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黃江天博士 2008 年 5 月 21 日

香港公開大學 今日學生領袖 - 明日公民領袖 之. 「法律與我息息相關」系列講座. 中國法律制度多面睇. 黃江天博士 2008 年 5 月 21 日. 內容重點:. — 中國法制特色與普通法的差異 — 中央與地方法律的制定機制 — 中國的司法制度 — 經濟發展與法律改革的互動. 法律是甚麼 ?. 信仰. 形而上. 法律. 形而下. 工具. 法律必須被 信仰 ,否則便形同虛設。 失去信仰,法律就失去了靈魂。. 法 系 (Families of Legal Systems). — 基因、血緣

dar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黃江天博士 2008 年 5 月 21 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香港公開大學 今日學生領袖 - 明日公民領袖 之 「法律與我息息相關」系列講座 中國法律制度多面睇 黃江天博士 2008年5月21日

  2. 內容重點: — 中國法制特色與普通法的差異 — 中央與地方法律的制定機制 — 中國的司法制度 — 經濟發展與法律改革的互動

  3. 法律是甚麼? 信仰 形而上 法律 形而下 工具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便形同虛設。 失去信仰,法律就失去了靈魂。

  4. 法 系 (Families of Legal Systems) — 基因、血緣 西方傳統觀點: (1) 中華法系 (2) 印度法系 (3) 阿拉伯法系 (4) 大陸法系 (5) 英美法系

  5. 大陸法的由來及法理 指以羅馬法為基礎而形成的法律總稱。 “羅馬不是一天建立起來的。” 拉 丁 語 (法、意、西、葡) 日耳曼語 (德、奧、瑞、荷) 大陸法 大陸法源遠流長,公元前450年羅馬《十二銅表法》頒佈後,查士丁尼(Justinian)皇帝統治時期所編纂的羅馬法、教會法和商法。

  6. 大陸法系/民法法系(Civil Law Family) — 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發展出相當完整的法制 — 公元十五世紀東羅馬帝國滅亡 — 十四世紀文藝復興→如何建立公義的法律 制度? — 市場經濟形成商業城市,如佛羅倫斯、威 尼斯 — 城市商人要求貿易依賴公平和理性法律 — 以大學的學者為主導

  7. 大陸法的特色 — 以法典(Code)為基礎 — 雖有三權分立原則,但法院只能忠實演繹法律,不能透過判例建立法律規範 — 調查式(inquisitional system)審訊程序 — 主流派:a) 法國—1804年《法國民法典》 (French Civil Code) b) 德國—1896年《德國民法典》

  8. 普通法 — 普通法(Common Law)源自英國 — 1066年諾曼第公爵威廉(英王威廉一世),征服 英格蘭後,建立皇室法院→判例→統一皇朝的法 律制度 — 普通法:指 (a) 適用於全國的普遍性法律(有別於不同風俗 而形成的地方性法律) (b) 指由判例衍生出來的法律 — 衡平法 (Equity):信託法、強制履行令、禁制令 — 十七世紀,英國海外殖民地擴張

  9. 普通法制度的特點: • 判例:每一宗判案理據蘊涵的原則就是法 律(合同法、侵權法、財產法、行政法) • 信奉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監察制衡行政 機關 • 無罪推定,公平審判: • 民主自由思潮,重視個人自由財產 • (4) 辯論式/對抗式審訊 • (5) 陪審團制度

  10. 中華法系 — 五千年以前有自己文化 — 成文法(春秋/公元前3000多年)、秦、漢、 隋、唐形成獨特法律,直到清末解體 — 特點: (1) 世俗非宗教系統 (2) 倫理化(引禮入法) (3) 家族本位(天下國家,本同一理) (4) 重刑輕民 (5) 諸法合體(行政刑法不分)

  11. 清末法制改革 • 年 — 鴉片戰爭 ---- 南京條約 • 1894年 — 甲午戰爭 ---- 馬關條約 • 1898年 — 戊戌變法(103天內,皇帝公佈 110 部法律) • 1902年 — 任命沈家本、伍庭芳為修律大臣, 通過日本仿照德國法律制度

  12. 為甚麼清末法制不選擇普通法? — 日本明治維新國力大增,中日歷史文化相近 — 大陸法盛行國家主義(建立中央集權) — 相近的法典編纂觀念 — 相近的思維方式:大前提(法規)小前提(案件) →推論(判決) — 相通的審判方式:糾問式,法官主導

  13. 中華民國時期 — 《六法全書》 — 《五權憲法》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9年1月,公告國民黨的法律法令廢除。建國前 政協決議《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共同綱領》第17條 宣佈,廢舊建新,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 社會主義建基的思想價值,法律的作用是建立鞏固政權的手段。 — 國家權力集中於人大,實行共產黨領導。 — 不接受三權分立。 — 立法、執法、釋法的權屬於人民,人民的意願就 是人大。 — 法院有最終裁判權,但對人大通過的法律,沒有 最終解釋權。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别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16. 全國人大的部份主要職能: (1)修改憲法; (2)監督憲法的實施; (3)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 基本法律; (4)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5)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 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 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 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國務院由總理,副總理若干人,國務委員若干人,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组成。 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8.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享有決定本級行政區域内各種重大事情的權力。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還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享有決定本級行政區域内各種重大事情的權力。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還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它的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受國務院統一領導,管理本級行政區域内的各項行政工作。

  19. 中國的法律架構 憲 法 (Constitution) 法 律 (Laws) 行 政 法 規 地 方 性 法 規、自 治 條 例 及 單 行 法 規

  20. 中國的法律體系由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門類構成。中國的法律體系由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門類構成。

  21. 立法體系 • (1) 人 大 — 制訂法律 • 常委會 — 閉會時訂法 • 國務院 — 行政法規(800多) • 地方政府 — 地方性法規 (近10,000) • 經濟特區 — 特區法規 • 少數民族區 — 自治條例 (500多) • 部 委 — 規章(每日都發佈,難以統計) • 特別行政區 — 基本法下的立法權

  22. 怎樣保證法制的統一? 《立法法》 — 明確不同層次法律規範的效力 — 立法監督制度:備案、撤銷

  23. 中國的法律解釋體制 在中國的制度設計上,法律解釋一般說來既非附屬於司法裁判權的一種活動,也非附屬於立法權或法律實施權的一種活動;它在法律上被單列為一種權力,一種通過解釋形成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一般解釋性規定的權力,而在不同的國家機關之間對這種權力的分配,則構成一種極具中國本土特色的法律解釋權體制: (1)立法解釋 (Legislative interpretation) (2)司法解釋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3)行政解釋 (Administrative interpretation)

  24. 法 律 法律本身問題 具體應用問題 圖例:↑ 或↓:指向解釋權 ↔:二者之間相衝突 ▄: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 法律具體應用問題 司法解釋 全國人大常委解釋 (立法解釋) 國務院及主管部門解釋 (中央行政解釋) 最高法院解釋 (審判解釋) 最高檢察院解釋 (檢察解釋)

  25. 中國司法特色 — 放在人大制度中,從屬於人大 人大與其他公共權力 — 產生與被產生 — 負責與被負責 — 監督與被監督 — 黨的領導在司法中體現(政法委) 政治 — 黨政策 組織 — 司法幹部配置,交人大通過 思想 — 輿論 — 法院檢察院共同構成司法

  26. 中國的司法制度內容 • 調解制度 • 公證制度 • 國家賠償制度 • 法律援助制度 • 司法考試制度 • 司法行政制度 • 審判制度 • 檢察制度 • 偵查制度 • 監獄制度 • 仲裁制度 • 律師制度

  27. 法院架構 最高人民法院 中央 專門法院 地方法院(普通) 軍事法院 高級人民法院 省級 海事法院 鐵路運輸法院 中級人民法院 地區 森林法院 基層人民法院 縣級 水上運輸法院

  28. 最高人民法院 主要職權責任包括: 1.審判下列案件:法律、法令規定由最高人民法 院管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不服的上訴和抗訴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2.核准死刑 : 嚴重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權,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授權高级人民法院行使。 3.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29. 審判的基本制度 審判組織 • 公開審判 ‧獨任庭 (機密、隱私、未成年例外) ‧合議庭 • 辯護 ‧審判委員會 • 兩審終審 • 合議 • 回避 • 死刑復核 • 審判監督 • 司法協助

  30. 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職能: • 批準逮捕 • 提起公訴 • 偵查貪污賄賂和國家工作人員瀆職犯罪 • 監督偵查、審判和刑罰執行

  31. 中國人民警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1995年2月28日) • 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育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 • 公安機關警察的職責。 • 監問留置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特殊情況,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可延長至48小時。 • 建立督察制度,對人民警察執法守紀進行監督。 • 公安警察的職責。

  32. 按中國現行法制,公安機關可以不通過法院判決,將不夠刑事起訴的犯罪嫌疑人直接處罰。按中國現行法制,公安機關可以不通過法院判決,將不夠刑事起訴的犯罪嫌疑人直接處罰。 • 行政拘留 (最長20天) • 刑事拘留 (最長10天) • 勞動教養 (最長不超過3年) • 強迫戒毒

  33.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200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2006年3月1日) • 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但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 警告 • 罰款 (最高1,000元) • 行政拘留 (最長20天) • 吊銷公安機關發放的許可證 • 對外國人驅逐出境

  34.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1994年12月20日) • 司法部下設監獄管理局 • 關押被法院判決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罪犯的場所 • 分男/女犯監督 • 未成年犯管教所 • 監獄警察與公安、交通等警察具同法地位 • 對罪犯實行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

  35. 律師制度 司法一元化: 法官、檢察官、律師 相同價值 相同標準(2001年統一) 法律人(美國): 法官、檢察官、 律師、教授學者

  36. 經濟發展與法律改革的互動(一) — 1976年,先解放思想,再建立制度 — 1977年,第七屆人大制訂七部法律,包括刑法、刑訴法 — 1978 – 1997(重構階段),鄧小平制度建設思想→ 民族法制兩手抓 — “法治”、“人治”的爭論 — 1997 – 2007(依法治國10周年)  1999“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入憲  由“法制”到“法治”(用了20年)  2004年人大制度五十周年  黨要依法執法(以前是科學執政、民主執政)  國務院發布綱要,建立法治政府(用10年)  社會構造—和諧 —獨立、權威、公正、高效的司法

  37. 經濟發展與法律改革的互動(二) — 黨的十四大的報告是“效率兼顧公平” — 兩院報告已消失了“效率”,代之而起是“正義公平” — 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法制統一、尊嚴、權威”、“ 保證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法治政府” — 2008年國務院新聞辦發表首份《中國的法治建設》白皮書;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繼續加強民主法制建設

  38. 將來的立法、司法面對的挑戰 — 整個國家處於改革轉型期,立法要適應穩定性 與變動性,階段性與前瞻性。 — 數量與質量 中國(229) 法國(54) 德國(203) 日本(213) — 哪些要立法?哪些不宜立法? 法律並非萬能 市場機制、行業自律、習慣規則、道德規範

  39. 司法的功能與社會公義 — 價值(利益、正義、自由、自處) — 功能 → 立法 — 配置權力 行政 — 落實 司法 — 受侵犯時獲得補償救濟 — “正義要被看到,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

  40. 公民逐漸參與立法的實例 — 2005年7月,《物權法》草案徵求稿40日內收到 11,543件公民立法建議 — 2006年3月, 《勞動合同法》草案,30日內收到 191,849件立法意見,65%來自弱勢勞動者 — 2005年9月, 《個人所得稅法》,召開立法聽證 會,由原擬定的1500元起徵點提高至1600元 — 由集權封閉型 參與、回應型立法

  41. 立法博奕 — 中國特色的“部門利益法制化” — “立法尋租”  2004年10月,公安部起草《治安管理處罰法》 草案 — 《勞動合同法》(中國立法史上迄今最為激烈的一場)  學者  勞資  工會  外商商會、國際勞工組織、外國議會 — “部門利益 “集團”、“群體”、“階層利益” — 未來軌跡:“權力 v 權力” “權利 v 權利”

  42. 謝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