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53 Views
梵高. 製作: 2008-09 年度 上六乙 許東諾、梁思齊、陳思沛、余梓榆. 生平簡歷. 出生. 1853 年 3 月 30 日,出生於荷蘭南部的北布拉班特省( Noord-Brabant )的津德爾特( Groot-Zundert ),是牧師杜奧多魯斯 · 梵谷( Theodorus van Gogh )的長子。 1857 年,弟弟西奧 · 梵谷( Theodorus "Theo" van Gogh )出生。. 進入畫壇.
E N D
梵高 製作: 2008-09年度 上六乙 許東諾、梁思齊、陳思沛、余梓榆
出生 • 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荷蘭南部的北布拉班特省(Noord-Brabant)的津德爾特(Groot-Zundert),是牧師杜奧多魯斯·梵谷(Theodorus van Gogh)的長子。 • 1857年,弟弟西奧·梵谷(Theodorus "Theo" van Gogh)出生。
進入畫壇 • 1869年—1876年,分別在古庇畫行(Goupil & Cie)的海牙、倫敦、巴黎分店就職。遭解僱後前往英國的拉拇斯卡托(Ramsgate),在寄宿學校服務。 • 1877年,在德而特雷希特(Dordrecht)的畫店當助理。時年24歲。 • 1878年,返回艾登(Etten)。在布魯塞爾的傳教士培養學校學習3個月。以後在沒有領到許可證的情況下,于波瑞納吉的煤礦區開始傳教活動。于次年由布魯塞爾傳教本部解除傳教士職務。 • 1880年,下決心成為畫家 • 1881年,回到艾登向表姐凱(Kee Vos-Stricker)求婚,遭到拒絕。 • 1886年,進入美術學院學習,但與老師對立,1個月後退學,輾轉到巴黎,住在弟弟西奧的公寓,結識了羅特列克、貝納、畢沙羅、高更等畫家,並與高更成為好朋友。
割耳事件 • 1888年2月,梵高赴法國南部的阿爾勒旅居,租賃房屋。 • 1888年10月,高更來訪。 • 1888年12月,高更離去。 • 1888年12月,梵高的左耳在聖誕節左右被割去一大半。由於梵高與好友高 更發生爭執,高更憤怒之下離他而去。 • 1888年12月23日,梵高因情緒激動而導致精神失常,晚揮刀割掉自己的左耳。 • 2009年5月,兩名德國的藝術史研究學者揭露梵高的左耳實為在與高更一次爭吵中,高更揮刀誤傷而導致梵高左耳被割掉。兩人為了掩蓋事實真相,維持友誼,而向警方謊稱割耳事件是梵高自己動手所為。
自殺身亡 • 1889年4月,西奧結婚。 • 1889年5月,梵谷住進聖雷米(Saint-Rémy)的精神醫院。 • 1890年5月21日,去巴黎南部村莊瓦茲河畔歐韋,接受保羅·加歇(Paul Gachet)醫生的醫治。 • 1890年7月27日傍晚,在散步時用手槍自殺。 • 1890年7月29日凌晨1時(一說1時30分)去世,終年37歲。 • 1890年7月30日,葬于奧維爾(Auvers-sur-Oise)的公墓。 • 1891年1月25日,一生在支持文森特的弟弟西奧由於過度悲痛和精神失常而逝世,葬在哥哥的墓邊。
收藏 • 梵谷博物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收藏梵谷油畫二百余件、素描550件和七百多封書信等,是收藏梵谷畫作最多的美術館,包括從初期的荷蘭時期,巴黎時期、阿爾時期直至聖雷米、奧維爾時期的全部名作。館內還有其他作家的作品,梵谷的生平介紹以及相關歷史遺物。 • 科倫-米勒博物館(Kroller Muller Museum):位於荷蘭奧特洛。搜羅梵谷的油畫及素描作品共278件,如《夜間咖啡館》(café terrace at night)、《郵遞員》、《阿魯魯弔橋》(Bridge at Arles)等。 • 慕尼黑新美術館:位於德國慕尼黑。主要收藏19世紀的作品,包括梵谷的《向日葵》。
《向日葵》(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1888年,收藏於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
《安特衛普的後院》(Backyards of Old Houses in Antwerp in the Snow),1885年,收藏於梵谷博物館
《夜間咖啡館》(The Night Cafe in the Place Lamartine in Arles),1888年,收藏於耶魯大學藝術畫廊
《夜晚露天咖啡座》(Cafe Terrace at Night),1888年,收藏於科倫-米勒博物館
《麥田裡的絲柏樹》(A Wheatfield, with Cypresses),1889年,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
《欖樹》(The Olive Trees),1889年,收藏於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玻里藝術機構
《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年,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1885年,收藏於梵谷博物館
參考資料 • 維基百科 • Yahoo!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