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likes | 516 Views
心理計量理論( Psychometric Theory ). 創造力是一種心理作用的歷程,可以從心理測驗判別一個人的創造力高低程度。其中尤其以擴散思考( divergent thinking )與創造力之間有密切的關係存在。. 基爾福特及陶倫斯是心理計量學派學者,他們將創造力從智慧的概念中抽離出來,把擴散思考提昇至與聚斂性思考同等的地位,並主張可以透過測量得知創造力的程度。.
E N D
心理計量理論(Psychometric Theory) • 創造力是一種心理作用的歷程,可以從心理測驗判別一個人的創造力高低程度。其中尤其以擴散思考(divergent thinking)與創造力之間有密切的關係存在。
基爾福特及陶倫斯是心理計量學派學者,他們將創造力從智慧的概念中抽離出來,把擴散思考提昇至與聚斂性思考同等的地位,並主張可以透過測量得知創造力的程度。基爾福特及陶倫斯是心理計量學派學者,他們將創造力從智慧的概念中抽離出來,把擴散思考提昇至與聚斂性思考同等的地位,並主張可以透過測量得知創造力的程度。
Guilford於1950年提出「智力結構模式」(structure of intellect model, SOI),指出人類的思考可以從思考的內容、運作和結果三方面來探討,相當於輸入、運作和輸出的思考過程;並定義創造力的關鍵字彙。
諸如:流暢力、獨創力、變通力、精密力、分析力、現存概念的再組織或再定義、複雜度及評量等成分概念。諸如:流暢力、獨創力、變通力、精密力、分析力、現存概念的再組織或再定義、複雜度及評量等成分概念。
他認為創造力絕不等於智慧,並斷言測驗的必要性(Gardner, 1993),從此開啟了「創造力-擴散思考」測量的先河,雖然兩者之間連結的本質有所爭論,但擴散思考與創造力常被視為雙胞胎。
Getzels和Jackson(1962)發表「創造力與智慧」(Creativity And Intelligence)更強化了這種傾向,而Wallach和Kogan(1969)的研究也指出創造力與智慧是不同的結構,擴散思考就是創造力(引自劉世南、郭誌光,2002)。
陶倫斯更進一步採用基爾福特的理論而應用於評量訓練創造力的效果,他的「創造思考測驗」(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TTCT)包括語言和圖形的形式,用來測量流暢力、變通力、原創力和精密力,迄今為止,影響力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