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逆转录病毒 Retroviridae

逆转录病毒 Retroviridae.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李睿. 第一节 逆转录病毒的种类与特性. 一、逆转录病毒的种类. 逆转录病毒的分类及其代表病毒. 亚科名. 代表病毒. RNA 肿瘤病毒亚科. ( 爬虫类 ) 蛇病毒. ( 禽类 )rous 肉瘤病毒 (RSV) 、 rous 相关病毒 (RAV) 、其他鸡肉瘤病毒、禽白血病病毒 (ALV). ( 哺乳类 ) 鼠肉瘤病毒 (MSV) 、鼠白血病毒 (MLV) 、鼠内源性病毒、猪肉瘤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猪白血病病毒、鼠乳腺瘤病毒.

duc
Download Presentation

逆转录病毒 Retrovirida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逆转录病毒Retroviridae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李睿

  2. 第一节 逆转录病毒的种类与特性 • 一、逆转录病毒的种类

  3. 逆转录病毒的分类及其代表病毒 亚科名 代表病毒 RNA肿瘤病毒亚科 (爬虫类)蛇病毒 (禽类)rous肉瘤病毒(RSV)、rous 相关病毒(RAV)、其他鸡肉瘤病毒、禽白血病病毒(ALV) (哺乳类)鼠肉瘤病毒(MSV)、鼠白血病毒(MLV)、鼠内源性病毒、猪肉瘤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猪白血病病毒、鼠乳腺瘤病毒 (灵长类)灵长类肉瘤病毒、猴白血病病毒、狒C型肿瘤病毒、mason-pfizer猴病毒(MPMV)、langur病毒 (人)人类嗜T细胞病毒Ⅰ型、Ⅱ型、Ⅴ型(HTLV-Ⅰ、Ⅱ、Ⅴ) 慢病毒亚科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绵羊脱髓鞘性脑白质炎病毒( visnavirus)、绵羊肺腺瘤病毒(maedi virus)、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 泡沫病毒亚科 灵长类泡沫病毒、猫、牛、人泡沫病毒(human foamy virus)

  4. 二、逆转录病毒的共同特性: 1.病毒为球形,有包膜,表面有刺突,(与病毒的吸附和穿入有关)。 2.基因组为单正链RNA双体结构。 3.病毒体含逆转录酶。 4.病毒增殖的突出特点是在复制病毒RNA时要通过DNA复制中间型 。并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整合。

  5.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体,俗称艾滋病。 HIV主要有两型: HIV-1型:即通常称谓的HIV,世界上的AIDS多由HIV-1所致; HIV-2型:1986年在西非发现一种与HIV-1不同的逆转录病毒,两者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超过40%,称为HIV-2型,只在西非呈地区性流行。

  6. 发现历史 • 1981年6月美国首次报道 • 1983年和1984年从AIDS患者分离到病毒 • 1986年正式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7.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周刊上发表了一则报道,说洛杉矶的两家医院发现了5个奇怪的肺炎患者,他们都是同性恋者,其中2人已经死亡。3年以后,人们才知道,这则“平常”的报道中提到的病人,正是世界上首例艾滋病病例。1984年5月,这种病被正式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中文音译为艾滋病。 • 1983年,卢克•蒙塔格尼尔(Luc Montagnier)从一名患淋巴结病变的同性恋者身上提取出了一种病毒,并将其称为“淋巴腺相关病毒”(简称LAV)。为了获得世界病毒学界权威的认可,蒙塔格尼尔把病毒样本送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简称NIH)的罗伯特·盖洛(Robert C. Gallo),请他帮助鉴定和审阅。

  8. 然而,仅仅一年后的1984年5月,盖洛及其研究组同事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宣布他们独立从艾滋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鉴定出了一种病毒,称为“人类T淋巴细胞Ⅲ型病毒”(简称HTLV-Ⅲ)

  9. 形态结构 生物学性状

  10. 生物学性状 • 形态结构 核衣壳 核心(圆柱状) 两条相同单正链RNA、逆转录酶和核蛋白 衣壳: 为衣壳蛋白(P24,具有高度特异性) 核衣壳外为两层膜结构 内层为内膜蛋白(P17 ) 外层脂质双层包膜 刺 突gp120,gp41(跨膜蛋白)

  11. 生物学性状 •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病毒基因组全长约9200bp,其5’端和3’端各有一段相同的核苷酸序列,是长末端重复序列(LTR),中间含有env 、pol、gag 3个结构基因和tat、rev、nef、vif、vpu、vpr等6个调节基因。

  12. 生物学性状 •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结构基因 env基因:编码gp41: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胞膜的融合; gp120:有病毒颗粒与NT抗体及宿主细胞表面 的CD4分子结合的部位。 pol基因:编码产生逆转录酶(p66/ p53)和整合酶(p31),与 病毒的复制有关。 gag基因:编码产生蛋白前体,经酶解后形成3种蛋白(P17、 P24、P15)。 调节基因: tat、rev、nef、vif、vpu、vpr tat、rev和nef的产物对HIV表达的正、负调节以及对维持 HIV在细胞中复制平衡和控制HIV潜伏有重要意义。 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对病毒转录的调控起关键作用。

  13. 生物学性状 HIV病毒体的包膜糖蛋白刺突与细胞上的特异受体结合,然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核衣壳进入细胞质内脱壳,释放其核心RNA进行复制。 • 病毒的复制

  14. 生物学性状 • 病毒变异性 HIV基因组可发生变异,最易变异的是编码包膜糖蛋白的env基因和调节基因nef。 估计病毒env基因核苷酸变异概率每年每个位点约0.1%,其变异率与流感病毒相似。 根据nef基因序列的异同将HIV-1分为M、O、N等3组(group)12个亚型(subtype);HIV-2型为A~F等6个亚型。 在非洲主要流的是HIV-1的 A、C、D、和E亚型,我国云南省感染者主要为B和C亚型。全球流行将以C和E亚型为主,另外各亚型的流行时间和传播情况也不同。

  15. 生物学性状 • 培养特性 HIV仅感染表面有CD4+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实验室中常用正常人T细胞分离病毒。感染病毒的细胞出现CPE。动物模型可用HIV感染恒河猴和黑猩猩。

  16. 生物学性状 • 抵抗力 HIV的抵抗力不强,以下条件可被灭活: • 56℃加热 30min; • 冻干血制品需68℃ 72h方能保证污染病毒的灭活; • 高压蒸气灭菌(103.4kpa/121.3℃)20min可被灭活; • 10%漂白粉液、0.5%次氯酸钠、50%乙醇、35%异丙醇、0.3%H2O2、0.5%来苏等消毒液中室温10min保证完全被灭活。 • 但在室温下可存活7天

  17. 流行病学 • 2004年底UNAIDS报告全球约有3940万感染者 • 亚洲约有1001万感染者 • 全球每天有15000人感染HIV

  18. HIV感染者数 1-50 51-100 101-500 501-1000 1001-5000 5000-10000 >10000 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情况(按省份分布,1985-2001)

  19. 宋鹏飞,男,18岁,是目前中国惟一个公开自己姓名的艾滋病毒携带者。1998年2月,宋鹏飞在家不小心被剪刀刺伤腿部。在当地医院,医生以贫血为由给宋鹏飞输血。其间,因手术失败,宋鹏飞先后被输血1350CC,随后转到北京304医院,在入院常规检查中,被证实感染了艾滋病毒。治疗期间,因媒体披露,宋鹏飞被迫公开了自己的姓名,一度成为中国的名人,曾作为艾滋病毒携带者的代表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和南非举行的“世界艾滋病会议”。两年来,他坚持使用“鸡尾酒疗法”,以抑制病毒的扩散,每年的医疗费达15万元。因当地村民拒绝他回乡,一家三口在北京暂住在一处破旧的危楼里。目前,全家已完全失去经济来源,急需社会救援宋鹏飞,男,18岁,是目前中国惟一个公开自己姓名的艾滋病毒携带者。1998年2月,宋鹏飞在家不小心被剪刀刺伤腿部。在当地医院,医生以贫血为由给宋鹏飞输血。其间,因手术失败,宋鹏飞先后被输血1350CC,随后转到北京304医院,在入院常规检查中,被证实感染了艾滋病毒。治疗期间,因媒体披露,宋鹏飞被迫公开了自己的姓名,一度成为中国的名人,曾作为艾滋病毒携带者的代表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和南非举行的“世界艾滋病会议”。两年来,他坚持使用“鸡尾酒疗法”,以抑制病毒的扩散,每年的医疗费达15万元。因当地村民拒绝他回乡,一家三口在北京暂住在一处破旧的危楼里。目前,全家已完全失去经济来源,急需社会救援

  20.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a)HIV无症状携带者 b)艾滋病患者

  21.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播途径 1)性传播: 同性恋 异性恋 2)血液传播:医源性 吸毒者 3)母 婴传播:胎盘 产道 哺乳

  22.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临床表现 1)原发感染(急性感染期) HIV进入机体后病毒开始复制,约在8~12w时出现病毒血症,此期病毒在体内广泛播散,并开始在淋巴样器官种植,3~6w在许多病人(50%~70%)体内发展成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其后大多数病毒以前病毒的形式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内,进入长期的、无症状的潜伏感染期。

  23. 致病性与免疫性 2) 潜伏感染(无症状感染期) • 临床表现 此期可长达6个月至10年。临床无症状,有些病人可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当机体受到各种因素的激发使潜伏感染的病毒再次大量增殖而引致免疫损害时,才出现临床症状,进入AIDS相关综合征期。

  24. 致病性与免疫性 3)AIDS相关综合征 • 临床表现 (AIDS-rilated complex,ARC) 早期有发热、盗汗、全身倦怠、体重下降、皮疹及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并有进行性淋巴结病及舌上白斑等口腔损害。

  25. 致病性与免疫性 4)典型AIDS • 临床表现 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合并各种条件致病菌(如分枝杆菌、念珠菌、卡氏肺孢菌等)或其他病毒(如EBV,CMV、HHV-8型等)感染; 并发卡波济肉瘤(Kaposi sarcoma) 。 在感染后10年内约有50%的人会发展为AIDS。AIDS的5年间死亡率约为90%,多于临床症状出现后2年内死亡。

  26. 卡氏肺孢虫肺炎

  27. 白色念珠菌感染

  28. 卡波氏肉瘤

  29. 致病性与免疫性 • HIV的致病机制 • HIV选择性的侵犯带有CD4分子的细胞,主要有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神经细胞等。细胞表面CD4分子是HIV受体,通过HIV囊膜蛋白gp120与细胞膜上CD4结合后由gp41介导使毒穿入易感细胞内,造成细胞破坏。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主要有以下观点:

  30. 1)选择性地侵犯CD4+T 细胞,CD4/CD8比例倒置,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 2)HIV感染后B细胞多克隆活化,出现高丙球蛋白血症,循环血中免疫复合物及自身抗体含量增高,但对新抗原刺激的应答受到很大阻碍。

  31. 3)单核-巨噬细胞也表达少量CD4分子,受HIV感染后通常不被杀死,成为感染后较长时期的病毒储存者。3)单核-巨噬细胞也表达少量CD4分子,受HIV感染后通常不被杀死,成为感染后较长时期的病毒储存者。 • 4)HIV感染所致神经细胞损害:约有40%~90%的AIDS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异常,包括HIV脑病、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炎和严重的AIDS痴呆综合征。

  32. 致病性与免疫性 HIV对CD4+T 细胞损害的机制 1)病毒感染对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a.病毒包膜糖蛋白插入细胞膜或病毒的出芽释放,增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 b.HIV增殖时可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cDNA,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物合成; c.感染T细胞表面的gp120与非感染细胞的CD4结合,细胞融合死亡,T细胞减少。

  33. 2)免疫病理所引起的细胞损伤: • a.受染细胞膜上表达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可激活特异性CTL的识别,或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通过ADCC作用而破坏细胞; • b.HIV的gp120与细胞膜上的MHCⅡ类分子有一同源区,抗gp120抗体能与这类T细胞起交叉反应,即病毒诱导的自身免疫使细胞造成免疫病损害或功能障碍。 • 3)HIV感染诱导细胞凋亡: • 病毒激活T细胞凋亡基因,表达FAS受体,当其与细胞表面FAS结合后最终导致 • 感染细胞死亡。

  34. 致病性与免疫性 3.机体对HIV感染的免疫应答 机体感染HIV后产生多种抗体,包括抗gp120等中和抗体。HIV感染也可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包括CTL细胞、NK细胞及ADCC的杀伤活性,但细胞免疫依然不能清除有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这与病毒能逃逸免疫作用有关,如:

  35. 1)HIV损伤CD4细胞,使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失效;1)HIV损伤CD4细胞,使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失效; • 2)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中,细胞不表达或少表达病毒结构蛋白,使宿主长期呈“无抗原状态”; • 3)病毒包膜糖蛋白的一些区段的高变异性,致使不断出现新抗原而逃逸免疫系统的识别; • 4)HIV对各种免疫细胞均有损害。故表明机体的免疫力不足以清除病毒,HIV一经感染便终生携带病毒。

  36. 微生物学检查法 HIV感染早期呈病毒血症时,从病人血液、脑脊液和骨髓细胞中能分离到病毒,从血清中查到HIV抗原; 无症状的潜伏期内一般不能或很少从外周血中检测到HIV抗原; 进入AIDS相关综合征或典型AIDS期,于外周血中均可查到病毒抗原、核酸及抗体。

  37. 检测抗体 • 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IFA)。ELISA用去污剂裂解HIV或感染细胞液提取物作抗原,IFA用感染细胞涂片作抗原进行抗体检测,如果发现阳性标本应重复一次。为防止假阳性,可做Western blot (WB,蛋白印迹法)进一步确证。 • WB法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HIV蛋白进行分离,再经传移电泳将不同蛋白条带转移于硝酸纤维膜上,加入病人血清孵育后,用抗人球蛋白酶标抗体染色,就能测出针对不同结构蛋白抗体,如抗gp120、gp41、P24抗体,特异性较高。 微生物学检查法

  38. 微生物学检查法 • 检测病毒及其组分 • 病毒分离 :取新鲜分离的正常人淋巴细胞或脐血淋巴细胞接种病人的 血液单个核细胞、骨髓细胞、血浆或脑脊液等标本。培养2~4周,细胞病变出现后,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细胞中的病毒抗原,或用生化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的逆转录酶活性。

  39. 检测病毒抗原 :常用ELISA法检测衣壳蛋白。P24多出现于HIV感染的急性期,而在潜伏期中为阴性,到出现典型的艾滋病症状时,p24 又可重新升高。 • 检测病毒核酸: 应用核酸杂交法检测整合在细胞中的前病毒DNA片段,可确定细胞中HIV潜伏感染的情况。应用PCR检测HIV的前病毒DNA,或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病毒的RNA。

  40. 防治原则 WHO和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控制HIV感染的措施: ①建立HIV感染和AIDS的监测网络,控制疾病的流行蔓延; ②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取缔娼妓,防止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抵制吸毒等社会弊病;

  41. ③检测高危险人群包括供血员、同性恋、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血友病患者,国外旅游者和外事使馆人员等; • ④禁止进口血液制品,如凝血因子Ⅷ等; • ⑤加强国境检疫、留检等。

  42. 防治原则 • 疫苗研究 • 尚缺乏理想的疫苗,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 • 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HIV的包膜糖蛋白gp160,gp120和gp41已在细菌、酵母和真核细胞系统表达成功,免疫人和动物后可诱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和激发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在黑猩猩实验中已证明有保护作用。

  43. 2.合成寡肽疫苗 根据gp120分子中的主要中和决定簇(V3区)、与CD4受体结合区(C4区)和部分T细胞决定簇(C1、C4区)的氨基酸顺序,合成各种HIV的寡肽疫苗。在实验中已证明V3肽可以刺激动物和人产生抗HIV的中和抗体和细胞毒T细胞反应。 • 3.重组病毒载体活疫苗 用痘苗病毒、腺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作载体,将HIV基因插入构建成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动物试验已证明能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中和抗体。用表达HIVgp160、gp120蛋白的重组疫苗病毒接种志愿者后,可以产生较强的T细胞免疫反应,但体液免疫相对较弱。

  44. 防治原则 • AIDS的治疗 • ①阻止HIV吸附穿入的重组可溶性CD4分子(rsCD4)的使用; • ②给予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活性的核苷类似物如叠氮胸苷(azidothymidine,AZT),双脱氧肌苷(2,,3,-dideoxyinosine,DDI)与2,,3,-双脱氧肌苷等; • ③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德拉维拉丁(Delaviradine)和耐维拉平等,国内多用施多宁;

  45. ④近年来研制的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赛科纳瓦(sapuinavir)、瑞托纳瓦(ritonavir)以及英迪纳瓦(indinavir)等; • ⑤免疫调节剂,如IFN-γ,IL-2和胸腺素等。 • “鸡尾酒疗法”:联合交替使用2种HIV逆转录酶抑制剂和1种HIV蛋白酶抑制剂,可有效地把血液中的HIV含量减少到最低(外周血中测不出HIV或其RNA),因而能减轻症状及延缓生命。但无法清除整合在CD4+细胞染色体上的前病毒,因此仍不能从体内彻底清除HIV。

  46. 药物有副作用 • 在中国年均费用8万 RMB 何大一 1996年

More Related