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291 Views
对江苏省 2008 年高考的 构想和教学建议. 对江苏省 2008 年高考的 构想和教学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指导创办的中国历史课程网. Hist.cersp.com 姓名:杨甘霖 籍贯:江苏淮安 工作学校:淮安市吴承恩中学 邮编: 223200 QQ : 576656729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2/144120/index.shtml 做人要知足 做事要不知足 做学问要知不足. 一、构想.
E N D
对江苏省2008年高考的 构想和教学建议 对江苏省2008年高考的 构想和教学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创办的中国历史课程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创办的中国历史课程网 Hist.cersp.com 姓名:杨甘霖 籍贯:江苏淮安 工作学校:淮安市吴承恩中学 邮编:223200 QQ:576656729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2/144120/index.shtml 做人要知足 做事要不知足 做学问要知不足
1.试卷共120分,100分钟,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1.试卷共120分,100分钟,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计分为等级计分,5%为A+,20%为A;30%为B+,50%为B,90%为C,100%为D。 2.选择题为60分,有两种可能,20题或30题,最大可能是20题,每题3分,这也是成败的关键。 选择题命题范围全部在三本必修书中,出现的较大可能是7+7+6=20。 广东卷选择题总分75分,均分近60分,得分率78%左右。
3.非选择题 政治史1题,经济史1题,文化史1题,改革1题,人物1题,合计5题,每题12分,计60分。 由此可以看出:必修一、二、三96分,占80%;选修24分,占20%。即前三本书每册考32分,后两本书每册只考10分。 4.选修的改革和人物中出现两道主观题,单独考查一个改革和一个历史人物的可能性较小,出现2~3个改革的比较和2~3个人物的类比,然后得出规律性结论的可能性较大。
5.关于试卷的难度 ①由于2007年江苏卷旧模式的最后一年,所以历史学科比较简单,识记类试题过多,区分度不明显,所以2008年的试卷肯定难度要大于2007年。加上从绝对计分法向相对计分法的转变,所以只要区分度好,命题人将可以适当放开手脚。 ②广东省是59+38=97分/150分,难度系数0.65左右,非常适中。 ③新课程是江苏第一年命题,江苏命题队伍宅心仁厚,对这一业务工作的政治性认识比较清晰,估计不会太难,只是和2007年相比,适当提高一点而已。 ④平时的训练难度略大于此,0.60左右。我们学校的传统历来都是把最愉快的考试放到高考。
6.关于考试内容分布 国家有一个说明,是以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中国、近代世界、现代中国、现代世界的角度阐述的。 广东考试的要求是古代25%,近代35%,现代35%。由于世界古代史的内容离我们太远,又是新增加的内容,说不清楚的东西很多,所以试题的难度不会太大,由此中国古代史的比例将会显得较大。在2007年广东卷中,中国古代史30分,世界古代史3分。 中国史和世界史,2007年广东卷150分,其中中国史90分,世界史60分,基本符合历年考查和习惯。
7.关于考试范围 广东卷2007年,难度有所下降,但其中最难的是28题,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试题,究其原因,本题的许多答案超出了现有教材,并且提问的指向不明,导致了学生的错误,难度系数0.32,得分3.2分。1/8人的学生得0分。 江苏省2008年的高考一定会严格执行考试说明,即使有1~2个知识点适当拔高,但绝不可能出现一道大题目超纲的现象。
8 关于广东卷的缺陷给江苏卷的启示 ①主观题中没有足够的图表、图片等非文字信息,整个卷面还是显得呆板和不够活泼。 ②有的材料名不符实,实际上起不到药引的作用,只是外面的包装而已。 ③许多材料过于简短,没有涉及问题的本质,无法形成真正的材料解析,只不过是问答题的装饰而已。
9.广东卷的成功给江苏卷的启示 ①江苏自身没有选做题,所以观点的选择和开放性试题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②由于教材自身体例的变化,中外史同题考查的可能性很大。 ③一些对历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类的试题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1.新旧课程背景下的新、旧高考的过渡,必然要采用新、旧两种方法。老方法就是强化基础,新方法就是优化过程,突出能力,凸显情感。1.新旧课程背景下的新、旧高考的过渡,必然要采用新、旧两种方法。老方法就是强化基础,新方法就是优化过程,突出能力,凸显情感。 专业术语的记忆和默写还是必要: 农业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文艺复兴、太平天国、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亨利八世、 马丁·路德、加尔文等 但就第26题出现的关于“明清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则非常强调学习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2.对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理解 次数不多,可1~2次,关键是理解其本质和操作的方法,以及其方法对历史课题研究的作用和影响,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4.要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史联动的习惯 建议在某一成熟的时间段中,应当把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段落放在一起同步思考。例如:广东卷26题第二问的联动,27题第四问的联动,29题第二、三问的联动,第31题的全方位联动等。 5.对过细、过小的知识点和两套教材均不能共有的知识点以及考纲不作要求的要彻底的删除。
6.对于两套书上的所有非文字信息都要作系统性阐述,还可以借鉴岳麓版和新版教材上一些图表进行分析。6.对于两套书上的所有非文字信息都要作系统性阐述,还可以借鉴岳麓版和新版教材上一些图表进行分析。 7.对教材中的重点段落以分析为主,教材中新增的内容以记忆为主。 举四例:《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抗日战争、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 举四例:雅典的改革、代议制民主、西方人文精神、文学艺术
8.对基本规律的把握不能放松 如一分为二的规律:如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如辛亥革命的评价, 对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价,其中一句话: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是很多年前“重农抑商也伤农”的翻版. 一分为二再加以重点论的典型例子有西进运动很多年后的翻版评价大运河。
9.对部分两套教材不一致的内容,可以作适当补充,以防止对新材料出现的不适应。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利弊,但仍以学科重点为重点,如罗斯福新政 。 10.江苏卷历年特征是重基础、不超纲、重地方史,重大历史问题和热点问题,以及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在教学中必须贯彻。 如近代史上的南京问题、大运河问题、扬州盐商问题、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中日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