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53 Views
中国中医药防治甲型 H1N1 流感报告. 王玉光 北京地坛医院(中国 100011 ) 中国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甲型 H1N1 流感防治专家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 R51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8 - 0086 ( 2010 ) 02. 1 概 述.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 “ 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 2009 年 4 月 24 日,中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 《 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通知 》.
E N D
中国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报告 王玉光 北京地坛医院(中国 100011) 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家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R5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8-0086(2010)02
1 概 述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2009年4月24日,中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通知》2009年4月24日,中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通知》 • 2009年5月8日,发布了包括中医药防治方案在内的甲型H1N1指南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
2009年4月30日,中国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家委员会;各省也相继成立了专家组,指导中医药防治工作2009年4月30日,中国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家委员会;各省也相继成立了专家组,指导中医药防治工作 专家委员会 组 长:王永炎 副组长:晁恩祥 王融冰 刘保延 成 员: 王玉光 刘清泉 周平安 姜良铎 王书臣 李国勤 胡镜清 张燕平 刘 葳 姚 晨 李秀惠
同步开展了中医药临床防治和药物筛选的科学研究同步开展了中医药临床防治和药物筛选的科学研究 • 据不完全统计,约2/3病例采用了单纯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综合治疗 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全面参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1 完整的疫病理论体系 • 历代中医药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疫病防治经验,逐步创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公元150年,《伤寒论》六经辨证 公元1758年, 《温病条辨》三焦辨证
发热轻,恶寒重,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辛温解表 发热重,恶寒轻, 咽喉肿痛,汗少,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辛凉解表 风 热 风 寒 流感 2.2 流感的辨证论治
2.3 流感的中医治疗 经验表明:中医治疗流感有效 调查显示:68%流感患者选择中医药治疗
2.4 1918年流感史料 世界其他地区的平均病死率高于2.5% 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有23,639人感染,2122人死亡,病死率高达8.98% 广东和上海1918~1919年流感病死率为0.13% 1918年流感期间,中医药在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Cheng K F, Leung P C. What happened in China during the 1918 influenza pandemic?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07, 11:360-364.
3.1 诊疗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流程 国外甲型H1N1 临床资料 中医疫病 治疗经验 季节性流感中 医药治疗经验 专家共识 2009年第一版 中医诊疗方案 个案研究 临床证据 因机证治 系列病例研究 (104例) 2009年第二版 中医诊疗方案
3.2 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证候特征 风热证候 • 病情温和,热势不盛 • 恶寒轻,表证轻浅 • 舌质红或淡红,苔黄或黄腻
3.4 中医药预防方案 2009年5月5日 中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布《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 北京地坛医院、佑安医院医护人员都应用了预防方案
4 中医药临床研究结果 ——406例回顾性分析
纳入标准 406病例来自5月17日-7月27日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连续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住院病例 甲型H1N1流感确诊标准: 流感样症状,咽拭病毒核酸检测阳性(realtime-PCR) 排除标准 仅给予退热、止咳等对症处理,未给予奥司他韦或中药辨证治疗者 合并肺炎及其他重症者 4.1 病例资料收集标准
406例 分析病例 379例 排除病例 27例 中医药组 165例 中药加 奥司他韦组 52例 奥司他韦组 86例 未用药组 76例 对症治疗者24例 病毒性肺炎3例 • 分组情况:
4.2 病例资料分组 根据病人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分组分析 中医药组:中医药辨证治疗≥3天者; 联合用药组:中医药辨证治疗+奥司他韦治疗者≥3天者; 奥司他韦组:奥司他韦治疗≥3天者; 未用药组:仅住院休息,常规护理,未给予治疗
4.3 中医辨证治疗方药 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候拟定治疗方药 桑菊饮合银翘散(桑叶、菊花、银花、连翘等)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等) 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 痰热清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
4.4 评价指标 • 退热时间:体温降至37.3以下,且在24小时内无反复 • 核酸阴转时间:发病至咽拭病毒核酸第一次转阴时间 • 住院时间:症状消失,咽拭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 药物不良反应
4.5 统计分析 统计软件包:SPSS 12.0 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方法: 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 推断统计方法: cli-square检验(chi-square test): 用来检验多组的率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K-W检验(Kruskal-Wallis test): 用来检验多组的中位数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统计结果: 病例分布 性别/年龄比较 入院时症状/体征分布 入院后退热时间(小时)组间比较 住院时间和病毒转阴时间(天)组间比较 4.6 379例统计分析
4.6.2 基线分析——性别/年龄 性别 Chi-square =4.155 P=0.245 年龄 F=3.279 P=0.021
4.6.4 退热时间(小时)组间比较 Chi-square=9.357 P=0.025
4.6.5 住院时间和病毒转阴时间(天)组间比较
4.7 45例(发病48小时入院伴发热、咳嗽)分层分析 • 分层分析目的: 排除病情差异造成的混杂 • 统计项目: • 入院时症状/体征分布 • 入院后退热时间(小时)组间比较 • 住院时间(天)组间比较 • 病毒转阴时间(天)组间比较
4.7.2 退热时间(小时)组间比较 cli-square=1.457 P=0.483
4.7.3 住院时间(天)组间比较 cli-square=2.077 P=0.354
4.7.4 病毒转阴时间(天)组间比较 cli-square=2.438 P=0.289
单纯中医药对于甲型H1N1流感病情较轻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单纯中医药对于甲型H1N1流感病情较轻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药与奥司他韦合用对于甲型H1N1流感病情较重者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4.8 初步结论
系统总结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药诊疗规律 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的中医临床研究 制定应对大流行的临床研究预案 深入开展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 5.1 应对策略----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
简易预防方:二白汤、桑叶菊花水等 外用中药香囊、中药香薰等 5.2 应对策略——发挥中医药预防作用
轻症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 5.3 应对策略——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 • 重症患者:借鉴中医药治疗SARS的经验,中医药与抗病毒综合治疗,降低病死率
落实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关于传统医学的决议,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成果,推动中医药的合作交流落实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关于传统医学的决议,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成果,推动中医药的合作交流 5.4 应对策略——推广应用中医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