,设置“铺垫”

  28. 推证过程: 代数项 图I 图II 图III 图IV a2 1 4 9 16 b2 4 9 16 25 2ab 4 12 24 40 c2 5 13 25 41 C2=2ab+1?可反驳(如a=2,b=4, c2=20) C2=a2+b2?须证明 ② 通过工作纸进行对比

  29. 推证过程: C2=(a+b)2-2ab =a2+b2 ③ 隐去小方格背景进行推证

  30. 推证过程: C2= 2ab +(a-b)2 =a2+b2 中国古代文明 ④ 拼图活动及拓展延伸

  31. 二、追踪新课程的科研行动策略 体现生活数学真谛的课例 案例 【7】 一 二 三 次数 人名 小伟 63 84 90 小红 82 78 80 小强 96 81 66 问题:谁的学习成绩好? 讨论: ①小强,平均分高 ②小伟,越来越好 ③小红,成绩稳定 ④小强,全场最高 ⑤小伟,笑到最后 ⑥小强,前两次好

  32.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33.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一)结题的工作理念 • “贵在收口”与“虎头蛇尾” • “精益求精”与“应付了事” • “开放合成”与“闭门造车” • “研以致用”与“表面文章”

  34.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二)结题的操作程序 • 汇总研究资料 • 反思研究过程 • 提升研究结论 • 物化研究成果

  35.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三)结题的成果表达

  36.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 研究报告 • 充分尊重和反映科研过程 • 观点结论与素材资料保持一致 • 文献追踪与校本特色有机结合 • 力求在实践和应用上有所创新

  37.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 应用方案 • 方案的可接受性 • 方案的可操作性 • 方案的可检测性

  38.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 共性校本课程的择优选择 • 共享课程资源的联合开发 • 个性资源优势的校本彰显 • 校本课程实施载体多样化 • 趣味性课程资源校本开发 • 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开放性 《数学开放问题研究》 《文学名著欣赏》 《射击文化》 《时事追踪》 《电子游戏课程》 《非典现象研究》 案例 【8】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应用方案

  39.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 专题论文 • 围绕研究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 体现着教师参与的个性价值 • 学校为交流和发表提供支持

  40.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 教学课例

  41. 三、彰显新课程的课题结题要点 • 科研经验 • 从科研方法看 • 从团队组织看 • 从管理保障看 • 从成果表达看

  42. 欢迎各位老师交流和研讨 电话:82456242(办) E-mail:zxm2008@sohu.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