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66 Views
迁徙的鹤 环境教育行动项目 张娟 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 2008 年 12 月 13 日. 一、项目介绍: 时间: 2006 年 4 月 ——2009 年 3 月,分三个年度具体实施 主要地点:亚洲东部水鸟迁徙路径上 7 个重要湿地以及周边学校,包括 6 个保护区和 1 个城市地区 —— 挠力河、扎龙、莫莫格、向海、科尔沁、鄱阳湖、天津 其他地点:俄罗斯、美国. 2. 8. 以鹤为旗舰种 ——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种类的鹤. 白枕鹤 White-naped Crane. 丹顶鹤 Red-crowned Crane. 灰鹤 Eurasian Crane. 蓑羽鹤
E N D
迁徙的鹤环境教育行动项目张娟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2008年12月13日迁徙的鹤环境教育行动项目张娟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2008年12月13日
一、项目介绍:时间:2006年4月——2009年3月,分三个年度具体实施主要地点:亚洲东部水鸟迁徙路径上7个重要湿地以及周边学校,包括6个保护区和1个城市地区——挠力河、扎龙、莫莫格、向海、科尔沁、鄱阳湖、天津其他地点:俄罗斯、美国一、项目介绍:时间:2006年4月——2009年3月,分三个年度具体实施主要地点:亚洲东部水鸟迁徙路径上7个重要湿地以及周边学校,包括6个保护区和1个城市地区——挠力河、扎龙、莫莫格、向海、科尔沁、鄱阳湖、天津其他地点:俄罗斯、美国
2 8
以鹤为旗舰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种类的鹤以鹤为旗舰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种类的鹤 白枕鹤White-naped Crane 丹顶鹤 Red-crowned Crane 灰鹤 Eurasian Crane 蓑羽鹤 Demoiselle Crane 白头鹤 Hooded Crane 黑颈鹤 Black-necked Crane 白鹤 Siberian Crane 赤颈鹤 Sarus Crane
项目目标: • 将老师、学生直接引入到自然资源保护的话题讨论中,包括鹤类、湿地以及当地的社区发展 • 推动当地的老师、学生成为社区环境教育的主体 • 连接迁徙路径上不同社区,推动他们在自然保护方面的合作,包括城乡之间、南北之间、中俄之间 • 通过鹤类迁徙路径连接中、俄、美三国之间在迁徙路径上的合作,最终推 动全球化的鹤类以及栖息地保护 • 提高学校老师、学生、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世界公民意识
项目合作结构:外来机构—保护区—学校 保护区等当地机构 8个(6个保护区+ 天津绿色之友和天津生物教研室) 当地学校 22所 项目团队 4人 老师、学生、家庭……
项目内容:1. 通过教材开发将自然引入日常教学 • 校本课程的开设补充教学资源——所有保护区周边学校都有适合当地的教材 • 推动教育系统为环境教育买单——科尔沁保护区和教育局的合作意向 蒙汉两个版本 学科教学乡土化 天下溪乡土教材系列
2、寒暑假营地活动,推动老师学生成为环境教育主体2、寒暑假营地活动,推动老师学生成为环境教育主体 • 给教师提供环境教育理念、实践的培训——教老师怎么玩 • 给学生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机会——带孩子玩
乡土教材开发和营地活动——尝试环境教育系统化、课程化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思路乡土教材开发和营地活动——尝试环境教育系统化、课程化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思路 • 迁徙的鹤项目开发乡土教材的模式 • 线索:人地关系 • 结构:认知传统、面对变迁、采取行动 • 步骤: • 调研——深入当地进行采访和资料收集,使教材吸收大量地方文化(民间故事、民俗谚语等)和环境特征(地理、气候、生态等),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想法; • 形成团队——与当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教师形成编写团队,进入课堂听课,与孩子们交流,了解需求,确定大纲、内容、目标 • 合作编写——把生动的课文与观察、探索、游戏、制作等活动结合,力求既有丰富的当地湿地生态环境、鹤类、民俗文化等知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图文并茂,取材简便。15课时左右。 • 印刷出版——教材成稿后送交保护区和学校收集反馈意见,同时编审团队负责审定。 • 培训推广——进行教师培训,与当地教委和学校领导商讨,确定试点学校、课时,有效地发挥当地学校和保护区的力量,使乡土教材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符合当地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 • 迁徙的鹤项目营地活动组织的特点 • 1、以活动为主,配合知识讲解 • 2、教师培训和学生活动结合,调动当地教师参与,他们既是学生,也是老师 • 3、活动以当地生态系统为主题,从自然观察、生态游戏、角色扮演、自然创作几类设计活动
城乡差异的不同对策 乡村——缺乏教学资源,学生离自然近——编写教材提供资源,举办活动在自然中学习,不仅仅玩 城市——不缺乏信息,离自然远——编写教师手册针对老师,举办活动贴近自然
3、通过迁徙主线连接不同社区——“工具” 的激发 • 交流平台——网站,分享迁徙路径上的故事 • 环境教育者交流——学习、分享,真实的信息和感受 • 艺术品交流、摄影比赛等等——趣味活动的展示分享
项目的核心&挑战: 如何把“我们的想法”变成“当地人的想法”? 从外来机构做项目到当地人做自己想做的项目的思路—— 这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这一思考贯穿在我们设计的所有活动中, 比如: 教材编写——当地人写当地的故事 营地活动培训——当地人学做适合当地的活动 有趣的活动——激发当地人自己组织活动的热情、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小额经费支持计划——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质性活动,小额经费支持计划——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质性活动, 促进环境教育活动的自主性、实际性和创新性 • 面向学校发送小额经费,支持自主活动,金额不超过1500元 • 给予申请项目的相关培训,为今后开展活动做准备 • 跟进项目实施过程,最终对项目进行总结、分享 目前正在实施小额经费计划的学校有12所 • 制作校园植物书 • 修订校本教材 • 画环保艺术墙 • 垃圾污染状况调查 • 录制鸟儿鸣唱的声音 • 青少年自然观察活动推广 • 版画制作、自然手工 • ……
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方法的渗透 & 课后活动的开展
项目带来的思考和目前的不足之处 1、环境教育的“内核”是什么?诸多形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何整合? 环境教育目前的主要活动方式: 渗透教学、主题活动、小组课题研究、营地活动、制作和发明、 环境文化历史与艺术活动 2、城乡之间环境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对乡村、城市的理解:自然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对孩子、教育过程的理解 3、环境教育的效果究竟如何?让环境受益 & 让教育受益? 内容 & 形式 4、怎么能让环境教育为更多人所知、所需?更可持续?
展望 1、在项目期内的研讨会后,争取总结而成一套湿地环境教育的通行课程 指南以及优秀案例,最起码初步探讨和湿地相关的环境教育“内核” 2、汇总项目实施过程中城乡活动的具体实施案例,进行初步总结归纳 3、在独立评估中,针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4、进一步推广项目理念,教育部门认可; 5、持续跟进项目学校的发展,引入新的活动,同时面向社会组织 “生态学习假期”
欢迎登陆网站 http://www.trackingcranes.org 感谢: 国际 鹤类基金会 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基金会 康菲石油公司 白鹤GEF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