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456 Views
2006 : 84 2007 : 87. 答對小於 80 % 19 答對 90 %以上 61 答對 95 %以上 40. 社工系一年級 87.93 其他 87.36 F=0.27 p>.60 一年級 87.16 二年級 86.59 三年級 87.34 四年級 89.75 F=0.66 P>.57. F (1,84) =4.19 P<.05. 社會結構與人格 Social Structure and Personality. 社會結構對個人的影響. 1. 透過角色
E N D
2006:84 2007:87
答對小於80% 19 答對90%以上 61 答對95%以上 40
社工系一年級 87.93 其他 87.36 F=0.27 p>.60 一年級 87.16 二年級 86.59 三年級 87.34 四年級 89.75 F=0.66 P>.57
F(1,84)=4.19 P<.05
社會結構對個人的影響 1.透過角色 2.透過社會網絡(P.116) 3.透過地位 四個主題 1.地位取得 2.個人價值 3.對健康的社會影響 4.疏離
地位取得(Status Attainment) • 職業地位 • 經濟的,階級 • 社會地位,職業聲望 • 政治的,權力 • 單一的、綜合的職業地位指標 • 職業聲望量表 • 社會經濟指標(social economic indicator, SEI) • 教育、收入、職業聲望
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 • 向上流動(upward mobility) • 資本主義社會 • 人人平等,人人有機會 • 還是有明顯的不平等現象,有人有機會,有人沒有機會,個人的機會受到出身背景的影響 • Blau and Duncan, 1967 • Sewell, Hauser, ….Wisconsin Model
Blau and Duncan’s Status Attainment Model 1967 父親的 教育 本人的 教育 .310 .394 目前的 職業 .516 .279 .440 .115 父親的 職業 第一個 工作 .281 .224
父親的 職業 -.025 .055 .111 .039 .183 第一個工作 Y1 Y2 Y3 Y4 .460 .769 .890 .305 .087 .465 .288 .059 .478 本人的 教育
Robert Hauser 2004+ Social Background Social Influence Education Outcome Variables School Performance Aspira-tion
新貧現象 • They are the New Poor - urban, made up of the unskilled, a sizeable middle-class, fresh graduates and the consumption oriented. Collectively, they live and work with no guarantee of life-long employment but are responsible for multiple long-term financial obligations (“forced” or otherwise) in an environment that provides no short-term unemployment benefits. http://www.sfdonline.org/
職業隔離 • 性別隔離(差別待遇) • 種族隔離
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 • Strong tie • Weak tie • 男女社會網絡不同 • 男的參加工會、職業團體 • 女的參加慈善團體、教會、社區 • 與工作有關的接觸,男170,女35
Social Capital James Coleman 林南(Nan Lin)
自我導向 普同性 慈愛 刺激 傳統 從眾 享樂 安全 成就 權力 P.85(440)
台灣民眾的價值2004 • 1.家庭和諧 87 (絕對重要的百分比) • 2.追求進步 48 • 3.財富 42 • 4.知心朋友 37 • 5.服從長上 36 • 6.民主 35 • 7.容忍 25 • 8.養兒防老 24 • 9.權力 11
.68* 概念化能力的伸縮性1964 概念化能力的伸縮性1974 .45* .04 .05 上級監督的緊密性1964 上級監督的緊密性1974 .23* .44* .25* 工作的常規化1964 工作的常規化1974 .51* 工作的複雜性1964 工作的複雜性1974
對健康的社會影響 • 身體健康 • 職業角色 • 職業傷害 • 壓力 • 性別角色 • 婚姻角色 • 同住 • 社會階級 第90頁(445頁)的模式
心理健康 • Neuroses 神經官能症 • Psychosis 精神病 •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 • Depression 憂鬱症
職業角色 • 醫師高自殺率、憂鬱症、藥物濫用、婚姻問題 • 經濟困難是憂鬱最重要的因素 • 經濟不確定性。 • 失業率高的行業,從業人員痛苦指標高 • 失業者的心理問題 • 工作本身是突顯的角色,對心理健康有重大影響 • 男性失業比女性嚴重 • 失業引發暴力
性別角色 • 女性心理健康比較差 • 男女應付壓力方式不同 • 婚姻角色 • 已婚者、同居者、單身者 • 貫時性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 18-24歲男女,結婚確實改善心理健康 • 穩定的婚姻 v.s.分居、離婚者
婚姻角色(續) • 社會支持 • 憂鬱指標:已婚男<已婚女<單身男<單身女 • 與家庭有關的壓力、經濟壓力----女性憂鬱 • 51-61歲:夫妻同住身心最健康,其次為單身,最不好的是單親媽媽
婚姻角色(續) • 工作與家庭 相互影響 • 頁135 • 解決方法 • 改變定義 • 降低標準 • 尋求他人幫助 • 減少角色涉入
社會網絡 • 1. emotional 情緒支持 • 2. esteem support 肯定自尊 • 3. informational support 提供資訊 • 4. instrumental support 工具性支持
墮胎前的社會支持 • 有工具性支持者 • 家庭支持 • 有家庭支持者採取積極而不是退避的策略
社會階級 • 教育、職業、與收入是造成壓力的主因 • 男性壓力主要來源:收入 • 女性壓力主要來源:教育 (有酬工作、財力資源;生活方式) • 黑白差異 • 低社會階級 • 貧病 • 缺乏資源與能力去克服 • 恢復依靠婚姻支持、解決問題能力、自主感 • 心理問題
疏離感(Alienation) • 無力感(powerlessness) • 無意義感(meaninglessness) • 無規範感,失範感(normlessness) • 社會孤立感(social isolation) • 自我疏離感(self estrangement)
自我疏離感(self estrangement) • 1. no connection with the finished products • 2. no control over company policies • 3. has little influence over the condition of • employment • 4. no control over work process • P.101(456)
無力感(powerlessness)一般公民也可以影響政府的決策無力感(powerlessness)一般公民也可以影響政府的決策
無力感(powerlessness)一般公民也可以影響政府的決策無力感(powerlessness)一般公民也可以影響政府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