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2009 ~ 2010 学年第二学期 高三二轮复习研讨课

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2009 ~ 2010 学年第二学期 高三二轮复习研讨课. 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0 年 4 月 13 日. “ 直到 1500 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 1500 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 新航路开辟. 第七讲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一、考情回眸 二、时间回顾 三、市场引擎 四、大国足迹 五、关注中国 六、专题小结. 一、考情回眸. 二、重要时间. 达伽马首次到达印度. 迪亚士首航好望角. 哥伦布首航美洲. 英西战争. 英荷战争.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英法战争. 工业革命.

Download Presentation

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2009 ~ 2010 学年第二学期 高三二轮复习研讨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二轮复习研讨课 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0年4月13日

  2.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新航路开辟

  3. 第七讲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一、考情回眸 二、时间回顾 三、市场引擎 四、大国足迹 五、关注中国 六、专题小结

  4. 一、考情回眸

  5. 二、重要时间 达伽马首次到达印度 迪亚士首航好望角 哥伦布首航美洲 英西战争 英荷战争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英法战争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6. 1、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 (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A 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③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④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3、“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世界近代史上,这一转折发生在 ( ) A.17世纪早期 B.18世纪末期 C.19世纪早期 D.19世纪末期 C D

  7. 4、下表反映1500年~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很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 ( D )

  8. 三、市场引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一)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 雏形出现 早期殖民扩张 市场拓展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9. (二)两次工业革命 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广泛确立 劳动力: 圈地运动 资金: 工业革命及殖民扩张 资金: 殖民掠夺 市场: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市场: 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 科技: 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 手工工场的发展 技术: 电力的广泛运用 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 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欧美: 对世界: 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对亚非拉: 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近代化)。

  10. (三)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洲人种的变化最大……在印第安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大批涌到美洲。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上,除印第安人之外,还有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白人和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由于白人男人比女人多,许多白人男子娶印第安女人为妻或妾。于是出现了印欧混血人种,他们的人数在许多地区超过欧洲人及印第安人。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下列是明朝开始种植的农作物 (1)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说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如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4分) ①导致美洲人种的变化:出现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和混血人种的杂居。(2分)②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的交流: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到中国。(2分)

  11. 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 工业革命。(1分)

  12. 材料四 两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成果 (3)上述发明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 提供了交通和通讯工具,使得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密联系;人类朝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2分)

  13.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从16世纪至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决定性因素有哪些?(4分)(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从16世纪至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决定性因素有哪些?(4分)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4. 四、大国足迹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 --《大国崛起》解说词

  15.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1)根据材料指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2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远洋冒险对世界历史的最大影响。(2分) 葡西:财富掠夺; 荷兰:商业贸易。 链接世界各地区域文明; 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6.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 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 ,或欧洲的55%~60% 。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大国的原因。(4分) 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确立了代议制; 拥有广泛的殖民地。(2分) 经济上: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分)

  17.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了序幕。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和1876年费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资本的时代》 (4)人类历史上的首届博览会为什么会在英国举行?(2分) (5)2010年5月1日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从经济角度看上海能够成功举办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与西方国家的博览会相比,上海的世博会将会赋于什么新内涵?(3分)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雄厚。 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成果。

  18. (6)合作探究:结合西方大国的崛起足迹,谈谈今天的中国应该怎样崛起?(3分)(6)合作探究:结合西方大国的崛起足迹,谈谈今天的中国应该怎样崛起?(3分) 模式: 走和平崛起之路; 措施: 积极参与国际的竞争与合作; 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不断进行体制创新;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科技创新之路等。

  19. 早期的殖民扩张 五、关注中国 例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以“天朝上邦” 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 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 无”。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 人民聚集力量抗清,长期关闭国 门,实行禁海政策……对西洋器 物当做“贡品”“玩好”收藏,如英 使马嘎尔尼赠送给乾隆帝的地球 仪、望远镜、铜炮、火枪、西洋 船模型等礼物。 (1)根据材料一分析在16—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发展对中国有何影响?(2分) 开始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政府实施海禁、闭关锁国对外政策。

  20. 材料二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2)归纳材料二作者研究历史的基本观点。(2) 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 各自影响。

  21. “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先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先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完成形成;资产阶级维派、革命派先后登上政治舞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先后出现;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成为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的重要基地。 维新思想、实业救国、民主共和和民主科学思想等起到了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中体西用”的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出现。 西方的物质生活方式进一步影响中国如电报、电话、汽车等。 西方生活方式如西服、西餐等开始影响中国。

  22. 图2:卫星拍摄的夜色下的地球 图3:大树的成长 材料三 二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全球化趋势之下的中国既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机遇,也充满了各种威胁和挑战。 (4)合作探究:据此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能够给中国带来幸福 的“馅饼”;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陷阱”。结合所学知识,谈 谈你的看法。(4分)

  23. (1)经济全球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因为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1分)(1)经济全球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因为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1分) (2)参与全球化能日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和高素质的无形服务。(1分) (3)要谨防经济全球化可能出现的“陷阱”。(1分) 因为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发展途径以及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全球化的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1分)

  24. 六、专题小结 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开始出现: 新航路开辟 逐步扩大: 早期殖民扩张 过程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 最终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 途径: 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主要) 对欧美: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影响 对亚非拉: 破坏性、建设性 对世界格局: 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

  25. 大海不能阻隔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高山亦不能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 只要努力,也只有努力 中国,我们 一定会成为飞得最高的海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