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766 Views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测定 第五节 结构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色谱法、化学法、波谱法的综合运用 一、色谱法 二、 UV 三、 1 H-NMR 四、 13 C-NMR 五、 MS.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一、色谱法在黄酮类结构确定中的应用. PC 双向色谱 : 用于分离黄酮类及其苷的混合物 第一相:醇性展开剂 n-BuOH-HAc-H 2 O(4:1:5 上层, BAW)
E N D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测定 第五节 结构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色谱法、化学法、波谱法的综合运用 一、色谱法 二、UV 三、1H-NMR 四、13C-NMR 五、MS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一、色谱法在黄酮类结构确定中的应用 • PC • 双向色谱:用于分离黄酮类及其苷的混合物 第一相:醇性展开剂n-BuOH-HAc-H2O(4:1:5上层,BAW) t-BuOH-HAc-H2O(3:1:1,TBA) 第二项:水或水性展开剂2%~6% HAc 3%NaCl HAc-浓HCl-H2O(30:3:10) 检 视:UV / 氨熏色变 / 2%AlCl3
一、色谱法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确定中的应用 • PC • 应用:不同结构类型黄酮,在不同展开系统中Rf值不同 • 醇性展开剂BAW 苷元 〉单糖苷 〉双糖苷 Rf > 0.7Rf < 0.7 • 2%-8% HAc、3%NaCl 苷元< 单糖苷 < 双糖苷 Rf≈ 0Rf 〉 0.5 • 3%-5%HAc 游离黄酮(醇)、查尔酮 Rf < 0.02 游离二氢黄酮(醇)、二氢查尔酮 Rf 在 0.1-0.3
一、色谱法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确定中的应用 • 硅胶TLC • 黄酮苷元展开系统: 甲苯-甲酸甲酯-甲酸(5:4:1)——常用 苯-甲醇 (95:5) 苯-甲醇-醋酸(35:5:5) 氯仿-甲醇(85:15, 70:5) 甲苯-氯仿-丙酮(40:25:35) 丁醇-吡啶-甲酸 (40:10:2) • 黄酮衍生物(甲醚化或乙酰化)展开系统 苯-丙酮(9:1) 苯-乙酸乙酯(75:25)
一、色谱法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确定中的应用 • 聚酰胺TLC • 常用展开剂:乙醇-水(3:2) 水-乙醇-乙酰丙酮(4:2:1 水-乙醇-甲酸-乙酰丙酮(5:1.5:1:0.5) 水饱和的正丁醇-醋酸(100:1,100:2) 丙酮-水(1:1) 丙酮-95%乙醇-水(2:1:2) 95%乙醇-醋酸(100:2) 苯-甲醇-丁酮(60:20:20)
色谱法、化学法、波谱法的综合运用 一、色谱法 二、UV 三、1H-NMR 四、13C-NMR 五、MS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二、UV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 (一)黄酮类在甲醇中的UV特点 (二)诊断试剂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一)黄酮类在甲醇中的UV特点——共性 苯甲酰基flavone (R=H) 桂皮酰基 (benzoyl)flavonol(R=OH) (cinnamoyl) 带II, 220 ~ 280nm带I, 300 ~ 400nm
(一)黄酮类在甲醇中的UV特点 • 黄酮及黄酮醇类 • 查尔酮及橙酮类 • 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
(一)黄酮类在甲醇中的UV特点—— 1.黄酮及黄酮醇类 • 共性:带Ⅰ、带Ⅱ均较强 • 区别:带Ⅰ位置不同 黄酮:304~350nm 黄酮醇(3-OH游离):352~385nm 黄酮醇(3-OH取代):328~357nm Ⅰ Ⅱ
(一)黄酮类在甲醇中的UV特点—— 1.黄酮及黄酮醇类 • 母核氧取代,相应吸收带红移 • 带Ⅰ——母核氧取代↑,红移 • 带Ⅱ—— A环氧取代↑,红移 B环氧取代只影响峰形 4- O, 单峰 3,4-二- O,双峰 • 母核上羟基甲基化、乙酰化、苷化,相应吸收带紫移
(一)黄酮类在甲醇中的UV特点—— 2.查尔酮及橙酮类 • 共性:带Ⅰ很强,为主峰 带Ⅱ较弱,为次强峰 • 区别:带Ⅰ峰位不同 查儿酮:340~390nm 橙酮: 370~430nm Ⅰ Ⅱ
(一)黄酮类在甲醇中的UV特点— 3.异黄酮、二氢黄酮(醇)类 • 共性:带Ⅱ为主峰 带Ⅰ很弱,为主峰的肩峰 • 区别:带Ⅱ峰位不同 • 异黄酮: 245~278nm • 二氢黄酮(醇): 270~295nm Ⅱ Ⅰ
Ⅱ为主峰,Ⅰ为肩峰 Ⅰ:异黄酮: 245~278nm 二氢黄酮(醇):270~295nm Ⅰ、Ⅱ均较强 Ⅰ:黄酮: 304~350nm 黄酮醇:352~385nm Ⅰ主峰,Ⅱ为次强 Ⅱ:查儿酮:340~390nm 橙酮: 370~430nm 小结:在MeOH中的UV特点 ——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类型
1 2 3 4 5 6 250 300 350 400 小结:在MeOH中的UV特点 ——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类型
二、UV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 (一)黄酮类在甲醇中的UV特点 (二)诊断试剂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二、UV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 • 常用诊断试剂: • NaOMe • NaOAc • NaOAc/H3BO4 • AlCl3及AlCl3/HCl
(二)诊断试剂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1.NaOMe • 碱性强,解离所有Ar-OH • 带Ⅰ, +40~60nm,强度不降 ——示有4-OH • 带Ⅰ, +50~60 nm,强度下降 ——示有3-OH, • 但无4-OH
MeOH - NaOMe - 200 300 400 500 (二)诊断试剂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1.NaOMe +50nm,强度增加(不降) 有4-OH
200 300 400 500 (二)诊断试剂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1.NaOMe MeOH - NaOMe - +50nm,强度降低 有3-OH,无4-OH
200 300 400 500 (二)诊断试剂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2.NaOAc(未熔融) MeOH - NaOAc - • 碱性较弱,酸性强的Ar-OH解离 • 带Ⅱ,+5~20nm ——示有7-OH +12nm
(二)诊断试剂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3. NaOAc/H3BO4 • 带Ⅱ ,+5~10nm —— A环有邻二Ar-OH • 带Ⅰ,+12~30nm —— B环有邻二Ar-OH
(二)诊断试剂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4. AlCl3及AlCl3/HCl
稳定性 (二)诊断试剂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4. AlCl3及AlCl3/HCl 3-OH,4-C=O 5-OH,4-C=O 邻二Ar-OH 不分解 不分解 分解 HCl AlCl3 络合物 AlCl3/HCl AlCl3 MeOH 判断邻二Ar-OH的有无、位置 判断分子中3-OH,5-OH的有无
稳定性 (二)诊断试剂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4. AlCl3及AlCl3/HCl 3-OH,4-C=O 5-OH,4-C=O 邻二Ar-OH 不分解 不分解 分解 HCl AlCl3 络合物 AlCl3/HCl = AlCl3 无邻二Ar-OH AlCl3/HCl ≠ AlCl3 有邻二Ar-OH 带Ⅰ - 30~40nm B环有 - 50~60nm A、B环均可能有
AlCl3 —— AlCl3/HCl … -43nm B环有邻二Ar-OH
稳定性 (二)诊断试剂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4. AlCl3及AlCl3/HCl 3-OH,4-C=O 5-OH,4-C=O 邻二Ar-OH 不分解 不分解 分解 HCl AlCl3 络合物 AlCl3/HCl = MeOH 无3-OH,无5-OH AlCl3/HCl ≠ MeOH 可能有3-OH、5-OH 带Ⅰ + 35~55nm 只有5-OH + 60nm 只有3-OH + 50~60nm 可能同时有3-OH、5-OH + 17~20nm 除5-OH,尙有6-O-
小结:诊断试剂位移 ——黄酮类化合物的取代式样 诊断试剂 位移规律 归 属 NaOMe 带I红移40~60nm,强度不降 示有4′-OH 带I红移50~60 nm,强度下降 示有3-OH、但无4′-OH NaOAc 带II红移5~20nm 示有7-OH NaOAc / H3BO3带I红移12~30nm 示B环有邻二酚羟基 带II红移5~10nm 示A环有邻二酚羟基
小结:诊断试剂位移 ——黄酮类化合物的取代式样 诊断试剂 位移规律 归 属 AlCl3/HCl谱图 = AlCl3谱图 示无邻二酚羟基 AlCl3/HCl谱图 ≠ AlCl3谱图 示有邻二酚羟基 带Ⅰ紫移30~40 nm 示B环有邻二酚羟基 带Ⅰ紫移50~65 nm 示A、B环均可能有邻二酚羟基 AlCl3/HCl谱图 = MeOH谱图 示无3-及/或5-OH AlCl3/HCl谱图 ≠ MeOH谱图 示可能有3-及/或5-OH 带I红移35~55 nm 示只有5-OH 红移60nm 示只有5-OH 红移50~60nm 示可能有3-OH及5-OH 红移17~20 nm 示除5-OH外,尚有6-氧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