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648 Views
分析化学实验要求 进入实验室: a. 提前 10min ; b. 着白大褂; c. 不能穿拖鞋; d. 带预习报告。 实验过程中: a. 台面整洁,仪器摆放合理整齐; b. 站立操作,规范认真; c. 原始数据及时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实事求是,规范正确。 实验结束后: a. 仪器洗净,归架回柜; b. 台面整理,公用试剂归架摆放整齐。 值日生职责: a. 水、电、门、窗、地面、垃圾; b. 实验台整理,清洁。. 实验一、电子天平称量及滴定基本操作练习 (4 学时 )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和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
E N D
分析化学实验要求 • 进入实验室: a. 提前10min;b. 着白大褂;c. 不能穿拖鞋;d.带预习报告。 • 实验过程中: a. 台面整洁,仪器摆放合理整齐;b. 站立操作,规范认真; • c. 原始数据及时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实事求是,规范正确。 • 实验结束后:a. 仪器洗净,归架回柜;b. 台面整理,公用试剂归架摆放整齐。 • 值日生职责: a. 水、电、门、窗、地面、垃圾; b. 实验台整理,清洁。
实验一、电子天平称量及滴定基本操作练习(4学时)实验一、电子天平称量及滴定基本操作练习(4学时) • 一、目的要求: • 1. 熟悉和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 • 2. 学会正确使用称量瓶和用各种称量法称量试样; • 3. 学习掌握定量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使用方法; • 4. 初步练习滴定分析操作,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 二.方法原理: • 电子天平依据电磁力平衡原理,可进行直接称量。速度快、精度高。 • 酸碱互滴:HCl + NaOH = NaCl + H2O pHsp=7.0
三.实验内容: • (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 1检查天平:a. 是否水平,b. 秤盘是否清洁,c. 干燥剂是否失效。 • 2开启天平,预热半小时后:a. 调节零点(TARE),b. 用标准砝码校准 • (TARE → CAL → 放上砝码 → CC → 200.0000 ± 0.2 mg)。 • 3称量练习 • 直接称量法:称两坩埚及称量瓶质量。 • 递减称量法(差减法或减量法): • 称0.3-0.4g粗K2Cr2O7两份于坩埚中,并验证(∆≤±0.4mg)。
3固定质量称量法(指定质量称量法或增量法):3固定质量称量法(指定质量称量法或增量法): • 称0.5000g粗K2Cr2O7一份于坩埚中(∆≤±0.2mg)。 • 4使用登记、天平复原(关机、加罩)、台面整理
(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 1仪器洗涤:(干净——内壁不挂水珠) • 去污粉刷洗 → 自来水冲洗 → 蒸馏水润洗(少量多次原则) • 2操作液的装入: • 滴定管检漏→ 洗涤→ 润洗→ 装液→ 排除气泡→ 调节零点→ 悬滴挂除 • 3酸碱互滴基本操作练习: • a. HCl滴定NaOH 甲基橙(MO) 1D 黄色→橙色 • b. NaOH滴定HCl 酚酞(PP) 2-3D 无色→微红色
四.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 • 要求:规范、正确、清晰、实事求是 • 准确质量 —— 0.0001g; 准确体积 —— 0.01mL • 五.实验报告的书写: • ——思路清晰、认真规范 • 六.思考题 • P156:1、4、5
氮肥中氮含量的测定 [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 一、目的要求: • 了解基准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 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保存要点; • 初步掌握滴定操作,正确判断和控制滴定终点。 • 二、实验原理: • 标定 终点呈弱碱性,以酚酞指示
三、实验内容: • 1.0.1mol·L-1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g→500mL。 • 粗称→溶解→转移→洗涤→混匀-定容→摇匀 (贴标签) • 2.0.1mol·L-1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 准确称取 0.4-0.6g KHP (?) 三份,加水40-50 mL溶解,加2~3滴酚酞,用NaOH标液滴定至呈微红色,并保持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计算公式:CNaOH (mol·L-1) = MKHP = ? g / mol • 六、思考题:P165:1、2 • 涉及操作:碱式滴定管的使用 • 检查-洗涤-操作液润洗-装液-排气泡-调零-滴定-读数 • 实验关键:滴定终点的正确判断与控制(半滴突变)
硫酸铵氮肥中氮含量的测定 [甲醛法] • 一、目的要求: • 掌握甲醛法测定氨态氮的原理方法,明确基准、试样、标定、测定概念; • 掌握溶液配制与移取技术,进一步规范滴定操作。 • 二、实验原理: • 4NH4+ + 6HCHO = (CH2)6N4H+ + 6H2O + 3H+ • Ka 5.6×10-10 7.1×10-6 • (CH2)6N4H+ + NaOH = (CH2)6N4 + H2O • NH4+用甲醛强化后以NaOH直接滴定,终点呈弱碱性,酚酞指示。
三、实验内容: • 硫酸铵试液的配制(250.0 mL): • 1.准称试样(1.6-1.8g)→溶解→引流转移→洗涤→混匀-定容→摇匀 • 2.氮含量测定:平行移取试液25.00mL三份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 1+1甲醛,放置1min后,加入2~3滴酚酞,用NaOH标液滴至微红色终点。
五、相关问题 • 酸碱准确滴定条件: cKa/b≥10-8。 • 六、思考题:P172:1-4.
天然水总硬度的测定 • 一、目的要求: • 1. 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原理及方法; • 掌握天然水Ca2+、Mg2+总硬度的测定原理及方法(直接滴定法); • 学习络合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以及金属离子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 二、实验原理: • 测定:涉及反应?测定酸度?缓冲体系?指示剂?掩蔽剂?加入顺序? • EDTA:性质、配制、标定?基准选择(Zn or Ca)?酸度?缓冲?指示剂? • 金属离子指示剂变色原理?与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有何不同?
三、实验内容: • 1.0.01mol·L-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 ?g→300mL • 2.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基准ZnO或CaCO3法?) • 基准称量范围,大样、小样?溶解?过程?终点判断 • 3.水样总硬度测定: • 取样后各试剂加入顺序?测定过程?终点判断 • 四、相关知识点: • 络合滴定法——EDTA、副反应、酸效应、金属离子指示剂、酸度控制 • 络合滴定法准确滴定判别式:lgK′MYCMsp≥6;lgK′MY≥8
五、实验关键: • 1.测定水样时掩蔽剂与缓冲溶液的加入顺序 • 2.络合滴定,反应速度较慢,接近终点时需慢滴快摇,注意终点前吹洗
铅铋混合液中铋、铅含量的连续测定 • 一、目的要求: • 1.进一步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原理与方法; • 2.了解控制酸度提高EDTA选择性实现分别滴定的原理及方法; • 3.掌握络合滴定金属离子指示剂的选择; • 二、实验原理: • 铋、铅含量为何可分别滴定,有何依据?酸度分别如何控制?分别选用何种缓冲?指示剂?颜色变化?涉及反应? • EDTA该如何标定,上次方法还可行吗?
三、实验内容: • 1.0.01mol·L-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 ?g→300mL。 • 2.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基准ZnO或CaCO3法?) • 基准称量范围,大样、小样?过程?终点判断 • 3.试样测定 • 酸度如何调节控制,测定过程如何安排?各终点准确判断?
四、相关知识点 • 1.络合滴定常用金属离子指示剂:铬黑T(EBT) 二甲酚橙(XO) • 2.使用pH范围: pH 6.3~11.6 pH<6.3 • 3.络合滴定准确滴定判别式: lgK′MYCMsp≥6,lgK′MY≥8; • 4.络合滴定分别滴定判别式: ∆lgKC≥6,∆lgK≥6.
河水中高锰酸钾盐指数的测定 • 一、目的要求: • 1. 掌握高锰酸钾盐指数的含义及其水体污染的关系; • 2. 掌握KMnO4标准溶液标定原理及方法,了解自动催化反应; • 3. 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水样COD的原理及方法。 • 二、实验原理: • COD的含义,如何理解?测定方法如何选择(KMnO4法或K2Cr2O7法),测定过程?温度?介质?指示剂?滴定方式?涉及反应式?COD计算公式(试自行推导)
KMnO4标准溶液如何配制?如何标定?温度?介质?指示剂?涉及反应?KMnO4标准溶液如何配制?如何标定?温度?介质?指示剂?涉及反应? • 三、实验内容: • 0.002mol·L-1 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300mL。 • KMnO4标准溶液的标定: • 基准?称量范围?过程?指示剂?终点颜色判断? • 水样测定: • 过程全面考虑、合理安排、紧凑衔接?终点判断?
四、相关知识点: 氧化还原滴定法——高锰酸钾法、化学需氧量 • 五、实验关键: • 1.滴定温度的控制:趁热,滴定结束时温度应不低于60℃; • 2.滴定速度的控制:标定开始几滴加入摇至红色褪去后速度可加快? • 3.水样煮沸时间控制,取下稍放置再加入Na2C2O4? • 4.滴定终点颜色控制
黄铜中铜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期中操作考查黄铜中铜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期中操作考查 • 一、目的要求: • 掌握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原理及方法. • 掌握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 掌握减少碘挥发与吸附的操作要点. • 二、实验原理: • 铜含量的测定——为何可采用间接碘量法测之?涉及反应?各阶段对酸度时间有何要求,如何控制实现?指示剂?如何减少碘的挥发与吸附,如何减少I-的氧化。整个过程如何合理安排?
Na2S2O3标准溶液——配制要点、标定基准选择? K2Cr2O7法标定涉及反应?各阶段对酸度时间有何要求,如何控制实现?指示剂?如何减少碘的挥发与吸附,如何减少I-的氧化。整个过程如何合理安排? • 间接碘量法整体属于何种滴定方式? • 三、实验内容: • 1.0.05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 300mL。 • 2.Na2S2O3标准溶液的标定
3.试样测定: • 称取0.2-0.3g黄铜试样,加入5mL (1+1) HCl 后,滴加30% H2O2至溶解完全,加热赶尽H2O2后煮沸1-2min,冷却后定容至100.0 mL。
问题 • 1.间接碘量法为何须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 • 2. 实验过程中可采取那些有效措施减少碘的挥发与吸附、减少I-的氧化 • 3. 对照实验内容考虑如下问题: • 1)标定时为什么要用碘量瓶,测定时还需要密封吗? • 2) 淀粉为什么不在滴定开始前加入,什么时候加入比较合适? • 3)为什么在滴定开始前都要加水,有何目的? • 4)终点颜色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准确判断和控制?
5)分别对标定和测定全过程进行分析,实际操作过程应如何统筹安排比较合理(特别是标定过程)? 5)分别对标定和测定全过程进行分析,实际操作过程应如何统筹安排比较合理(特别是标定过程)? • 四、相关知识点:氧化还原滴定法——碘量法、间接碘量法 • 五、涉及操作:碘量瓶的使用:水封. • 六、实验关键: • 1. 明确整个实验过程的安排依据,思路清晰,统筹合理安排实验过程; • 2. 滴定速度的合理控制以及滴定过程中颜色变化的观察与正确控制; • 3. 防止I2挥发和吸附,防止I-的氧化。
佛尔哈德法测氯化物中氯的含量 • 一.目的要求: • 1.学习掌握AgNO3、NH4SCN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 2.了解莫尔法和佛尔哈德法沉淀滴定的原理方法及其区别. • 3.掌握佛尔哈德返滴定法测定氯的原理和方法 • 二.实验原理: • 何谓佛尔哈德法?指示剂?介质条件?测定依据?如何测氯?属于何种滴定方式?为何要加有机溶剂,依据何在? 起何作用? • NH4SCN标准溶液如何配制和标定?
三.实验内容: • 0.1mol·L-1NH4SCN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g → 300mL): • 标定过程安排?介质条件、指示剂?颜色变化? • 粗盐中Cl %的测定 • 称样量?过程如何合理安排、指示剂?颜色变化? • 问题:AgNO3有何性质,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 四、相关知识点: 沉淀滴定法——莫尔法、佛尔哈德法 • 五、实验关键: • 大体积滴定,充分振动溶液,减少沉淀对被测离子的吸附; • 沉淀的保护,防止沉淀转化,第一次终点纪录。
吸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Cr(VI) • 一.目的要求: • 1.掌握吸量管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 2.掌握二苯碳酰二肼(DPCI)光度法测定六价铬Cr(Ⅵ)的原理和方法. • 3.掌握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 • 4.学会利用标准曲线求算摩尔吸光系数ε与待测液浓度的方法.
二.方法原理: • 朗伯-比耳定律?如何利用其进行定量测定? • 为何不直接测Cr(Ⅵ)的吸光度,DPCI起何作用? • 何谓参比溶液,起什么作用?如何选择? • 何谓吸收曲线,有何意义和作用?测量波长如何选择? • 实验条件:如显色剂用量、溶液酸度、显色时间等等具体实验条件如何确定? • 何谓标准曲线,如今利用其进行定量?
三、实验内容: • 1.标准溶液系列及待测试液配制 • 2.吸收曲线(A~λ) 的测量及最佳测量波长的选择:: • 3.标准曲线的绘制和待测液吸光度的测量: • 四、相关知识点: • 吸光光度法——光吸收基本定律、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显色反应、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 • 五、涉及操作:分光光度计和吸量管的使用.
六、实验关键: • 1.铬标液与待测试液体积的准确加入及准确定容; • 2.光度计的正确操作; • 预热0.5h → 机械调零,0%T → 选定λ → 参比调零,100% T(A=0)→ 测量A值 → 及时记录 • 3.标准曲线的合理正确绘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