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破壞與建設 忠 14 組 王鉫賝、林嘉敏

921 大地震. 破壞與建設 忠 14 組 王鉫賝、林嘉敏. 921 大地震 ( 台灣 ). 成因 : 車籠埔斷層 的錯動 ( 台灣西部 ) 震央 : 南投縣集集鎮 規模 : 6.8 –7.3 死亡人數 : 2415 房屋全倒 : 9909 半倒 : 7575. 建材 : 在強地震區,尤其是在震央附近,建築物在 7 級 以上地震力的作用之下能夠不受損傷,幾乎是不可能的。 應該選用 質輕、價廉、高韌性易於修補重建之建材如木材 或鋼 。將人員、物質的損害減至最低。鋼筋混凝土高樓建

Download Presentation

破壞與建設 忠 14 組 王鉫賝、林嘉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921大地震 破壞與建設 忠14組 王鉫賝、林嘉敏

  2. 921大地震(台灣) 成因:車籠埔斷層的錯動(台灣西部) 震央:南投縣集集鎮 規模:6.8 –7.3 死亡人數:2415 房屋全倒:9909 半倒:7575

  3. 建材:在強地震區,尤其是在震央附近,建築物在7級建材:在強地震區,尤其是在震央附近,建築物在7級 以上地震力的作用之下能夠不受損傷,幾乎是不可能的。 應該選用質輕、價廉、高韌性易於修補重建之建材如木材 或鋼。將人員、物質的損害減至最低。鋼筋混凝土高樓建 築物由於體積重,韌性差在大地震來時的風險是很大的。 地震力與建築物本身的重量成正比,減輕建築物重量可以 減少地震力及地基承載力,所以減輕建築物重量為地震設 計的必要手段。除主結構體外,建築物的隔間及外牆,應 採用質輕,無剛度的建材。混凝土或磚的隔間及外牆,不 但增加了建築物的重量,而且影響到了建築物原結構設計 的剛度分配,是很不恰當的。

  4. 設計:震對建築物損害,大致分為四大類 (1)傾倒翻覆─這和建築物本身的重量、高度、平面長寬比、地 基深度及型態有密切的關係。一幢高又窄的混凝土房子在其窄 方向抵抗傾倒力距的能力是有限的。 (2)軟弱樓層 全面崩塌或由偏心扭力造成的局部崩塌或傾斜 ─基本上建築物愈下層所受的地震力愈大,所需的樑柱尺寸應 愈大,如果下部有挑高樓層,樑柱尺寸應相對加大,或加入其 他的側向力支撐系統。側向力支撐系統應盡量保持分佈均勻、 上下連貫、對稱的特性。主結構側向力支撐系統不要做剪力轉 移,變換位置。軟弱樓層的判定,可以將一個大側向力放在結 構體之頂端,以其樓層間之位移大小及柱之反曲點的變化來判 定。偏心扭力會加強建築物的局部應力集中,造成不利的影響。

  5. (3)結頭破壞─結頭設計包含樑與柱的結頭以及其搭接,(3)結頭破壞─結頭設計包含樑與柱的結頭以及其搭接, 樓板與樑之接頭。結頭設計應達到韌性設計的標準,並 應考慮設計及施工上的可行性。不要照抄電腦輸出的資 料而應加以消化整理。應繪製結頭的斷面詳圖,仔細挑 列鋼筋數量間距及斷面大小,以利施工。 (4)地基沉陷或液化─本省地區由於土質不佳,地下水位高的特性,在基礎 設計上是一大挑戰。應與土壤工程師密切配合在最佳地 基深度(承載力)建築物重量,地下水之上浮力中間尋找 一個平衡點。每幢房子都應有足夠的地質鑽探資料。如 果地基有液化之危險應採用大直徑的基椿。

  6. 施工: 1、建築物須做結構靜力及動力分析,以顧及因地震所產生之放大效應。 2、落實建築基地之地質鑽探作業流程,並整合現有與未來之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庫,達資源共享的目的。 3、鬆軟土層如沈泥、沈泥性黏土、砂性土壤等打預壘樁,或用振動夯實法以防止土壤液化引起沉陷。 4、 建築物設計不能只重視美觀,須考慮防震設計,如回字形、正方形其抗震性比長方形、長條式建築物較佳,懸臂梁抗震最差,而梁柱跨距太大者,也不符安全性。 5、 防止短梁、短柱效應,必須做抗震設計,而增加主筋,箍筋間隔於10公分以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