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683 Views
第三章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 Pest Risk Analysis ). 一、 PRA 的产生和发展 二、 PRA 的作用 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四、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五 、 PRA 的信息来源. 思考题. 一、 PRA 的产生和发展. 概念: Pest Risk Analysis ( PRA ):以生物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PRA 起步阶段( 1870 ~ 1920 年) PRA 发展阶段( 1921 ~ 1990 年) PRA 综合发展阶段( 1991 年~).
E N D
第三章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一、PRA的产生和发展 二、PRA的作用 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四、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五、PRA的信息来源 思考题
一、PRA的产生和发展 概念:Pest Risk Analysis(PRA):以生物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PRA起步阶段(1870~1920年) PRA发展阶段(1921~1990年) PRA综合发展阶段(1991年~)
1. PRA起步阶段(1870~1920年) 1872年俄国、法国颁布禁止从美国进口马铃薯,以防止马铃薯甲虫及针对葡萄根瘤蚜禁止从国外输入葡萄插条的法令,标志着PRA的开始。 特点:传入可能性研究阶段 认识较低:简单生物学特性 评价简单:传入的可能性 措施单一:禁止进口
2. PRA发展阶段(1921~1990年) 1924年,Cook首先将气候因子引入有害生物的研究领域;1972年,Weltzien提出了地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等。 特点: • 不仅评价了有害生物传入的可能性,而且评估传入后定殖的可能性 • 引入“风险”的概念 • 停留在适生性阶段
3. PRA综合发展阶段(1991年~) 1991年,NAPPO提出“由生物体传入或扩散引发的对植物和植物产品的风险分析步骤”;1995年,FAO颁布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2001年颁布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 从只重视有害生物定居问题的适生性研究转入有害生物对包括农业生产系统在内的社会环境、经济、生态的综合影响评估。
特点: 综合考虑有害生物的寄主范围、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扩散能力、受威胁农作物在当地的重要性及一旦传入有害生物带来的经济影响(包括潜在的影响)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及综合评估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及应采取的合适保护水平的植物检疫措施。 ——计算机模型及专家系统
二、PRA的作用 • PRA是检疫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 • 随着新的世界贸易体制的运作,进行PRA可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 • PRA能强化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 • 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PS协议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2 《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11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 《转基因生物材料(GMO)风险分析》 《潜在的经济重要性和相关术语解释与应用指南》 《环境风险分析》
四、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Pest Risk Assessment)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Pest Risk Management)
第一阶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 • 可能被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 • 可能会使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的传播途径,通常是一种进口商品。 • 因检疫政策的修订而重新开始作风险分析
1. 从有害生物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 PRA地区发现新有害生物的定殖侵染或暴发产生的紧急情况 • 在一进口商品上截获到新的有害生物而产生的紧急情况。 • 科学研究确定的新的有害生物风险。 • 有害生物传入到PRA地区以外的新地区。 • 在PRA地区以外新地区比其原发地区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 检查发现,某一有害生物不断地被截获。 • 应进口生物者的要求,如研究人员、教育人员、生物学从业人员、商业公司(宠物商店店主)、食品业(供消费用的蜗牛)或业余爱好者(玻璃鱼缸用的水生植物)提出的要求。 • 为制定和修订关于特定商品的植物检疫条例或要求而做出政策 决定。 • 另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区域植物保护组织、粮农组织)提出的建议。 • 新的处理、系统或程序,或新信息对早先决定的影响。
2. 从传播途径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 开始进行一种新商品(通常是植物或植物产品)或新产地商品的国际贸易。PRA可能应进口要求或贸易中出现交运某种货物而开始。传播途径可能涉及到一个或若干个原产地。 • 供选种和科研目的而进口的新的植物种。 • 查明商品进口之外的传播途径(自然扩散、邮件、垃圾、乘客行李等,或商品的包装、运输工具等)。 • 为制定和修订关于特定商品的植物检疫条款或措施而做出政策决定。 • 新的处理、系统或程序,或新信息对以前决定的影响
第一阶段的结论 当有害生物被确定后,同时需划定PRA地区。 在第一阶段结束时,有害生物已被确定是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确定是否是单独的或与某一传播途径相联系的。然后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 第一阶段已经确定了应进行风险评估的某一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的清单(在从传播途径开始的情况下)。第二阶段将逐个考虑这些有害生物。将审查每一种有害生物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在审查过程中,PRA考虑每一种有害生物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关于其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的实际资料。然后利用专家评判来评估其在PRA地区的定殖、扩散和经济重要性的可能性。最后描述传入PRA地区的可能性的特点。
1. 地理和管理标准 • 如果有害生物在PRA地区存在,并已达到其生态范围的极限(即广泛分布),那么这种有害生物就不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这种有害生物的PRA就到此为止。 • 如果有害生物在PRA地区存在,尚未达到生态范围极限(即未广泛分布),而且该有害生物在PRA地区应进行官方防治,那么该有害生物就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 • 如果有害生物尚未广泛分布,但正在考虑今后在PRA地区对其进行官方防治,那么PRA将确定该种有害生物是否应当进行官方防治。如果得出该种有害生物应当进行官方防治的结论,那么这种有害生物就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的这个方面。 • 如果有害生物尚未广泛分布,但没有进行官方防治也没有考虑在今后进行官方防治,那么这种有害生物就不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 • 如果有害生物在PRA地区不存在,那么它就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 。
2.经济重要性标准 • 定殖可能性: ①在PRA地区寄主的可得性、质量和分布 ②在PRA地区的环境适生性 ③有害生物的适应潜力 ④有害生物的繁殖方法 ⑤有害生物的存活方式
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 ①有害生物自然扩散的自然和(或)控制的环境 ②随商品或运输工具运动的情况 ③商品的预定用途 ④在PRA地区有害生物的可能的传媒 ⑤在PRA地区有害生物的可能的天敌。
潜在的经济重要性: ①损失类型 ②作物损失 ③出口市场的损失 ④防治费用的增加 ⑤对正在执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计划的影响 ⑥环境损失 ⑦作为其他有害生物传媒的能力 ⑧已意识到的社会代价,如失业
3.传入可能性 • 影响进入可能性的因素: ①有害生物污染商品和运输工具的机会 ②有害生物在运输的环境条件下的存活率 ③在入境检查时检测到有害生物的难易程度 ④有害生物通过自然方式进入PRA地区的次数和数量 ⑤在任何特定的进境港口从另一国家进入的人员次数和数量 • 影响定殖可能性的因素: ①托运商品的数量和次数 ②运输工具会带有某种有害生物的个数 ③商品的预定用途
第二阶段的结论 如果有害生物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应当利用专家评判来审查第二阶段中收集的资料,以决定有害生物是否具有足够的经济重要性和传入可能性,亦即是否具有足够的风险,来证明采取植物检疫措施是正当的。如果是,则进入第三阶段;如果不是,对该有害生物的PRA就到此为止。
第三阶段: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 主要包括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及其与之相一致或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方案的设计和评估。 • 以前检疫一概要求零允许量的科学依据不足。 • 遵循成本——收益和可行性原则、最小影响原则和非歧视原则,
1. 风险管理备选方案 ①列入禁止的有害生物清单 ②出口前的植物检疫检查和证书 ③规定出口前必需达到的要求(如,处理来自无有害生物区、生长季节检查、证书体系) ④进境时检查 ⑤在进境口岸、检疫站或适当时在目的地进行处理 ⑥入境后检疫扣留 ⑦入境后的措施(限制商品的使用,防治措施) ⑧禁止特定产地的特定商品进境
2.备选方案的效率和影响 ① 生物学有效性 ② 实施的成本/效益比 ③ 对现存法规的影响 ④ 商业影响 ⑤ 社会影响 ⑥ 植物检疫政策考虑 ⑦ 实施新法规的时间 ⑧ 备选方案对其它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效率 ⑨ 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的结论 在第三阶段结束时,已经决定了有关有害生物或传播途径的适当的植物检疫措施。第三阶段的完成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仅完成第一、二阶段,然后没有对风险管理备选方案进行适当评估就采取植物检疫措施是不正当的。在实施植物检疫措施之后,应当监督其有效性,如有必要应当对风险管理备选方案进行审查。 特别注意,在实施PRA过程后,还应当进行必要的记录。
记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工作 对PRA应当有足够的记录,以便在进行审查或产生争议时,PRA可明确说明其资料来源,以及做出有关采取的或将要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的管理,决定所利用的基本原理。
四、PRA的信息来源 PRA所需的信息:生物学信息、病理学信息、地理信息等。 生 物 PRA地区定殖的潜力 名称和分类地位 有害生物分布的生态图 与已知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关系 被保护植物的记录 与检查相关的鉴定方法 有害生物利境和逆境的气候条件 检测方法 PRA地区的气候条件 国际贸易中寄主截获记录 防治措施对防治其他有害生物的影响 国际运输中其他方式的记录 使用杀虫剂的副作用 从初发区到PRA地区的特定途径 防治费用
数据库 • 国际信息互联网 • 地图(解释性信息) • 专家系统(决策信息) • 数学模型(预测信息) •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第一时期:危险性病虫草害检疫重要性评价和适生性分析 第二时期:PRA与检疫实际结合和计算机辅助评价 第三时期: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组成立—里程碑
二、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 1.从传播途径开始的PRA 第一步:由输出国提出要求,由国家检验检疫局列入计划,并要求输出国提供有关的材料,包括随该商品传带的有害生物名单以及产地进行有关的官方防治措施。 第二步: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立。 第三步:对每一种中国关心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逐个进行风险评估。 第四步:总体风险归纳。 第五步:备选方案的提出。根据总体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植物检疫防范措施建议。
第六步:就总体风险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的意见。 第七步:评估报告的产生。 第八步: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价,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九步:风险管理。 第十步:形成PRA报告。 第十一步:在实施检疫措施之后,应当监督其有效性,如有必要应对检疫措施进行评价
2.从有害生物开始的PRA 第一步:有害生物的鉴定或选定。 第二步:对每一种中国关心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逐个进行风险评估。 ①传入可能性评估:包括进入可能性评估和定殖可能性评估。②扩散可能性评估。 ③传入后果评估: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第三步:备选方案的提出,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降低风险的植物检疫防范措施建议。
第四步:风险评估结果和植物检疫措施建议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的意见。 第五步:PRA报告的产生。 报告的内容要求: ①有害生物数据单。②单一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包括寄主可得性、适生性等。 ③备选方案。 ④对征求意见的答复或解释。 第六步:对PRA报告,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七步:风险管理。 ①适当保护水平(APL)的确定,必要时,结合经济、社会因素,提出APL。 ②备选方案的可行性评估。 ③建议的检疫措施。 ④征求意见。 ⑤决策建议。
3.评估报告的内容要求 (1)风险评估概要。 (2)流程交接登记表。 (3)风险评估要求描述。 (4)商品的有害生物名单(全)。
(5)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应列出筛选依据,逐条简述,单一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包括数据单、参考文献等。(5)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应列出筛选依据,逐条简述,单一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包括数据单、参考文献等。 (6)总体风险归纳。 (7)备选方案。 (8)对管理者提问的答复。 (9)对评价人意见的答复。 (10)提问、意见的原件或总结。
4.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 1981年根据不同类群的有害生物特点,按照为害程度、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中国有无分布、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对170种植物病毒、122种细菌、102种真菌、935种线虫、约500种昆虫以及6属22种杂草进行了评价。
思考题 • 什么是PRA? • 为什么要进行PRA? •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有那些? • 简述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基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