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272 Views
輔仁大學性別平等論壇 時間 : 2011 年 3 月 16 日 地點 : 文開樓 LE3A 主講 : 鍾安住主教. 消除性別歧視 維護人格尊嚴. 前 言. 更認識同性戀的成因 以及天主教的看法。. 同性戀的定義與成因. 一、定義 按台灣諮商與輔導對同性戀的論述 : 1 、無法克制自己想要跟同性 有親密行為或幻想。 2 、同性間有戀愛表現,且情 感尋求對象皆為同性。. 3 、 同性傾向是持續性的,而非情境式或是 偶然的發生。 4 、對異性感到噁心、不舒服或是厭惡與 異性發生性行為。 5 、年齡應滿 20 歲或是 25 歲。
E N D
輔仁大學性別平等論壇 時間:2011年3月16日 地點:文開樓LE3A 主講: 鍾安住主教
消除性別歧視 維護人格尊嚴
前 言 更認識同性戀的成因 以及天主教的看法。
同性戀的定義與成因 一、定義 按台灣諮商與輔導對同性戀的論述: 1、無法克制自己想要跟同性 有親密行為或幻想。 2、同性間有戀愛表現,且情 感尋求對象皆為同性。
3、同性傾向是持續性的,而非情境式或是 偶然的發生。 4、對異性感到噁心、不舒服或是厭惡與 異性發生性行為。 5、年齡應滿20歲或是25歲。 (周柏伶 民89)
二、生理因素的成因 1、基因與遺傳 男同性戀的成因與母親的遺傳較為關 係,男同性戀基因可能來自母親所給予的 X染色體,同性戀的某部份原因是與遺傳 有關聯的。 2、大腦結構 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在大腦結構上確實有差別。(房樹生,1994)
3、荷爾蒙 同性戀的原因是與遺傳上的染色體變 異有關,腦下垂體的異常會導致女同性戀 者的男性賀爾蒙分泌較多。而男同性戀則 是分泌較多的女性賀爾蒙。可見賀爾蒙分 泌的多寡,有可能會 導 致同性戀者的產 生。
三、心理因素的成因 1、早期經驗的因素 佛洛伊德認為同性戀的原因,來自早 期經驗的認同與父母的相處方式,男同性 戀是由於青春期固著在母親的認同上,以 喜愛男生來抑制閹割的焦慮,且因為討厭 父親的結果而不愛女人;女同性戀則是因 為母親沒有給予其陽具,轉而對母親感到 生氣,但卻又在認同父親上出現問題,對 父親的失望使其拒絕所有的男性,而防衛 機制使得其趨向喜歡女生。
2、依附觀點 同性戀者在成長的過程中,周圍有過 多的同性,且其對同性的父母有強烈的依 附,以至於對同性者有特殊的情感,在多 次的依附關係被滿足下,漸漸的發展為對 同性的認同及喜愛,於是當其在選擇配偶時,便會傾向選擇同性者。
3、社會學習因素 產生同性戀的原因可能是經由後天環 境學習而來的,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容 易受到身邊事物之影響進而產生學習,舉 凡家庭環境、個人的情感經驗、對性傾向 的感受與觀點等等,都可能會影響其認 同。
二、同性戀的處置 一、精神醫學方面 我們不應該只從粗淺的表面來對同性 戀下判斷,或對其有任何不正確的誤解, 應了解到,同性戀者在各方面與異性戀者 無差別,只是選擇的性傾向不同。再者, 我們應該以一種更為正向,關懷的態度協 助同性戀者找到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認同 ,幫助他們更能適應社會。
二、臨床心理方面 精神醫學是從病理方面來看待同性戀 ,而臨床心理是以個體的生活發展部份來 看。同性戀者所要面對的社會『現實』, 要比一般異性戀者來的要多,若沒有足夠 堅強的支持團體在其背後支撐著,則同性 戀者很容易會產生許多心理上的挫折,因 此,當同性戀者在面對這種種的問題,家 人、朋友的陪伴是相當重要的,這會使的 他們有勇氣去迎接未來一路上的挑戰。
三、諮商輔導方面 在學校方面,性別教育的宣傳、人際 關係的培養以及多元文化的接納是相當重 要的,正確的教導與教育是刻不容緩的事 情,仰賴專業人員將新觀念注入學校體系 ,踢除舊式不正確的誤解。
三、如何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天主教的看法)三、如何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天主教的看法) 「你不可與男人同寢,如同與女人同寢 一樣:這是醜惡行為。你不可與任何獸類 同寢,為牠所淫污,女人亦不可委身與走 獸,同牠交合:這是逆性邪惡。」 (肋十八,22-23)
「因此,天主任憑他們陷於可恥的情 慾中,以致他們的女人,把順性之用變為 逆性之用; 男人也是如此,放棄了與女人 的順性之用,彼此慾火中燒,男人與男人 行了醜事,就在各人身上受到了他們顛倒 是非所應得的報應。他們既 不肯認真地認 識天主,天 主也就任憑他們陷於邪惡的 心思,去行不正當的事」 (羅一,26-28)
一、應該避免對同性戀者有任何 不公平的歧視: 有為數不少的男女,呈現著天生的同性 戀傾向。同性戀並非他們刻意的選擇;正是 這事實為他們大多數人構成了一種考驗。對 他們應該以尊重、同情和體貼相待。這些人 被召在他們身上實行天主的旨意,如果他們 是基督徒,應把他們由於此種情 形可能遭遇的困難,與基督十字 架上的犧牲結合在一起。
二、同性戀者被召修德行,守貞潔: 藉著訓練人內心自由的自制諸德行,有 時藉著無私友情的支持,藉著祈禱和聖事的 恩寵,他們可以,也應該,漸次地並決心地 ,走向基督徒的成全。 三、同性戀是違反自然律的行為: 因為是排除生命的賜予,不是來自一種 感情上及性方面的真正互補。根據聖經,同 性戀的行為顯示嚴重的腐敗,聖傳常聲明 「同性戀的行為是本質的錯亂」,是應該節 制的。
結 論 先天的生理因素加上後天環境的影響, 是同性戀產生的原因,也就是同性戀產生不 單只有一個原因,彼此會相互影響,也會相 互融合。若我們能以一 個客觀、公正且不帶批 評的角度去欣賞他們, 發現他們的優點,了解 、接納、關懷,定會使 校園文化更祥和。
參考書目 1、陳彥婷 淡大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生) 2、劉安真、程小蘋、劉淑慧(民91)。「我是雙性戀,但選擇做女同志!」兩位非異性戀女性的性認同形成歷程。中華輔導學報,12,153-183。 3、周柏伶(民89)。同性戀輔導。 輔導通訊,61,37-41。 4、黃以文(民89)。零與壹之間。 輔導通訊,61,13-19。 5、天主教教理(民85)。天主教教務協進會539。
謝謝聆聽 天主保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