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25 Views
第三章 林木引 种 Exotic tree species. 目 的( Objectives ) 了解引种和驯化的含义 掌握林木引种中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及分析方法 掌握一般林木引种的步骤和方法 理解林木引种成功的标准 通过 1 ~ 2 个事例说明引种的全过程. 标 题( Topics ) 引种的含义和重要性 选择外来树种时考虑的因素 引种中对主导生态因子的剖析 引种的步骤和措施 引种成功的标准. Black spruces (Picea mariana) from Fairbanks,
E N D
目 的(Objectives) • 了解引种和驯化的含义 • 掌握林木引种中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及分析方法 • 掌握一般林木引种的步骤和方法 • 理解林木引种成功的标准 • 通过1~2个事例说明引种的全过程
标 题(Topics) 引种的含义和重要性 选择外来树种时考虑的因素 引种中对主导生态因子的剖析 引种的步骤和措施 引种成功的标准
Black spruces (Picea mariana) from Fairbanks, Alaskain provenance trial in northern Finland
一、引种的含义和重要性 1、引种的概念 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或引种外来树种,称引种。 驯化有两种涵义: • 为使外来树种适应于当地条件所进行的人为干预过程 • 由野生的变为栽培的过程 2、引种的可能性 • 各种树种局限于各自的自然分布区,并不是它们不能适应于其它地区,只是由于还没有传播出去。 • 引种就是用人为传播克服树木在传播上的障碍距离。这样就能扩大许多树种的栽培范围;就能使许多地区增加新的外来树种。
3、引种的意义 • 通过引种可以丰富本国和本地区林业建设所需的 树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多更好的林产 品,充分发挥森林保护自然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 有些外来树种已作过大量育种工作,已了解种内 变异模式并已拥有优良的繁殖材料。对这类树种 一旦引种成功,便可以加快育种步伐,取得更大 成效。我国引种黑杨派无性系和火炬松能在短期 内取得好成绩,已证明了这点。 • 就丰富某个地区造林树种而言,引种能达到其它 育种措施所达不到的目的。
二、选择外来树种时考虑的因素 1、重视拟引进树种在原产地的经济性状表现 2、比较树种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 3、研究树种的历史生态条件 4、充分注意种内变异性
三、引种中对主导生态因子的剖析 1、气温 纬度和海拔变化,气温也发生变化,最高、最低及 持续时间,1、7月份平均气温,季节交替特点, 高低温度变化的幅度和频度,无霜期长短,积温大 小等,有的种还需要有一定的积温期。 2、降水和湿度 降水的多少,湿度的大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等
3、日照 • 南树北移时,生长季节内日照延长,影响封顶或 促进副枝萌生,从而减少养分的积累,妨碍组织 的木质化和入冬前保护物质的转化,降低抗寒性。 • 北树南移时,则恰恰相反,由于日照长度变短,促 使提早封顶,过早封顶,严重缩短了生长期,窒息 了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更加剧了南方暑热气候条 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4、风 • 无风到有风地区不易成功,我国内陆西北地区风大 是该地区引种的一个重要障碍。
5、土壤条件 • 主要是PH的差异,土壤PH决定了树种的分布范围,从而形成各种不同植物群落。北方土壤的含盐量高或带碱性是引种上的限制因素之一。 6、土壤微生物 • 在引种有根瘤菌或菌根的树种时,应注意共生菌 的引进。 7、地形 • 地形对树木生长是一个间接的、但又是带综合性 的因素。地形影响气象因素,如光照、空气流动 性。大地形影响光照、气温、降水。中地形影响 土壤的侵蚀和沉积、堆积、影响水分的再分配和 排水,影响土温。
四、引种的步骤和措施 1、引种步骤 (1)引种材料的选择和研究 a、应该分析引种树种的经济性状 b、根据树种自然分布区及栽培地区的条件,分析它的生态要求,预估引入的表现。 (2)种苗检疫 (3)登记编号 内容包括:俗名、学名、来源、材料种类(插条、苗木、种子等)和数量,收到日期及收到后采取的处理措施。
(4)引种栽培试验 必须通过试验,不能盲目未经严格试验就推广。 树种试验必须讲究试验方法。 一般引种试验分三个阶段 a、引种试验阶段 引入一个新树种若干个产区(种源)的种子或引入较多的品种,最初数量可少一些,经过1-2年试种,初步肯定有希望的品种,进一步参加品种比较试验。 c、评价阶段 树种的表现阶段或适应性阶段。组织区域性或同一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类型试种,了解树种的生长及适应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目的是确认该引种植物优良性状和推广价值。 d、推广应用 采取措施加速繁殖,建立示范基地,扩大宣传,提供优良苗木,产生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5)几项必要的观察测定 a、适应性观察 旨在鉴定外引树种在某一地区试种过程中的耐寒、耐旱、抗风、抗涝、抗病虫、耐盐碱的能力。 b、生长测定 通过生长测定,掌握外来树种的生长规律,以便分析试种表现,鉴定引种效果。 c、物候观察 开展物候观察,掌握外来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对鉴定外来树种的成败和开展杂交育种提供依据。
2、引种栽培技术措施 (1)播种期 • 采取打破或强迫种子休眠的措施,改变种子的播 种期,以适应引进地的自然条件。 • 南树北移的树木,适当延长播种,能适当地减少 生长量,增加组织充实,可安全越冬。 • 北树南移,则常采用适当早播的办法,增加在长 日照下的生长量。 (2)栽植密度 • 适当密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南树北移后的越 冬性; • 对北树南移的应该相反,适当加大株行距可能是 有利的。
(3)肥水管理 • 适当节制肥水有利于提高南树北移的越冬性,使 其枝条较为充实,封顶期也有所提前。 • 北树南移的树种,为了延迟其封顶时间,应该多 施氮肥和追肥,用造成徒长的枝条以抵制过短日 照的有害作用。增加灌溉次数不仅增加了土壤湿 度,同时也提高了空气湿度和降低了地温,对于 延迟封顶和减少炎热也有一定的意义。
(4)光照处理 • 进行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增加引进树种的适应性。 • 南树北移,由于生长季节日照变长,树木不能及时 结束生长而准备越冬,从而遭到冻害。这种情况可 在幼苗期间进行9 – 10 小时的短日照处理,遮去 早晚光,它的影响是提前形成顶芽,生长期缩短, 植株生长量充实,枝条组织充实,木质化程度提高, 植株内积累的糖分增多等,这都有利于提高越冬性。 • 北树南移时,可以采用长日照处理延长植物的生长 期,以增加生长量,足够的生长量是抵抗夏季炎热 和病害的物质基础。
(5)防寒、防高温 • 对于南树北移的苗木在第一、二年冬季要适当进行 防寒保护,根据其抗寒性的强弱可分别采用暖棚、 风障、培土、覆草等措施,也可种植在塑料大棚中 越冬。 • 北树南移或引进高山和荫生树种的幼苗越夏,需要 适当的遮荫,并且夏末起逐步缩短遮荫时间,以达 到逐步适应。
五、引种成功的标准 1、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不需要采取特殊保 护措施,能够正常生长; 2、不降低原有的经济价值; 3、能够用该树种固有的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六、应用举例 国外杨树引种及区域化试验研究 该研究是林业所张绮纹研究员等人主持完成的“七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通过11年引种、性状测定和区域化试验,从意大利等17个国家引进的331个黑杨派杨树无性系中筛选出适宜我国生长的55号杨等6个杨树新品种,平均年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69、Ⅰ—214杨)53.3%,具有生长快、造林成活率高、抗病虫、干形好、材质优良等特点,可作为我国杨树第四代更新换代的新品种。目前,已在全国推广92万亩,新增产值27亿元。该成果1991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加勒比松、马占相思等8个树种引种研究 • 该研究是林业所潘志刚研究员等人主持完成的“六五”、“七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通过50个单位近10年的协作攻关,成功地筛选出加勒比松、马占相思、墨西哥柏等8个适应我国不同气候带、不同立地条件的优良速生树种,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造林绿化树种资源。总结提出了一套采种、育苗、造林配套技术,为“适地、适树、适种源”提供了依据。目前已推广5.7万公顷,产生了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991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