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第十二章 醛、酮、醌

第十二章 醛、酮、醌. 7 - 8 学时 本科有机化学教案. 引 言. 醛、酮、醌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官能团 因此,它们通称为 羰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有许多共性,因此,常把这三类化合物放在一章学习。 醌从结构上看,是一类环状不饱和二酮,在性质上与不饱和醛酮相似。因此,把醌和醛、酮放在一章学习更合适些。. (一)醛和酮. 如果羰基至少和一个氢原子相连,该化合物就叫做醛。 如果羰基和两个烃基相连,也就是说羰基处于碳链中间,该化合物就称做酮。酮的通式为: 如果 R = R’ ,称为单酮;如果 R ≠ R’ ,称做混酮。. 醛、酮的分类.

keane-wolf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二章 醛、酮、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醛、酮、醌 7-8学时 本科有机化学教案

  2. 引 言 • 醛、酮、醌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官能团 • 因此,它们通称为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有许多共性,因此,常把这三类化合物放在一章学习。 • 醌从结构上看,是一类环状不饱和二酮,在性质上与不饱和醛酮相似。因此,把醌和醛、酮放在一章学习更合适些。

  3. (一)醛和酮 • 如果羰基至少和一个氢原子相连,该化合物就叫做醛。 • 如果羰基和两个烃基相连,也就是说羰基处于碳链中间,该化合物就称做酮。酮的通式为: • 如果R=R’,称为单酮;如果R≠R’,称做混酮。

  4. 醛、酮的分类 • 单酮和混酮就是一种分类方法,除此之外还有:

  5. 一、 醛酮的结构 羰基是醛酮的官能团,因此,醛酮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就主要集中在羰基上,常以最简单的甲醛为例。 由于羰碳只与三个其它的原子相连,根据杂化轨道理论: 羰碳为SP2杂化,形成三个-键和一个碳氧键。所以,C=O双键是由一个C-O-键和一个C-O 键组成。 §12.1 醛酮的结构与命名

  6. C=C双键和C=O双键的异同 • 相同之处: • (1) 都是由一个-键和一个键组成。 • (2)  键都是侧面重叠,键能小,电子云外露,易受试剂进攻,都是易发生加成反应。 • 不同之处: • (1)C=C双键是非极性的,而C=O是极性双键。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吸电子能力较强,尤其电子云容易流动,使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大的氧一边,因此,羰基是极性基团。具有羰基的化合物都具有偶极矩。

  7. 2. 醛、酮的命名 • (2)C=C双键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C=O双键主要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 二、醛、酮的命名 • 醛、酮的命名与醇相似,也有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 1、习惯命名法 • 就是化学发展初期对简单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一般用正、异、新(季)来区分碳链。如: • 醛:正丁醛、异戊醛、季戊醛等。 • 酮:除丙酮外,其它的酮是将连于羰基上的两个烃基按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放在“甲酮”之前,有时“甲”字可以省略。如:

  8. 醛、酮的命名 • 2、系统命名法 • 选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作主链,从靠近羰基一端开始编号,由于醛基总是在第一位,命名时不必标出其位次;在酮中,除丙酮、丁酮外,其它酮均要标出羰基的位次。如: • (1)脂肪醛酮的命名

  9. 醛、酮的命名 • (2)芳香醛酮的命名 • 常把芳环看作取代基,脂肪链作主链。

  10. 醛、酮的命名 • (3)脂环醛、酮的命名 • 含有脂环基醛的命名与芳香醛一样,把脂环基看作取代基,脂肪链作母体。脂环酮的命名是在相应酮的前面加一个“环”字。

  11. (4)多元醛、酮的命名 应使羰基的位次代数和最小。 醛、酮的命名

  12. §12.2 醛酮的制备 制备概貌 1 氧化 2 卤化-水解 3 傅氏酰基化 4 加特曼-科赫反应 1氧化 2直接醛基化 1 水合 2 硼氢化-氧化 烯烃 炔烃 芳烃 取代 氧化 醇 醛 酮 羧酸 羧酸衍生物 1 氧化 2 频哪醇重排 还原 乙醛和丙酮的工业制备

  13. 一、以烯烃为原料 • 1、催化氧化 • 2、臭氧化-还原水解 • 3、羰基合成 • 末端烯烃与CO和H2在八羰基合钴催化下发生高温高压反应,生成多一个碳的醛,叫羰基合成。 • 该反应的优点是:利于廉价的水煤气和烯烃作原料,成本较低。

  14. 二、以炔烃为原料 • 1、炔的水合 • 2、硼氢化-氧化反应

  15. 三、以芳烃为原料 • 1、付-克酰基化反应 芳烃在AlCl3催化与酰卤或酸酐的反应。 • 2、加特曼-科赫反应 • 当芳环上有甲基、甲氧基等活化基团时,在AlCl3催化下与CO和HCl反应,相当于在对位发生酰基化反应。 • 3、同碳二卤化物水解(自学,一般了解) • 4、芳烃侧链的氧化(自学,一般了解)

  16. 四、醇的氧化与脱氢 • 1、醇的氧化 • 叔醇因无-H,一般不易被氧化。 • 有时为了防止醛的进一步被氧化,可采用特殊的温和氧化法。如: • 欧芬脑尔氧化法(丙酮+异丙醇铝) • 琼斯试剂氧化法(三氧化铬-吡啶络合物,室温或低温)。 • 2、催化脱氢

  17. 五、 用羧酸、羧酸衍生物制备 H2/Pd-BaSO4硫-喹啉(罗森孟德法) 1 、由酰卤制备 RCHO + HCl 还原 LiAlH(OBu-t)3 RCHO NaCCR 与金属化合物反应 C6H5CdCl or (C6H5)2Cd R’2CuLi -H+ Cl- AlCl3 低温

  18. 2、 由羧酸制备 R’Li R’Li ArCOOH H2O -H2O ArCOOH + R’MgX ArCOOMgX + R’ H

  19. §12.3 醛酮的物理性质 • 这部分内容自学,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气味 • 低级醛有刺激鼻子的气味,但中级醛、酮则具有水果香味,常作为香料用于香精的配制。如: • 2、沸点 是极性分子,但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比醇低。 • 3、溶解度 小分子的甲醛、乙醛、丙酮易溶于水,丙酮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剂。

  20. §12.3 醛酮的化学性质 • 醛酮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 在羰基中,由于π键的极化,使得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氧原子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氧负离子,它比带正电荷的羰碳要稳定得多,因此反应中心是羰基中带正电荷的碳。所以羰碳易受带负电荷的或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的进攻,这类进攻试剂具有亲正电性,即对带正电荷的中心碳具有亲合力,因此,称作亲核试剂。而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引发的加成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称做亲核加成反应(Nucleophilic addition)。

  21. 醛酮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 此外,与羰基直接相连的-C上的氢称作-H, -H受羰基的影响,性质也较活泼,能发生一系列反应。羰基上的C=O双键又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亲核加成反应、  -H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醛、酮的三大类主要化学性质。 • 醛、酮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可描述如下:

  22. 一、亲核加成反应 • 亲核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又一大反应类型,前面我们已经学过自由基取代反应、自由基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再加上亲核加成反应,就构成了有机化学的六大反应类型。 • 亲核加成反应是醛酮的典型反应,常见的亲核加成试剂有HCN、NaHSO3、ROH、NH2Z、RMgX、Ph3P=CHR等。 • 亲核加成历程: • 羰碳是SP2杂化,呈平面构型,第一步亲核试剂从羰基平面的一侧进攻带正电荷的羰碳,键断裂,一对电子转向氧原子,羰碳从SP2变为SP3杂化,由平面三角型变为四面体构型。

  23.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 第二亲电试剂(常为H+)和带负电的氧离子结构生成产物。 • 在上述亲核加成反应中,第一步因要打开一个键,所以是个慢步骤,是决定整个反应速度的关键步骤,第二步是个快步骤,对整个反应速度影响不大。 •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往往能被酸所催化。酸是怎么催化的呢?在第一步反应之前,质子会先与羰基上带负电荷的氧结合,形成质子化羰基。这样,进一步增加羰碳的正电性,更有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

  24. 不同醛酮亲核加成的活性 • 对于同一种亲核试剂来说,不同结构的醛酮,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有如下难易顺序: • 上述顺序可由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来解释。 • 从空间效应看,羰碳上连的取代基团越多、越大,对亲核试剂进攻羰碳的空间阻力就越大。 • 从电子效应看,烃基一般为供电子基团,降低了羰碳上的正电性,不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 • 当羰碳上连的芳香基时,不但体积大,空间阻碍效应大,而且与羰基存在着-共轭效应,使羰碳上的正电性得到分散,不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所以芳香基越多,亲核活性就越低。

  25. 1、与HCN加成 • HCN能与醛和大多数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得到-羟基腈。 • 实验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碱,反应向右进行;加酸,反应向左进行。因为: • 由于HCN为剧毒,易挥发(沸点26.5℃),故实际反应过程中不是直接用HCN,而是用NaCN加H2SO4代替HCN,并且始终控制在偏碱性(PH=8)。 醛酮加HCN的应用: • (1)酸性水解得α-羟基酸。 • (2)加氢还原则得-羟基胺。

  26. 加HCN的应用 • (3)制备有机玻璃单体。有机玻璃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单体的制备为: • 在第二步反应中,实际上是发生了三步反应,即水解、酯化、脱水同时进行的。 • 加HCN适用范围:醛、大多数脂肪族酮、八个碳以下的脂环酮。ArCOR和ArCOAr难反应。

  27. 2、与NaHSO3加成 • NaHSO3能与大多数醛、脂肪甲基酮、八个碳以下的脂环酮进行亲核加成生成-羟基磺酸钠。 • 一般认为上述反应是HSO3-作为亲核试剂发生的反应。 • 由于HSO3-体积较大,在进攻羰基时,有较大的空间阻力,所以,只有空间阻力较小、活性较大的醛酮才能发生反应。一般大部分醛(季戊醛不能)、脂肪甲基酮、八个以下的脂环酮才能与NaHSO3作用。

  28. 加NaHSO3的应用 • 其它的酮 如芳香甲基酮、非脂肪甲基酮都不能与NaHSO3反应。 • (1)α-羟基磺酸钠易溶于水,但却难溶于饱和的NaHSO3溶液,如果此反应在过量的饱和NaHSO3溶液中进行,则得白色晶体沉淀。这个反应可用于鉴别相应结构的醛酮。 • (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如果将生成的α-羟基磺酸钠与酸或碱共热,则又会分解出原来的醛酮。 • 利于此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醛、酮。

  29. 加NaHSO3的应用 • (3)生成的-羟基磺酸钠还能与等当量的NaCN发生取代反应。 • 这是制备-羟基腈的好方法。它的优点是避免了使用剧毒的HCN,且产率较高。

  30. 3、与醇加成 • 醇是带有孤对电子的中性分子,也是一个常见的亲核试剂,但它的亲核能力较弱,需要在干燥的HCl气体或其它无水强酸催化下才能与醛酮反应。 • 如果醛与一分子醇反应得到的产物叫半缩醛(hemiacetal);如果醇过量,半缩醛与醇进一步缩合则得到产物叫缩醛(acetal)。

  31. 加醇的应用 • (1)羰基保护 • 上述性质在有机合成中广泛用于保护羰基。大家知道醛基是相当活泼的基团,极易被氧化、还原、加成等,所以在有机合成中,有时为了能使其它基团反应,而又不使醛基反应,就可先将醛基形成缩醛,反应后再水解出来。如:

  32. 加醇的应用 • (2)在维尼纶和107胶合成中的应用

  33. 加醇的应用 • (3)形成分子内半缩醛 • 醛除了和其它的醇形成半缩醛和缩醛外,如果醛分子内含有羟基,也能形成分子内半缩醛。

  34. 缩醛反应的历程 • 缩醛反应也是亲核加成反应,但需要用酸催化,首先使羰基氧质子化,这样增加了羰碳的正电性,从而提高了其反应活性。 • 半缩醛羟基很活泼,在酸催化下进一步与醇缩合。

  35. 缩醛的命名 • 生成的缩醛有一套特殊的命名方法,就是在相应的醛名后面加上缩二某醇。如:

  36. 缩酮反应 • 酮也能形成半缩酮和缩酮,但反应活性要比醛小,产率也较低,一般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或特殊的试剂来制备。如用乙二醇来代替两分子醇则容易进行缩合。 • 也可用特殊的试剂如原甲酸三乙酯来制备缩酮。 • 用生成缩酮的方法也可用来保护酮羰基。

  37. 4、与格氏试剂加成 • 格氏试剂中的烃基是一个良好的亲核试剂,可以与醛酮进行亲核加成,水解后得到相应的醇。 • 上式中R也可以是Ar。故此反应是制备结构复杂的醇的重要方法。如:

  38. 格氏试剂分子内加成 • 格氏试剂还可以发生分子内加成反应。例如:

  39. 5、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 NH3或NH2Z也是常用的亲核试剂,它们也能与醛酮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常与醛酮进行加成的氨的衍生物有: • 这个反应也需用弱酸来催化,但与其它亲核加成不同的时,氨的衍生物与羰基加成后,往往会脱去一分子水,进而生成亚胺化合物,其反应历程为:

  40.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 上述反应只能用弱酸来催化,不能用强酸,因为如果用强酸,氨的衍生物会质子化,生成铵盐,而失去亲核性。 • 故必须控制适当的PH值,使羰基质子化,又能保持部分氨的衍生物处于游离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 不同氨的衍生物与醛酮反应生成的产物名称也不同。 • (1)与羟氨反应生成肟:

  41.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 (2)与肼反应生成腙:

  42.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 (3)与氨基脲反应生成缩氨脲: • 醛酮与氨的衍生物加成有以下应用: • (1)分离、鉴别醛酮 由于氨的衍生物与醛酮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大都是不溶于水的沉淀,而且都是具有固定熔点的晶体,因此,根据晶体的颜色和熔点的不同就可用来鉴别醛酮。所以,氨的衍生物,尤其是苯肼和2,4-二硝基苯肼常称做羰基试剂。 • 另外,醛酮与氨的衍生物生成的沉淀,分离后,又可在稀酸的作用下水解出原来的醛酮。因此,该性质又可用来分离纯化醛酮。

  43.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 (2)环己酮与羟胺作用生成的环己酮肟,是制备绵纶-6的基本原料。 • (3) 氨或脂肪胺也能与醛酮发生上述反应生成亚胺(又称西夫碱),但这种亚胺不稳定,没有制备意义。 • 芳胺与醛酮反应生成的亚胺(西夫碱)较稳定,有制备意义,将芳香取代亚胺加氢还原,可制得仲胺。

  44. 6、魏悌希(Wittig)反应 • 首先看什么是魏悌希试剂 • 三苯磷与叔胺相似,是一个强亲核试剂,容易与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季鏻盐。 • 内磷盐,音译为磷叶立德,磷叶立德是德国化学家Wittig于1954年首先合成的,故又叫Wittig试剂。 • Wittig试剂中的碳负离子很活泼,是良好的亲核试剂,其性质与格氏试剂相似,对水和空气都不稳定,一般不需分离,可直接与醛酮进行下一步反应。

  45. Wittig反应的特点 • Wittig试剂与醛酮反应 • 此反应即称魏悌希反应。魏悌希反应是合成烯烃和共轭烯烃的好方法。其反应特点是: • (1)可用于合成特定结构的烯烃,双键的位置由羰基和卤素决定。 • (2)醛酮分子中的 C=C、C≡C对反应无影响。 • (3)魏悌希反应不发生分子重排,条件温和,产率高。

  46. 魏悌希反应的应用 魏悌希反应用于维生素A的合成已经实现工业化。 魏悌希(Wittig)发现的此反应对有机合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维生素类化合物的合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他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82岁获奖)。  Wittig反应的应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