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运动再学习方案 行 走 A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 For Stroke

运动再学习方案 行 走 A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 For Stroke.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中心 郭 健. 正常步态特征 —— 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步速 —— 正常沿直线行走 —— 需要较少的肌肉活动,节律性和对称性 —— 最省力的步行姿态 —— 不同环境下有能力行走. 步态周期 站立期      60% (体重接受期、站立中期、足尖离地期) 摆动期      40% (摆动早期、伸出)

bet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运动再学习方案 行 走 A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 For Strok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运动再学习方案 行 走 A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 For Stroke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中心 郭 健

  2. 正常步态特征 • ——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步速 • ——正常沿直线行走 • ——需要较少的肌肉活动,节律性和对称性 • ——最省力的步行姿态 • ——不同环境下有能力行走

  3. 步态周期 • 站立期      60%(体重接受期、站立中期、足尖离地期) • 摆动期      40%(摆动早期、伸出) • 双足支撑期  20%(双足接触地面、将身体的支撑从后腿移到前腿) • 单足支撑期  80%

  4. 正常的时空参数 • 步频100——120步/分钟,女性略高于男性 • 迈步长0、7m • 跨步长1、4m • 步速男1、4m/s、女1、2m/s

  5. 运动学特征 • 临床可直接观察的运动学特征 • 运动学指标(角度及肢体轨迹,见基本成分) • 时空参数

  6. 步骤1 步行的分析 站立期常见问题: 1、踝关节背屈受限: 2、膝关节屈曲不能: 3、髋关节伸展和踝关节背屈不够:

  7. 步骤1 步行的分析 站立期常见问题: 4、膝关节屈曲-伸展在0-15°范围控制差: 5、骨盆过渡平移: 6、步长和步行速度差:

  8. 步骤1 步行的分析 摆动期常见问题: 1、膝关节屈曲受限: 通常在摆动和足趾离地时屈曲角度要 35°-40°增加到60°。 2、髋关节屈曲受限:

  9. 步骤1 步行的分析 摆动期常见问题: 3、足跟着地时,伸膝受限及踝背屈同 时受限: 4、足内翻:摆动期,站立初期,

  10. 分析行走问题遵循的原则(1) • 行走分析和训练通常是从患腿站立期开始的 • —正常对线负重能力:伸髋、控制膝伸展、重心向患侧移动2cm,之后迈步 • —患者启动摆动期困难,患腿负重能够训练:(1)骨盆,(2)摆动期肌肉“准备就绪”状态

  11. 分析行走问题遵循的原则(2) • 侧移重心困难 • 造成骨盆代偿性向健侧下倾 • —过度的侧移:收缩同侧髋外展肌群和对侧躯干侧屈肌群困难所致 • —部分由于缺乏对0—15度的伸膝控制,因为膝过伸影响正常的胫股角,从而影响骨盆侧移 • —通常与伸髋不足有关,干扰了站立期身体正常的对线,破坏了控制侧移的正常机制

  12. 分析行走问题遵循的原则(3) • 不能伸展患髋 • 两个错误动作代偿 • —直至健足落地后,身体才前移 • —向前移动不是患腿的伸展,而是健腿的伸展,患腿处于屈曲位 • 后果: • —影响正常的对线 • —站立期时不能有0—15度的伸膝控制 • —过度骨盆侧移 • —腓肠肌缩短,阻止身体前移

  13. 分析行走问题遵循的原则(4) • 整个站立期对膝关节控制不够 • 膝过伸,影响在摆动开始前屈膝 • ——股四头肌收缩不能,0—15度伸膝控制 • ——不能伸髋 • ——腓肠肌缩短 • 膝关节控制复杂: • ——股四头肌离心收缩 • ——屈膝前向心收缩

  14. 分析行走问题遵循的原则(5) • 足趾离地时屈膝不够 • ——正常时髋伸展,膝屈,减低下肢的转动惯性 • ——屈膝不够,代偿髋外展、骨盆后倾 • ——由于代偿干扰了摆动期的整个顺序 • ——时时训练髋屈

  15. 分析行走问题遵循的原则(6) • 不能把摆动末期的主动背屈不够作为问题而单独训练 • ——足跟着地时踝背屈不够应和伸膝结合在一起进行特别训练,两个动作是伴随发生的

  16. 分析行走问题遵循的原则(7) • 向前迈步或行走时的步基宽 • ——平衡能力差和害怕摔倒 • ——早期摆动期不能控制屈膝发生的代偿,患足相对外展,伸髋不够和向患侧水平侧移对线不良

  17. 训练原则 • 1、下肢的延展性,防止肌肉挛缩,尤其是踝关节屈,髋关节屈曲 • 2、下肢伸肌力量的训练,特别是髋、膝、踝伸肌 • 3、下肢肌肉协调性训练,整体训练 —功能性活动 • 4、速度与耐力的训练 • 5、不同环境下训练 —提高运动技巧

  18. 软组织牵伸 • 腓肠肌和股直肌的延展性非常重要 • 牵伸方法 • ——站立位 • ——俯卧位 • ——坐位

  19. 训练向后行走 • 行走训练(整体练习) • ——在配有保护吊带的活动平板上行走,部分减重。 • ——在配有保护吊带的活动平板上行走,无减重。 • ——在配有保护吊带的架子的地面上行走(部分减重——无减重)。

  20. 力量训练 • 功能性负重练习 • 上下台阶练习 • ——站立,健腿迈上迈下前方8cm的台阶 • ——站立,患腿踏在8cm台阶上,健腿迈上迈下 • ——侧向上台阶 • ——向前及向侧方上下台阶可以使用吊带进行 • ——向前及向侧方上下台阶可以无着地进行 • ——向前下台阶

  21. 增加复杂性 转身步行;跨越障碍;上下斜坡;上下楼梯;过肋木;慢跑;跟球跑等。

  22. 优化技巧 提高速度,避过移动障碍物,应付不同照明情况下步行问题。——下放到椎体外系 最好的评定指标:步行看书。

  23. 1、牵伸

  24. 2、诱发 1、站立位,自身诱发: 2、手法诱发:

  25. 腘绳肌力弱治疗

  26. 伸髋肌力弱治疗

  27. 膝关节0-15°范围控制差

  28. 膝关节过渡伸展

  29. 骨盆过度平移

  30. 骨盆过度平移

  31. 步长和步行速度差

  32. 膝关节屈曲受限表现

  33. 膝关节屈曲受限表现

  34. 膝关节屈曲受限原因 股四头肌张力增加,或者缺乏拮抗肌的作用:腘绳肌力弱。

  35. 膝关节屈曲受限治疗 患者站立,治疗师帮屈一些膝, 练习离心和向心的收缩控制。

  36. 髋关节屈曲受限表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