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2008 年春季台灣海峽表層海水 fCO 2 分佈

2008 年春季台灣海峽表層海水 fCO 2 分佈. 黃婷萱 1 羅建育 2 陳鎮東 1 1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高雄 2 海軍軍官學校,高雄. 海洋是大氣二氧化碳的主要儲存庫,每年大約有 1.5  10 14 mole C 被海水吸收,其中高緯度海域 (40 o N~60 o N, 40 o S~60 o S) 為主要的匯,赤道及附近海域為源。近岸海域因海水本質、溫度、上升流、生物作用及河川輸入影響,不同機制的作用,使其成為二氧化碳的源或匯,本文以台灣海峽春季航次討論其控制因子。

sh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08 年春季台灣海峽表層海水 fCO 2 分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8年春季台灣海峽表層海水fCO2分佈 黃婷萱1羅建育2陳鎮東1 1國立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高雄 2海軍軍官學校,高雄 海洋是大氣二氧化碳的主要儲存庫,每年大約有1.51014 mole C 被海水吸收,其中高緯度海域 (40oN~60oN, 40oS~60oS) 為主要的匯,赤道及附近海域為源。近岸海域因海水本質、溫度、上升流、生物作用及河川輸入影響,不同機制的作用,使其成為二氧化碳的源或匯,本文以台灣海峽春季航次討論其控制因子。 台灣海峽為連接南海及東海的重要通道,冬季時,低溫、低鹽及高營養鹽的長江沖淡水,由東海隨東北季風南下,沿大陸東南岸流至南海,春季時,影響範圍往北縮小。較高溫、高鹽及低營養鹽的海水,則佔據台灣海峽東部。 使用2008年4月OR-I 861航次(Fig. 1)水文資料,討論下列參數關係:溫度(Fig. 2a)、鹽度(Fig. 2b)、硝酸鹽(Fig. 2c)、磷酸鹽(Fig. 2d)、矽酸鹽(Fig. 2e)、葉綠素(Fig. 2f)、NDIC(normalized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NDIC=DIC35/salinity; Fig. 2g)及由DIC、pH計算得到的fCO2(Fig. 2h)。 Fig. 1 OR-I 861 站位圖 Fig. 2 台灣海峽表水溫度(a)、鹽度(b)、硝酸鹽(c)、磷酸鹽(d)、矽酸鹽(e)、葉綠素(f)、NDIC(g)及fCO2(h)分佈圖。 結論 2008年春季台灣海峽fCO2分佈可大略分為兩區域,接近大陸沿岸海水(S<33),因長江沖淡水溫度低,海水中二氧化碳在低溫時溶解度高,加上光合作用消耗海水中的二氧化碳(Fig. 3),使其形成匯;台灣海峽東側(S>33),高溫、低NDIC的海水和低溫、高NDIC的長江沖淡水混合後,溫度提升,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且浮游植物消耗二氧化碳不明顯(Fig. 3),因此成為源。 Fig. 3 fCO2mean對chl a關係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