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588 Views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 情况介绍. 海关总署加贸司特殊区域监管处 郭子文. 2011.11.19.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东部沿海地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 边疆地区:扩大开放谋求跨越式发展。 鼓励加工贸易向海关监管区集中。. 2. 第一部分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历史沿革和总体发展情况; 第二部分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与口岸管理的关系; 第三部分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下一步发展方向。. 3.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历史沿革和总体发展情况. 4.
E N D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 情况介绍 海关总署加贸司特殊区域监管处 郭子文 2011.11.19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东部沿海地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 边疆地区:扩大开放谋求跨越式发展。 鼓励加工贸易向海关监管区集中。 2
第一部分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历史沿革和总体发展情况; 第二部分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与口岸管理的关系; 第三部分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下一步发展方向。 3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历史沿革和总体发展情况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历史沿革和总体发展情况 4
数量类型102个。 保税区12个、出口加工区51个、保税港区14个、保税物流园区5个、综合保税区18个、跨境工业区1个(珠澳跨境工业园珠海园区)、国际边境合作中心1个(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 面积分布363.76平方公里。3.6平方公里/个。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5
(一)发展沿革和基本经验 1990年 保税区 2000年 出口加工区 2003年 保税物流园区 2003年 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 2005年 保税港区 2006年 综合保税区 2006年 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 7
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占81%,是特殊区域主要的3种类型。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占81%,是特殊区域主要的3种类型。 保税港区:沿海、沿江港口,发展港口集疏、物流增值、对腹地辐射,是航运中心载体; 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聚集地,加工制造配套产业链服务、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载体; 出口加工区:加工制造聚集地,提升开发区功能、规范加工贸易管理、承接转移载体。 8
三类区域适应不同的生产经济模式,功能相对独立、各有侧重、符合我国当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三类区域适应不同的生产经济模式,功能相对独立、各有侧重、符合我国当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 9
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 2010年,特殊区域保税加工2026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17.5%,为“世界工厂”和“第一出口大国”做出了贡献。 4000万就业,1万亿工资收入,不出国门的劳务输出。 10
抽样调查:每3.4元人民币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带动了1元人民币的加工配套业和第三产业。抽样调查:每3.4元人民币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带动了1元人民币的加工配套业和第三产业。 11
经验: 以海关监管的主动转型来适应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的转型。 12
(二)整合情况 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特殊区域的发展。 2005年,吴仪副总理提出要求 2006年,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求 2008年,王歧山副总理提出要求 2011年,王歧山副总理再次指示 13
区域整合 将一些距离相近的特殊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进行优化合并,“强强联合”。 功能整合 2008年,出口加工区全面拓展保税物流功能。 管理整合 对3类主要的特殊区域实行统一的监管方式代码、减免税管理模式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工作。10号、22号公告。 14
特殊区域政策、功能: 基本政策: 进口货物保税、进口设备免税、区内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国内入区货物退税、出区进口按制成品征税等(保税区实行出口离境退税,出区进口按照料件征税政策)。 基本功能: 主要包括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三大功能。 15
(三)特殊区域比较优势明显 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经济总量 。 产业承接与带动能力日益突出 。 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 16
形成较大规模的经济总量 进出口值:2010年实现3884.9亿美元,占中国外贸进出口值的13%。今年1-9月实现3398.9亿美元。 每平方公里实现进出口值:23.7亿美元。 工业总产值:1.36万亿元。 税收:1783.86亿元(海关税收1215.67亿元, 地税568.19亿元)。 就业:160万人,每平方公里实现就业8403人。 产业:集中了全国80%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国电脑出口企业10强中的9家。 17
产业承接与带动能力日益突出东部地区 苏州:2010年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值占苏州市GDP的63%。 江苏昆山综合保税区:周边形成了1250家加工贸易企业的产业群。 江苏无锡出口加工区:海力士等企业将资金结算、物流等地区总部逐步迁入,总部经济特征逐步显现。 上海综合保税区:聚集了5000多家贸易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11家。 18
产业承接与带动能力日益突出西部地区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成为中西部地区以开放促发展的重要平台,是现阶段我国短时间内有效承接产业和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重要载体。 重庆、成都和郑州综合保税区设立后,新增进出口值560亿美元,直接就业91万人,优化了当地产业结构,也有效带动了周边配套产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19
土地利用率较高 2010年,已验收的特殊区域单位工业产值为82.97亿元每平方公里; 已验收的特殊区域,年进出口值超亿美元区域合计71个,占78%,其中: 年进出口值超过100亿美元—8个; 年进出口值10-100亿美元—26个; 年进出口值1-10亿美元—37个。 20
土地利用率较高 2009年全国各类开发区考评,特殊区域: “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名列第二; “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名列第一。 21
(四)设立审核程序 四个主要步骤: 1、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请示 2、海关总署牵头审核 3、海关总署向国务院上报设立请示 4、海关总署组织验收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攀比跟风 重审批、轻建设 视特殊区域为“万能区”,招商引资较为盲目,导致运行绩效差 现行政策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不配套 23
三项审批原则: 一是有利于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 二是有利特殊区域优化,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三是确实有外向型大项目亟待进驻且有利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24
《海关法》第34条: “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监管。” 口 岸 管 理——“门卫” 特殊区域管理——“物业” 口 岸 管 理——“前店” 特殊区域管理——“后厂” 26
一般贸易征税——税单 设 备 减免税——免表 保 税 监 管——帐册 进口货物管理的三种路径: 27
在特殊区域内开展进出口货物检疫风险: 一是,特殊区域产业密集、人口密集,存在较大的传播疫情的风险和隐患; 二是,占用了特殊区域有限的土地面积,影响了特殊区域功能发挥。 29
今后特殊区域种类由目前六种类型减少为两种类类型,即:”保税区”和”综合保税区”.今后特殊区域种类由目前六种类型减少为两种类类型,即:”保税区”和”综合保税区”. 增量:”综合保税区”; 存量: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特殊区域整合的方向
服务国家战略,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作贡献; 完善管理体制,促进特殊区域自身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32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国家鼓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条高端延伸,向海关监管区域集中” 201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无论是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出口,都要继续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都要减少能源资源消耗、都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都要提高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一)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33
一是产业链将由低端到高端延伸; 二是招商引资将由依赖外资向扩大内资转变,并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 三是加工贸易产品由高碳向低碳转变,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四是由“两头在外”向让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国内外两个市场转变,与扩大内需相结合; 五是加工贸易由沿海到中西部梯度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六是从仅以保税加工为主向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多元化发展,不断拓展服务贸易。 •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六个方面: 34
一是引导优质的加工贸易增量入区。 二是以区内企业为龙头带动周边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三是以特殊区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区域经济产业集聚。 • 向特殊区域集中的三层含义: 35
更加注重平衡发展; 更加注重发展质量; 更加注重内引外联功能的发展; 更加注重科学管理; 更加注重促进贸易便利化。 下一步发展思路 36
“1” 《国务院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4”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准入标准》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合入区项目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办法》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退出管理机制》 38
一、特殊区域基本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 贸易管制政策; 保税监管政策; 外汇政策 。 《项目指引》
二、适合入区企业类型 (一)保税加工类企业。 1、成品全部外销模式; 2、成品全部内销模式; 3、成品内外兼销模式; 4、成品内销结转模式。 《项目指引》
二、适合入区企业类型 (二)保税物流类企业。 1、出口集拼型; 2、进口配送型; 3、简单加工型; 4、国内结转型; 5、物流综合型。 《项目指引》
二、适合入区企业类型 (三)保税服务类企业。 1、研发、检测、维修型; 2、保税展示型; 3、服务外包型; 4、其他服务型。 《项目指引》
三、不适合入区企业类型 内销成品高税率企业; 非保税企业; 高出口关税原料生产企业; “两高一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企业。 《项目指引》
批准后长期不建设验收 验收后无项目入区 运行绩效差,土地利用率低 《退出机制》
退出管理: 整体退出--撤销特殊区域 部分退出--缩减规划面积 退出步骤: 通报整改 提请撤消 《退出机制》
批准之日起一年内应当申请验收; 首期验收面积不低于批准规划面积的三分之一; 首期验收一年后无项目入区,通报整改;通报整改一年仍无项目入区,提请撤销。 通过验收三年后,土地开发利用占验收面积的比率低于30%,予以通报整改;通过验收五年后,土地开发利用占验收面积的比率低于50%,提请部分退出。 《退出机制》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内销保税货物完税价格办法》;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内销保税货物完税价格办法》; “两单一审”改革试点; 保税货物流转便捷管理模式; 完善账册管理。 (三)优化监管
谢谢大家!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