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492 Views
Chapter 14 知溝理論. Knowledge Gap Digital Divide( 數位落差 ). MIT 100 美元電腦 目標: 每位落後地區學童人手一機. MIT Educating for the Future ( 影片製作於 1999). 06:42. 理論背景. 資訊增加,知識即增加 正面影響 / 負面影響 互相關聯的幾件事 社經地位高低 知識 ( 資訊 ) 獲取能力高低 近用大眾媒體的權利與機會. 社會階層與資訊傳播 p. 184. 基本概念. 社會結構 教育程度、職業、收入、性別、城鄉 不同階層間的知識差距
E N D
Chapter 14 知溝理論 • Knowledge Gap • Digital Divide(數位落差)
MIT 100美元電腦目標:每位落後地區學童人手一機 MIT Educating for the Future (影片製作於 1999) 06:42
理論背景 • 資訊增加,知識即增加 • 正面影響/ 負面影響 • 互相關聯的幾件事 • 社經地位高低 • 知識(資訊)獲取能力高低 • 近用大眾媒體的權利與機會
基本概念 • 社會結構 • 教育程度、職業、收入、性別、城鄉 • 不同階層間的知識差距 • 天花板效應:優勢者早就知道,劣勢者因媒體傳播也遲早知道 • 社會系統中的資訊流通量
不同議題,不同知溝 非閉合型 閉合型
提契納的理論修正 • 原提出,知溝的5個原因 • 傳播技巧、資訊存量、社會接觸、選擇性暴露/接受/記憶、媒介性質 • 修正後,加入社會系統變項 • 事件的本質 • 事件對系統的衝突程度 • 媒介報導的頻率與重複程度
經過驗證的因素 • 社會結構:同質性高低 → 知溝大小 • 媒介:印刷vs.電子、人際vs.大傳、新媒介 • 內容:議題的相關性 • 呈現方式:圖像則知溝小 • 閱聽人:教育程度、地位、分屬團體…
實證研究 • 暫不細談 • 研究可能瑕疵 • 樣本不大 • 知識的操作性定義模糊 • 很少搭配內容分析
媒介使用與知溝的關係 思考 1:吸收資訊的知識門檻 (初始水平) 思考 2:媒介內容所內含的知識性程度 (搞笑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