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2

2008 年历史会考复习建议必修 3

2008 年历史会考复习建议必修 3. 福州高级中学 梁敬党.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百家争鸣. 一、诸子百家. 1 .儒家思想的形成 ( 1 )孔子 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 仁 和 礼 的学说。 ( 2 )孟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继承发展了孔子 “ 德治 ” 的思想,提倡 “ 仁政 ” 学说。 “ 民贵君轻 ” 是 “ 仁政 ” 思想的核心 ( 3 )荀子的思想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他既强调 “ 天行有常 ” ,又指出 人道有为 ,提出 “ 制天命而用之 ” 的重要思想。.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08 年历史会考复习建议必修 3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8年历史会考复习建议必修3 福州高级中学 梁敬党

  2.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节 百家争鸣

  3. 一、诸子百家 • 1.儒家思想的形成 • (1)孔子 • 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和礼的学说。 • (2)孟子 • 战国时期思想家继承发展了孔子“德治”的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是“仁政”思想的核心 • (3)荀子的思想 •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他既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4. 2.道家 老子 • (1)道家学派的整体特点 • 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以“虚无”的“”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 (2)道学的奠基:老子时期思想家 • 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 (3)消极悲观的态度:“无为”和“”思想。 道 无为 春秋 小国寡民

  5. 3.法家思想 • 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 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 韩非主张加强,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主张变革和法治。 法 君主集权

  6. 法家理论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①法家理论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之一。 • ②对秦统一全国和秦朝的治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秦朝的短暂而亡,也暴露了其局限性。

  7. 4、墨家的主张 • (1)墨家的基本主张 • ①“”,这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 ② 、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

  8. (四)百家争鸣影响(难点) • 1.奠定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9. 第二节儒学的兴起 • 1.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家思想的发展) •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形成新儒学(“大一统”思想),使其更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针对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其建议被汉武帝采纳。 • 2.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统治思想。

  10. 第三节 宋明理学 • (一)理学的创立:程颐和程颢 • 1.宋代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又称新儒学。 • 2. 程颐和程颢(二程)的主张 •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11. (二)理学的成熟 • 1.集大成者:朱熹 • 2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经典著作,官方正统儒学。

  12. (三)理学的发展 • 陆王心学 • 1.陆九渊 • ①提出“”,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主张“发明本心” 。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心即理也

  13. 2.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思想2.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思想 • ①(人心)灵明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 。

  14. 第四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 1.李贽 • (1)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 (2)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儒家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 (3)对社会现实大胆批判。

  15. 2.黄宗羲 • (1)主张 • ①批判君主专制: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 “天下之法”,主张君臣平等 • ②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 ③ 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 “工商皆本”。 • ( 2 )评价: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16. 3.顾炎武 • (1)开清代考据 学之先河。 • (2)主张:①批判君主政治 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② 提出 “众治 ”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③主张经世致用 ,三人中最注重实学 :如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涉及实用学问。 • (3)评价: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

  17. 4.王夫之 • 主张: “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批判君主专制。 • 思想共同点 • 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经世致用。 •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18.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 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和荀子 • 2.发展:(1)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 • (2)宋代程朱理学 • (3)宋明陆王心学 • 3.批判:明末清初、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4.动摇:新文化运动 • 5.正确对待

  19.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 一、造纸术: • 发明与改进:是我国西汉时期发明的,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们称这种纸为“蔡候纸”。

  21. 二、印刷术 • 1.发明与改进: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平民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雕板的费用,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 2.传播: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入西方。

  22. 3.造纸术印刷术和影响 • (1)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 (2)印刷术传入欧洲,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准备了条件。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23. 三、指南针 • 1.发明与改进: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最早的指南仪器称为“司南”。北宋指南针,南宋指南鱼。 • 2.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 3.影响:指南针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大作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24. 四、火药 • 1.发明与应用:火药的发明和古人炼丹制药有密切关系。唐末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等。 • 2.传播:火药在13世纪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的,而火药武器则是借由成吉思汗西征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 • 3.影响:火药传入欧洲,促进新兴的资产阶级摧毁封建统治,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5. 第二节 中国的古代艺术 • 一、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 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 2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 A.小篆:创始于秦代,统一全国文字 • B.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用于汉魏时代。

  26. C.楷书:形成于汉末。 • D.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 • E.草书:最具写意性,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字体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27. 3. 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 (1)东晋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号称“书圣”。 • (2)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 (3)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28. 二、概述中国古代绘画起源、演变过程及其基本特征二、概述中国古代绘画起源、演变过程及其基本特征 • 1. 中国画的分类: • 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9. 2 .文人画 • (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 (2)特点: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30. 3. 山水画 • (1)内容上:以自然风景为主; • (2)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 (3)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1. 三、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其艺术成就 • 1. 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宋代,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元代,杂剧兴盛。明代,传奇剧繁荣,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清代,京剧出现并繁荣。 • 2. 京剧形成: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在清道光年间,由徽剧与汉调相互融合,并吸取昆曲等其他剧种的艺术优点而成。

  32.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 一、了解先秦时期的诗歌成就及特点。 • 1.诗经: • A.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编订,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 B.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了下层劳动群众 的生活,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雅》主要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颂》则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

  33. C.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语言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强;质朴的现实主义风格。C.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语言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强;质朴的现实主义风格。 • D.地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我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34. 2. 楚辞 • A.概况:楚辞是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因屈原的《离骚》著称于世,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 B.特点:句式较《诗经》更为灵活;浪漫主义风格。 • C.代表人物: •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其思想忧国忧民、追求真理、追求理想;文学作品有《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长诗)。

  35. 二、汉赋 • 1.概况: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两汉时期盛行。 • 2.特点:气势恢弘、词藻华美;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 3.代表:全盛(汉武帝)时期有司马相如。

  36. 三、唐诗 • 1.概况: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数量多、流派众、内容广、体裁全。 • 2.代表人物: • A.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其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浪漫主义风格 • B.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凝重沉郁,忧国忧民,被后人称做“诗史”。现实主义风格

  37. 四、宋词 • 1.概况:词,发展至宋而走向辉煌。 • 2.流派及代表: • 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 代表人物: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其词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是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38. 五、元曲 • 元曲,包含杂剧和散曲。 • 散曲:金元时期北方民间兴起的一种新诗歌体裁。

  39. 六、明清小说 • 四大名著 • (1)《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历史演义小说 • (2)《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英雄传奇小说 • (3)《西游记》吴承恩明朝神魔小说 • (4)《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优秀长篇小说

  40.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41. 一、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新思想p42 • (一)主要人物和思想 •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1)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2)主持编写 《四洲志》 • 2.魏源: • (1)编写《海国图志》。(2)系统阐释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42. (二)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P43(二)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P43 • 1、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 2、打破了长期以来 “天朝上国”自大虚骄的陈腐观念。 • 3、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43. 二、维新思想的发展 • (一)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主张P43 • 1.康有为——维新变法运动领导人。 • 《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44. 2.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张变法图存(强),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2.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张变法图存(强),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 主张的共同点: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政治上君主立宪制;方式自上而下的改良;对清政府的态度是保存。

  45. (二)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P44 • (1)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提倡新学、兴民权,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 (3)激发了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热情。 (4)直接推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46.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 • 一、新文化运动前期概况(1915――1919)P47 •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新青年》 •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和蔡元培等; • 3.活动中心:北大 (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 4.指导思想与口号:民主和科学 (德先生、赛先生); • 5.阵地是《新青年》;

  47. 二、主要内容:P47-48 •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鲁迅《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形式――白话文,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48. 三、影响P48-49 • 1.进步性: • (1)中国近代史上较为彻底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儒家思想),动摇了两千多年儒家思想的正统统治地位 ;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 • (2)它促进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49. 2.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的态度,具有片面性,产生消极影响。2.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的态度,具有片面性,产生消极影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