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2008 年中国经济发展几大趋势

2008 年中国经济发展几大趋势. 国家信息中心 祝宝良. 一、经济增长潜在水平提高. 1 、 潜在经济增长能力提高 潜在经济增长速度 = 3.1% + 0.5247* 资本增长速度 +0.4753* 劳动力增长速度 2003-2007 年,资本存量增长速度由 1978-2002 年的 11.5% 提高到 14% ,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由 9.5% 提高 10.8% 左右。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08 年中国经济发展几大趋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几大趋势 国家信息中心 祝宝良

  2. 一、经济增长潜在水平提高 1、潜在经济增长能力提高 • 潜在经济增长速度= 3.1% + 0.5247*资本增长速度+0.4753*劳动力增长速度 • 2003-2007年,资本存量增长速度由1978-2002年的11.5%提高到14%,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由9.5%提高10.8%左右。 • 2003-2007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分别为9.8%、10.2%、10.6%、11%和11.2%。实际经济增长为10%、10.1%、10.4%、11.1%和11.5%。

  3. 图:实际经济增长和潜在经济增长

  4. 2、结论 • 2002年新一轮扩张经济周期中,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略高于潜在经济增长,但两者的差距并不大。我国实际经济增长对潜在增长的偏离程度不高。 • 在潜在经济增长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我国实际经济增长对潜在增长的偏离程度,可以归结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5. 二、世界经济放慢对我国的影响不大 1、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但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 IMF把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4.9%降到4.1%,比2007年10月预测下调了0.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长为1.5%,下调了0.4个百分点;日本和欧元区分别为1.5%和1.6%,下调了0.2和0.5个百分点。 • 美国经济尚不会衰退,诺贝尔奖获得者克莱因教授也预测,2008年1、2季度美国GDP将分别增长0.6%和1.5%。

  6. 2、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脱钩现象?2、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脱钩现象? 我们利用联合国世界经济联结模型中国计量经济模型估计,我国出口对美、日、欧盟GDP的弹性分别为4.1,4.7和3.5,即美日欧GDP增长速度分别增加或减少1个百分点,分别将使我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速增加或减少4.1,4.7和3.5个百分点。这三大经济体经济每减速1个百分点,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降低0.8个百分点左右,影响有所减小。

  7. 三、近期极端气候灾害对国内经济的 影响有限 1、灾害损失达到1111亿元。工业生产、投资、消费、进出口都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农业包括蔬菜和肉类生产影响较大,会推动未来几个月物价上涨。 2、影响是暂时的。自然灾害并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和基本趋势发生改变。随着气候的逐渐转暖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进行,经济运行将很快步入正常轨道。预计二季度我国经济就将恢复正常增长,一些领域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8. 3、吸取2003年治理SARS冲击的经验,避免高估雪灾的负面影响。3、吸取2003年治理SARS冲击的经验,避免高估雪灾的负面影响。 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对其负面影响的判断偏悲观,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推动经济发展的要求,实施了宽松货币信贷政策,促使2003年出现信贷猛增,推动2004年上半年转向“过热”。

  9. 四、2008年经济发展展望 1、消费需求拉动作用加大。 连续多年宏观经济景气较旺,新增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仍然会保持较强的促进作用,2008年奥运会也将对国内市场销售产生“奥运景气”推动作用,居民物价上涨预期增强也会带动居民提前消费。预计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2.7%左右,比2007年实际增长率高出0.3个百分点。

  10. 2、投资增长基本稳定 企业利润增长加快、设备利用率在2007年第四季度达到历史最高值85.3%;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多;国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投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项目增加较多;政府换届。 央行提高利率和控制新增贷款规模,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加大对房地产贷款的审查力度,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行业投资回报预期降低。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5%左右,和2007年基本持平。

  11. 3、外贸顺差增速有所回落 出口增速减慢。世界经济增长减慢;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多,炒作中国产品质量;国内密集出台控制出口过快增长和调整外贸结构政策;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生产要素成本提高。 进口增长稳定。国内需求较快增长;人民币升值和进口关税逐渐下调;石油、农产品和其它矿产资源进口价格上涨。 出口增长18%,进口增长20%,贸易顺差为2900亿美元,增幅由2007年的50%下降为10%

  12. 4、我国总需求强劲扩张势头会有所减弱,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将由过去五年加速增长转为高位趋稳、小幅回落。4、我国总需求强劲扩张势头会有所减弱,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将由过去五年加速增长转为高位趋稳、小幅回落。 GDP增速将从2007年的11.5%回落到2008年的10.5%左右,下降0.9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呈现前低后快的趋势,其中一季度经济增长10.2%左右。

  13. 五、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势五、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势 1、物价上涨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当前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和实际经济增长水平的偏离程度不大,商品市场供求总体基本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虽存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市场需求条件,但物价上涨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14. 2、原因分析 • 我国对国外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增加了石油、农产品和其他矿产品等初级产品的需求;美元贬值、投机炒作、地缘政治纷繁复杂推动了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 • 可贸易制造业商品价格基本稳定,不可贸易商品价格上涨较快,物价上涨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 农业部门比较收益低,除了粮食外补贴外,其他商品供给不足,表现为肉类、牛奶、蔬菜等价格上涨。

  15. 物价翘尾巴(%)

  16. 图:经济增长缺口和通货膨胀

  17. 3、2008年全年物价前高后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将超过5%3、2008年全年物价前高后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将超过5% • 冰雪灾害对肉类、蔬菜价格的影响将在上半年有所显现 • 明年翘尾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4% • 农产品价格将继续上涨 • 国际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仍存在上涨压力 •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 劳动力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 • 通胀预期加强

  18. 五、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 1、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动摇 •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防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 • 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

  19. 2、从紧货币政策 目标:通过遏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防止投资反弹,稳定物价上涨预期,防止结构性性物价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继续加快信贷投放的结构调整,有保有压。 政策工具:一是加强窗口指导,严把信贷关,控制新增贷款总量。二是继续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工具,严控货币供给快速增长。三是灵活运用利率等价格型工具,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改变“负利率”状况。四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上行。

  20. 3、稳健财政政策 目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财税政策通过支持农产品生产,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在稳定物价方面发挥作用。 工具:2008年财政减收因素较多,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还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财政赤字和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

  21. 4、政策协调和配合 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面临挑战。一是美国经济是否会陷入衰退始终具有不确定性。一旦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而我们又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就有可能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巨大伤害。二是美联储不断放松货币政策,增加了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的难度。不得不顾虑进一步加息可能刺激资本大量流入的后果。 宏观调控将会加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等的配合力度,使各项政策形成合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